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國古代歷史筆記整理全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9日

  學習歷史我們可以用筆記記錄,系統的整理出來,這樣有助於我們學好歷史。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初中中國古代歷史讀書筆記,歡迎檢視。

  

  初中歷史筆記全

  一,原始社會

  元謀人:

  時間: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生產生活情況:他們已經會製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會不會使用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萬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裡

  體形特徵: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生產生活情況:

  1、 製造使用石器和木棒作為工具。

  2、過著群居生活,形成早期原始社會。

  3、使用天然火,還會儲存火種。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還用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

  山頂洞人:

  時間:距今約三萬年

  地點: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裡。

  體形特徵:他們的模樣的現代人基本相同。

  生產生活情況:

  1、使用打製石器,掌握磨光鑽孔技術。已會人工取火。

  2、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用骨針縫製衣服,懂得愛美。

  3、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氏族。

  世界之最: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河姆渡人:

  時間:距今約七千年

  地點:長江流域

  工具:磨製石器、耒耜

  生產:出現了原始農耕景象,種植水稻

  生活:居住幹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飼養家畜,會製造陶器,還製造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世界之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半坡人:

  時間: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半坡村

  工具: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製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莊稼。

  生產生活:種植慄小米,飼養豬、狗,主食有慄,副食有魚、肉、蔬菜等。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裡,屋裡有灶炕,會製造彩陶,已會紡線、織布、製衣。

  世界之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慄的國家

  大汶口人:

  時間:距今約五千年

  地點:山東大汶口

  工具:磨製石鐮、石鋤等

  生產情況:陶器有黑陶、白陶。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私有財產和貧富化出現了。

  涿鹿之戰:

  時間:距今約四五千年

  雙方: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炎帝和黃帝聯合與蚩尤大戰,結果蚩尤戰敗

  影響: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漢族

  黃帝————人文初祖:

  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為後世衣食住行

  奠定基礎

  嫘祖:發明養蠶繅絲

  倉頡:發明文字

  伶倫:編出了樂譜

  後世稱黃帝為人文初祖,海外華人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堯舜禹的禪讓:

  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

  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

  禹:治理洪水,同甘共苦

  禪讓:這種推舉部落首領的辦法,叫做禪讓制

  原始社會的終結

  原因:社會生產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財產更多了

  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人物:禹從部落首領轉變為奴隸制國家的國王

  建立:夏朝

  地位: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

  影響: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

  二、奴隸社會夏、商、西周、春秋

  1.夏王朝

  ①夏啟破壞禪讓制,建王位世襲制,夏王朝確立

  ②夏建立國家機關、軍隊、刑法、監獄

  ③夏桀jié的殘暴與商湯滅夏

  2.商王朝

  ①商湯滅夏建商王朝

  ②盤庚遷殷定都殷朝與殷墟的來歷

  ③商王朝燦爛的文明

  甲骨文--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之始    四羊方尊

  青銅器--手工業技術成分、冶煉、鑄造

  人牛生與殉葬--奴隸制度的見證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最大的青銅器

  天文歷史--由夏曆沿用而來

  ④商紂王的殘暴與武王伐商牧野之戰

  3.西周王朝

  ①武王滅商建西周王朝

  政治--分封制鞏固疆域、護衛周王室

  ②社會制度

  經濟--井田制土地固有制

  ③周厲王殘暴貪財與國人暴動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

  ④犬戎攻破鎬京,西周結束公元前771年

  ⑤平王東遷,定都洛邑,東周開始

  4.春秋

  春秋五霸

  齊桓公→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兼併戰爭、葵王

  ①爭霸戰爭 晉楚→城濮之戰晉文公

  後期→吳越夫差與勾踐

  ②社會生產力的顯著進步--鐵器與牛耕

  ③社會生產關係的重大變化--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鐵器、牛耕--生產效率提高;私田的大量出現;"初稅畝"的實施。

  剝削方式的改變:

  奴隸主→封建地主

  奴隸→半自由農民 封建生產關係

  ④文化成就

  文學--《詩經》  哲學--辯證法

  哲學--老子《道德經》-觀點  社會--無為;小國寡民

  政治  仁、禮 正統

  名人--孔子  教育  儒教  影響最大 中國→東方→世界

  文化 統治工具

  兵法--孫武《孫子兵法》

  三、封建社會的確立和初步發展戰國、秦、漢

  1.戰國

  ①爭霸戰爭的繼續和"戰國七雄"

  ②各國的變法及其秦變法的巨大成功

  經濟 廢除井田制,確認土地私有制

  秦孝公    獎勵封建農業生產,禁止棄農經商   效果:使秦國

  商鞅    廢除奴隸主的世襲特權,按軍功授爵  成為七國之首

  政治 建立縣制,強化中央政權對地方的控制

  ③戰國時期的經濟和文化

  a.水利工程 都江堰李冰

  鄭國渠鄭國

  地位重要了

  b.冶鐵業 各國都有冶鐵中心

  3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規模、技術提高

  c.天文學:《甘石星經》

  d.醫學:扁鵲

  e.建築:魯班

  f.學術爭論:"百家爭鳴"--墨、儒、道、法、兵

  g.楚辭的創作:屈原

  h.藝術:編鐘

  2.秦朝

  ①秦王嬴政滅六國建秦,都咸陽

  ②嬴政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丞 相→行 政

  中央  御史大夫→監察 →皇帝

  創 皇 帝 稱 號  太 尉→軍 事

  確立皇權至高無上  郡守

  地方   →皇帝

  縣令

  ③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

  經濟上 統一度量衡

  統一車軌

  文化上:統一文字

  思想上:焚書坑儒

  與匈奴作戰,奪回河套地區

  軍事上 修建長城

  ④秦的疆域

  ⑤秦末農民大起義與秦的滅亡

  a.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

  秦的暴政、賦稅的沉重→生存

  徭役的苛繁→勞動力 矛盾

  法律嚴酷→族誅、連坐、肉刑

  起義的口號、政權、結果

  b.劉邦、項羽起兵反秦

  項羽→鉅鹿之戰--打敗了秦的主力

  劉邦→入關中攻下秦咸陽--滅秦公元前206年

  c.楚漢戰爭前206~202年

  劉邦的正確策略:廢秦法、收民心、善用人

  坑下之圍、四面楚歌、烏江之戰、項羽自刎

  3.西漢

  ①劉邦建西漢,都長安

  ②漢統治者長期實施休養生息的政策及其效果

  a.劉邦 原因:吸取秦亡的教訓、統治思想-文武兼用、社會經濟的現實

  士兵復員

  措施: 增加勞動力的投入 恢復逃亡者地宅

  減輕賦稅 奴隸釋放為平民

  減租、免租

  b.文帝  提倡節儉

  改革刑法:減輕、廢連坐、肉刑

  c.景帝:重農

  d.效果:"文景之治";武帝時寢倉鬥實,國力強盛,農業生產技術提高

  ③漢武帝時期的強盛

  a.大一統局面的鞏固

  奠基--景帝平定"七國之亂",中央收回王國

  中央政權的鞏固和強化  "推恩令" 官吏任免權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思想 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辦太學

  軍事上與匈奴的戰爭:平定北、西北部邊境安全

  b.開拓中西交通的新局面 張騫出使西域⑴經濟文化的交流⑵西域都護的設定

  絲綢之路的開通

  4.西漢的滅亡

  ①西漢末年的社會矛盾:土地兼併、賣身為奴現象

  ②王莽篡權與改制失敗

  ③農民起義與西漢的瓦解:北方-赤眉軍;南方-綠林軍→昆陽之戰

  5.東漢

  ①劉秀建東漢,都洛陽

  ②"光武中興"

  ③東漢經濟與民族、外交事務的繼續發展

  a.王景治理黃河 重建西域都護

  b.中央與西域 班超出使並經營西域

  c.中外關係 班超派使者出使大秦到波斯灣,公元97年

  大秦使者來中國

  ④黃巾大起義與東漢的瓦解

  a.黃巾大起義的特點: 有組織--太平道宗教組織

  有準備--預言

  b.各地豪強地主勢力趁機擁兵自立,幫助東漢鎮壓農民起義後,割據稱霸

  c.東漢王朝的瓦解:農民起義失敗

  6.秦漢時期的文化

  ①數學:《九章算術》

  ②造紙術:竹木簡→帛→絲麻纖維紙西漢→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

  ③科學家:張衡-地動儀

  ④醫學:華佗

  ⑤史學:司馬遷《史記》

  ⑥哲學:王充

  ⑦宗教: 佛教由來、傳入、傳播

  道教土生

  ⑧藝術:秦始皇陵兵馬俑

  四、封建國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國、兩晉、南北朝

  1.三國

  ①東漢末年豪強地主勢力膨脹,形成軍事集團

  ②北方:曹操、袁紹的決戰--官渡之戰--曹操統一北方

  ③曹操與孫、劉聯軍的決戰--赤壁之戰--孫、劉勝,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魏 220年 洛陽

  ④三國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蜀 221年 成都

  吳 222年 建業

  ⑤著名的人和事 三顧茅廬

  a.諸葛亮 治蜀--七擒孟獲

  b.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大陸與臺灣的最早聯絡的方式

  2.西晉

  ①魏的強大及其滅蜀

  ②魏權臣司馬炎廢魏建西晉,都洛陽

  4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八王之亂"

  ③西晉的社會經濟狀況,晉惠帝 社會經濟遭破壞

  內遷各族,心懷不滿

  ④劉淵起兵滅西晉316年

  3.東晉、十六國

  ①南方:司馬睿建東晉,都建康317年

  ②北方:十五國與西南成漢--十六國

  ③北方前秦一度強大及其統一黃河流域

  ④前秦與東晉的決戰--淝水之戰383年,東晉勝,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4.南北朝

  ①南朝

  a.東晉將劉裕廢東晉,建宋

  b.宋將廢宋建齊

  c.齊將廢齊建樑

  d.樑將廢樑建陳

  ②北朝

  a.北魏的強大及其統一黃河流域鮮卑,拓跋珪

  經濟上--均田令,租調役制

  b.北魏孝文帝改革 政治上--遷都

  生活上--全面漢化

  文化上--接受漢文化

  c.北魏: 東魏:北齊

  西魏:北周

  ③這一時期的突出事物

  a.江南的開發開始,較大發展

  b.士族及其士族制度的形成

  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

  五、封建社會的繁榮隋、唐

  1.隋

  ①北周外戚奪權,建歲,都長安581年

  ②統一條件的成熟及隋完成統一的歷史使命滅陳,5

  ③隋的經濟與政治

  農業--耕地,產量→官倉豐實

  經濟繁榮 手工業--造船技術

  商業--幾萬富商遷洛陽

  交通運輸業--大運河的開通

  政治創新 改革官制--設三省六部

  改革官員選拔方式--科舉制設進士科

  加強與臺灣的聯絡--三次去流求

  ④隋末農民起義與隋的滅亡

  2.唐朝

  ①隋大臣李淵父子起兵反隋,建唐,都長安618年

  ②唐朝前期的統治狀況及其帶來的繁盛景象

  統治思想--吸取隋亡教訓,君與民=舟與水

  統治手段--用人、納諫

  政治--三省六部,科舉制--加強中央集權

  a.唐太宗 統治政策 經濟--均田制,租庸調製--緩和矛盾,發展生產

  民族--減少戰爭,以族治族--改善,交流

  中外--友好,開放

  效果:"貞觀之治"

  b.武則天 獎勵農業--經濟繼續發展

  重用才者為官

  c.唐玄宗前期--開元盛世

  平定,穩定政局

  重視選拔人才與地方官的任用

  d.唐前期的繁盛

  農業--新式工具的創制與使用

  手工業--製陶技術--"唐三彩"

  商業--長安、洛陽

  唐與突厥 東突厥--戰--建都督府

  西突厥--接受冊封--滅  安西都護府

  唐與回紇--冊封  北庭都護府

  民族關係  唐與靺鞨 黑水--納貢--設黑水都督府

  粟末--冊封

  唐與南詔--冊封 政治-改革行政

  唐與吐蕃--通婚、會盟 經濟-班田制

  中朝新羅--互遣使節、音樂、織錦技術  租庸調製

  中外關係  中日--遣唐使、著名人物、唐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文化-日本文字

  中印--互派使者、熬糖技術、文化藝術交流、玄奘西遊 城市建設-京都

  ③唐朝由盛轉衰--安史之亂 生活習俗

  a.唐玄宗後期的統治:政治黑暗、節度使權力膨脹

  b.安祿山、史思明先後叛唐作亂

  c.唐肅宗派郭子儀、李光弼平息叛亂

  d.社會經濟遭重大破壞

  ④唐朝的衰亡

  a.藩鎮割據局面--唐中央政權日益虛弱

  b.割據戰爭對社會經濟的繼續破壞

  c.唐末農民起義瓦解唐的統治領袖、特點、政權

  3.隋唐文化

  六、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的繼續發展五代、遼、宋、西夏、金、元

  1.五代十國

  ①唐末節度石朱溫廢唐,建樑後梁

  ②北方黃河流域:五代先後更替

  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③南方和山西:十國交替並存

  ④後周周世宗柴榮進行的改革

  2.北宋的建立及其政治經濟狀況

  ①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宋,都東京960年

  ②北宋強化中央集權的措施

  ⑴收回大將與節度使的兵權及其他權力--"杯酒釋兵權"

  行政--中央派文臣知州

  ⑵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財政--中央派轉運使 中央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5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軍事--挑選強壯的士兵到中央留下老弱

  行政--削宰相權,設副相

  ⑶調整中央機構 軍事--樞密院、建中央正規軍禁軍互相牽制,聽命於皇帝

  財政--三司使

  效果:冗官、冗兵、冗費

  ③北宋經濟的發展

  a.手工業--制瓷業 河北定窯

  江西景德鎮

  b.商業--流通的貨幣--紙幣

  3.北宋與遼的關係

  ①契丹的興起、統一與建國耶律阿保機

  ②契丹國的擴張及其國名的更名耶律德光

  ③遼與宋之間的戰爭與和議

  a.澶州之戰 1004年

  b.澶淵之盟 1005年

  4.北宋與西夏的關係

  ①西夏的興起及其建國元昊

  ②西夏與宋的戰與和1044年和漢

  5.北宋中期的社會矛盾及其政治經濟改革

  財政困難

  ①北宋中期的社會問題 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頻繁

  邊境安全仍是隱患

  ②王安石變法

  a.目的--富國強兵

  b.主要內容--"五個法"

  c.初見成效

  d.失敗及其原因

  6.北宋與金的關係

  ①女真族的興起及其建國完顏阿骨打

  ②金與北宋聯合攻遼,滅遼1125年

  ③晉南下攻宋與北宋李綱領導的東京保衛戰

  ④"靖康之變"--北宋滅亡1127年

  7.南宋的建立及其與金的關係

  ①趙構建南宋,都臨安

  ②北方人民的抗金斗爭--王彥"八字軍"

  ③南宋軍民的抗金斗爭  岳飛 岳家軍

  韓世忠 郾城大捷1140年

  宋稱臣

  ④岳飛被害與紹興和議1141年 劃轄城

  南宋與金對峙 歲幣

  8.兩宋時期的社會經濟

  ①南方經濟的顯著發展

  a.農業--產量、棉花

  b.手工業--棉紡織業、造船業技術

  ②南宋時期海外貿易的顯著發展

  9.元朝的統治

  ①蒙古族的興起及其統一建國鐵木真1206年,斡難河大會

  ②蒙古的對外擴張及其滅西夏1227年

  ③蒙古聯合南宋滅金1234年

  ④蒙古南下攻南宋及其更改國號忽必烈1260年、1271年

  ⑤元滅南宋,統一全國1276年曆史意義

  ⑥元朝的行政管理措施

  a.主要制度--行省制度 中央--中書省

  地方--行中書省包括雲南邊遠地

  b.對臺灣、澎湖地區--澎湖巡檢司

  c.對佛教及吐蕃地區--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行政區域

  ⑦元朝的社會、經濟狀況

  民族雜居

  a.民族的大融合 "漢人"範圍擴大

  蒙古族大量內遷

  回族的形成 地方

  手工業--棉紡織業 人物

  b.社會經濟的進步 漕運--大運河的再開通

  交通運輸業 海運

  c.社會矛盾 元實施四等人制

  主要--農民與地主

  10.宋元文化

  ①三大發明

  ②二位科學家 宋:沈括

  元:郭守敬

  史學

  ③文化藝術 戲劇

  詞

  繪畫

  七、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漸衰落明、清<鴉片戰爭以前>

  1.明朝的統治

  ①元末紅巾軍大起義與朱元璋建明,都應天1368年

  ②明朝強化封建專制主義統治--加強皇權

  中央--廢丞相,權分六部各部尚書→皇帝

  布政司行政

  地方--設三司,直屬中央  按察司司法 直屬中央

  都 司軍事

  設特務機構 侍衛親軍--錦衣衛

  宦官--東廠、西廠

  八股取士,培養奴才→範圍、格式

  ③鞏固邊防

  a.營建並遷都北京明成祖

  b.與蒙古部族的和戰關係 瓦剌--戰,"土木之變"

  韃靼--和

  c.修建明長城

  ④明朝的對外關係

  a.友好--鄭和下西洋 浙江台州九捷

  b.抵抗侵略--戚繼光抗倭 福建、廣東俞大猷

  ⑤社會與經濟狀況

  農業--水稻產量、新品種、經濟作物種植

  a.經濟的顯著發展 手工業--大量產品投入市場

  商業--工商業中心城市、白銀為普遍流通的貨幣

  地區--江南--蘇州

  b.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 行業--紡織業

  形式--手工工場

  狀況--"機戶"與"機工"間的僱用關係

  ⑥明末農民大起義與明的滅亡

  6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領袖--高迎祥 李自成

  張獻忠

  口號--"均田免糧"

  a.明末農民大起義 政策--"五年不徵,一民不殺"

  政權  大順

  大西

  失敗--滿漢地主聯合鎮壓

  功績--推翻明朝

  2.清朝的統治

  ①建州女真的興起及其統一建國努爾哈赤八旗制度

  ②後金的擴張及遷都瀋陽

  ③國號與族名的更改皇太極1636年

  ④清軍入關,建立對全國的統治順治

  ⑤清統治下的政治與經濟

  政治 強化皇權--設軍機處

  加強思想控制--興"文字獄"

  地點擴大:江南、廣東

  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行業增多

  緩慢原因  形式--手工工場

  規模擴大

  ⑥鞏固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鬥爭

  a.對內 粉碎噶爾丹叛亂漠西蒙古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東南  鄭成功收復臺灣荷蘭

  b.對外  清設定臺灣府

  東北  雅克薩之戰

  俄 《尼布楚條約》

  ⑦清朝的遼闊疆域及其實施行政管理方式

  a.清的疆域

  b.清的主要行政管理方式:省、將軍轄區、辦事大臣轄區、盟旗

  c.清對西藏的加強管理:冊封制度、駐藏大臣雍正

  3.明清文化

  ①三本書及作者:李時珍《本草綱目》、徐光啟《農政全書》、宋應星《天工開物》

  ②三位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③四本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第二部分 中國近代史

  一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一、鴉片戰爭

  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及其危害

  ①背景原因

  ②鴉片對中國的巨大危害

  2.中國政府的禁菸

  ①林則徐的禁菸措施

  ②虎門銷煙

  3.英國為維護鴉片走私發動侵華戰爭

  ①簡單經過:

  1840年6月:廣東→福建→浙江→天津

  1841年: 香港島→廣州虎門關天培→廈門→定海三總兵→吳淞陳化成→南京

  三元里

  ②結果:《南京條約》1842年

  a.內容 條約--五項

  附件--三項

  b.危害

  4.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開始進去半殖半封社會

  ①社會性質的變化:

  獨立主權國家→半獨立,主權受侵害--半殖

  封建經濟結構→資本主義、封建經濟並存--半封

  ②社會矛盾的變化:

  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主要

  農民與地主

  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

  ③革命任務的變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舊民主主義革命開端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背景原因

  ①外國商品銷路不暢

  ②三國提出"修約"要求被拒

  2.藉口與有關國家

  3.戰爭的簡單經過

  1856~1858 廣州→天津《天津條約》

  1859~1860 天津→北京《北京條約》

  大沽口 火燒圓明園

  4.條約內容及其危害

  5.沙俄乘機攫取中國大片領土

  6.中國政局的變動與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

  ①那拉氏發動"辛酉政變"1861年11月

  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國政局的特點

  ③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  放棄中立英、法

  願協助剿法、俄

  三、太平天國運動

  1.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傳統

  2.洪、馮二人赴廣西傳教--紫荊山--思想、組織的準備

  3.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

  4.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南王--馮雲山 北王--韋昌輝

  西王--肖朝貴 東王--楊秀清 冀王--石達開

  5.太平天國的順利進軍,與定都天京1853年3月

  6.《天朝田畝制度》

  7.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8.太平天國後期的戰爭

  ①政治上--洪仁玕《資政新篇》

  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衛戰

  ②軍事上

  陳玉成--安徽:安慶保衛戰

  9.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10.歷史評價

  ①失敗原因 農民的侷限

  中外反動勢力強大

  ②歷史作用

  ③性質

  四、洋務運動

  1.洋務派的產生及其代表人物

  ①二個過程

  ②群體

  ③認識

  ④主張與目的

  ⑤代表性人物

  2.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

  ①創辦近代軍事工業〔代表企業,經營方式官辦與特點三性,口號自強,作用〕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7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②創辦近代民用工業

  ③創辦近代教育,引進西方科技

  ④創辦近代海軍〔北洋海軍1884年→北洋艦隊1888年〕

  3.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及其階級力量的成長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創辦

  時間、地點、創辦人、企業名稱

  2.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處境與特點

  ①處境:受壓迫、受束縛

  ②政治特點:

  a.革命性

  b.少、小、弱 妥協性 不徹底

  軟弱性

  3.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及其特點

  ①早於資產階級三個來源

  ②政治特點:

  集中→團結

  苦→革命性最堅決最徹底

  ③早期鬥爭→自發性經濟鬥爭

  六、中法戰爭

  1.法國挑起戰爭的背景原因

  2.戰爭的主要經過二線三個戰役

  3.結果--中國不敗而敗--《中法新約》

  4.臺灣省的設立1885年

  七、甲午中日戰爭

  1.戰爭的背景狀況:中日出兵朝鮮,就撤軍問題產生分歧

  2.日本突襲清軍,挑起戰爭

  3.戰爭的主要經過:

  國外--平壤戰役

  黃海戰役

  國內  遼東半島戰役

  威海衛戰役

  4.結果:《馬關條約》

  ①時間、地點、人物

  ②內容:割地、賠款、開埠、設廠

  ③危害

  5.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1.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的形式及其危害

  ①開設銀行

  ②政治貸款

  ③修築鐵路

  ④投資設廠

  ⑤開採礦山

  2.中國社會經濟的半殖民地特點

  3.帝國主義瓜分中國

  ①強佔租界地

  ②劃分勢力範圍

  4.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九、戊戌變法

  1.維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點

  ①維新派產生的歷史條件 經濟狀況--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階級力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②維新派的政治主張

  ③維新派的政治特點

  根由--接受雙重教育傳統+西學

  表現--政治上進步,但比較軟弱,反對根本革命

  2.維新派的活動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代表

  ①辦學與講學萬木草堂

  ②多次上書公車上書

  ③創辦刊物《中外紀聞》

  ④組織維新團體:強學會、保國會

  3.戊戌變法的實行及落實狀況

  ①光緒帝下詔變法1898.6.11

  ②變法的主要內容

  ③變法法令受到嚴重的干擾與阻礙

  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執行

  b.那拉氏打擊維新力量,組織發撲準備

  4.戊戌變法的失敗

  ①維新派挽救危機的措施--向袁世凱求助

  ②袁世凱向榮祿告密--那拉氏發動政變  囚光緒帝,宣佈"親政"

  廢除變法法令,迫害維新人士

  ③戊戌變法的失敗及其歷史評價

  a.性質

  b.歷史作用

  c.失敗原因

  d.歷史教訓

  十、義和團運動

  1.義和團的由來及其政治主張的變化

  ①原名、產生地區、原來的宗旨

  ②1898年→"扶清滅洋"地點、人物→序幕

  2.義和團運動的發展與清政府態度的變化

  ①義和團向京津發展

  ②清政府轉變態度及其內在目的

  3.列強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年6月

  4.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①天津

  ②北京

  5.八國聯軍侵佔天津、北京與清政府轉變態度

  6.義和團運動的失敗評價 "借師助剿"

  7.《辛丑條約》及其危害

  第一次鴉片戰爭:  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  進一步加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戰爭 :  大大加深中國社會的殖民地化程度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中國完全陷入半殖半封社會深淵

  十一、辛亥革命和清朝的滅亡

  1.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

  ②孫中山組織興中會1894年--標誌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時、地、成員、組織的發展

  宗旨--推翻清政府和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2.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

  ①章炳麟

  ②鄒容

  ③陳天華

  3.革命形勢的發展與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①革命團體的紛紛建立

  ②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時、地、機構、刊物、領袖

  性質--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8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4.同盟會成立後的努力奮鬥

  ①通過論戰宣傳革命思想

  ②積極組織武裝起義 萍瀏醴劉道一、會黨

  黃花崗黃興、革命黨人

  5.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與辛亥革命的爆發

  ①全國性的收回利權運動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

  ②高潮--四川保路運動立憲派、口號、組織革命黨人清鎮壓 起義

  ③武昌起義

  起義的周密準備機構、領袖、成立

  起義計劃洩密而倉促發動--佔領武漢三鎮

  湖北軍政府的成立--舊官僚掌權

  6.全國的響應與清政府統治的崩潰

  7.中華民國的成立

  ①南京的集會

  ②中華民國的成立

  ③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及其政策

  標誌 《臨時約法》

  8.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

  ①袁世凱出任清總理內閣大臣,施展反革命兩手

  軍事威脅

  擁護共和

  ②清帝被迫退位1912年3月

  ③孫中山辭職

  ④袁世凱玩弄伎倆,在北京就職

  ⑤袁世凱下令臨時政府北遷,組建北洋軍閥政權1912年4月

  9.辛亥革命的歷史評價

  ①性質

  ②歷史作用

  ③教訓

  十二、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維護辛亥革命果實而進行的鬥爭

  1.宋教仁的"政黨內閣"及其失敗1912年8月--"宋案"

  2.袁世凱的善後借款與孫中山號召反袁

  3.李烈鈞、黃興等人發動"二次革命"及其失敗

  4.反對袁世凱賣國與復辟帝制的護國運動

  ①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

  ②袁世凱一步步加大獨裁權力

  ③袁世凱悍然復辟帝制

  ④孫中山在日本開展反袁鬥爭

  ⑤蔡鍔、李烈鈞發動護國戰爭

  ⑥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5.北洋軍閥的派系鬥爭及張勳復辟的被粉碎

  ①北洋軍閥的派系

  ②地方軍閥

  ③院、府之爭與張勳復辟

  ④孫中山領導討逆鬥爭

  6.護法運動

  ①段祺瑞政府的堅持反動獨裁

  ②孫中山聯合西南軍閥,開展護法運動

  ③馮國璋的南北議和導致護法運動分裂

  ④護法運動失敗

  十三、新文化運動

  1.背景:北洋政府掀起復古尊孔逆流

  2.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與之展開鬥爭宣傳資產階級文化

  3.主要人物及其運動的概況

  a.創辦《青年雜誌》,"敬告青年"一文,提"科學"與"民主"口號

  --掀起新文化運動序幕

  ①首倡:陳獨秀 b.發表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並發表自己的見解《文學革命論》

  --掀起文學革命

  c.刊登李大釗宣傳十月革命,馬克思的文章

  --使新文化運動向縱深有了基礎

  ②李大釗  參與並推動新文化運動--《青春》

  熱情介紹與宣傳十月革命與馬克思主義

  ③蔡元培  辦學方針:思想自由,相容幷包

  聘任才學之士,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根據地

  ④胡適:提倡新文學

  內容:言之有物

  形式:白話文,新式標點符號

  ⑤魯迅:把進步的內容與新文學的形式典範結合

  優秀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思想上:三提倡、三反對

  文學上: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⑥新文化運動的概況 主要陣地:《新青年》、北大

  歷史作用:性質→作用

  發展狀況:四提倡、四反對→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年

  1.五四運動

  北洋政府反動賣國

  ①社會背景 新文化運動喚起民眾的覺醒

  民族工業的發展壯大無產階級隊伍200萬

  俄國十月革命啟示新的道路與方向

  ②導火線:中國外交的失敗巴黎和會

  ③主要經過: 5.4~6.3北京,學生為主力

  6.5~ 上海,無產階級為主力

  ④結果:直接目標取得勝利

  性質

  ⑤歷史意義 二大力量的不同作用

  在國際、國內歷史上的地位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①歷史條件

  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刊物、文章、團體

  階級基礎--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並已登歷史舞臺

  組織與幹部基礎--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及其活動

  ②中共"一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歷史意義

  3.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綱領中共"二大"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9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4.中共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

  ①起點:香港海員罷工--勝利經濟鬥爭

  ②發展:安源路礦大罷工--區域性勝利政治、經濟鬥爭

  ③頂點:京漢鐵路大罷工--失敗政治鬥爭

  5.國共合作與第一次大革命

  ①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

  a.中共"三大"確立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原則方針

  宗旨

  方式:個人身份

  目的

  原則:獨立性

  b.國民黨"一大"--標誌形成

  同意合作

  確立三大政策

  確立新三民主義--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②國民大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

  a.革命軍隊的建立--黃埔軍校的創辦

  b.北方馮玉祥的響應革命--北京政變與孫中山北上

  c.由上海而全國的"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時間最長

  d.農民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廣東--彭湃、湖南--毛澤東

  廣州、武漢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彭、毛

  e.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

  廣東軍閥陳炯明二次進攻

  第一次黃埔學生軍

  廣東革命政府通過二次東征鞏固根據地 第二次國民革命軍

  f.北伐戰爭及其勝利的進展

  革命的物件: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西--湖南、湖北主戰場

  北伐主要路線與戰場 中--蔣--江西

  東--何立欽--上海

  工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西路軍沿線工人罷工

  中共領導工農群眾支援北伐  農民--湖南最為迅速

  市民--漢口、九江收回英租界

  g.國民黨右派的崛起及破壞革命統一戰線

  孫中山的逝世與國民政府的成立與遷移武漢汪精衛掌政

  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增強其政治、軍事地位蔣介石掌軍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

  北洋軍閥乘機反撲--殺害李大釗

  汪精衛指使"馬日事變"進而發動"七?一五"政變--大革命失敗

  6.中共應吸取的經驗教訓

  ①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及其危害

  放棄革命領導權

  放棄革命武裝的領導權

  ②中外反動力量過於強大

  7.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十年內戰,1927~1937年

  ①國民黨統治的建立及其對全國統一的完成

  a.南京政府的建立1927.4.20 性質

  b.三個政權的並立與"寧漢合流"

  濟南

  c.第二次北伐--推翻北洋政府 皇姑屯事件

  d.張學良進行的"東北易幟"--全國統一

  ②國民黨新軍閥的混戰

  a.蔣、桂--兩湖地盤--桂敗

  b.蔣、馮--山東出海口--馮敗

  c.中原大戰--張學良助戰擁蔣--蔣勝

  ③中共為探索革命勝利道路而進行的努力

  a.南昌起義--建立軍隊--標誌

  b.八七會議--土地革命、武裝鬥爭的總方針

  c.秋收起義 文家市會議--轉向農村革命根據地

  三灣改編--確立黨對革命軍隊的絕對領導

  d.廣州起義--開展武裝鬥爭,推翻國民黨統治,成立蘇維埃政府

  ④探索革命道路的偉大實踐

  a.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與鞏固發展1927.10

  b.各地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與發展中央根據地

  c.革命道路的理論初步總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d.土地革命的開展 1930年路線

  作用

  e.軍事上的反圍剿勝利--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技術探索

  f.建立革命政權的嘗試--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1931.11瑞金

  ⑤中國政局因中日矛盾上升而變動

  a."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淪亡

  b."一?二吧"事變→《淞滬停戰協定》→日軍駐留上海

  十九路軍抗戰未獲政府支助

  c.中共號召抗日→東北人民 義 勇 軍

  抗日聯軍

  ⑥王明"左"傾路線佔據黨的領導層帶來的影響

  a.王明"左"傾路線的表現及其危害

  政治--城市中心論--革命力量遭嚴重困難  白 區100%

  組織--打擊排擠持不同意見者  根據地90%

  進攻中冒險主義

  軍事  防禦中保守主義

  退卻中逃跑主義

  b.紅軍的長征1934.10八萬人 烏江

  突破四道封鎖線→毛澤東的英明建議→貴州 遵義→歷史轉折點→四渡赤水→金沙江→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雪山草地→吳起鎮與劉志丹會師1935.10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10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紅一、二、四方面軍的大會師,會寧1936.10

  c.南方八省的游擊戰爭三年,陳毅,項英

  ⑦中共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a.中日矛盾的繼續上升--華北事變

  《何梅協定》--河北 中央領導"一二?九"運動--北京→全面

  "華北五省自治"

  b.中共的抗日主張 "八一宣言"

  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

  c.國民黨的倒行逆施與西安事變

  "七君子事件"

  大規模進攻紅軍--東北軍、西北軍17路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中共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1936.12.12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8.抗日戰爭1937~1945

  ①抗日戰爭的爆發

  a."七七"事變--中國守軍奮起抗戰

  b.南京政府的表態--蔣介石廬山談話--準備抗戰

  c."八?一三"事變--國民黨政府被迫實行抗戰

  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七?七事變後發表通電

  a.共產黨的努力 遞交國共合作宣言

  派出代表團赴廬山談判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

  八路軍的改編1937.8

  國共合作宣言發表9月 標誌

  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承認中共合法地位9月

  新四軍的改編10月

  ③抗日戰爭防禦階段的概況1937.7~1938.10

  a.國民黨的正面戰場

  七?七事變→平津保衛戰佟→平津失陷

  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太原失陷

  淞滬會戰  寶山縣

  四行倉庫謝→上海淪陷

  南京保衛戰 遷都重慶

  大屠殺→南京淪陷

  徐州會戰--臺兒莊大捷--徐州失陷

  武漢會戰--武漢失陷

  廣州戰役--廣州失陷

  b.共產黨的敵後戰場  八路軍--華北

  洛川會議--全面抗戰路線  新四軍--華中

  配合正面戰場--平型關大捷  游擊隊--華南

  開闢敵後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  東北抗日聯軍--東北

  ④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概況1938.10~1944

  a.日本侵華方針的變化

  "近衛三原則"

  對國民黨--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

  對共產黨--以主要兵力進攻

  政治--殖民統治法西斯

  對佔據區  思想文化--奴化教育欺騙

  經濟--掠奪

  b.國民黨態度的變化

  親日派公開投敵--汪偽政權建立1940.3

  消極抗日,調整軍事佈局

  英美  五屆五中全會--反動方針→由抗日轉向反共 棗宜會戰失利張

  掀起第一、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

  c.共產黨克服困難,堅持抗戰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1938.5--持久抗戰方針,三階段

  在抗日戰場上成為打擊日寇的主力--百團大戰

  堅決反擊國民黨的反共摩擦 軍事上--反掃蕩左權

  政治上--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權

  採取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克服嚴重困難 經濟上--軍民"大生產運動"--經濟上自給

  1941~1942  土地政策變化,減租減息

  思想上--整風運動

  d.國民黨政府日趨反動腐敗

  政治--堅持獨裁,實行法西斯統治

  經濟--四大家族壟斷控制國家命脈

  軍事--豫湘桂戰役大潰敗

  ⑤抗日戰爭進入反攻階段及其最終取得勝利

  a.區域性反攻的開始1944上半年

  努力方向

  b.中共"七大"--迎接抗戰勝利三個報告 政治路線

  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

  c.美、蘇參與對日作戰

  d.中共號召大反攻

  宣佈

  e.日本無條件投降 簽訂

  儀式

  9.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

  ①美蔣勾結陰謀發動內戰

  a.目的 美

  蔣

  b.措施 美

  蔣

  ②中共為爭取和平民主而作的努力

  a.參加重慶談判--核心 抗日政權 《雙十協定》

  八路軍、新四軍

  b.領導全國性的反內戰運動--"一二?一"血案昆明

  c.擊退國民黨的區域性內戰挑釁→《停戰協定》

  d.促成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和平建國綱領

  ③全面內戰的爆發1946.6 20萬→中原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11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④解放戰爭第一年的概況1946.6~1947.6

  運動戰--撤地

  a.國民黨 前八個月全面進攻-中共 消滅有生力量

  後四個月重點進攻-中共 陝甘寧--四戰

  山東--孟良崮

  b.國民黨全面轉向反動

  對外全面出賣主權--中美系列賣國條約

  對內堅持獨裁--召開偽"國大",制定偽宣傳

  ⑤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概況

  a.敵我力量顯著變化→進入全面反攻階段

  b.三支大軍挺進中原

  c.其他地區解放軍轉入反攻

  全面土地會議

  d.中央及時開展土地改革 《中國土地法大綱》

  土地改革路線

  成果及意義

  ⑥解放戰爭第三年概況

  a.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

  b.三大戰役--殲滅國民黨主力

  c.為迎接全國解放而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 農村→城市

  黨的總任務→ 內--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

  主要內容  勝利後的國內矛盾

  經濟政策 外--中國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

  強調黨的優良傳統

  重要歷史意義:為奪取全國革命的勝利和建設新中國在政治上、思想上做了

  準備,解決了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

  問題。

  d.北平的和平談判

  e.渡江戰役與南京解放--國民黨政權瓦解

  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與《共同綱領》

  代行人大職權   臨時憲法

  b.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確定

  c.新中國其他標誌性事物的確定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意義

  第三部分 中國現代史

  一、新中國的成立與開國大典

  二、新中國成立之初為完成各項任務而作的艱苦努力1949~1953

  1.解放全國、徹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務

  中南、西南、西北的繼續進軍1950年6月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新解放區成立各級人民政府

  2.抗美援朝運動的開展及取得勝利

  ①美國對新中國的敵視與軍事威脅

  ②中國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1953年7月

  五戰五捷--迫使美軍談判

  3.鎮壓反革命運動

  ①原因:內外的瘋狂破壞

  ②嚴厲鎮壓反革命破壞活動

  4.土地改革運動新解放區

  ①土改本身屬新民主主義革命內容1950年6月

  ②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③成效及意義

  5.恢復國民經濟

  ①嚴峻的經濟形勢

  ②一系列措施及效果

  ③"三反"、"五反"運動

  三、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實施的狀況

  1.過渡時期總路線1953年

  "一化三改"

  2."一五"計劃的內容

  重工業建設--一化的基礎

  農、手工業的合作化--農、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奠基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國家資本主義--資本工商業的改造奠基

  3."一五"計劃的完成情況

  ①工業化完成狀況

  ②三改的完成情況

  農業--互助組→初級社→高階社→1956年底90%

  手工業--生產小組→生產合作社→1956年底90%

  低階三種

  工商業--國家資本主義

  高階贖買-公私合營-單個企業→1956年全行業

  4.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

  ①生產資料私有→公有的完成

  ②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階段

  四、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及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

  1.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召開1954年

  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

  五、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的曲折歷程1956~1966

  1.中共八大的召開及其正確的決策1956年

  主要矛盾

  主要任務

  黨內民主制度與黨的優良傳統

  2.整風運動的開展及其發展為反右鬥爭的擴大化

  ①整風運動的開展及初衷,方式

  ②由整風轉向反右

  ③反右鬥爭嚴重擴大化

  3.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與北戴河會議

  1958.5 1958.8--高速度發展

  4."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①由"全民鍊鋼"→各行各業大躍進

  ②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一大二公"

  十個大隊→核算單位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12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十個生產小隊村

  5.1959~1961的三年經濟嚴重困難

  ①自然災害

  ②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

  ③蘇聯逼債

  6.廬山會議及其引發的反右傾鬥爭

  ①廬山會議 初衷

  轉化

  ②八屆八中--反右傾

  ③黨內反右傾鬥爭

  7.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及其成效1960~1964

  六、的十年內亂1966~1976

  1.毛澤東發動的原因

  2.主要階段:

  ①開始:"五?一六通知"

  ②點名鬥爭目標

  ③紅衛兵與大串聯--全國發動

  ④極"左"思潮--全國混亂

  ⑤全面奪權--1967年1月上海"一月風暴"

  ⑥老幹部的"二月抗爭"--被挫敗

  ⑦林彪集團的崛起與覆滅:九大--廬山--"五?七一"工程--"九?一三"事件

  ⑧周恩來主持工作,糾"左"遭批判

  ⑨鄧小平主持工作,糾"左"遭批判

  ⑩"四五事件"

  ⑾毛澤東的病逝與"四人幫"被粉碎--結束

  七、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76~

  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及其英明決策

  鄧小平職務的恢復

  ①前提條件 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政治上安定團結、經濟初步恢復

  思想上

  ②會議的重要決策  政治上

  組織上

  ③意義

  2.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黨的方針

  對內改革 目的

  對外開放

  3.改革開放的成就

  農

  經濟  工

  政治  其他

  法制

  4.中共十三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現處階段

  發展戰略部署

  黨的基本路線 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5.中共十四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黨的主要任務

  6.中共十五大--"依法治國"

  八、新中國成立以後統一戰線工作的發展

  1.多黨合作制的確立

  2.多黨合作方針的提出1956年--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3.改革開放後,合作方針的豐富--愛國統一戰線

  4."一國兩制"的設想與實施

  1979年元旦--鄧小平概括--實施:1997年、1999年

  九、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工作的發展

  1.黨的民族政策

  2.黨處理民族關係的重要原則45個民族地區實行區域自治

  3.各民族共同繁榮

  十、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

  十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科技、教育成就

  第四部分 世界近代史

  一資本主義的興起

  一、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產生的基本條件

  二、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世界最早,十四~十五世紀

  1.歷史條件:

  ①生產技術的進步

  ②社會分工的擴大

  ③商品經濟迅速增長與國內外市場的擴大--著名工商業城市

  ④出現了包買商

  2.新的手工業生產形式--手工工場的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手工工場主

  佛羅倫薩

  僱用工人

  3.新的階級產生

  資產階級--工場主、富商、銀行家

  4.歷史意義

  三、新航路的開闢

  1.動機--對東方貴重商品與財富的需求、渴望

  2.現實需要--東西商道受阻奧斯曼土耳其

  3.條件--造船技術、航海知識與地圓說等技術與知識的進步

  4.新航路的開闢過程

  ①歐洲--非洲--亞洲的航路

  a.迪亞士:葡萄牙歐洲-非洲好望角

  b.達?伽馬:葡萄牙歐洲-非洲好望角-印度洋-印度亞洲

  ②歐洲--美洲--亞洲--非洲--歐洲的環球航路

  a.哥倫布:西班牙歐洲-大西洋-中南美洲誤認為印度

  b.麥哲倫:西班牙-大西洋-中南美洲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亞洲

  c.麥哲倫的同伴:歐洲-大西洋-美洲-太平洋-亞洲-印度洋-非洲-歐洲

  四、殖民擴張的開始

  1.葡萄牙:非洲、亞洲、美洲

  2.西班牙:美洲、亞洲

  五、思想文化上的新氣象

  1.宗教改革運動

  ①背景:封建教會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根源

  ②德國--馬丁?路德倡導宗教改革

  ③瑞士--卡爾文

  ④英、法、荷等國--新教

  2.文藝復興

  ①背景:

  a.封建教會壟斷文化與教育--"黑暗"

  b.資本主義與資產階級需要為其服務的科學文化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13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②目的:反對教會精神統治、反對封建神學

  ③文藝復興運動的開展

  a.核心內容

  b.手段

  c.實質

  d.過程及意義

  ④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成就

  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地理位置的優越--對外貿易的發達--國外市場

  大西洋航路中心

  2.工商業迅速發展--毛紡織業成為主要工業部門

  農業生產轉變為資本主義性質的商品生產--促進商品經濟,市場的發展

  3.圈地運動的進行 貴族地主→資產階級化→資本

  失去土地的農民→進入手工工場成為僱用工人--自由勞動力

  4.對外殖民掠奪--原始資本積累

  二、斯圖亞特王朝阻礙經濟發展

  1.封建君主的觀念及其措施

  2.君權與議會的矛盾

  3.專制王朝阻礙經濟發展的措施

  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導火線:蘇格蘭起義

  2.新議會的召開及其開展的鬥爭

  反對派--資產階級、新貴族

  雙方 限制王權

  封建王朝

  3.國王鎮壓議會並挑起內戰--革命爆發

  4.內戰的結束及其結果:處死國王、宣佈共和國

  5.內戰後的政局變化

  ①克倫威爾統治--軍事挑戰--維護資產階級、新貴族的利益

  鎮壓掘地派

  遠征愛爾蘭

  解散議會、就任"護國主"

  ②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及其倒行逆施

  ③1688年政變與君主立憲制的最終確立

  a.1688年政變 國王的權利

  b.16《權利法案》

  君主立憲制 議會及議員的權利

  6.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地位

  三英國工業革命

  一、英國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

  1.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2.條件: 資本

  ①資本主義獲得了發展的優厚條件 勞動力

  ②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的積累 市場

  3.客觀狀況

  工場手工業無法滿足需求

  二、工業革命的產生與主要成就

  1.從發現和使用機器開始

  2.發明者大多是工人與技師

  3.主要成就:織布用飛梭→紡紗珍妮、水力、騾→織布動力--改良蒸汽機--"蒸汽時代"

  4.工業革命的推廣:紡織--動力--冶金、採礦--交通運輸

  三、工業革命的完成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

  四西歐國家爭奪殖民霸權的鬥爭

  一、英國積極開展殖民擴張

  1.地理位置的變動促進對外殖民擴張

  2.與西班牙爭奪海上霸權--大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588年

  3.建立殖民貿易公司--東印度公司

  4.主要殖民擴張活動

  亞洲--印度

  北美--建立十三塊殖民地1607年弗吉尼亞

  二、法國的殖民擴張

  亞洲--印度

  美國--兩大河流域

  三、英法的殖民活動衝突及結果

  1.七年戰爭--爭奪歐洲霸主、世界殖民霸權

  2.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18世紀中

  四、殖民主義的罪惡

  1.滅絕人性的屠殺

  2.搶劫與掠奪財富

  3.奴隸販賣貿易--"三角貿易"

  五、殖民主義的後果

  1.殖民國家

  2.被殖民國家

  五美國獨立戰爭

  一、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1.北美殖民地經濟開拓者

  2.十三塊殖民地的經濟概況

  北部--資本主義工商業→可與英國競爭

  中部--產根區

  南部--種植園經濟→為英國提供原料

  黑奴

  二、英國對北美殖民地的統治政策

  1.目的:作為原料產地與商品市場

  2.措施:壓制經濟發展

  限制生產某類產品

  禁止向西移民

  徵收苛捐雜稅

  三、北美人民反抗殖民壓迫的鬥爭

  1.反對徵稅

  2.抵制英貨

  3.建立反英組織

  4.準備武裝鬥爭

  四、北美獨立戰爭

  1.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2.英殖民當局的鎮壓與第一屆大陸會議二決定

  3.來剋星頓槍聲--獨立戰爭1775年4月19日

  4.第二屆大陸會議的召開及其決定

  招募軍隊

  軍事 大陸軍

  任命華盛頓

  政治--起草《獨立宣言》

  5.《獨立宣言》的發表--美國的成立1776年7月4日

  6.獨立戰爭的進行及最終的勝利

  ①雙方力量的對比--初:美失利

  信心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14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②薩拉託加戰役--轉折點:

  外援法、荷

  ③約克鎮英軍投降1781.10.19

  ④英、美巴黎條約,承認美國1783年

  ⑤獨立戰爭的性質和歷史作用

  五、美國聯邦政府的成立

  1.制憲會議制定1787年美國憲法

  2.美國政治體制的特點--三權分立

  眾議院--按人口

  立法權--國會

  行政權--總統 參議院--按州

  司法權--最高法院

  3.美聯邦政府的成立:174月

  缺陷:①人民的權力

  ②種族權力的限制

  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

  一、法國革命以前的社會狀況

  1.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2.社會等級森嚴,矛盾尖銳

  特 權--第一、二等級

  被統治--第三等級農、資、手工、工人、貧民

  3.封建王朝的專橫阻礙經濟發展,激化矛盾

  二、法國大革命

  1.財政危機引發的三級會議鬥爭

  2.路易十六企圖鎮壓引發大革命的爆發--巴黎人民第一次起義,攻佔巴士底獄1789.7.14

  3.革命的第一階段--大資產階級 自由貴族 --制定會議

  ①取消人民的部分封建重負

  ②釋出《人權宣言》

  ③國內形勢嚴峻 普奧聯合出兵干涉--革命戰爭的開始

  內部伺機反撲,裡應外合

  4.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①推翻波旁王朝

  ②瓦爾密大捷--驅外國軍隊出法國

  ③召開國民大會--吉倫特掌權工商業資階

  ④宣佈成立法蘭西共和國

  ⑤處死路易十六  經濟困難

  ⑥形勢的再度惡化  軍事--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

  政治--反革命

  5.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革命進入第三階段

  ①雅各賓派政權的建立--資產階級民主派

  ②公安委員會實施專政

  ③雅各賓派內部的爭政與"熱月政變"

  6.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三、法蘭西第一帝國

  1.熱月黨人時期

  ①督政府的成立

  ②代表階級及執政措施

  ③形勢的變動  國內動盪

  對外戰爭取得一系列勝利

  ④拿破崙的崛起

  ⑤形勢惡化,需要鐵腕人物

  2.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

  3.拿破崙改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1804年

  4.法蘭西帝國內外政策及其覆亡

  ①維護與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②對外戰爭的繼續及性質的轉變

  推進:革命及其他國家--奴役其他國家

  遠征俄國

  ③拿破崙的最終失敗 萊比錫

  滑鐵盧

  ④第一帝國覆亡,波旁王朝復辟

  七拉丁美洲獨立革命

  一、葡萄牙、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

  1.種族屠殺

  2.掠奪、貴重金屬、土地 造成貧窮、落後

  3.壟斷貿易:使殖民地成為其原料產地、商品市場

  二、獨立革命的序幕--海地革命反法

  1.黑奴起義及其領袖

  2.革命勝利與獨立國家的成立1804年

  三、西屬殖民地的獨立革命

  1.初期--墨西哥--"多洛雷斯呼聲"

  委內瑞拉

  2.北部--玻利瓦爾 哥倫比亞

  厄瓜多

  阿根廷

  3.南部--聖 馬 丁 智 利

  祕 魯

  4.厄亞基爾會晤後的獨立鬥爭聯合行動

  ①人民軍隊的組建

  ②阿亞庫巧戰役--玻利維亞獨立

  ③西班牙殖民軍投降

  四、葡屬殖民地巴西獨立

  五、拉丁美洲一系列獨立國家的建立

  六、美國侵略勢力的滲入--"門羅宣言"

  八17至18世紀的俄國

  一、沙皇俄國的興起

  1.俄羅斯國家的出現--882年基輔羅斯

  2.基輔羅斯的分裂及被蒙古汗國的控制金帳汗

  3.莫斯科公國的統一與獨立

  4.伊凡四世自稱沙皇--沙皇俄國興起開始對外擴張

  二、彼得一世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目的

  軍事

  2.改革的內容 經濟

  3.效果 社會生活

  九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一、社會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1.理論基礎--空想社會主義的天才設想

  2.現實矛盾的展現--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揭示根本矛盾

  3.無產階級鬥爭的需要--由自發轉為有組織

  4.馬克思、恩格斯的個人天賦條件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15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

  ①積極參與革命實踐

  改組正義者同盟為共產主義者同盟

  ②發表《共產黨宣言》1842年--標誌誕生

  十1848年歐洲革命

  一、推進資產階級革命的法國

  1.法蘭西帝國覆亡後處於波旁王朝統治下1815~1830

  2."七月革命"--處七月革命大資產階級1830年7月

  3."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臨時政府

  成立第二共和國

  保障工人部分權利

  實行普選權

  4."六月起義"--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第一次鬥爭--目標:資本主義的存廢

  5.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建第二帝國

  二、推進統一的奧地利、普魯士

  1.奧地利--維也納起義

  2.普魯士--柏林起義

  三、爭取民族獨立的東南歐

  1.義大利--反奧起義

  2.匈牙利--布達佩斯起義--"反奧"、"宣佈獨立"--被俄、奧鎮壓

  3.捷克斯洛伐克--反奧起義

  4.羅馬尼亞--反俄、土耳其起義--被俄鎮壓

  十一俄國農奴制度的廢除及其侵略擴張

  一、農奴制成為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

  1.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自由勞動力

  2.農奴制帶來的問題

  國內市場

  二、農奴制引發政治統治危機

  三、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實行農奴制改革

  1.目的

  2.內容

  3.性質和作用、特點

  四、俄國的對外擴張

  十二美國內戰

  一、美國的西進運動

  1.獨立後的美國政權性質

  2.美國的西進運動

  二、美國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與焦點

  1.北部、中部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需要自由勞動力、市場、原料

  黑奴制的存廢

  2.南部的種植園經濟制度→用黑奴生產、為英國提供原料、市場

  三、廢奴運動的開展

  1."地下鐵路"--塔布曼

  2.武裝起義--約翰?布朗

  四、林肯當選總統與美國內戰的爆發

  1.林肯當選總統1860年

  2.南方奴隸主挑起內戰1861.4

  五、內戰的主要經過與結果

  1.初期北方的失利及原因  《宅地法》

  2.林肯頒佈二項重要法令

  《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

  3.內戰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結束

  六、美國內戰的歷史作用

  1.性質

  2.作用

  十三亞洲革命風暴

  一、西方列強對亞洲的繼續侵略19世紀上半期

  1.英國:中國、印度、緬甸、阿富汗、伊朗、土耳其

  2.美國:中國

  3.法國:中國、印度支那越南、土耳其

  4.沙俄:中國、土耳其、伊朗

  二、亞洲革命風暴

  1.性質--民族解放運動--反帝、反封建

  2.代表事件:五個二個宗教色彩、三個達頂點

  三、印度民族大起義1857~1859

  1.背景--印度各階層人民反英情緒的高漲

  農民、手工業者--最堅決

  ① 土兵--核心力量

  部分封建王公--反英殖民當局的兼併政策

  薄餅、紅蓮花

  ②起義的醞釀

  祕密組織

  2.密拉特城子彈事件--導火線

  3.民族大起義

  密拉特→德里--成立政權→被鎮壓

  勒克瑙--失陷

  詹西保衛戰--失敗--女王

  十四日本明治維新

  一、十九世紀中期日本的政治經濟狀況

  封建統治階級--天皇、將軍、大名、武士

  1.階級關係:

  被統治階級--農民、貧民

  2.社會經濟的發展--引起社會關係變化

  ①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商業中心城市、商人財團

  商人、資本家、新興地主--新的政治力量→反封建,求政權

  ②社會關係變化及其對政治的要求 從事資本主義的封建大名→反幕府,改變現狀

  中下層武士--經濟狀況惡化→改革成為主柱

  3.西方列強的入侵--嚴重的民族危機

  ①美國開啟日本的門戶

  ②日本經濟受到嚴重破壞

  4.幕府統治危機的總爆發--倒幕運動的趨勢形成

  二、武裝倒幕運動

  主力--農民、貧民

  1.倒幕力量概況 改革力量--中下級武士、商人、資本家、新興地主

  依附力量--各地大名藩主

  ①明治天皇釋出討幕密詔--德川慶喜的頑抗

  ②武裝衝突的開始1864年

  作者: 歷史爺爺 2006-5-23 13:06   回覆此發言

  16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③決定性戰役--伏見、鳥羽戰役

  ④武裝倒幕的勝利結束1869年--推翻幕府統治

  三、明治維新

  1.明治天皇政府遷都

  2.推行資本主義改革 改藩主為藩知事,由中央任命

  ①加強中央集權,達到政治上統一

  廢藩置縣

  ②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推動社會進步

  ③確立土地私有,允許買賣

  3.歷史評價--作用、特點

  十五德意志和義大利的統一

  一、德意志的統一

  1.統一前的德意志狀況

  ①封建割據的局面

  ②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要求統一的國內市場

  ③普魯士、奧地利對德統一的態度--統一的歷史使命落在普魯士

  二、普魯士完成德的統一

  1.俾斯麥任職及其"鐵血政策"

  2.統一戰爭

  ①普奧聯軍敗丹麥

  ②普奧戰爭--薩多瓦戰役→排除奧地利於德意志之外

  ③成立北德意志同盟

  ④普與南德意志4邦簽訂軍事協定

  ⑤普法戰爭--色當戰役--敗法,完成德統一1870年

  3.德意志帝國的建立1871年

  三、義大利的統一

  1.統一前的義大利

  ①封建割據的分裂狀況

  ②外國勢力的控制

  ③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對統一的要求

  2.撒丁王國承擔統一的歷史使命

  ①撒丁王國的狀況

  戰略地位

  經濟發展

  政治力量--資產階級自由派

  ②統一戰爭的主要經過

  加富爾的任職及其施政措施 奧仍佔威尼斯

  聯法對奧作戰--中途停止

  中、北部人民起義--中部與撒聯合 法獲尼斯、薩狀伊

  兩西西里人民起義--加里波第率"紅衫軍"加入--解放兩西西里

  加里波第移交權力→撒獲中、南部

  義大利王國的建立1861.3

  十六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

  一、歐洲經濟的發展與馬克思的預言

  二、第一國際成立的背景條件

  1.經濟危機引發各類矛盾的激化1857年 倫敦國際博覽會

  2.工人運動重新高漲--強烈要求加強團結

  三、第一國際的成立 歐洲工人聲援波蘭起義

  1.倫敦聖馬丁堂集會--決定--定名

  2.馬克思是第一國際的領導人

  四、第一國際成立後的主要活動

  1.在各國建立支部

  2.支援各國罷工鬥爭

  3.反對非馬克思主義的流派

  ①反對蒲魯東主義的鬥爭 小生產者利益--小私有制

  a.蒲魯東主義的概念

  b.第一國際內的鬥爭 無政府主義

  日內瓦會議

  洛桑會議  標誌馬克思主義的勝利

  布魯塞爾會議

  蒲魯東主義分化--左→馬克思主義

  ②反對巴枯寧主義的鬥爭

  a.巴枯寧主義的概念--無政府主義→繼承權

  b.第一國際內的鬥爭

  巴塞爾大會

  海牙大會--開除巴枯寧

  4.支援巴黎公社的革命--寫信、保護

  五、第一國際的結束

  1.巴黎公社失敗後處境困難

  2.遷到美國紐約海牙大會的決定之一

  3.宣佈解散1876年

  六、巴黎公社

  1.歷史背景

  ①普法戰爭法國慘敗,引發革命--"9?4"革命

  a.推翻帝制

  b.成立共和國

  c.資產階級共和派掌權--"國防政府"

  ②巴黎各階層人民自發救國--國民自衛軍以工人為主

  ③國防政府的投降政策及其政權的轉移--梯也爾政府

  對外--賣國賠款、割地

  ④梯也爾政府的反動政策

  對內--鎮壓解除武裝

  2."3?18"革命的爆發及其初步勝利

  3.巴黎公社的成立及其革命措施

  ①選舉產生--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主持

  ②公社委員就職--標誌

  ③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a.政治--打碎舊國家機器,建立階級政權機構

  b.經濟--社會主義,無產階級性質

  c.社會--維護勞動人民利益

  4.巴黎公社被鎮壓後失敗

  ①梯也爾政府的反攻

  ②普魯士對梯也爾政府的支援與勾結普法合約

  ③"五月流血周"5.21~5.28

  ④歷史評價

  十七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9世紀70年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

  一、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

  1.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

  17 回覆:高中比較全面的一份筆記

  ①電

  a.電流的產生--法拉第

  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

  b.電的應用--愛迪生

  ②石油

  由內燃機的發明和使用而發展

  2.內燃機的發明及其在交通運輸方面的應用

  ①內燃機

  ②柴油機

  ③汽 車

  ④飛 機

  3.通訊事業的發展

  ①有線: 電報--摩爾斯

  電話--貝 爾

  ②無線: 電磁波--赫茲

  無線電通訊裝置--馬可尼

  二、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1.科技與生產的發展--財富的集中

  2.生產與資本的高度集中--壟斷

  3.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

  4.壟斷階段的各國基本狀況

  ①壟斷資本家控制國家經濟命脈

  ②壟斷資本家控制國家政權--對內鎮壓、對外侵略

  三、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

  1.美國--托拉斯帝國主義

  ①美國經濟為世界第一

  ②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

  2.英國--殖民帝國主義

  ①英國經濟發展緩慢及其原因

  ②海外殖民地對英國經濟的重要影響

  3.法國--高利貸帝國主義

  ①法國經濟落後及原因

  ②信貸在經濟中佔重要地位

  4.德國--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 容克--貴族地主

  ①德國經濟迅速發展及其原因

  ②容克掌握政權--軍國主義傳統

  1.根本原因--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2.矛盾焦點--爭奪海外殖民地

  3.核心矛盾--英、德

  五、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形成

  1.土耳其帝國的瓦解與巴爾幹地區民族國家的獨立

  2.各國介入對巴爾幹的爭奪

  3.德奧結盟,義大利加入--三國同盟形成

  4.法俄協定、英法協約、英俄協約

  "三國協約"

  5.軍備競賽的加劇

  十八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運動

  一、亞洲的覺醒

  1.朝鮮

  ①日本用武力開啟朝鮮門戶--江華條約1876年

  ②日本鎮壓全琫準領導的甲午農民起義

  ③日本吞併朝鮮--《日韓合併條約》1910年

  ④日本解散朝鮮軍隊--全國性義兵運動

  2.印度

  ①寇鬆的反動政策

  ②國大黨左翼領導各階層人民反抗

  ③提拉克被捕--孟買政治總罷工標誌--武裝衝突

  二、非洲人民的反抗鬥爭

  1.帝國主義瓜分非洲

  ①掠奪人口

  ②腹地探險

  ③瓜分及其結果七國

  2.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①背景--英的企圖貫穿非洲

  ②特點--宗教--"聖戰"

  ③一度解放全境打死戈登

  ④被英鎮壓

  3.衣索比亞--抗意戰爭

  ①義大利的侵略

  ②孟尼利克統一全國

  ③意軍公然入侵--抗意戰爭開始

  ④阿杜瓦戰役--意敗,承認埃國獨立

  三、拉丁美洲反帝反封建鬥爭

  1.獨立後的拉丁美洲狀況

  ①大地主掌握政權 封建

  ②大地主仍存並擴大

  ③美英侵略勢力滲入--帝國主義

  ④革命仍是反帝反封建鬥爭任務

  2.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投靠帝國主義

  ①迪亞斯的反動統治

  鎮壓、壓榨

  ②各階層人民奮起反抗--推翻迪政權 農民二支力量

  ③反動政權的重建與美國出兵支援

  ④人民再次鬥爭--取得勝利 工人"紅色大隊"

  ⑤以法律形式確定革命成果--1917年新憲法 性質

  十九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1914.6.28

  二、大戰爆發1917.7.28

  1.奧匈對塞宣戰

  2.各國加入戰爭--交戰雙方:協約--同盟

  3.大戰的性質

  ①總體

  ②區域性

  三、大戰的基本概況

  1.歐洲

  ①三條戰線:

  a.西線:英、法--德

  b.東線:俄--德、奧

  c.南線:俄、塞--奧

  ②西線的重要戰役決定戰局:

  a.馬恩河戰役--陣地戰

  b.凡爾登戰役--攻守戰

  c.索姆河戰役--英首次使用坦克

  2.亞洲--南高加索、巴勒斯坦、兩河流域

  3.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結束

  ①義大利加入協約國方作戰

  民族國家獨立

  ②奧匈帝國的瓦解

  前線拒絕作戰

  ③美國參戰加入協約方

  中立期--發財

  a.原因:

  時 機--藉口

  b.雄厚實力

  ④俄國爆發革命,退出戰爭

  ⑤德國內爆發革命,宣佈投降

  4.大戰的歷史總結

初中歷史開學第一課講什麼
初中中國古代歷史時間軸
相關知識
初中中國古代歷史筆記整理全套
初中中國古代歷史時間軸
記憶中國古代歷史知識的方法
中國古代歷史三字成語故事大全
好看的中國古代歷史電視劇分享
好看的中國古代歷史劇推薦
中國古代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
中國古代歷史知識總結
中國古代歷史知識總結
我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