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聚乙烯市場相關因素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石化行業的影響

跨國大公司壟斷市場的影響

全世界PE的生產力和技術是相對集中的,1997年五個最大的PE生產公司是Dow、Exxon、Equistar、Ucc和Borealis,他們的生產能力佔世界總能力的25.6%。世界前20家大跨國公司的能力幾乎佔世界總能力的一半以上,領導著世界PE發展的潮流和方向,擁有全球絕大部分的PE專利技術,世界PE市場被他們瓜分去半壁江山,對技術和市場具有絕對的壟斷地位。1997年底世界20家最大PE生產公司的產能情況見表3。

表3 國外最大的20家PE生產公司的產能 kt

公司名稱 LDPE HDPE LLDPE 總計
Dow 1262 282 1905 3449
Exxon 908 840 1315 3063
Equistar 843 1625 575 3043
Ucc 343 840 700 1883
Borealis 770 510 270 1550
Polimeri Europ 705 200 500 1477
Nova 117 165 1025 1307
Dsm 565 520 110 1195
Solvay 1160     1160
BP 400 250 470 1120
Mobil 227 215 630 1072
Chevron 417 452 200 1069
Basf 460 400 100 960
Phillips 850     850
Hostalen 760     760
Fina 610     610
Elf Atochem 490   110 600
Montell 435   160 595
Sabic   215 375 590
Reliance     300 300
合計 7942 9894 8745 26581

由表3可見,這20家公司擁有的PE產能為26581kt,佔世界總產能1997年為50700kt的52.4%。而且這些大公司一直都在研究全球市場的供求情況和趨勢、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強強聯合兼併等,以爭取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過去的幾年裡,北美和西歐已在PE行業界實行重大重組,與1990年相比,在歐洲的競爭者數量已減少。但是在北美,由於新的競爭者不斷鞏固自身的實力,競爭者數量沒有多大變化。只在亞洲,非洲發展中國家,供應商不斷增加。競爭日趨激烈,要在競爭中站穩,必須開發新技術,不僅要挖掘新的單一催化劑的潛力諸如先前提到的金屬茂,而且要開發規模更大、單位成本更低的系列產品和擁有更大生產能力、更為靈活的生產程式。如,Dow公司已成為全球性的真正競爭商,其重點是系列高值尖端產品。BP公司已在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通過與當地公司建立合資企業,確立其生產範圍最為廣泛的地位。Shell公司也已確立了其發展亞洲新加坡、越南、印度的乙烯供應商地位。Basf在亞洲建立的主要生產裝置已卓有成效。Ucc公司已從美國走向歐洲和中東,通過合資,參預PE的生產。Borealls公司和Mova公司已把他們的重點轉移到了開發新的工藝技術方面。PhilipS公司已通過把高密度PE工藝擴充套件為採用金屬茂催化劑的線性低密度PE。另外,他們也正通過在新加坡、中國和卡達建立合資企業提高在中東和亞洲的生產能力。 Mobil公司正致力於在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建立新工廠,並開發美國以外的PE市場。Sabic以低成本的原料為基礎,正處於新一輪的大發展之中,它的 PE能力將從1994年的600kt/a增加到2002年的1600kt/a,並且它正在努力開發自己的專利技術。

表4 近年全球石化產業主要兼併聯合案例

新公司名稱 參與公司 交易金額(億美元) 說明
Exxon Mobil Exxon/Mobil 800 世界第一大煉油和乙烯廠商
BAmoco Bp/Amoco 500 世界第三大煉油廠商
Total Fina & Eif Total Fina/Eif Acquitaine 490 世界第四大煉油廠商- - - 歐洲第五大化學公司
Total Fina Total Oil/Petrofina 168 世界第六大煉油廠商
Degussa-Huls & Skw Degussa-Huls/Skw 142 歐洲第三大化學公司
Dow Dow/Union Carbide 93 世界第二大化學公司
Ici Ici/Unilever 80 世界第六大化學公司
Lyondell Lyondell Chemical/Dell 65 世界第三大乙烯廠商
Equistar Lyondell/Millenium/Occidental Chemical/乙烯 6 北美第一大乙烯廠商
Degussa huls Degussa/Huls 67 世界第十大化學公司
三菱化學 三菱化學/三菱石油化學 - 世界第九大化學公司- - - 日本第一大石化公司
三井化學 三井東亞/三井石油化學 - 日本第二大石化公司
現代石化 現代石化/三星綜合化學 - 韓國第一大石化公司- - - 乙烯能力1500kt/a
韓華-大林 韓華/大林 韓國第二大石化公司 - - - 乙烯能力1200kt/a
Ele Nac Basf/Shell/Hoechst聚丙烯 - 歐洲最大PE廠商
Bornac Statol/Nestle聚烯烴 15 歐洲最大聚烯廠商
Montell Himont/Shell - 世界最大聚烯廠商

1997年以來全球石油、石化產業盛行兼併、強強聯合等行動,對全球相關產業帶來巨大影響。表4中列出近年來全球石化產業兼併與聯合的主要案例。由表可見全球前十名石油和化學公司排名發生很大變化,許多知名石油和化學公司的名稱因這些調整行動而消失。

這些調整行動已對全球石化產業產生如下效應:(1)廠商減少但經濟規模擴大,提高了在全球的經營能力;(2)利用上下游一體化,降低生產成本;(3)廠商擴大核心領域研究開發投資,強化核心領域的競爭優勢;(4)新建或小規模廠商須提高新建工廠經濟規模才能與領先廠商競爭。(5)這些聯合和兼併更加確立了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的壟斷地位。不僅壟斷技術,而且可以壟斷市場和價格。

這些公司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PE專利工藝技術和一流的產品,而且佔領著70%左右的PE市場,今後PE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亞洲是世界上發展潛力最大的市場,需求增長較快,目前需求量已超過西歐,僅次於北美位居第二。今後5-10年需求增長率(約7%)仍高於世界其它地區(平均5%),而中國又是亞洲需求最大的國家,因此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將成為國際大石化公司爭奪焦點。中國的石化業雖然也作了相應的調整,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以目前的水平還無法和這些超級跨國公司相競爭。一旦加入世貿,關稅逐步到位(PE的關稅從目前的18%屆時要降到5.6%),中國PE工業將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

擴能和新建裝置的影響

石化行業是規模出效益的行業,許多老的石化企業由於規模小、技術水平落後、產品檔次低、效益差,不得不斷地擴能改造。而新建石化專案由於技術水平高、產品具有競爭力、仍有利可圖,而不斷增加。

進入90年代,東南亞適應經濟高速增長,需求大幅度擴增,相斷提出新增乙烯生產中心的計劃,馬來西亞、泰國、印尼陸續著手建立新裝置。但1997年各國遭到金融危機衝擊,區域內需求大幅度下降,當地資本業績急速惡化,多項計劃被迫延期或中止。其中Exxon Mobil和Ucc公司分別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還存在按預定計劃進行的專案,也有印尼Tppi(環太平洋石油化學)公司工程量1997年已完成一半,因資金籌措形勢惡化不得不中斷專案。1997年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這些專案已陸續開始建設。

2000年下半年,沙烏地阿拉伯3套共計2300kt/a、中國臺灣900kt/a、新加坡800kt/a的乙烯裝置幾乎同時投產,2001年-2002年亞洲將迎來供需平衡極為嚴峻的狀況。去年春天以來,亞洲的需求隨經濟復甦而急速回升,預計今後將繼續增加,2003年左右很可能將再次出現供應緊張狀況。菲律賓與日本合資的三套乙烯裝置(38kt/a、60kt/a、500kt /a),計劃2001年開始實施,2005年左右建成投產。

新加坡政府已提出2010年乙烯能力達到3000kt/a。印尼提出的乙烯裝置計劃有:一是當地的Tertamas集團與泰國的Siam水泥、日商巖井等合資的Tppi公司700kt/a,二是BP阿莫科公司與當地的Salim集團、三井物產、住友商事等合資的85.50kt/a。

中國的上海石化、燕化、齊魯、揚子、大慶、獨山子、吉化等PS生產企業都已經或即將進行擴能改造,預計到2003年新增能力將達到1200kt左右。

以上這些新增能力將使亞洲乃至世界PE市場的競爭加劇,亞洲PE供應嚴重過剩,PE價格難以維持在較高價位上,將導致PE生產商利潤率下降。

淺談幾種常用的防火材料
測繪工程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影響聚乙烯市場相關因素分析
影響網站安全的幾大因素分析論文
影響資本市場的相關因素的論文
淺談農產品市場相關論文
上市公司配股選擇影響因素分析
淺談世界市場相關論文
大學生消費市場相關論文
市場相關概念
影響上市公司債務期限結構的因素分析
金融市場相關的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