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察調研報告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6日

  高校考擦主要是學習別人優秀的地方,改進自身的不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歡迎閱讀!

  篇1

  20xx年11月27至12月4日,大連工業大學考察組赴滬、寧、浙五所高校進行學習、交流,在考察期間,得到了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援和幫助,以及各高校的熱情接待和配合,圓滿完成了考察任務,現將考察情況做以報告。

  一、考察組基本情況綜述

  1、考察時間:20xx年11月27日——20xx年12月4日。

  2、考察地點:上海、南京、浙江。

  3、考察物件: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東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

  4、考察方式:參觀訪問、與相關部門和領導座談等形式。

  5、考察組成員:本次考察組共有6人,學生處副處長殷紅玲為總領隊,隊員由管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佟鐵、食品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朱巖、學生科劉梟、服裝學院輔導員金河、紡織與材料工程學院輔導員陳蕊組成。

  6、考察組成員分工:殷處長:聯絡高校,確定考查內容

  佟鐵、朱巖:五所高校調研具體內容

  劉梟:安排出行和住宿

  金河:路線規劃、行李物品

  陳蕊:出行材料準備、隨行記錄、後期檔案整理

  7、考察專案:出行手冊首頁

  二、各高校研討記錄和特色工作

  考察組在出發之前,對各大學材料和辦學優勢、特色進行了材料的蒐集和整理。詳見附後內容針對本次考察主要內容,結合前期材料準備內容,進行了相關調研。總體來說各個大學的辦學特色鮮明,在調研中,調研組就以下高校的特色工作,做以具體調研,如: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產學合作教育,東華大學輔導員隊伍建設,華東師範大學學工網路系統建設,東南大學心理健康中心工作開展,浙江大學的黨建工作和心理輔導員培養等,對我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三、考察小結,學習重點

  一以校為榮,校史、校訓講解

  考察組所到的每所大學,接觸的每一位老師,都可以將學校的發展歷程進行講述,

  每位老師都充滿了自豪感,在各大學所準備的材料中,都有專門對校史、校訓、所取得的成就和優秀校友的介紹,每個學校都在新生入學時有專題學習,讓全校每位師生都對學校有認同感,以學校為榮。

  二學生處工作

  1、提高服務意識,優化辦公流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生處設立視窗式、一站式服務,將各部門辦公點,集中在一個大辦公室中,便於學生辦理手續。辦公室外中央大廳,設定書架,學校將各項工作辦公流程圖印製成冊,學生可以取閱,自己按照流程辦理。

  浙江大學:學生處實行掛牌服務,在辦公室門口的顯著位置介紹學生處機構設定及各項工作分管人員及辦公室,並在每個辦公室門口掛牌,顯示此辦公室人員、分管工作及目前狀態辦公、會議、出差、休假。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科生教育:浙江大學非常重視重要典禮的育人功能如:開學典禮、年度表彰大會、學位授予儀式,畢業典禮學生代表發言從網路上徵集,由全校師生的投票和推薦產生;

  研究生教育:東華大學充分發揮研究生學生骨幹的作用;東南大學建立了研究生評優評獎指標體系科研、實驗室、導師話語權佔到20%;華東師範大學建立了安全穩定建立管理機制實驗室安全考試、學術規範考試等。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調研中,各個高校都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每個班級安排心理觀察員、心理委員;

  東華大學:通過特色活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華東師範大學:在工作中將研究生的心理測試工作,前移到研究生面試階段;

  東南大學:針對當前高校學生數量激增及新時代青年個性鮮明的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場所、裝置、師資都達到最優配置;

  浙江大學:經費投入超過國家標準,在課程設定方面讓同學自行選課,請專家每週指導,讓輔導員老師進行專門培訓;

  重點建議:學校出臺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檔案,務必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場所、裝置的投入,鼓勵專職輔導員參加心理諮詢師等方面的培訓。

  4、就業工作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是國內第一所高校引入產學研教育模式的大學,他率先推進了產學合作教育模式,具有創新性的形成了有效的育人機制和管理體系,對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具有借鑑意義,它依託專業實踐,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髓融入其中,全校工作重心圍繞產學合作教育,就業工作直接受益。

  東華大學:施行成才導航計劃,每月舉辦多場就業講座,將就業指導,做成精品必修課。

  東南大學:學校的創業工作放在團委,通過資訊網—BBS、簡訊平臺通知招聘會,就業資訊多,企業多。每年學校都有經費支援,組織行業內部大型招聘,通過資訊系統、簽約系統隨時掌握學生簽約情況,每年就業率98%左右,就業形勢較好。

  浙江大學:加大就業經費投入,全校形成聯動模式。

  5、學工隊伍建設

  東華大學:從本校直研或考取研究生及在讀研究生中選拔助理專職輔導員,注重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設立輔導員科研基金,支援課題立項及實踐研究;定期舉辦輔導員研討和沙龍,互相交流學習;將博士生導師作為新生班導師,引導人生、指導學習,做好規劃;每年分撥專項基金,用於輔導員進修培訓、外出調研。

  華東師範大學:高度重視培養輔導員科研能力,邀請校內外專家以專題報告或者經驗交流等形式對課題申報、撰寫等方面做技術性指導,通過開題答辯、中期驗收等環節督促課題立項的成果程序。

  東南大學:充分發揮兼職學生工作者的優勢,調動研究生骨幹的積極性,可以作為留校輔導員的重要參考。激發本科生骨幹的主動性,可以在推免環節適當放寬條件。

  東南大學、東華大學:加強輔導員隊伍的流動性,讓學生工作隊伍流動起來,始終保持這隻隊伍的朝氣與活力。

  6、資訊化平臺

  高校管理資訊化,是衡量高校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標誌。

  東華大學:網路系統是有學校專門負責單位進行引入,目前教務和學工的系統不能達到相容,成本據初步估算,從運營到現在投入很多經費。

  華東師範大學:網路平臺模組建設合理,易於操作,細化到每項具體工作,佔用網路空間小,系統執行穩定,相容性強,學習使用方便,成本接近於零。弊端是與教務的系統沒有建立對接平臺,很多資訊還需要另行操作,學籍異動等情況不便於檢視。

  東南大學:系統引入花費時間長,系統執行穩定,演示時受網路環境影響,前期投入很多,後期還有不斷的維護和投入。

  重點建議:各大學都有適用的學生工作系統,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及時間處理日常事務性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系統中實現安全穩定工作的預警工作。建議學校要編制或引入適用於我校日常管理的網路系統,優化事務性工作辦理流程。

  7、大學生資助工作

  東華大學:通過日常教育、電話回訪,材料反饋,同學評議,輔導員鑑定,貧困生證明等形式保障真實性,結合網路系統優勢,會對貧困生受助情況有統計,學校每年都有補償性投入,學校根據貧困生學費和日常表現、資助情況,會補齊差額,進行補償性資助

  華東師範大學:利用網路系統,直接設定貧困生申請和稽核許可權,保障貧困生資訊保安,將全校貧困生資訊及時用網路更新,稽核材料通過網路備份,學生受資助後,有效利用網路平臺給受助同學傳送一封信,加強引導和教育。

  東南大學:通過定量評測、定性分析與民主評議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學工管理資訊系統,採取學生填寫申請,認定三級貧困等級,注重貧困生群體心理教育,利用優勢資源,加強貧困生心理方面專題培訓和活動。

  8、重視宣傳

  很多高校介紹他們的學生工作,都重點突出某一特色,如理論成果曾獲國家、省市級獎項等,其實對比我們學校的學生工作也毫不遜色,反思之後我們認為,我們更應該注重總結、提煉、昇華及對外宣傳。

  如:將我校輔導員每期的沙龍討論內容印製成冊;製作全校輔導員年度手冊;要制定適

  用於我校的輔導員培養方案;加強輔導員自身學習意識,鼓勵參加校內外的技能培訓,

  形成考察、學習、調研材料。

  三教育教學管理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將課程內容前移,集中在前三年完成,第四年主要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實習;參加產學合作專案的學生,按照參與學期記入學分,每學期2分;教師科研成果考評包含專案參與情況等。

  浙江大學:將每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學期,按照這四個學期進行課程設定。可以為專業教師留出整塊時間進行科研、出差、進修、會議等內容。

  四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的第二課堂,目前各高校校園文化大發展,各個學校都是以品牌意識來打造優秀的校園文化,以校園文化來感染學生,充分彰顯出了優秀的校園文化的力量。

  東華大學:加強研究生學生幹部培養方面,召開上海高校研究生會主席峰會;每月一個主題教育活動。

  東南大學:將學生活動與各項心理教育相結合,有針對性開展。

  浙江大學:發揮學生自主性,活動與專業相結合,結合專業特色開展。

  五黨建工作

  東華大學:研究生黨員開展“十個一”活動。即讀一本理論書籍,談一次讀書體會,建立一個文明宿舍,參與一次宿舍衛生檢查評比,幫助一名結對物件,參加一次志願者活動,貢獻一個金點子,組織一次創造性思想教育活動,參加一次督導工作,過好一次民主生活會。

  浙江大學:在新生黨員隊伍建設方面,要求新生黨員提前兩天報到,學校統一培訓,協助辦理各項手續,從源頭抓好黨建工作,從入學就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打造以“黨員之家”為載體的學生黨建新平臺的,將“黨員之家”設在學生宿舍區,施行結對,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1、工作途徑是推進“1233”建設。

  1全力構建一個“學生黨建與學院各個育人環節有機結合”的培養體系。

  2建設兩類“黨員之家”:“分院黨員之家”和“學生公寓黨員之家”。

  3建立三級黨校:網上黨校、分院黨校和學院黨校;健全三項督測制度:黨員公示監督制度;黨員支部述責報告制度;黨員量化考核制度。

  以上為本次考察組考察後的綜合報告,由於時間短暫,我們的考察還不夠深入、細緻,對各高校的重點工作和突出成就尚未能夠充分了解和掌握,報告中所提出的一些思考或建議也未必恰當,敬請諒解,本考察報告僅供學工部門同事做以參考,並敬請批評指正。

  篇2

  一、考察概況

  20xx年10月12-18日,黨委書記宋寶儒應邀率團訪問了臺灣建國科技大學、朝陽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等4所高校和南港軟體工業園區,學習臺灣科技大學的發展經驗,拓展和深化與臺灣科技大學及產業界的交流與合作。隨同出訪的有組織部部長許靜鴻、研究生部主任徐玲、後勤管理處處長邱鋼、文理學部主任張峰、工學部副主任李燕芬、工學部教授洪曉鷗、黨辦副主任殷革蘭等。

  對於這次訪問,考察團成員作了精心準備。赴臺前對應用技術類高校發展的一些關鍵問題進行了梳理,考察時與訪問學校有關人員進行了交流。考察採用座談與實地察看相結合等方式進行。此次臺訪問,收穫頗豐,進一步拓寬了我校與臺灣高校的交流合作,推進了對臺交流的縱深發展。

  二、辦學特色

  一強烈的市場意識與危機意識

  1.適時調整專業結構

  臺灣現有大學160多所,針對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一批高校面臨著招生難的窘境,如何生存是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我們所考察的幾所大學普遍具有這種市場意識與危機意識,他們主動地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不斷對專業進行調整。龍華科技大學根據臺灣政府所作的十年產業規劃,制定自己的五年發展規劃且每年進行修訂,要求每個學院找準自己的發展重點,而不是平分資源。比如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該校適時開設了觀光休閒系。朝陽科技大學根據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開設了銀髮產業管理和休閒事業管理系等,都是緊緊圍繞市場和社會需求開辦專業。

  2.以特色取勝

  這四所科技類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臺北科技大學培養現代工業所需技術人才,發揮“工業推手、企業搖籃”的作用。建國科技大學培養術德兼備、手腦並用的專業技術人員。龍華科技大學注重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以及創意的培養。朝陽科技大學培養學生整潔、禮貌和諧、敬業的人格特質,厚植學生專業實務、科技應用、團隊溝通以及自主學習等核心能力。

  3.重視與大陸高校的合作

  針對生源的減少,注重招收大陸生來臺學習,時間為一學期至一年不等,還舉辦夏令營,開展師資培訓等。本學期來龍華科大學習的國際學生共約600名,其中大陸學生就達370名,在建國科技大學學習的大陸學生本學期有1000名。大陸生源市場的開拓有效緩解了生源不足等問題,也給臺灣高校帶來新鮮氣息。朝陽科技大學由於大陸學生增多,圖書館借書量已列臺灣科技類大學第一。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臺灣高校校園總面積普遍都不大,但是每所校園的整體環境都顯得清幽雅緻,充滿人文關懷,富有文化底蘊,讓人體會到濃濃的校園文化氛圍。

  1.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韻味濃郁

  所到高校師生謙遜儒雅,接待熱情,讓我們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圖書館裡的孔子雕像、書法、繪畫等作品無不體現濃郁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氣息。他們所表現出的細微服務既貼心又能讓人感受到傳統文明禮儀。學校的硬體設施等也頗富文化內涵,如臺北科技大學把校史館命名為思賢樓,龍華科技大學的行政樓叫法民樓,是為紀念創辦人孫法民先生,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叫波錠紀念圖書館,是為紀念學校創辦人的雙親而命名的。

  2.校園佈置融入學校願景、理念和目標

  我們參訪的每所大學都精心地把本校發展願景、辦學理念和奮鬥目標鮮明地體現在學校的硬體建設、環境設計、文化活動等方面,使之具體化、直觀化、情境化,讓人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獨特的辦學特色,使人自然而然地升起一種認同感。如建國科技大學一入大門,迎面就是一塊大氣、厚重的“三力”景石,刻著校訓“學力、實力、願力”,另一塊石頭上刻著辦學理念:“活力、優質、傑出”。龍華科技大學在一幢樓的外牆上掛著他們的理念C=K+SAC: Competency競爭力,K: Knowledge知識,S: Skill技能,A: Attitude態度。臺北科技大學校園內隨處可見“工業推手一世紀 企業搖籃一百年”標語該校辦學已有103年曆史,顯示出學校的發展脈絡與文化積澱。

  3.校園佈局精緻緊湊,富有人文關懷

  四所校園的建築佈局及功能設計大多具有緊湊細緻、綠色節能和富有人文關懷的特點。校園處處進行了綠化美化,雕塑、園林景觀、盆景、噴泉隨處可見,牆報、宣傳欄、板報比比皆是;有的是學生作品,有的是名言警句,有的是專業知識,有的是溫馨話語;有的是美觀的圖片等,讓人感覺校園處處洋溢著教育和關愛。龍華科技大學針對校園面積較小,地勢起伏不平等因素,採用了傳統的迴廊結構建築風格,將校內很多大樓都用迴廊連線,使人感覺不到樓間距很小,同時還能夠充分利用迴廊來展示師生作品、宣傳優秀師生事蹟、張貼宣傳標語、舉辦小型活動等。每層學生公寓都有一間“學生生活間”,裡面有冰箱、洗衣機等。臺北科技大學自主研發了水迴圈與光電系統,以達到節能再利用效果;校區主要幹道使用廢渣、廢玻璃做成的透水紅磚鋪地,這項專利產品免除了暴雨後的積水等問題,打造了全臺灣第1、亞洲第2的綠色生態校園。

  4.圖書館成為校園文化地標

  將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環境的代表,注重內部功能的開發,注重文化內涵的積澱,注重校風特色的彰顯,精心考慮到每一個細節,處處為師生著想。最有代表性的是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顛覆了人們對圖書館的傳統概念,已成為全臺灣最受歡迎和借書量最大的科技類大學圖書館。最為別緻的是在圖書館借書的一角設有“學科指導教授”專屬服務檯,由具實戰經驗的老師們為學生提供學業諮詢、學習指導、生涯規劃諮詢、就業諮詢等服務。該校圖書館工作人員只有十幾個人,勤工儉學的學生參與了圖書館的管理。

  5.重視通識教育與品德培養

  臺灣高校倡導尊重個性、尊重潛能,提倡“術德兼修、五育並重”,注重培養學生完善人格和儒雅謙遜的言行。各類學生社團五彩繽紛,活動豐富多彩,成為校園文化一景。走在臺灣的校園,不時看到學生社團活動場景,碰到主動與我們打招呼的學生,給人一種親切、禮貌而又真誠向上的感覺。

  學校都設立了通識教育中心,設有公共必修課如體育、軍訓、品德、心理健康;專業必修課,即和專業相關的人文藝術素養類課程;有專業選修課,也有一般選修課。其中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不管有沒有學分都必須及格才能畢業。各學校的通識中心都重視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有學生活動中心十七個,宗旨是“培養兼具人文素養、社會關懷、巨集觀視野及自我發展能力之全方位人才”。其勞作教育為新生必修的零學分課程,細分為“基本勞作教育”與“團體勞作教育”兩種,學生從進校開始都必須修滿學分。公共區域貼有“校園不穿拖鞋、騎車不超速、上課不遲到、校園不抽菸”等標語,時時提醒師生要遵守校園“四不”,營造一種文明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三打造高素質師資隊伍

  臺灣科技大學教師學歷高,75%以上擁有博士學位,大多數有海外留學和企業工作經歷。

  1.嚴格的准入制度

  有完善的招聘制度:系、院、校三級管理。

  有完善的試用制度:新聘任教師試用一年;考核通過續聘一年,第二次通過後可實行二年一聘。

  2.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教師隊伍由專任教師、兼職教師組成。專任教師要求碩士以上,新進教師全部博士學歷,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如龍華科技大學專任教師中博士學歷達76%。

  大量啟用業界兼職教師,承擔一些實踐性較強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使學生與企業無縫對接。龍華科技大學目前兼職教師比例已高於專任教師。

  學校聘任兼職教師有學歷和工作年限的要求。同時對兼職教師上課也有規定。課程必須與專任教師共同承擔,兼職教師上課不得超過總課時1/3。兼職教師同樣參加考核評鑑,若評教低於70分,不再聘任。

  3.強化教師培養與培訓

  龍華科技大學聘請業界專業技術人員到校教學,對專任教師進行實務培養,提升實務經驗和技術能力

  以多元化方式進行教師升等,如論文、發明專利、技術報告等,龍華科大最近三年有9位老師通過技術升等。

  專任教師四年中必須要去企業參訪,至少15-40天。學校承擔相關費用。

  暑期企業服務專案,每個系都有教師去企業開發、服務、技術參訪的要求。

  對沒有業界背景的新教師,送他們到業界培訓。學成必須帶回至少30萬新臺幣專案。

  鼓勵專任教師考取技術證書,對於考取國際證照給予特別獎勵,以促進專業教師實務能力的提升,進一步輔導學生考證。

  對業界轉聘過來的教師,則採用高校進修、教學經驗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學能力。

  4.完善的教師評鑑與考核機制

  建立了合適的考核方式,對教師考核因人而異。以龍華科技大學為例,考核分教學、科研、服務、輔導四項四張表,每個單項100分。根據教師能力與工作側重不同,可選擇不同的權重。如偏重教學的,可選擇教學佔30—60%等;教學項除常規的考核外,也考核教師對學生考證的輔導、參加教學進修等。服務項包括行政服務如擔任行政職務、或參加招生宣傳等活動和專業服務如擔任期刊評委、活動評委、專案評審、講座等。輔導項考核教師參與學生管理與活動的情況。四個考核均有基本分,總分70以上才通過評鑑。對考核分數在各學院前5%予以獎勵,在後3%的採取教育談話、年終獎打折等方式警告;連續兩年在後3%的,第三年不再續聘。

  建立了教學評價及時反饋制度。龍華科技大學每學期期中和期末,學生通過網路系統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在學生評教前,學生先要進行自評,即評價自身學習是否努力,是否按時上課完成任務參與教學活動等等,在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自評可以使評教更為公正。期中教學評價資訊學校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可在下半學期有所改進。評價不到位的教師有專門輔導,連續二年在後3%的自動淘汰。

  合理安排教學任務,鼓勵教師更多參與產學合作。如龍華科大不斷降低教師周授課時數,規定每週最大超課量為3節,再多也不發課時費,還有排課“輪空一天”,參與產學合作還可申請減少授課課時數,培訓很多優秀研究生協助教師教學,以使教師有更多時間參與產學合作並保證教學質量。

  明確教師課外答疑輔導時間。龍華科大規定每位教師每週有八小時在學校與學生互動參與學生輔導。此外還建立了師生網路學習與溝通平臺,教師有更多時間在學校與學生互動。

  將教師評鑑考核與教師聘任、晉升掛鉤。並規定講師六年內、副教授八年內未能升等者,自第七年、第九年不予續聘。旨在通過制度和機制給教師傳導壓力,促進教師提升教學品質和個人素質。

  四重視師生成果的轉化

  龍華科技大學設有面向企業的“三創”發展中心創新、創意、創業,提供創意實踐、創新轉化、創業輔導三項服務,目的在於推動本校創意與發明成果商品化或產業化,強化校內教師與學生創新能力,實現教師與學生核心競爭力培養與展現。

  朝陽科技大學設有專門的發明創意展示中心,通過創意發明,創造出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值,協助產業朝向精緻化、創意化、舒適化、便利化及高質化發展,讓朝陽成為全國發明創意的標杆學校。

  五鼓勵學生競賽、考證

  各高校都制定了各類獎勵措施,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許多學生都參加了臺灣、大陸和亞洲一些國家及美國等舉辦的各級各類技能大賽,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對於這些成績學校也是不遺餘力進行宣傳和展示。

  臺灣擁有完善的職業證照制度和多元的文憑體系,職業證照和畢業文憑之間可以等值互換。所考察學校都要求學生畢業時需取得畢業資格證書和職業證照。學生一般畢業時已擁有多個證照,對取得證照多的學生,學校給予大力宣傳,同時給予補貼,有的補貼可達考證費的70%。不僅學生如此,教師也是一樣,許多教師都考取了多種證照,個別教師考取的證照多達十本以上。

  六校園管理精細化、人性化、數字化

  在我們考察期間,每個接待環節流程非常流暢,銜接得很好,非常精細、到位。如在建國科技大學,我們還沒離開,集體合影已列印包裝好送到我們手上,足見辦事效率之高。我們參觀各實驗室,都有統一格式的歡迎牌。學校頒發的獎狀,也是統一材質、大小和格式,至少從外表看規範有序。負責接待的主管部門負責人對全校各方面的發展、執行情況,都有全面深入的瞭解,應答自如,反映出學校行政骨幹的能力和視野,同時也說明學校各項規定的執行有力和計劃落實有效。

  走訪這幾所大學,校園都略顯狹小,校舍略顯陳舊,但人性化理念貫穿於整個管理服務過程。校園內指示牌數量眾多,標識清晰,圖文並舉,告示牌基本設在人流過往集中的地方。大樓內樓層平面圖與樓層標識牌清晰詳盡,廁所裝置編號,標註管理責任人以及報修電話,很人性化,同時也便於管理,體現了物聯網的發展方向。

  走廊幾乎無白牆,學院樓裡都設公告牆,非常詳細列明學院規劃、發展願景、專業課程、師資情況,學生考證建議,活動訊息、產學動態等,學生一目瞭然。每個教師研究室,都標註教師身份,聯絡電話,課程安排,指導時間。部分專業教室室內,多媒體裝置四面設定,可360度觀看,視角沒有盲區,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體現透徹。教室室外牆面標明該教室功能用途、管理方法、課程設定、裝置配置等,非常詳盡。公共空間充分利用,設定學習設施書架、座椅,方便學生課外學習交流。

  普遍推進了資訊化、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數字化資源管理應用於學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如學生管理系統可以及時反映課堂考勤情況和參加學生社團的情況,學生成績列印都有自助系統。樓宇的節能情況都有電子屏顯示,公共裝置的報修可網上遞交。

  七重視資源的共享和利用

  所考察高校校園面積都不大,但他們在資源的共享和利用上做足了功夫,使不大的校園也容納了萬人學生,而且井然有序,蓬勃向上。如臺北科技大學校園面積不到150畝,但全日制學生有9千多人,是資源充分利用的典範。

  1.強調多功能配置

  教學樓、圖書館、體育館的配置強調集多種功能於一體,以實現資的充分利用。龍華科技大學的體育館,具有五六種功能訓練、鍛鍊、活動、集會、社團演出等,屋頂還設有空中操場,真正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朝陽科技大學圖書館集學習、研討、指導、交流、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佈局合理,管理先進,是精心之作。

  2.專業教室、實驗室等全校共享

  學院樓系所均獨立配置,設有很多專業教室、專業實驗室,由學院系所管理,全校共享,由需使用的部門向資源所在的學院系所協商使用。每位專任教師在學院樓設有獨立辦公室或研究室一人一間,約10平方米,標配辦公傢俱與辦公裝置,承擔各類研究工作、學生帶教工作。

  3.重視產出效益

  龍華科技大學注重投入產出績效,設立貴重儀器中心單臺件人民幣60萬以上,服務學生研究生、教師教學、科研、社會企業,既能滿足校內使用又能服務社會需求,同時也擴大了學校知名度。通過運作,基本實現自我生存,沒有增加學校另外支出。

  建國科大的旋轉機械與熱傳導實驗室,雖然空間狹小,只有80平米,但配置裝置超過千萬臺幣,年產SCI論文幾十篇,承接了多項產學合作專案,申請的專利有十幾項,是小空間產生大效益的典型代表。

  三、啟示與借鑑

  一要有強烈的危機感和市場意識

  臺灣科技大學緊跟經濟社會的發展,市場靈敏度高,危機感和緊迫感強烈,對我校辦學有著良好的借鑑與啟示作用。當今,高等教育的發展正受到普及化、國際化、資訊化和市場經濟的挑戰。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上大學已不成問題,但選擇讀什麼樣的大學正越來越壓迫著大學的辦學者。而上好的大學,接受優質高等教育正成為眾多人的選擇。由於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國內高校生源大戰已不可避免。2014年上海秋考人數約為5.1萬人,而據有關方面資料預測,2015年約為4.8萬人,2016年約4.7萬人,2017年約為4.5萬人,呈逐年下滑趨勢,而境外高校也加入搶奪生源的行列,大學優勝劣汰的局面已經不遠。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大學正發生顛覆性變革。慕課突破了知識傳授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將對傳統大學的組織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帶來強大沖擊,世界範圍內的名校、名師、名課同臺競技,將打破傳統大學對文憑的壟斷,高校將面臨著生存危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如何在市場經濟中招到適合自己學校的生源、教師,如何讓畢業生高質量地就業,如何在市場中獲取良好聲譽等是擺在我們廣大教職工面前無法迴避的問題。學校的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發展要落後,發展慢了也會落後。我們要有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和市場意識,認清高等教育形勢,順應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搶抓機遇,堅守定位,做好佈局優化調整及其各項改革工作,使學校在新一輪競爭中進一步增強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

  臺灣科技大學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培養職場所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使命,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辦學必須以學生為本,這是大學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大學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思考通過怎樣的教育教學,使我校培養出的學生具有職業技能、職業信用、職業特色,成為受市場歡迎的應用型人才。以學生為本,首先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瞭解學生主體需求,分析學生的差異性,激發學生主體性,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學分調整後整個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以及培養計劃、培養體系等都要作出調整。接下來要做的是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納入教學,明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引入行業標準、行業規範來制定課程標準,與行業企業合作開發雙證融通的教材,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提高就業能力。

  加強通識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認真研究通識教育課程理念與內涵,科學設定通識教育課程體系與內容,完善通識教育課程管理與師資。

  拓展學生到境外學習的途徑和數量,以開闊學生國際化視野,提高就業競爭力。可進一步加強與臺灣高校的合作交流,做好與臺灣高校課程的銜接與學分認定工作,讓更多學生受益。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從新生入學到學生畢業全過程的職業指導服務體系和學生創新創業創意活動體系,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主創業、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資源配置要突出重點,努力做到共享共用

  臺灣這幾所大學資源配置的特點是“照顧面,突出點”,很值得我們借鑑。今後要樹立“集中力量、突出重點、聚焦突破”的觀念,資源要投入到急需必需專案中去,保重點、保優先,分清輕重緩急,不能撒胡椒麵,面面俱到。當前學校進行學科佈局調整和專業論證,後續要確定扶持重點,給予特殊政策,資源傾斜配置。

  學校的資訊化建設要考慮如何為資源的共享共用搭建好平臺,這次的佈局結構優化調整為校內資源的整合創造了條件。在實驗室、教室等硬體建設上要做好頂層設計,要有集多種功能於一體的設計理念,而且要有為全校師生服務的思想。如即將開工建設的工程訓練中心要做好頂層設計,做好資源的共享共用的前期準備。

  要盤活學校現有各類資源,在服務師生的同時可以為社會提供服務,以發揮資源的最大效益。如環境學院有很多貴重儀器,可以考慮建立測試中心,不僅為本校師生服務,還可以為社會提供服務。

  四強化學校文化建設

  所考察的4所大學雖然都是同一型別的科技大學,但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學校文化,體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風格。可見,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以“彰顯二工大品格,提升文化軟實力”為主旨,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導向,以滿足師生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緊緊圍繞學校發展目標,強化頂層設計,整體部署,分層推進,逐步建立起與我校定位相匹配、相適應的文化體系和文化形象。

  建立師生榮譽牆和成果展示中心。為了弘揚學校文化,彰顯辦學特色,增強師生的榮譽感,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必要考慮建立師生榮譽牆和成果展示中心,讓“難得一見”的榮譽獎牌、證書和成果展示出來,成為激勵大家不斷開拓前行的動力。

  打造人性化校園交往空間。從師生的心理特徵和需求出發,提高空間功能的複合性、隨遇性和歸屬感,提升空間的文化品味,創造出一個個隨時隨地都能吸引師生參與的交往空間,讓師生們在這裡自由地輕鬆交流。如改變教學樓裡只有大小不等教室的局面,增加休閒角、討論區等,在道旁、水邊增加一些環境怡人的非圍合性小空間,大家可以輕鬆舒適隨意地一起交流,這種文化氛圍的打造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

  五建設特色師資隊伍

  隊伍是辦學的根本。臺灣科技大學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出一支既符合學校發展需要又有自己風格的師資隊伍。我們在建設應用型特色大學過程中,可借鑑臺灣經驗,通過持續不斷和有效地教育引導、培養引進和管理服務,建立一支品行優秀、業務精湛、專兼結合、自覺奉獻的骨幹隊伍。當務之急要做好教師的進口、考核、培養、管理等一系列問題。

  在教師的進口上,要開闢渠道引進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專任教師或任兼職教師,這種兼職可以是短期的,如只講一兩個實務內容,也可以開一兩門課程,同時要加大對兼職教師管理、評鑑與考核。

  在培養上要完善培訓機制,按需培訓。專任教師每隔3-5年要參加崗位培訓。

  在考核上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體系。要根據教師實際工作和個人能力選擇不同的權重,有所側重地予以考核,體現考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在職稱評定上可以考慮改變教師晉升職稱以學術成果為主的單一模式。鼓勵專任教師用技術技能、發明專利、傑出的教學成果等晉升職稱。

  六加強校園資訊化建設

  臺灣高校已全面進入資訊化時代,資訊科技全方位地運用於學校教學活動、行政管理和服務等方面。我們應順應資訊科技的發展潮流,加快資訊化建設步伐。要運作好資訊化辦公室和資訊科技中心這兩個機構,做好學校資訊化建設的頂層設計。通過數字化學習空間的建設,加強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以適應學習者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讓師生在課程教學中充分交流和溝通。在學校管理上要梳理工作流程,通過資訊化手段固化下來,儘可能讓管理人員從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提高工作效率,有更多精力服務好師生。

  篇3

  1、 卓越班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一個班卓越,而是藉此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創新實驗區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創新成果,而是藉此機會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

  2、 創新應該是結果,而不應該是目標。“目標”和“結果”有所不同,“結果”是其他事情導致的或者自然產生的,而“目標”是刻意追求的。實踐證明,只要是刻意追求,往往就會出現偏差或者導致浮躁。我認為,面對“創新熱”,我們應該有“冷思考”。忽視基礎談創新,只能是空中樓閣。我不懂繪畫,只是經常看到很多畫家畫靜物寫生,就是一個蘋果或者一個杯子擺在那裡,反覆的畫。有創新嗎?恐怕沒有。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是鍛鍊了自己對線條、色彩等等的感覺和把握。著名的達·芬奇 “畫蛋”的故事,就是對苦練基本功的最好詮釋。跳水運動員的一個動作要每天反覆的訓練,也不是在天天創新,但這是新動作的基礎。我們的學生就缺少這樣的磨練,就缺少這種能沉下心來的心態。在講精品課程建設的體會時我曾經說過“功夫靠磨練”,我們的學生是不是也要增加這些磨練呢?讓學生踏下心來,夯實基礎,創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只有這樣,創新才會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從教學實踐當中也能發現,真正有創新能力的,是那些基礎比較好、踏實做事的同學。很多用人單位對我們的畢業生比較認可的原因就是踏實。我覺得我們不能丟了這個特色。

  3、 卓越班應該是一個標杆,是一個大家嚮往的標杆,而不是大家嫉妒的標杆。我認為,通過卓越班激發全院師生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是卓越班最大的意義。有鑑於此,得出如下三個推論:1卓越班應該“有進有出”。實行“淘汰制”這是確定無疑的,但是,我們能不能也實行“補充制”××大學是隻淘汰不補充,給曾經不是卓越班的同學一個機會,給這些同學一個向上的動力。這樣也可以避免一入學就定終生。2學院的資源應該面向全院師生,而不僅僅是一個卓越班。換句話說,如果其他班級同學有要求、有需求,有想法,學院也應該大力支援。這樣,可以調動全院同學的積極性。比如,有些同學看到卓越班組織各種活動很眼饞,也想策劃一個,那麼,學院應該更加支援。3不管是否帶卓越班,對教師的要求是一樣的。我們制定工作量標準的時候,永遠是考慮把工作幹好所需要的工作量,而不是幹不好所需要的工作量。萬萬不能說有些人工作沒有做好,就把整個工作量標準降低。和工作量標準相配套的,應該還有工作質量標準。我們可以提出具體的要求,如果他沒有達到,那麼,就相應扣減他的工作量。不管是否帶卓越班的老師,只要多付出就能多獲得。這樣,非卓越班的老師也覺得沒有被冷落,至少不會損傷積極性。

  4、 卓越班的培養,需要四年統籌考慮,堅持一個相對不變的準則。而並不能簡單地是為了活動而活動,為了熱鬧而活動。去年之前,我曾經參與過卓越班的一些事情,我覺得,我們只是討論了用於課堂上的培養計劃,對於課堂外的各項活動、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生活動的重心,對於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似乎還欠缺統籌考慮。當然,我們可以說沒有經驗,經歷過一屆就好了,現在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摸著石頭過河的時候,也許一屆學生就畢業了,新的學生也進來了。從學生的角度,這個石頭我們“摸不起”。那麼,我們能不能根據幾十年的教學經驗,儘可能的未雨綢繆呢?

  5、 要提前考慮,避免出現“卓越疲勞”。“卓越疲勞”是我突然想到的一個詞,意思就是說,雖然人還在卓越班裡面,但是慢慢喪失了當初的熱情和動力,變得懈怠起來。在××大學我提問過一個問題,“一入學就分班,很多學生對專業並不瞭解,有沒有了解了之後學生覺得不感興趣而要求退出的?”××大學答覆說很少,我們的人也似乎覺得這不是問題。本文出自範文先.生網 但我依然覺得不容忽視。學生進入卓越班,我們要給學生什麼?學生需要的是什麼?現在的學生都很精明,如果他覺得沒有意思,如果他覺得不是他想要的,他就會反感、甚至牴觸。如果我們組織不當,“卓越疲勞”將會不可避免,嚴重的可能會退出,更要命的是不退出,而是在裡面產生一種倦怠的狀況。之所以說更要命,是因為如果真的退出,還可以騰出位置給更好的同學,或者至少不會影響班級學風。如果不退出,可能會影響班級風氣。

  6、 卓越班實踐環節難度大,這是所有學校的共同感受,我們估計也不會例外。到了企業,人家能讓你看看就很不錯了,幾乎沒有可能讓本科生真正的參與。怎麼辦?我覺得,能不能充分利用實驗中心現有資源,在校園內創造一些條件,給學生一個動手的機會。在大學四年,專業課階段能動手的機會只有“汽車綜合實訓”。我一直指導交運專業的汽車拆裝實習,很多同學在通過自己親手測繪畫出零件圖之後,都充滿了喜悅和成就感。可見,大學生也需要這種看似簡單的體驗,而這才是創新的真正源泉。外面的機會不容易獲得,那麼,我們自己的機會就不能不把握。我也打算在今年的教研立項中申報一項,就是“汽車拆裝實習規範”。

  7、 任何成功,只能借鑑,不能複製。也許有很多學校做得比較好,但是,那是他們,並不意味著我們照此辦理也能做好。最關鍵的是借鑑他人,結合自己的情況制定具體的措施。所以,任何的考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正如以前彙報參加的學術會議,重要的不是介紹會議的盛況,而是對自己的啟發。

  

寒假志願服務實踐報告3篇
崗位能力調研報告
相關知識
高校考察調研報告
學校外出考察調研報告
關於最新考察調研報告範文
學習考察調研報告範文***2***
公務員考核調研報告
關於考察養老調研報告
高校開學思想調研報告範文
高考改革實施方案調研報告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調研報告
學校調研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