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節能的論文代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我國建築節能工作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起步較晚,經過20多年的努力,建築節能事業已取得多方面的進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建築節能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築能耗量也逐漸增加。面對能源問題的日益緊張,建築節能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中國是一個能源較為緊缺的國家,中國石油能源儲備只夠開採10年。2004年全國範圍的電荒、煤荒集中爆發,半年之內卯個省,國家電網拉閘限電80多萬次,2004年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而煤炭的消耗量佔全世界總量的40%。到2020年,中國對海外能源的依賴程度將達到55%以上。能源的緊張己成為中國的經濟命脈所在,威脅到國家的穩定和安全。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叉是一個建築大國,每年新建房屋面積高達17~18億平方米,超過所有發達國家每年建成建築面積的總和。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逐步推進,建設事業迅猛發展,建築能耗迅速增長。我國有近400億平方米建築,僅有不多的節能建築,其餘無論從建築圍護結構還是採暖空調系統來衡量,均屬於高耗能建築。

  單位面積採暖所耗能源相當於緯度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這是由於我國的建築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效能差,採暖用能的2/3白白跑掉。而每年的新建建築中真正稱得上“節能建築”的還不足1億平方米,建築耗能總量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份額已超過27%,逐漸接近30%。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相對匱乏。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只佔世界儲量的11%,原油佔2.4%。每年新建建築使用的實心黏土磚,毀掉良田12萬畝。物耗水平相較發達國家,鋼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士多用水泥80公斤,汙水回用率僅為25%。國民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推行建築節能勢在必行。

  一、節能建築是國際潮流

  能源危機是全世界的問題,1973年全世界能源危機後,國際上發達國家就開始高度重視節能,特別是歐洲,在這方面有了比較成熟的發展。在節能方面,歐洲和美國走的不是同一條道路,歐洲是認認真真地做節能研究,也有很多成功的例項:而美國還處在一個玩理念的階段,因為他們自認為不需要節能:美國人口占全世界的5%,能耗佔全世界的20%,廢氣排放量佔全世界50%。所以,美國人不可能放棄優越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要維持強大的軍備力量,正是為了維持其對全世界資源的控制權。而目前中國的道路更接近美國,住宅不考慮節能,汽車不考慮節能,但中國不可能強行掠奪其他國家的能源,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走歐洲發展的道路。歐洲有零能耗、零排放的住宅,有太陽能自給自足,能夠續熱和續電,夏天儲備的能耗可以到冬天用,基本上不耗費能源。

  這當然要有國家政策的支援。我國政府一直重視建築節能問題,建設部出臺的《關於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築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建築節能具體目標:到2010年,全國城鎮新建建築實現節能50%: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逐步展開,大城市完成應改造面積的25%,中等城市完成15%,小城市完成10%,到2020年,北方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特大城市新建建築實現節能65%的目標,絕大部分既有建築完成節能改造,這一政策法規的實施,預示著我國建築節能工作將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國際社會的認同,綠色節能建材理念在我國也逐漸受到了重視。近年來,在科技部等支援下,針對我國具體情況,對綠色節能建材標準和評估體系進行了研究,系統地提出了綠色節能建材所涉及的內容和重點,建立了科學的綠色節能建材評估體系,形成了綠色節能建材定量化。

  二、提高建築節能的途徑

  一大力發展節能材料

  1、宣傳引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宣傳不到位,觀念的轉變滯後,造成目前推廣的被動。因此,必須認真貫徹國務院和建設部的一系列檔案精神,利用多種形式,不失時機地加大牆改和節能的宣傳力度,廣泛開展新聞報道,強化宣傳力度。利用廣告宣傳牌和宣傳畫廊、拍攝牆改和節能專題錄影片、開辦牆改和節能之聲專題廣播和牆改專欄電視節目、舉辦牆改和節能成果展覽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採用新型牆材建造節能建築。通過宣傳,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全民牆改選擇節能型住宅和建材的意識,認識到牆改和建築節能對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社會經濟意義。通過加強宣傳,轉變觀念。使全社會逐步關心牆改和節能建材,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2、進行技術創新,推進技術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好建築的基石就是建材以及牆材的快速發展。加快技術開發。重點組織開發高效能節能保溫新型材料,以及大量利用固體廢物生產的新型材料的技術、工藝和裝置。還要通過對節能建築材料的發展,結合建設發展的實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充分借鑑國際上的先進經驗,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先進技術。促進節能材料的技術進步。

  3、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政策措施。

  要健全法規,四部委要加快研究制定推進材料革新和建築節能管理法律法規,推進材料革新和建築節能管理法律法規的研究制定,各地建設部門、材料行政主管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抓緊制定相關的法規和實施細則,用足用好現有的政策,落實完善國家鼓勵新型材料發展的稅收政策。

  4、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技術標準。

  建設部和中國建材工業協會新成立的全國材料標委會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制定和研究適合我國國情的屋面、節能玻璃及其他節能建築材料的標準體系,要在促進行業技術進步、產業產品不斷升級、規範產品技術的市場準入、規範節能建材產品的市場、淘汰落後、結構調整方面做出積極貢獻。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監督管理,加大聯合執法的力度。

  二提高節能建築的設計水平

  1、設計是貫徹節能技術標準、規範的關鍵環節。

  工程專案設計工作前承業主建設意圖,後接具體的施工建設,在我國基本建設程式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通過圖紙表現出業主的建設意圖,又系統化了工程專案的具體實施方案,是後續施工最為關鍵的依據。工程實踐汪明,專案功能是否實現基本取決於設計,設計時沒有考慮到或考慮不周,必然造成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在工程建設的各參與方中,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的主要職責是按圖施工、按圖監理;業主單位雖然處於主導地位,但是業主單位一般對相關節能設計的各技術標準、規範知之甚少。因此,真正能理解並貫徹節能設計標準、規範要求的非設計單位莫屬,這為發。展節能建築提供了先天條件。

  2、設計人員應樹立正確的節能建築發展觀。

  節能建築日益成為建築界關注的焦點,但是一提到節能,不少設計人員就把它同高技術、高費用等聯絡起來;還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要達到建築節能的目標,必須選用符合節能要求的材料和產品,若沒有相應的材料和產品可供選用,建築節能只會是一句空話;還有一部分人士認為嚴格貫徹節能技術標準、規範要求,會大大制約設計師的創作思維。那麼,設計人員如何貫徹相關節能技術標準、規範的要求呢?首先設計人員要樹立正確的節能建築發展觀:其次,要提高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節能建築設計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強配套工作的建設:一要加強配套的節能法規建設,避免業主意圖對設計工作產生不良影響;二要繼續加強節能技術標準、規範體系的建設,確保節能技術標準的不斷更新、與時俱進,並以此加大對設計工作的引導作用;三要建立健全節能設計的第三方審查制度。確保有關建築節能的行政法規和技術標準得以貫徹落實:四要加強施工管理、把好質量驗收關,發揮政府與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

  篇2

  淺析建築節能改造

  摘要:我國目前建築能耗約佔全社會整體能耗30%左右,近幾年比例不斷上升;對比國外發達國家經驗,建築能耗佔全社會能耗可達35%以上;城鎮化程序和工業結構調整會進一步提升建築耗能比例。建築能耗加劇的多種壓力並存,未來十年建築節能領域仍然大有可為。

  關鍵詞:淺析建築節能改造

  我國城鎮既有居住建築量大面廣。據不完全統計,僅北方採暖地區城鎮既有居住建築就有大約35億m2需要和值得節能改造。這些建築已經建成使用20年~30年,能耗高,居住舒適度差,許多建築在採暖季室內溫度不足10℃,同時存在結露黴變、建築物破損等現象,與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很不相應。

  一. 建築節能改造前景

  1. 建築節能未來十年大有可為。我國目前建築能耗約佔全社會整體能耗30%左右,近幾年比例不斷上升;對比國外發達國家經驗,建築能耗佔全社會能耗可達35%以上;城鎮化程序和工業結構調整會進一步提升建築耗能比例。建築能耗加劇的多種壓力並存,未來十年建築節能領域仍然大有可為。

  2. 建築智慧節能方興未艾。作為建築節能的重要手段,建築智慧化可以有效提高建築用能效率,節能率20%-30%;中央空調系統節能是建築智慧節能的主要領域,行業經過前期發展,技術、裝置條件逐漸成熟;進入進口替代階段,市場空間大;在外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預計智慧節能行業未來市場增速可達20%,節能服務行業增速有望達30%-50%。

  3. 公共建築尤其是城軌站上智慧化是強者的舞臺。軌道交通領域是建築智慧節能的高階市場,資質稽核嚴格、技術標準高、工程規模大、利潤有保證;預計軌道交通未來十年有望維持20%左右的增長;至2015年智慧節能綜合監控市場容量約60億,該細分市場目前基本屬於壟斷競爭態勢,僅有6家有過大型專案成功經驗,預計未來各家市場規模穩定提升。

  4. 智慧節能系統整合是產業金字塔頂端。建築智慧節能產業鏈包括:節能裝置中央空調及其配件、變頻器和智慧控制系統。工程總包、系統整合的利潤水平高於通用裝置供應,毛利率25%-35%;部分空調裝置受益於節能環保政策,市場份額有望保持穩定增長;空呼叫低壓變頻器受益於工冴自動化大趨勢和國產品牌替代進口,有望維持穩定增長。

  二.我國建築節能改造現狀

  住建部表示,今年要制定建築節能"十二五"專項規劃,並將適時開展新建建築強制性應用可再生能源試點,全面推進綠色建築發展。此前,本報曾獨家報道,發改委、住建部正編制"綠色節能建築行動方案",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新建城鎮及農村綠色建築11億平方米,對5.7億平方米建築進行節能改造,並從2017年起城鎮新建建築全部執行綠色建築標準。

  為了推動中國既有建築節能改造,中德兩國政府於2005年至2011年合作實施了中德技術合作中國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專案,在北方採暖地區開展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示範工程、能力建設、產業合作、技術與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在唐山、北京、烏魯木齊和太原市對28棟約10萬m2既有居住建築實施了供熱計量與建築節能綜合節能改造示範工程;在烏魯木齊、唐山、天津和鶴壁市對約3萬棟近2億m2的既有居住建築進行了基本情況調查,並制定了相應的建築節能改造方案;為建築節能管理條例、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技術規程和建築外保溫防火技術標準提供了諮詢;對唐山、哈爾濱等6個城市的10個節能改造專案進行了評估並提出了改進建議;組織了15批近200名行業管理與技術人員赴歐洲考察培訓,學習瞭解了歐洲的建築節能政策、工作經驗和新技術新產品;在北方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巡迴宣講活動。這些工作為推動我國開展大規模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進行了有益探索,積累了經驗,提升了能力。

  三. 建築節能改造部位

  1.建築室內採暖系統供熱計量及溫度調控改造。因地制宜、合理確定熱計量方式,優先實行熱源計量及樓棟計量。室內採暖系統改造以溫度調控和熱計量為手段,實現建築節能的目的,特別是要根據既有居住建築室內採暖系統現狀選擇改造後的室內採暖系統形式。

  2.建築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對城市主街道兩側及規模住宅小區建築立面造型進行高品位規劃設計後,實施改造,形成獨特風格,彰顯建築特色。建築圍護結構改造的重點根據建築結構體系和圍護結構構造型別的不同有所側重。改造前對外牆平均導熱係數、保溫材料的厚度以及相關的構造措施和節點做法等進行分析評價,確定圍護結構節能改造的重點部位和重點內容。採用國家標準進行圍護結構節能改造,提高門窗的熱工效能和氣密性。

  3. 熱源及管網熱平衡改造。按供熱計量收費政策要求,科學合理制定熱源的節能改造方案,鍋爐房、熱力站採用的調節手段應與改造後的室內採暖系統形式相適應。

  四.德國節能改造範例

  德國《能源節約法》制訂了建築保溫節能技術新規範,其特點是從控制建築外牆、外窗和屋頂的最低保溫隔熱指標,改為控制建築物的實際能耗。德國還有大批老建築,沒有采用新型保溫技術措施。為此,新法規鼓勵企業和個人對老建築進行節能改造,並實行強制報廢措施。在政府的推動下,天然氣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近年來在住宅供暖市場上得到越來越普遍的應用。德國政府還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對節能改造進行了嚴格規定。

  如規定節能改造後建築的耗電量須達到每平方米90千瓦/年。實際上德國有的示範工程改造後的耗電量只有每平方米30-50千瓦/年。而節能的新建建築能達到每平方米15千瓦/年。在技術方面,德國採用多層保溫、利用太陽能、熱交換器等,有時甚至採取極為簡易的方法,如在地底下埋水管,使水溫冬暖夏涼,以達到節能目的。此外,德國的建築一方面在技術上不斷改進太陽能集熱板的吸收和轉化率,另一方面設計者們也認識到建立融合新能源方式的社會經濟系統的重要性。於是他們設法將每家每戶的太陽能收集裝置整合進入社群電網,並建立一種經營模式,概括地說就是:各戶採集的能量超過自家用電量的部分轉化為收益,如不足則向社群電網購買。這樣既從社群整體上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又可以通過商業運作得以良性迴圈。

 

關於建築論文
建築節能論文
相關知識
建築節能的論文代發
建築節能的論文範文
建築節能的論文
關於建築節能的論文參考
關於建築節能的論文
建築材料的論文代發
建築材料類論文代發
建築工程類論文代發表
建築裝置節能的論文
園林建築的論文代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