大學科技論文結業作業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大學臨近畢業,各種作業就會不斷地湧現,其中就有論文。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科技論文,僅供參考!

  大學科技論文篇一

  科技創新與科技館發展

  摘 要: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社會發展與進步的第一生產力,是推動歷史進步的有力槓桿,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技館體現著一個國家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它集科學技術教育、展示、普及和交流等功能為一體,其作用是展示科研成果、促進交流合作、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培養造就人才。

  關鍵詞:科技館;科技創新;發展趨勢

  1 迅速發展的科技館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迅速發展,在當今世界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全球化、資訊化的大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演變成為了行業與行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但不論是行業還是企業都在尋求著各種方式力爭快速發展。近些年來,我國科技館的數量迅速增多,展現主題日益豐富,規模不斷在擴大的同時,科技館的科普水平和能力也有相當程度的提高,我國的科技館建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期。所以如何更好對科普展品與展覽的創新和更好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應該要把科技館建設成為開發交流的重要平臺,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基地,展示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場所。

  2 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科學技術以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深刻地影響著人本身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受到各國重視。鄧小平指出:“要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技術水平,沒有一點創造性不行。”

  2.1 科技創新的前提

  創新系統培養擁有高科技人才,是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基礎。創新範圍廣泛,應用在很多方面,只是靠個人是無法很好完成的。需要單位和國家在政策上給予幫助和扶持,所以就需要有一套相應的創新系統為各種創新活動做保證。思想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前提,人有了創新意識都會制定相應政策做相應保障。關鍵是開闢新道路、尋找新突破、打破舊模式,使科技思維達到創新的質的飛躍。

  2.2 科技創新的概念

  創新的意義是把科技與經濟聯絡在一起,之後其被更改為“技術創新”。只是創新是科學研究,獲得新的技術科學知識和基礎科學,是技術創新的源泉。科技創新是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並實踐其商業價值的動態過程,科技領域的突破與發展,是一個涉及到很多領域的綜合性的概念。

  2.3 科技創新的主體

  人才是科技創新、發展生產力的最根本力量,是創新的主題。所以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經濟,關鍵是人才。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藝術,使創新成為確實的存在,把創新從理論變為現實。而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綜合國力的競爭,企業的競爭都是人才的競爭。所以創新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以人為本是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關鍵。人才爭奪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在人類社會從工業經濟時代邁向知識經濟時代以後。

  3 科技館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對於科技館的解釋有兩種。一是為了適應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自然產生的,另一種是科學家和教育家在教育思想改革中創造出來的。然而今天,科技館已經有兩種了,一種是主要內容是自然界本身產生的和歷史遺留下來的標本、追求系統和連貫、文物和仿造的模型的傳統博物館。主要途徑是藉助文字和圖片介紹靜態物品,不能動手,只能觀看。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進步,學校教育的弊端也暴露,教育形式古板,學生厭倦,有礙創造力的培養。人們不再侷限在學校進行太多時間和精力的系統學習,所以就自然地誕生了具有表現技術應用和科學原理,面對普通公眾進行科普教育的場所――現代意義的科技館。

  現代科技館更重視科普效果,特別強調讓人感受科學氣氛,激發科學興趣,通過增加互動和觀眾參與程度的實現的通俗趣味性科技教育。並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普及,逐漸成為公眾歡迎的社會教育形式,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3.1 科技館存在的問題

  我國與國外的科技館相比,在管理經營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國外的科技館在科技、文化等各項事業都做得很到位、先進。自給自足,經驗豐富,入能敷出是外國科技館的一個優勢和特點。

  科技場館是向公眾傳播科技知識的主要社會力量和開展科技活動的場所。科技的傳播和教育是全面提升公眾科技素質的基本手段。提高科學素質,傳播科技知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但是科技館在管理和運營方面也存在著重要的問題。

  3.1.1 缺乏科技館的專業特色和地方特色

  3.1.2 場館的改造、建設和日常運營中,片面追求大而全

  3.1.3 經費不足,配套服務裝置不完備

  3.1.4 其功能主要以展示,展覽為主,缺乏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

  3.2 關於運營問題的措施

  科技館的制約條件在於管理、經費、理念。還在於其履行的社會教育責任的方式、教育職能、教育程度。

  3.2.1 更新制作理念,展品設計,增加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傳統的科技館,以展示、陳列展品為主,對觀眾的基本要求是“請勿動手”,而現在是“請你參與體驗”的當時,引領和提倡觀眾親自動手參與到活動當中,積極汲取知識。

  3.2.2 主動引導,向不同知識層次,不同年齡的觀眾推薦適合他們參與,參觀的專案,為觀眾提供便利,提供優質服務。

  3.3 科技館的發展趨勢

  美國芝加哥科學工業博物館、日本東京的科學博物館、德國柏林的技術博物館、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等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科技工業博物館。接受和引進現代意義科技館的展教方法和理念,而且融入的表現形式和一些新內容已經很快成為最歡迎的部分。

  傳統科技工業博物館已開始向現代意義科技館學習。所以,如果把傳統科技工業博物館的內容,運用一些技術手段,變成動態的展品,完全可以作為現代意義科技館的優秀展品。

  我國科技類博物館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向發達國家學習――複製――吸收――創新的過程,但這一過程仍在探索完善之中。新的展教理念的引入、科普展教形式的靈活多樣,使得科技類博物館水平有所提高,公眾認可度提升。科技發展是一種社會過程,勢必構成公共領域中的科學,產生社會影響,往往與公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連,因此科技類博物館也在不斷找尋和探索新的展教理念和模式,努力做到在博物館研究、展示、教育和收藏的功能基礎上,新添服務和交流的功能。

  此外,電子資訊科技的進步也為科技類博物館展教手段和形式的創新創造了條件,增添了新的展示內容元素。數字科技館應用而生正是體現出科技館對電子資訊科技的應用及其對科技館在科普功能實現中的拓展功能。

  4 結束語

  科技類博物館綜合利用多種科學傳播普及方式,逐步形成了包括印製科普宣傳資料、開展科普講座和科學報告、講座已列入科技館的工作計劃,科技博物館是中國科普基礎設施的重要實體資源,其所表達的理念、展示的內容、展開的活動和展教的模式卻超越了單純器物層面,實現了向科學傳播的制度和精神的層面轉化。新的歷史背景下,滿足“以人為本”的時代理念,體現“科學發展”的時代特徵,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是需要仔細研究、深入思考的重要議題。探索科技類博物館的發展規律,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在學習國際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科技類博物館建設的基礎上,努力完善和形成用於指導我國科技館建設的基礎理論,結合自身特色進行創新和吸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科技館並使其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德香.堅持科學發展觀開創河北省科技館工作新局面[A].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西部科普場館建設與發展[C].2005.

  [2]徐善衍.關於科技館發展趨勢和特點的思考[J].科普研究,20074:15.

  [3]袁品高,伍振武.在科技館進行探究式科普的探討[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10科普理論國際論壇暨第十七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0.

  大學科技論文篇二

  科技創新必須推進國家科技治理現代化

  【摘要】目前,中國正經歷著增長速度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政策的消化期,也正處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必須牢牢把握世界科技進步大方向和全球產業變革大趨勢,積極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力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提升人才集聚水平,加強科技創新各項改革措施的系統整合,推動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關鍵詞】科技創新 科技治理體系現代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圖分類號】G30 【文獻標識碼】A

  進入“十三五”時期,我國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創新驅動至關重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我國當前的創新理念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而科技創新對於“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最為直接。而就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看,要推動科技創新,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是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執行機制,特別是實現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發揮兩者的協同效應,實現國家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是一把“雙刃劍”

  在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和推進科技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過程中,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政府的作用是一個關鍵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發展的一個比較優勢是政府能力強。弗朗西斯・福山的最新研究認為,秩序良好的社會離不開三大基石:強大的政府、法治和民主問責制。按照這一分析框架,西方的長處在於具有較好的法治和問責體系,但政府不夠強大。而中國的優勢正在於具有能力強、自主性高的國家。可以說,西方的劣勢正是我們的優勢,反之亦然。面對這種情形,我們必須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我國的政府優勢,這些優勢包括:國家能力強、特別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總體效率高,能夠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國家自主性程度高,在較大程度上維繫一個“中性政府”,基本不受利益集團的綁架。這些特點往往是西方國家所不具備的。在目前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背景下,也需要認識到、發揮好中國的這一優勢。

  然而,政府的作用是一把雙刃劍,這在中國改革和發展進入到深水區之後,體現得日益明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其核心問題是處理好市場和政府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當前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把科技創新當作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要素升級的重中之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使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目前我們這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政府強,但政府在科技資源配置方面的效果並不好,科技的投入體制、創新體制、評價體制都亟待改革。推進政府科技創新治理的現代化,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從政府的角度來說,遵循科技創新普遍規律,以改革的精神著力破除制度藩籬,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正確把握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角色定位,對於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和推進科技治理體系現代化具有全域性性作用。這就需要深化政府的科技治理體制的改革。例如,以前政府運用“舉國體制”進行科技趕超很有效,包括“兩彈一星”、牛胰島素的研發、青蒿素的研製等重大科技成果,都是政府通過“舉國體制”實現的。但是,如果把過去的“舉國體制”照搬照抄到今天的環境,就很難取得當年的效果。這是因為,“舉國體制”誕生於計劃經濟體制和封閉的環境,那時政府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同今天相比有很大的區別。當政府的權力缺乏約束力的時候,包括科技領域在內的行行業業的人際關係和人脈因素都十分複雜,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不斷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斷提高,但我們的民主和法治都不夠健全。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如果還按照改革開放前的模式行事,一定會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當然,如前所述,中國的優勢是政府力量強大,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如何用好這一優勢仍值得研究。因此,釐清政府的職能定位,對於科技創新十分重要。

  有鑑於此,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和推進科技治理體系現代化,必須推進政府自身的改革,簡政放權,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推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讓專家在科技創新和決策管理上有更大的自主權和發言權。同時,要克服官僚主義和部門主義,加強功能整合,提高行政效率,制約權力尋租。從一定意義上說。目前制約我國發展的問題之一,是如何改善政府形象,提升政府的制度軟實力,這對於吸納國際一流的科技人才具有一定的意義。

  推進我國科技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取向

  面向未來,為適應我國“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實現政府科技治理的現代化,必須深化政府科技體制改革。為此,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以及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首先,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和推進科技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關鍵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是重中之重。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和推進科技治理體系現代化,必須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管理的體制機制。這並不是否定政府的作用,而是要求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沿著市場起作用的方向發力,為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創造良好的環境,而不是背道而馳,更不能去扼殺市場活力。實現政府科技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政府要做到有所為和有所不為。與其他領域一樣,在科技創新領域,政府的作用仍然應是彌補市場失靈。要釐清政府與市場的功能互補作用和相互替代的邊界,不要造成雙方的功能錯位,任何一方儘可能都不要越位、缺位。政府主要是在“市場失靈”的領域發揮作用,而不是在與市場功能重疊的地方發揮作用。一方面,在科技創新戰略的頂層設計、基礎研究、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產權保護、人才培養和集聚等領域,應該強化政府責任,因為這些領域,市場和企業沒有足夠的驅動力和資源來完成,這是政府應該有所為的領域。

  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在那些市場可以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有所不為。這也是目前政府在科技創新治理中較為突出的問題,一些行政審批過於複雜,流於形式;還有一些管理制度太過具體,關注環節把控,缺乏對結果的重視;更有一些政策導向干擾了創新主體的決策,阻隔了市場本身發出供求訊號。以人才扶持政策為例,強調物質投入居多,而不鼓勵智力投入。經費使用受到嚴格的預算結構和程式合規限制,不注重經費使用的質量和成效,為了形式上的合理,浪費了不必要的社會成本與時間效率。直接用於人力資源的投入,在經費比例、目標物件和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合理的規定。這些限制的本質是對人才智力勞動價值的不夠尊重和認可,與培育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環境存在較大差距。   造成這些制度藩籬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的科技創新體系是脫胎於計劃經濟體制的,在計劃經濟時代,科技創新的所有要素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是科技創新要素配置的唯一機制。雖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經濟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科技創新領域的計劃經濟思維依然較為濃厚,這是制約當前科技創新的根本障礙。對於這些領域的制度藩籬,應該以實現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為契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科技創新領域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得以理順。

  總之,制約我國科技創新的根本問題或者主要矛盾,依然是政府管得太多、太死,沒有讓市場、社會發揮應有的作用,未能讓企業和科研院所成為主角,而是政府自己成為主角。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國正在也必須走向新的國家治理模式,不僅要適應經濟新常態,還要適應政府管理的新常態。以往運用“舉國體制”來進行科技趕超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今天的新形勢了,但我們還是習慣於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由此,必須深化改革,以市場化、資訊化、法治化、國際化來推進政府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其次,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和推進科技治理體系現代化,還需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解決科技管理“碎片化”的問題。目前制約我國科技資源配置的一大問題是條塊分割,科技經費分散在十幾個政府部門當中。這個問題必須從中央總體層面加以解決,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靠任何一個部門和地方是解決不了的。條塊分割時常導致國家治理的碎片化狀態,正如美國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所說,中國實際上就是“支離破碎的權威主義”,該整合的沒有整合,該制約的沒有制約。這就形成了部門主義、分散主義、地方主義尾大不掉,以及“政府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部門利益個人化”的現象。就科技創新領域而言,同樣存在條塊分割現象,以高水平科研隊伍為例,主要集中於中央科研院所和教育部直屬高校,而這些單位和部門的改革,地方政府是很難推動的。尤其是科技創新領域,優質的資源往往集中於中央層面,且科技管理仍然以從中央到地方的自上而下的管理鏈。如果中央層面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改革不能與地方有效銜接,或者地方政府對中央的科技創新政策陽奉陰違,令不行禁不止,所謂創新驅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

  另一方面,地方在探索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和科技治理體系現代化方面,也應當發揮更多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坐等中央的改革。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從深圳特區下轉159頁 上接25頁開始的,由點到面,逐步推開。對於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機制的創新,也應當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讓一些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大膽創新,銳意改革。目前,包括上海在內的我國自貿試驗區正在先行先試,力圖探索出可複製、可推廣的新模式,對全國有重大示範意義和標杆作用。我國的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應當學習自貿區的改革探索,比如“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地負面清單滿天飛,形式大於內容,實際上是把自貿區的改革經驗庸俗化了。在推進科技治理現代化方面,必須克服形式主義和政績工程,拿出切實可行、富有成效的措施。這方面,困難依舊很大,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也需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來推進改革。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推進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我國的創新驅動戰略提供關鍵的制度支撐和政策支撐。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中國正在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對於推動我國的科技創新和推進科技治理體系現代化是一個重要的契機,應當把科技體制機制的改革嵌入到國家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中,加強相關各項改革措施的系統整合,形成科技體制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良性互動。

  首先,需要充分利用科技創新來支撐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科技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需要結構優化、要素升級和制度變革這“三大發動機”。換而言之,就是科技創新怎麼與結構優化、要素升級和制度變革相結合的問題。第一,結構優化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核心的內容。結構優化必然高度依賴科技創新,如果沒有科技創新經濟結構就無法優化。一是不再簡單追求高速度,必須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經濟發展的品質,做到速度與效益兼顧。當然速度也不能太低,正如供給側改革並非排斥需求側制度,而是要做到兩者結合,只不過現在更加側重於供給側。更多向質量和效益傾斜。二是去無效產能。將過剩的、無效的、低質量的產能去掉、去庫存,增加有效的供給,特別是高效益、高質量的供給。三是進一步發展服務型產業,包括新型高階的服務業,包括“網際網路+”服務型產業等。第二,要素升級。傳統的生產要素主要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四大要素,而當今時代技術是非常關鍵的生產要素,因此要素升級離不開科技創新。目前的核心問題是科技創新如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有效的技術供給。同時,技術供給還影響著勞動力的素質和企業家的創新能力。第三,制度變革,關鍵是科技成果如何轉化為生產力?這就涉及到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問題。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但社會生產力如何與科技生產力更好的結合?這就是體制機制的問題。創新驅動發展就是通過科技創新來驅動發展,改變原有的增長模式。這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涉及到體制創新、政策創新等一系列問題。當前環境下,制度變革說到底還是體制機制問題,還是如何簡政放權的問題。例如,現在的高等學校管得越多,問題越多,管得越死越不利於創新。總而言之,是如何真正簡政放權的問題。

  其次,要積極推動政府及其科技管理部門進行科技創新方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此而言,這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提供更多制度供給、政策及服務供給。第一,是制度供給問題,制度供給和制度變革相關,具體而言,包括財政投入制度,即如何增加投入的有效性問題、科技成果轉化和激勵制度問題、人才制度問題等等。有調查發現,目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與其他科研人員相比貢獻並不成比例,實質上這些都是制度供給方面的問題。第二,是政策供給問題制度相對穩定,而政策是可以更多變化的。長期以來,我國的狀態是政策和制度沒有明確的區分,如各種人才計劃究竟是制度安排還是政策安排,這些亟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現在我國科技創新領域的有效制度供給不足,政策供給也不足。第三,是服務供給問題。即如何提供更多的、更好的科技公共產品,服務更多的創新創業主體問題。這方面與國際發達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大力推進政府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理念是要站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來思考和佈局,切實簡政放權,變“管”為“放”,進一步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必須把“舉國體制”轉變為更多靠市場主導的體制。應該在如何進一步放開市場和競爭、釋放企業創新活力、吸引全國和全球創新人才方面多做文章。在這方面,體制機制創新是關鍵。當前我國科技創新的瓶頸是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創新,特別是在鼓勵公平競爭、優化投資效益、集聚創新人才方面下功夫。目前市場競爭不當、投資浪費嚴重,高階人才缺乏。國際上促進科技創新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有好的體制機制來促進競爭,吸引創新人才和企業聚集。只有這樣,我國才可能真正推動科技體制機制的改革,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大學科技論文怎麼寫
大學科技論文典型範文
相關知識
大學科技論文結業作業
大學科技論文怎麼寫
大學科技論文典型範文
中南大學科技論文格式
大學科技論文格式
大學科技論文
如何寫大學科技論文格式要求
大學數學科技論文
初中數學科技論文範文
初中數學科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