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如何有效完善社會養老保險體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摘 要】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令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建立明顯滯後,基於其促進社會形成和諧勞動關係與穩定秩序的重要性,本文由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問題出發探討了有效的改革完善措施,對鞏固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建設,豐富管理模式,提升整體社會和諧性有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社會 養老保險 體制。

  1、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現狀。

  我國養老保險體制創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經過了近三十年的發展我國養老保險體制邁入了改革程序,並頒佈了一系列改革檔案,創立了社會保障體系。九十年代初期我國確立了基本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框架,即以社會保障為主體、輔助實施個人保障,執行模式則是社會統籌及個人賬戶的有機結合。可以說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實現了質上的飛躍,然而由於始終處於創立階段,其內含的城市與農村兩類體系仍存在較多矛盾,需要我們繼續深入探討並制定完善措施。

  2、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問題。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存在多層次不足問題,基本養老保險為其基礎層次,然而我國基本養老金仍具有較高的替代率,距離既定目標包含一定差距。同時用於基本養老金投資的工具較為有限,僅包括銀行存款與政府債券,體現了我國對運營投資環節的重視不足。養老保險體系第二層為企業年金,其呈現出質弱量少及緩慢發展問題。主體原因在於相關配套政策的不全面、各類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社會企業缺乏自主積極性。我國養老保險第三層次為個人儲蓄保險,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個人養老問題日益凸顯,令我國儲蓄性個人養老保險實現了迅猛發展,然而該發展程序始終較發達國家落後許多,主體原因在於我國居民整體收入水平較低、針對保險資金的投資空間有限、渠道狹窄,保險公司銷售制度滯後、管理經營水平不高等。另外我國養老保險存在基金管理模式缺陷,現行養老保險體制中主要實施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的結合模式,相關保險實務整體由政府部門經營統管,實行屬地所有、屬地負責體制,是基於保障支付養老金、基金安全與長期建設資金籌集的措施。然而實踐程序中卻出現了較多問題,具體體現在運用養老保險基金方式限制過嚴、銀行存款利率較低、通貨膨脹現象長生了對債券的不良影響、難以令基金保值、增值等。同時還存在不良擠佔或挪用基金等現象。另外經濟形勢的更新與經濟結構的轉變對我國現行管理養老保險基金的模式提出全新要求,因此如何解決日益凸顯的個人賬戶空帳現象、管理效率不高、人口老齡化系列問題成為當前完善社會養老保險體制的重中之重。

  3、有效完善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制。

  3 . 1 構建互動式多層次社會養老保險體制。

  為合理解決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多層次不足問題,我們應科學實施籌集基本養老基金的費改稅體制,利用徵稅手段內含的強制法律約束力,合理改變當前存在的徵繳不足問題。同時我們可將基本養老保險合理納入財政預算之中,進而嚴格杜絕、抑制經辦機構不良擠佔、挪用現象。徵稅是站在擴大稅基角度的依據統一標準面向社會全員的徵收體制,因而將有效擴充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及實施空間。再者由稅務部門實施對基金的徵收並通過財政預算方式進行支付將有效簡化中間環節步驟,進而控制管理成本,實現效率與效益的雙重提升。在個人賬戶層面我們應做到實處,首先應在健全體制方面下功夫,實施規範化管理。個人賬戶應詳細記載職工個人各項繳費情況,進而令其做到心中有數,實現鼓勵正常繳費目標。完善個人賬戶建立後,應明確餘額部分歸職工個人所有,任何部門均不應隨意對其進行調劑轉化為他類統籌基金。另外我們應通過渠道拓寬合理籌措資金,例如有效提升政府財政投入力度,人性化承擔基於舊體制過度到新體制程序中引發的職工養老金缺口,進而合理擴充養老保險整體覆蓋面,囊括非公有制與靈活就業員工於養老保險體系範疇中。我國現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主體投入手段為購買國債與銀行存款,該類以安全為原則、收益第二位的單一化、保守投資模式很難充分滿足基金固有的增值保值要求,因此我們需要在安全性基金與收益、流動性基金之間適應性尋求一種全新的平衡點,可將養老保險基金合理投入資本市場中,進而有效提升養老基金安全性、盈利性與流動性,適度降低、抑制投資風險。

  3 . 2 積極引入私營模式於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中。

  縱觀世界範圍內各國成功實踐的管理養老基金模式,我們應基於現有公營模式之上合理、積極、有效的引入私營管理模式,令競爭機制逐步建立。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各項事務全部由政府部門經營統籌管理,該類方式令養老基金無法真正實現增值、保值目標,進一步造成了我國企業的過重負擔現象,抑制了其競爭力提升。因此我們應合理引入市場機制於社會養老保險領域,科學建立專項管理養老保險基金部門、企業,令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隨著實踐程序的不斷深入待其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後我們可逐步提升管理基金公司數量,逐步引入私營化管理單位,進而實現最大化收益與私營化管理目標。同時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應合理實施以市場化管理為主導、國家行政管理輔助建設的科學模式。基於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環境,養老保險主體投資者為企業、國家與個人的結合,其保值、增值環節是各國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許多國家在實行了養老保險基金市場化運作後便實現了增值保值目標,且促進了養老保障理念、行為的全社會普及。由此可見市場化管理對社會保障基金具有正面優勢影響作用,我們應科學採用私營競爭養老基金管理模式,促進其走多元投資、組合優化道路,實現持續的發展與更新,才能確保整體資金系統的良性、高效、穩定運轉。另外基於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長期負債資產屬性,因此我們應將安全管理作為首要目標,通過多樣化投資建設鞏固安全發展,進而合理實現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與增值目標。

  4、結語。

  總之,基於我國現行社會養老保險體制存在的問題我們只有本著全面更新、安全有序、創新實踐、多元化發展原則構建互動式多層次保險體制、引入私營模式實施養老保險基金管理,才能擴充發展渠道、健全體系,實現保值增值目標,建立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趙敏麗。社會養老保險體制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201011。

  [2]劉蕾。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均等化:水平測度與制度阻礙[J].財貿研究,20106。

  [3]顧佳欣。城鎮養老保險體系建設[J].經濟建設,20098。

長期護理保險國際經驗與政策建議
試析我國保險代位求償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關知識
試論如何有效完善社會養老保險體制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論文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論文
關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論文
試析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機制建設
關於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調查研究
如何有效改善毛孔粗大
如何有效改善膚質
試析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完善
試論如何加強與完善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