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鑑賞類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1日

  美術鑑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其作品背後的 藝術現象的活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學美術鑑賞教學

  摘 要: 隨著社會對個人全面發展和文化素養的高標準要求。美術欣賞課得以在各中學開設並發展,中學美術欣賞課的開展不僅能提高學生對繪畫的認識,還能向學生滲透人文精神,培養其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情操。

  關鍵詞: 中學美術教學 鑑賞教學 教學策略

  在中學美術鑑賞教學中,不少教師發現欣賞教學較美術實踐教學更難,欣賞現代作品比古代作品更難。特別是抽象藝術欣賞,“因為不可見的東西正是抽象繪畫描繪的物件”,欣賞藝術時的主觀性給中學生帶來了很大困惑。從心理髮展來看,中學生的認知雖然已經從形象思維為主轉化為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仍不成熟。再加上中學生的人生經驗少,對這種取其本質、去其原形的藝術品難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據中學生的特點進行抽象藝術欣賞教學,以增加他們的審美體驗,加深對生活的熱愛,提升美術欣賞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一、教師授課方式多樣性

  1.教師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對教材有充分認識

  為了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充實課堂內容,教師不光要備好課,寫好教案,還要積極蒐集美術欣賞作品。因為每件美術作品最突出的美點都不同,所以備課、授課的側重應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的美點分析側重於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有的側重於藝術家奇特而巧妙的構思;有的側重於形象的空間組合和畫面構圖;有的側重於造型材質的表現力;有的側重於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有的側重於對整體空間和自然環境的關照;有的側重於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按理說,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師都應引導學生進行欣賞,但授課畢竟是老師的個體勞動,對教材作品哪些做重點分析欣賞,哪些點到為止,哪些乾脆讓學生讀文欣賞或課後自查資料欣賞等,靈活處理、具體安排。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逐漸培養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

  2.欣賞與繪畫工藝結合,從中領悟作品內涵

  美術欣賞課不應一味欣賞,有的時候可讓學生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打破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於學生理解作品。俗話說:“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讓學生了解作品中的優點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指導自己的美術學習活動,從中獲得美的體驗。例如: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學生往往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很想動手做一做,這時可讓學生照著作品風格、形象臨摹一下。在欣賞民間泥塑一節時,首先展示許多學生的優秀泥塑作品,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這時緊接著播放一段泥塑錄影,講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知識,最後觀看泥人的製作過程。我讓他們學著掛圖上的樣子做一做,最後對自己的作品和圖上的作品進行評價,瞭解泥塑作品美的地方。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作品的優點與不足,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完成練習的基礎上展示發展方向,鼓舞學生繼續探求美的願望,為下一課學習做好鋪墊。

  3.情境創設,從中品味藝術魅力

  優秀的藝術作品在總體形式結構背後都蘊含豐富的感情,或思想,或理念,或某種意味等精神內涵,即意蘊美。音樂和美術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絡,音樂是一切藝術門類中最為抽象的藝術,音樂同樣是人類表達情感、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手段。假如在美術欣賞課中有機地把音樂和美術結合起來,將能達到圖音並茂、聲色俱全地表現深刻主題的教學目的,並充分培養學生的審美理解力、創造力。如欣賞《伏爾加河上的縴夫》時,讓學生仔細觀察縴夫們勞動時的各種不同表情、姿態,放上一曲《黃河號子》……這時學生開始自覺地“設身處地”,進入某種情景,從而自覺體驗畫面中縴夫們勞動的艱辛,產生審美同情。這時的欣賞主體學生受到欣賞物件縴夫潛移默化的影響,接受其審美思想的啟示,展開想象,使自身情感融入畫面。這時學生積極參與欣賞活動而推向深化,從而獲得藝術作品內層意蘊的領悟和隨之而來的審美愉悅、審美想象。

  二、加強學生對美的認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希臘人對人體十分崇尚,認為只有健全的身體才能有健全的精神,他們把關心集體利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心緒寧靜、善於剋制自己的公民道德作為完善心靈寄寓在強健的體魄中,從而創造出身心統一的人體藝術形象。希臘人非常重視體育鍛煉,自公元前776年起,每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他們重視運動鍛鍊的表現。在最早的運動會上,運動員全是裸體的,並且用特製的名冊記錄勝利者的姓名,還為他們塑造紀念像,安置在神殿裡。這樣競技成了希臘美術的主要題材,而且希臘美術成為古代最典型、最輝煌的現實主義藝術的直接動力。由於講述了希臘人對體育的熱愛及對人體美的崇尚,大大激發了學生對希臘藝術的興趣,不但沒有初看人體雕塑的羞澀,而且要求老師多講解、多帶些作品欣賞。

  三、鑑賞課要和多媒體相結合

  多媒體白板技術作為一種新的輔助教學手段,為美術教學帶來了“教”與“學”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它集影象、聲音、文字、動畫等各種功能於一體,把教學素材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使課堂上充滿情趣,學生情感和心理得到滿足,審美能力得到昇華,而且使課堂教學效率大為提高,就像為美術課堂、美術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更優越的作用必將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教師要多方面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在動中學、在學中樂,有效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和創作激情。欣賞課基本以視覺為主,所以用大量精美的圖片製作多媒體課件加以呈現是非常重要的。僅靠教材上的圖片進行講解,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失去興趣。所以,我在上美術欣賞課的時候會找大量相關圖片,然後運用多媒體,結合文字、色彩、動漫、音樂製作成精美的多媒體課件,則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視覺、聽覺……都被調動起來,那麼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大半。

  參考文獻:

  [1]陸彩娟.如何上好中學美術欣賞課.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7.

  [2]王婧.淺談中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改革.中華少年,2013.03.

  篇2

  淺談高中美術鑑賞課中的多樣化鑑賞

  摘要: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是整個高中課程領域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它對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美術鑑賞過程中,鑑賞者是主體,沒有學生的主體行為,僅靠教師的講授,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鑑賞活動。

  關鍵詞:美術鑑賞、新課程、體驗、多媒體、

  美術鑑賞是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與評價,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從而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其作品背後的 藝術現象的活動。可以看出美術鑑賞教學不僅僅是將藝術大師的傑作展示給學生看,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術學習讓學生自己具有獨立思考、評價、反思作品的能力。並在鑑賞之後運用已有的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獨立創作。目前美術鑑賞課的現況:

  受高考應試 教育的影響,我們過去的教學過多完全忘記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只是讓學生記住我們教學規定的作品的理論評價,用固定的美術欣賞方法去欣賞,學生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美術課同其他的應試學科一樣死氣沉沉,沒有想象,沒有創造。

  有時為了活課堂氣氛,引起學生注意,教師就大講特講美術方面的細節,如某個畫家的風流韻事,或某幅作品的拍賣價格風暴,或就是他所經歷的人與事,學生聽得倒是頗有味道,一笑而過,待教師再回到正題上時,才發覺已經離題千里。在高中的美術鑑賞課上,光是談畫面講故事是不能讓學生真正領會那美術作品背後的文化天地,美術鑑賞課 自然成了高中生的“休息課”了,再次,在今天這個資訊爆炸、媒體眾多的社會裡,課本上的圖片知識內容已不再新鮮且缺少生動性,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即使教師企圖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被提問的學生也只是照著書本乾巴巴地念上兩句而已。從深層次看,是我們原有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教學的現實情況,本人結合自己的美術教學工作,做了一些嘗試探索。

  一、主持人式美術鑑賞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有很多的教學方法都應大膽嘗試。在一堂美術鑑賞課上,我要講述 中國古代的陶器與瓷器。由於很多同學來自 農村,家裡還儲存有陶製的“缸”“甕”我請每個同學講解對這種陶器的特點,如顏色,質地及原料構成。當把每個同學的描述歸納在一起後,恰恰就是課文中對陶器定義的描述。同時,我也藉助 網路,整理了很多有關陶器的資料,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全班同學。

  在我與同學們的共同講解下,我和學生們知道了很多從課本上不能瞭解的東西:陶器是指以粘土為胎,經過手捏、輪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後,在800—1000℃高溫下焙燒而成的物品,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器可區分為細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無釉或有釉。

  課後,我綜合了學生對這堂課的看法,這些看法對我進行節目主持人式的教學的構思是大有裨益的:學生表示喜歡主持人式的教師,“這樣可以讓課堂變得更為輕鬆”,“主持人一定不乏幽默感,講起課來肯定有趣,決不會讓人懨懨欲睡”,“這樣的老師更富有魅力,課堂內容也鮮活多彩”,極少數同學則認為那樣課堂可能會失控;學生表示很樂意接受課堂上進行比賽這種教學形式,他們對老師展示的大量圖片也很感興趣。學生普遍認為更多的圖片和課外知識能使他們視野更為寬闊,優秀的課件能使他們提高課堂效率,增強學習的積極性。經過實踐,我發現做一位主持人式的教師,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教師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用啟發、鼓勵的方法,活潑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讓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積極培育競爭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課本,並儘自己所能去開拓學生的視野。 二、實踐中式鑑賞

  在美術鑑賞課中一般比較重視對理論知識的探討和理解,教學手段主要是看圖片,然後就是你說我說,手段的單一性不僅令學生感到乏味,教師也覺得疲憊,學過的東西很快忘記,常言道“動口不如動手”,我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和可能的嘗試,著重感受、體驗和興趣培養。教師對活動結果的評價應具有較大的寬容性,比如:在講授完我國民間剪紙時,可要求學生根據所講內容自己折剪,即讓學生動手“剪一剪”,幾分鐘後通過實物展示學生自己的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並與眾人分享。這類作業要求在設計時目標明確,作業便於完成,作畫工具簡單,這樣的教學活動效果良好,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通過實物投影被展示出來時,都喜滋滋的,每位同學都有成就感。

  三、多媒體 網路式鑑賞

  現在的教學基本上都通過多媒體來完成,而美術鑑賞教學更加離不開多媒體的應用。不僅教師喜歡上網收集教學資料, 現代的學生也喜歡上網,併成為一種現代的學習方法。高中生在小城鎮裡也很難見到畫展、雕塑展等。但網路卻能給學生開啟一扇無所不能的窗,不論是畫家、作品、背景、還有各種畫派、畫種等等,應有盡有,學生通過完成教師佈置的網路欣賞作業,可以對作品進行鞏固、拓展延伸。在鑑賞外國美術作品時,學生往往對作者和作品的 歷史年代以及時代背景一無所知,理解起來十分困難,這時網路就成了很好的幫手。

  比如:在教學欣賞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這一作品時,我們讓學生通過百度等搜尋引擎,輸入作者的名字“德拉克羅瓦”,這樣就可以查到大量與作者相關的文字資料和更多的作品。學生不但體會了《自由引導人民》這一作品,還了解了作品的背景,表達19世紀的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突出了個性和情感的價值,而且對畫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瞭解。 新課程的實施向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為學生而教,據學情而教,做到每課有反思,讓我們傾聽學生的聲音,作為學生的美術學習與身心 發展的促進者,幫助每位同學成為“一個有 藝術修養的人”馬克思語,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傳統文化,尊重外國優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態度。

關於美術鑑賞論文
美術鑑賞相關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美術鑑賞類論文
美術建築類論文例文
關於美術建築類論文
美術建築類論文範文
美術建築類論文
美術設計類論文參考範例
美術設計類論文
美術教育類論文範文
花鳥畫美術鑑賞論文範文
美術鑑賞有關花鳥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