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血管外科護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近年血管外科疾病發病率、檢出率不斷攀升,在我國疾病譜中顯得日益突出。我國血管外科雖起步較晚,但近20多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外科領域中一門新興獨立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血管外科患者住院期間護理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

  摘 要通過對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間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問題進行回顧性分析和討論,實施細緻的人性化管理並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教育,採取及時有效的管理措施,從而提高了血管外科護理人員對住院患者護理安全問題的認識,同時加強和改進安全管理對策,將不安全因素減少到最低限度,避免患者傷害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血管外科住院患者;安全問題;安全措施

  護理安全是指患者住院期間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範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壞、障礙、缺陷或死亡[1]。由於血管外科患者疾病本身的特點,特別是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肢體功能存障礙,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肢體壞死等安全問題的機率比一般患者高。我們組織全體護士進行安全問題分析,找出影響患者的不安全因素,採取人文關懷、風險管理和護理安全措施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血管外科存在的主要護理安全問題的特點與分析

  1.1患者因肢體功能障礙產生的心理障礙

  積極配合治療和健康的心理是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血管外科患者因病程時間長,功能障礙明顯,加上住院費用較高經濟負擔重,大多患者都易產生恐懼、焦慮的心理,特別是因肢體壞死造成功能障礙,導致患者失去勞動能力,嚴重者有截肢的可能,故患者心理負擔重,甚至會產生輕生念頭。因此細緻周到的護理特別是心理護理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許多醫院開展“親情護理”,已在臨床護理方面取得較好成效[2]。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強調實行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通過全面瞭解病人的文化水平、年齡、經濟承受能力等綜合資訊,耐心的和病人及家屬進行交流和溝通,從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設身處地的為病人著想,讓病人正確認識疾病,消除思想顧慮,增加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2血栓脫落至肺梗塞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常見病、多發病,治療效果不夠理想,常遺留下肢深靜脈阻塞或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部分病人可發生肺栓塞。因此,在溶栓抗凝治療過程中應要求患者絕對臥床二週,密切觀察患者腿圍的變化,定期檢測D-二聚體的變化。監測生命體徵的變化,一旦患者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血氧飽和度下降,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搶救治療。

  1.3壓瘡和跌倒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壓瘡的發病不僅給病人帶來痛苦,而且降低病人的生活質量,特大壓瘡常經久不愈,出現嚴重感染,導致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生命[7]。血管外科疾病中區域性血管病變大多伴有神經病變,如糖尿病足或者下肢動脈血栓等,因長期區域性供血不足,患者感覺功能減退,或因疾病原因要求特殊臥位和絕對臥床的患者,易發生壓瘡。預防是避免壓瘡發生的主要手段,也是護理工作中的難點,積極評估病人情況是預防壓瘡關鍵一步,應用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可對有壓瘡危險的病人提供個性化的護理,並可作為確定難免性壓瘡的依據之一。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護理措施,如區域性按摩、使用預防壓瘡用具、增進患者營養等,爭取以最少的資源發揮最佳的效果,降低臨床壓瘡發生率。[8]血管疾病患者的特點是年齡偏高,中老年患者居多,而此類患者大多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等,病情複雜,故跌倒是一項重要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老年人跌倒是指意識清楚的老年人非故意性跌到在地上[3]老年患者由於各種疾病原因的影響,器官功能減退,感覺遲鈍,行動遲緩,加之住院期間由於環境的改變,容易發生意外跌倒,預防住院老年病人跌到是臨床護理人員探索的課題之一[4]而老年人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到,所造成的後果不容忽視。因血管疾病造成肢體功能障礙或因長期臥床等原因,可使患者站立不穩而跌倒,或者患者在手術後突然起床因體位性低血壓、下肢無力等原因造成跌倒現象的發生。據報道有老年患者因手術後臥床時間長,慌忙起身接電話時跌倒,造成顱底骨骨折[5]。我們對患者易發生跌倒的原因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找出臨床最佳護理對策,消除安全隱患。首先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評估,通過評估確定病人具有跌倒的潛在危險時,護士要詳細制定保護性預防措施,如告知老年病人起床時防止體位突然改變造成跌倒、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病人建議家屬陪伴、室內設施、呼叫器等方便病人使用等,並根據病人狀況與病人及家屬進行交談,進行安全教育,以得到病人及家屬的理解和支援。並對高危跌倒病人要求護士重點交接班,做到心中有數,定時進行安全巡視,提高安全管理意識,使跌倒的可能性降至最小。[6]

  1.4健康教育內容不具體、有效性差

  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護士應對病人進行正確的健康指導,如術前術後的注意事項、飲食要求,運動指導等,使患者能夠積極正確的配合治療,促進早日康復,同時培養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保健意識,使患者終生受益。如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要求絕對臥床14天,如果患者隨意下床活動,可能因血栓脫落造成肺梗塞。如果護士沒有告訴患者絕對臥床的意義,患者不遵循醫囑,將會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又如對糖尿病患者缺乏正確的健康教育,如:如何合理飲食、用藥等,也易對病人造成危險。

  2安全管理對策

  2.1建立健全規章制度

  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是護理安全的保證,血管外科是近幾年新成立的科室。我們在規章制度學習和落實上狠下功夫,科室組織大家認真學習《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整體護理管理標準》《醫療事故管理辦法》《風險預案》等的制度。從職業道德、操作規範和法律的高度規範護理行為,確保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提高護士的自覺性,消除隱患,防患於未然。鼓勵護理人員在工作中講奉獻、講和諧。

  2.2風險管理

  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管理程式,即對現有和潛在的護理風險的識別、評估、和處理,以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及風險事件對患者和醫院的危害及經濟損失[9]。據統計,臨床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以外科最多。[10]血管外科護理工作有其特殊性和高風險性。我們對特定風險群體進行風險識別[11],建立風險評估表,對危重患者和因疾病原因可能發生意外的患者,通過風險評估表進行量化風險評估。科室制定意見箱,制定專門的調查表,定期進行意見調查,調查關鍵人員,掌握可能發生風險事件的資訊。通過風險評估,識別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針對問題制定並執行各項防範護理風險制度,如搶救及特殊事件報告制度、壓瘡管理制度、查房制度等。通過護士風險教育和強化風險管理的落實,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風險應對能力、密切了護患關係、改善和提高了護理質量,增強了護理隊伍的整體抗風險能力[12]。以確保護理質量和護理安全。

  2.3建立血管外科專科護理規範

  血管外科因疾病的特點,在護理過程中要求更加專業化。比如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在溶栓過程中要求抬高患肢,並在患肢扎止血帶靜脈輸液,以促進靜脈迴流和患肢的藥物濃度,以提高藥效,達到溶栓、減輕水腫的作用。動脈閉塞造成下肢壞死的患者,要求患肢低於心臟水平,增加區域性供血。但患者往往易抬高患肢以減輕肢體疼痛。這就要求護士在護理的過程中應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導,向患者說明不能抬高患肢的原因,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我們依據段志泉主編的《實用血管外科學》中的護理內容,結合本科室具體情況,建立了一套專科病護理要點小冊子。通過學習,規範了護士的護理行為,體現了專科護理特色,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護理服務。

  2.4重視健康教育,建立防護措施

  為深化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請專科醫生講解各種疾病的特點和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根據不同病歷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和措施,要求護士在患者入院3天內講解有關疾病的知識,對3天以上的住院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知曉率檢查,結果納入護士量化考核中,直接與獎金和年終考核掛鉤。在患者病情危重或重症監護期間,執行搶救治療性護理措施以護士的為主,對患者實施全身心護理。在非重症期間,患者的護理活動由護士和患者或患者家屬共同完成。但無論在什麼時間護士在實施護理服務時,都要同患者或患者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告訴影響患者康復的危險因素及採取的安全措施。如動脈造影術後為什麼要平臥24小時,動脈穿刺點加壓包紮的意義,使用溶栓抗凝藥時抽血監測凝血指標的意義、對手術後患者和臥床時間長的患者提醒其做到3個30s,即醒後30s再起床,起床後30s再站立,站後30s在行走,以防跌倒[13]等相關知識,正確指導患者參與護理,掌握自我護理的方法,調動患者主動配合治療的積極性,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2.5 加強護理管理職能作用,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護理管理者應結合護理安全危險因素與護理安全差錯事故的例項對護士進行安全護理教育,吸取教訓,防止類似事件的發生。在護理工作中排班注重人力資源管理,按學歷能力工作強度合理調配人員,為患者和護士提高良好的治療和工作環境。防止因疲勞過度發生護理差錯[14]。

  護理人員要強化現代護理角色地位,加強護理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懂得心理護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廣泛吸取隔著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挖掘個人潛能,提高創新能力。加強時間的安排和管理,不斷充實知識技能,完善自身素質[15]。

  總之,我們通過以上各項切實、有效地管理措施,加大護理安全管理力度,為血管外科患者營造了一個更加安全、更能體現人文關懷的住院環境和氛圍,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李麗霞.臨床護理安全管理的探索和思考.現代醫院管理,2004,62:31-32.

  [2] 閻慧中.護理改革在寬鬆中加快腳步[J].中國醫院管理,2001,218 :41-43.

  [3] 魏克燕、王華坤、謝冬

  範文二:心血管外科體外迴圈手術專科護理培訓模式的實踐

  【摘要】 目的 通過在手術室對體外迴圈專科手術組實施專科培訓,切實有效地提高體外迴圈手術護士的專業水平,努力縮短手術時間。方法 在科內挑選具備良好心理品質,業務過硬的護士對她們進行階段性、規範化分層培訓。結果 通過醫生對體外迴圈手術組護士配合技巧、方法、工作滿意度調查、洗手護士及巡迴護士由四名減少至兩名,完成一臺手術的配合評價培訓結果。結論 聯絡體外迴圈手術配合的技巧、方法,對專科崗位的護士進行階段性、規範化分層培訓是提高專科手術護士自身素質和配合手術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體外迴圈手術 專科護理 護士 在職培訓

  心血管外科疾病涉及心肺等重要臟器。體外迴圈心內直視手術往往具有病情多變、病員所具備的條件差、手術難度大而要求多、醫護配合要術高等特點。目前,手術室護士均畢業於普通護理院校,心外科手術學知識非常膚淺,而心臟手術的配合技術更是處於空白狀態,專業技術的提高主要靠手術配合過程中的傳、幫、帶,護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缺乏系統性和規範性。我科於2005年至2009年通過對七名護士進行分階段培訓,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方法

  1.1 人員挑選 針對體外迴圈手術複雜,參加人員多,搶救多、用藥多,配合要求快的特點,應在手術室選用身體素質良好、性格內向、情緒穩定有耐心,工作細心紮實,業務技術過硬,思維敏捷,應急能力強的護士配合體外迴圈手術,器械護士應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行為習慣、文化涵養和知識技能。

  1.2 人員安排及手術器械包分配 在科內選擇在手術室工作5年以上對普胸手術非常熟悉的護士乙護士進入體外迴圈手術配合組。由外出進修學習體外迴圈手術配合半年及以上的護士甲護士帶教。洗手護士和巡迴護士共四名完成一臺體外迴圈手術的配合。將一臺手術所用器械分成普胸包和特殊器櫃包。

  1.3 初期培訓 前半年,甲洗手護士帶乙洗手護士上臺,乙護士在甲護士的指導下,主要是整理普胸包,參加開胸、止血、關胸的手術配合。甲護士整理特殊器械包,配合心內操作。先完成一些簡單的心內直視手術。兩名巡迴護士:甲護士負責手術中的主要工作,乙護士在甲護士指導下工作,負責供應臺上物品,與器械護士清點器械、紗布、縫針等,取血、製冰屑。其它工作均由兩人互相配合。在上手術前,先給她們介紹手術間的佈置和物品準備,認識體外迴圈手術的基本器械和特殊器械,手術中使用的縫合針、滌淪補片及常用藥物。介紹體外迴圈手術配合的基本程式,體外迴圈插管方法。

  1.4 中期培訓 半年至1年。乙護士在甲護士的指導下完成普胸器械及特殊器械臺的整理,並完成開胸、心內操作及關胸等整個手術的配合過程。主要培訓講解心臟的應用解剖,如特殊的心表部位、升主動脈—上腔靜脈隱窩、房間溝等及心臟四腔各部位結構。在甲護士的指導下配合複雜的心臟手術,講解不同的心臟手術的手術方法及配合技巧,每配合一臺手術後寫讀書筆記。

  1.5 後期培訓 一年後將兩個手術器械包整理成一個包,由一名洗手和一名巡迴護士完成一臺手術的配合,巡迴護士必須是業務過硬、應急能力強,能及時指導臺上配合的護士。此階段應熟悉體外迴圈監測、體外迴圈併發症等,診斷不明的複雜心臟病的配合技巧,如何做好術中的心肌保護等方面的培訓。由於心臟手術複雜,參加手術配合的護士必須參加醫生的術前討論及心臟外科的相關學術講座。複雜心臟病在洗手配合過程中,仔細聆聽主刀醫生對術式的選擇,以便及時應對,應有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高度的責任心。術前一天準備並仔細地檢查術中用物是否齊全合用,避免因用物不齊影響速度。洗手護士要熟悉洗手程式,術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動作敏捷,做到及時準確地配合。

  2 討論

  2.1 專才教育 通過分科培訓,培養的人才短期內具有不可替代性[1]。在手術困難時,準確迅速的配合能給予醫生極大的心理支援,這些看似簡單,實際並不容易,需要護士不斷地學習掌握每個手術特別是一些高難手術的過程及每個醫生的喜好。瞭解其手術的難點是什麼,需要什麼特殊器械及材料,改變醫生要什麼給什麼的被動局面。做到準確迅速,縮短手術時間。通過培訓,醫生對護士配合手術的滿意度由原來的90%增至98%。

  2.2 體外迴圈手術經常使用一些精密儀器及外科新材料,掌握它們的效能、特點及規格,從而能在手術過程中,真實地向不瞭解其性質用途的醫生介紹和準備這些材料,使手術變得快速、安全、質量高、併發症少。

  2.3 通過對護士的分階段培訓,配合體外迴圈手術由原來的四名減少至兩名,節約了人力資源。

  參 考 文 獻

  [1]謝安幫.高等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64

淺議胸外科護理論文
有關血液淨化護理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血管外科護理論文
有關血液內科護理論文
有關血液淨化護理論文
有關中醫內科護理論文
有關腫瘤內科護理論文
有關心外科護理論文
有關重症病房護理論文
淺議胸外科護理論文
肝膽外科護理論文代發表
肝膽外科護理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