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會計造假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會計工作是經濟的重要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在整個經濟中的地位也越發重要。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小企業會計造假問題

  【摘要】會計資訊質量的好壞決定了經濟資訊的質量,影響經濟工作決策的質量。本文結合我國中小企業特點,針對我國中小企業會計造假的現狀,實施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促進中小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 中小企業 會計造假 會計資訊 掛賬

  一、中小企業會計資訊造假手段

  中小企業製作失真會計資訊的手段多種多樣,有最嚴重的虛構交易、虛構收入成本和利潤的財務欺詐,也有利用會計準則的缺陷和漏洞製作虛假會計資訊的利潤規劃和盈餘管理,下面將分類闡述中小企業會計資訊普遍造假的手段。

  1.財務賬目管理混亂

  在會計賬簿設定和會計科目的使用上,沒有嚴格按照財政部的有關規定來設定,會計核算缺乏系統性,賬目混亂,塗改賬目、做假賬、掛賬、收入不入賬、提前結賬或延遲結賬等,造成賬證賬簿記錄與憑證不符、賬賬總分類賬與明細分類賬不符、賬表賬簿記錄與會計報表不符,或者是抽換帳頁、損毀賬簿,或者是賬外設賬等掩蓋事實真相。

  2.原始憑證虛假

  有些單位的原始憑證要素填寫不完整、不規範,使收支的資金渠道不能明確地劃分,混淆了成本和專項基金的界限,甚至開具假髮票,打白條、以收據代替發票、不按發票規定要求開具發票等虛列經濟事項,致使單位經費超支或成本虛增,使一些非法的收支變成“合法”的收支。

  3.資產專案不實

  一些單位違反會計制度,不按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性原則、謹慎性原則核算,不按規定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按規定攤銷預提費用,也不定期對存貨進行盤點,對壞賬也不按規定轉銷,造成虛增資產。

  4.收入專案失真

  採取虛列收入空掛應收款、截留、轉移等做法,人為調節收入,掩蓋了單位經濟活動的實際情況,致使收入流失,會計資訊失真。一是利用固定資產折舊賬戶造假。二是利用存貨專案造假。三是利用應收專案掛賬。四是小金庫的形成。對於贏利性中小企業,他們通過現金折扣不入賬、虛假費用抵賬、投資收益等不固定性收入部分或全部不入賬而補充獲得小金庫。

  5.成本費用失實

  原始發票的虛假是成本費用不實的最主要原因。不區分經營性支出和非經營性支出,將一些不能列入成本的非經營性支出如資本支出、營業外支出等直接列入生產成本,從而嚴重違反有關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使成本增大,利潤減少。在會計核算中採取支出掛賬,不列當期成本費用的做法,或多攤多提費用,截留利潤,偷逃稅款,搞賬外行為等等,造成成本費用不實,隱性虧損加大。以管理費用賬戶為例。“管理費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與產品生產活動沒有直接關係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公司經費、業務招待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險經費、技術轉讓費、存款跌價損失費等。管理費用作為調節利潤的手段,主要是因為它包括的範圍廣,界限不明確的各種支出都能列入管理費用中隱瞞起來,從而頻頻出現跨期費用,增加了費用,減少了贏利。

  二、中小 企業 會計造假的危害及其治理

  1.中小企業會計資訊造假的危害

  1導致國家巨集觀調控與微觀決策的失誤

  諸多決策、計劃或控制的進行都是建立在 經濟業務資料分析的基礎上,若提供的會計資料失實,必然會影響根源決策,致使其失誤。

  2損害企業各方面利益

  會計資訊失實僅僅是一種表現,其實質關係到經濟利益的分配。失真的會計資訊直接影響著企業、債權人及員工的相對利益,甚至導致企業虧損。

  3削弱國家財政法規的權威

  失實的會計資訊使國家財經法規在執行上大打折扣,是對法規的踐踏。同時,使國家或地區財政收支預算編制出現方向性錯誤。

  4擾亂經濟秩序、誘發經濟犯罪

  亂攤成本、隱瞞收入、偷逃稅收等一系列資訊造假,成了經濟犯罪的溫床,誘導了腐敗和行業不正之風等不安定因素產生。

  2.中小企業會計資訊造假的治理建議

  鑑於中小企業造假的現實狀況和極大的危害性,社會各部門包括企業自身必須堅決採取措施,對此本人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建立健全相關的 法律法規

  我國於2003年出臺了《中小企業促進法》,實施資金支援、稅收優惠政策。然而國家在處理中小企業中較為普遍的資金拖欠問題的規定上卻是一片空白。政府應針對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抵抗市場風險能力差、信用低等特點,制定有利於各類中小企業 發展的法律法規,同時在某些方面給予政府扶持,制定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各種稅款的徵收辦法,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加強外部監管力度

  強化外部監督,發揮會計中介機構主導作用。政府應轉變監督方式,將由政府部門的直接監管改為由財政、稅務或其他相關職能部門委託會計中介機構監管,如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等,斷絕“政企不分”出現的源頭,避免節外生枝。政府也應重點監管那些監督企業會計資訊質量的中介機構,這樣可以避免由企業直接委託會計中介機構而使這些會計中介為了其自身的經濟利益而喪失原則的現象發生,真正發揮社會監督的主導作用。

  3完善會計核算辦法並設立專管機構

  國家要進一步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加大對會計核算的約束力度,促進中小企業會計核算規範化。如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的格式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並由各地財政部門統一監製。考慮到中小企業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可以考慮以收付實現製為起點,隨企業規模的擴張逐步上升到簡單的應計制,至複雜應計制,中小企業經營靈活、變化快,其計量屬性應該考慮參照相對應的 歷史成本,使中小企業會計核算的規範化得到落實。

  同時,國家也應成立專門管理中小企業的機構,實施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該機構除了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輔導、行業分析、系統管理等服務外,各地區中小企業管理部門還應認真考慮本地區內中小企業會計核算的現狀,針對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監督管理辦法,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中小企業的會計核算逐步實現規範化,對不合格的企業限期整頓,合格的則不定期複查。

  4加大對會計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

  在制定違反會計法規的法律責任時,改變以往“重查輕罰”的做法,適當增加處罰的種類和提高罰款的下限,使造假者的造假成本數倍於其獲得的經濟利益和所造成的損失。這樣不僅使造假者無經濟利益可圖,還會因造假行為傾家蕩產,充分發揮會計法規對會計資訊造假行為的震撼作用。

  另一方面,司法應也介入會計監督,對造假者要繩之以法。對於一些情節特別嚴重的會計造假問題,要通過加強與法院的溝通,通過司法途徑予以解決;向社會公佈舉報途徑,必要時有償收集造假資訊。同時,司法機關應加強對弄虛作假的處理力度和民事賠償力度,使提供虛假會計資訊者得到法律的制裁。

  5狠抓會計誠信建設

  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加以規範,將誠信從道德原則上升為法律原則。如沿用以A等級的財務信譽評價標準,在報刊、雜誌定期向社會公佈相關資訊;建立中小企業會計誠信檔案,記載企業和會計人員的失信,違法違規行為及被處罰情況,對於有造假劣跡的企業和個人應在網上及時予以披露,並且在稅務、工商、司法機關和銀行建立聯網系統,對有造假行為的企業,稅收部門要加重處罰,工商行政部門不予年檢,銀行不予貸款等;而對於有造假行為的會計人員,則取消其任職資格,吊銷其從業資格證書,使其不能再從事會計工作。社會各界應全方位、多角度引導中小企業經營者和會計人員誠實守信,增強信用觀念,做到以“誠信為本,不做假賬”。

  6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加強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目前,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而且中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會計確認、計量、計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選擇空間,這就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判斷能力。因此,有必要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中小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幫助會計人員充實和更新財務會計知識。

  ①建立會計人員繼續 教育檢查與考核制度

  財政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對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強化對會計電算化的理解與應用,更新知識,及時掌握新政策、新規定,最大限度減少對制度理解的偏差和業務技能的不精所帶來的失誤,從而提高會計資訊的質量,避免假賬的出現。

  ②加強對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的管理

  加強對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的管理,對欲從事會計工作者嚴格執行“准入”制度,以保證會計人員的基本素質。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任用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要對其經營進行必要的處罰,以規範會計工作秩序。

  參考 文獻:

  [1]吳聯生.企業會計資訊違法性失真的責任合約安排[J].經濟與研究,2002.10-100.

  [2]王海民.對政府會計監管問題的幾點看法[J].會計研究,2003.42-76.

  [3]盧俠巍.公司高層行為會計特徵[J]. 中國財經,2003.99-142.

  篇2

  試論會計造假行為的理透視

  論文摘要: 會計追假行為是現實 經濟生活中一個久治不愈的頑症,中外會計i毆的現象十分嚴重本文試圖對會計造假行為進行心理上的分析,並針對這些心理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減少造假行為,保證經濟秩序的穩定。

  論文關鍵詞:會計造假 心理 對策

  以當今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美國為例,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相繼攀發了“安然’、“施樂”、“世界通訊,公司等一系列財務醜聞,以致美國股市遭到重創。而我國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會計造假醜聞也是頻頻出現,會計造假行為具有嚴重性和廣泛性。

  一、對會計造假行為主體的界定

  一會計造假的含義

  會計造假可分為會計資訊的有意造假和會計資訊的無意失實。本文主要涉及會計資訊的有意造假,它是指會計活動中當事人.事前經過安排,故意以欺詐、舞弊等手段.偽造、變造虛假會計資訊,使會計資訊歪曲反映經濟活動和會計事項.以此達到特定利益的集團或個人的不正當違法犯罪行為。

  二會計造假主體的界定

  會計造假主體應包括炮製假賬和相關違法亂紀活動的主謀、共謀和執行者。按照在造假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同,會計造假主體包括動議者、決策者、操作者和協同者。

  造假的動議者是指為會計造假出謀劃策的人。通常是單位財會部門的負責人.在造假過程中往往扮演替導演的角色。

  造假的決策者是指有權決定會計造假實施的各級領導人。決策者既可以是領導者個人.也可以是領導層集體,是會計造假的最大受益者。

  造假的實施者是指擁有職務便利、能夠接觸會計憑證、帳薄、報表等資料,親自實施和完成會計造假的人員。它不僅包括有關會計人員、出納人員,而且還包括相關的採購人員、銷售人員、保管人員和統計人員。造假的協同者是指從某些方面策應、配合造假的人員。既包括在造假之初為之提供方便者.如某些財會人員為造假積極出謀劃策,提供資訊及技術方法和手段,與領導共同設計防範檢查的對策和措施:也包括在造假事實發生後為其掩飾、佈防、通風報信和提供偽證等人員。

  值得說明的是,在不同的造假案件中.造假主體的人員構成不盡相同.相關人員在造假過程中所承擔的職資和所發揮的作用也不一樣。

  二、作為 企業的經營者,對虛假會計資訊的出籠和傳播有著較為複雜的心態

  一“高指標”誘出假數字

  前些年在企業和主管部門還沒有完全脫鉤的情況下,一些廠長經理迫於經營業績的考核壓力年年把銷售、利潤當做最緊要的“任務’抓,實行以“高指標’烏紗帽”的考核辦法,在這種壓力下,經營者不粉飾報表、不編造假數字就難過考核關。在企業內部實行以盈虧數字論功行賞的辦法。於是便有了“造假數字”這一‘良方”。

  而近幾年,在各種利益關係的誘導下,一些企業在編制會計報表時“對症下藥”:貸款時誇大資產,掩飾壞帳;報稅時隱瞞利潤,銷售縮水;上報成績時粉飾業績,掩蓋問題逃債時隱藏資產,虛列負擔;改制時,資產劇降、利潤變負。

  私營企業則是千篇一律的造假模式,開“陰陽發票”、虛開增值稅票、隱藏收人,惟一的目標就是逃稅、逃稅、還是逃稅!經營者既深知造假之風有害無益,又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和支援會計造假有的管理人員坦然地說,會計造假形成的不正之風使得公平競爭遭到破壞不是造假者深受其害,而是誰不做假誰吃“啞巴虧”,因而大部分造假者都是心存僥倖,相互仿效,只是造假的程度不同罷了。

  二假業績會引出“金鳳凰”

  事實上,會計造假就像“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這就使企業陷人了‘服喜得喜,報憂得憂”的怪圈。因為不少經營者有著“依靠虛假數字出政績,追求數字真實丟官位”的教訓。在經營業績實‘一票否決權”的情況下,有人就因造假造出了“政績’,而使得企業“突飛猛進”,個人不斷‘進步”,這就使人產生了“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的活思想。

  當被問及怕不怕浮誇造假漏餡而遭處分,不少人不置可否,一位知情管理人說:“會計包裝,人所共知,但到目前為止,一般還很少追究過任何造假者的責任。別的單位能這樣做,我也這樣做。到手的榮譽和實惠誰也不會不要。”看來,會計打假目前尚缺乏應有的力度,大部分造假者都各有“招數”,並沒有多少後顧之憂。同時,不少經營者也反映,有的上級領導習慣浮在上面聽彙報,不察實情,聽喜不聽憂,也是助長會計造假的原因之一。

  三想揭“瘡疤”又怕疼

  會計造假已是眾人皆知的一個社會“瘡疤”,為啥沒人願揭,原因大致有三:

  1、“從眾心理、法不責眾”

  不少經營者反映,剛開始造假玩虛時,還有些擔心,只是打打“擦邊球”,怕脫離實際,但後來發現周圍許多 企業都在造假,自己也就心安理得。大家都假就好辦了,板子又不會打在一個人屁股上。

  2、“水漲船頭高,後任不認前帳”

  一些企業管理者抱怨說:前任已經把數字浮誇上去了,現在想實事求是都不可能了。

  3、“大家都包裝,老實就吃虧”

  經營者們最普遍的心態是擔心報真實資訊吃虧。一方面,考核企業的主要依據是看“帳面數字”,而不是看你是否說真話,另一方面,數字若真實了,稅收就要增加,企業盈利受影響。這一點也是目前企業造假的主要目的。

  三、作為虛假會計資訊的直接編撰者,會計人員對此苦不堪言

  一“飯碗”為重

  儘管所有的虛假會計數字都出自會計人員之手,但絕大多數會計人員都談“假”色變。一位會計人員直言不諱:學校學了幾年會計,工作後還在“繼續 教育”,誰不想做一名出色的會計,但飯碗”掌握在領導手裡,讓你造假,你敢拒絕嗎?你不會作假誰還要你做會計?對此,所有受訪會計人都有同感。不少會計人員就是因為對造假心有餘悸而與領導“離心離德”最終被“炒魷魚”。因而多數會計人只好為保住自己的飯碗而採取讓步行為,有的甚至主動為造假出謀劃策。

  二“準則”蛻變

  會計曾經被賦予為國家和企業站崗放哨的 經濟衛士,常以“鐵算盤”、精打細算為衡量標準。如今,在經營者看來“準則”徹底改變了,社會上一些地方和部門會計的行業標準,不再只看如實記帳算帳了,多看你會不會靈活做帳,實際上就是看你能不能造假、誘資、偷稅了。

  個別企業從“出生”就是假的,註冊資本在驗資領取工商執照後便不復存在,其會計帳面始終掛在“其他應收款”帳下。甚至認為會計賬務越亂就越好做手腳。一些公司尤其是私營企業就更黑,混亂、虛假到了一定程度,就把老公司關掉,重新註冊一家新公司,再揭開新的騙人序幕。

  四、防範對策

  一充分發揮產權明晰在規範會計管理活動中的作用

  產權是企業取得市場法人資格的基本條件,產權的明晰為會計資訊目標的實現創造了重要條件。允許和鼓勵會計主體根據會計交易費用的高低,自由地選擇會計規範組合方式,充分發揮會計規範的激勵、約束及資源配置的功能,為企業內部約束、激勵機制的建立創造基本條件,這一切又有利於保證會計資訊質量。由於企業內部存在多層次的委託代理關係,理順各方的關係,可以避免會計造假行為的發生。為此應建立職業經理人市場,將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經營者的任命中,建立職業經理人檔案,從聘任及業績等方面,對其能力和道德進行評價,使其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包括防範會計造假在內的道德約束,從而形成有效的市場約束機制。

  二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內部控制制度是 現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明確和規範企業各部門、各環節甚至各崗位的職責和行為,對提高管理效率、保護資金的安全和完整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企業各種經濟問題,都會在會計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和體現,所以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防範會計造假,預防假帳發生。企業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貫穿於企業治理結構的始終。企業治理結構是促使內部控制有效執行,保證內部控制功能發揮的前提和基礎,內部控制在治理結構中成為企業所有者實現經營管理目標,完成受託責任的一種手段。

有關會計造假參考論文
會計造假防範與治理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會計造假論文
關於會計造假方面論文
關於會計造假的論文
關於會計畢業論文選題
有關於會計畢業論文
關於會計畢業論文範文
關於會計畢業論文的範文
關於會計誠信論文
關於會計畢業論文參考
有關於審計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