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研究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1日

  貨幣政策作用的非對稱效應是指,在經濟過熱時,通過貨幣政策緊縮或抑制經濟執行,效果較為明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預期與貨幣政策效應研究 》

  摘要:

  預期是影響貨幣政策效應的一個重要的微觀因素,公眾理性預期行為必然影響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傳導,從而影響貨幣政策成效。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預期因子的參與下成為一個動態博弈過程,貨幣政策的最終成效被擬合成一個精煉均衡,而預期的多重性使其可能發揮正負兩方面的效應,要使預期造福貨幣政策最終目標,對之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

  關鍵詞:

  預期;貨幣政策;博弈

  一、引言

  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以及我國經濟執行的週期性規律影響200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巨集觀經濟執行進入下降週期,為了應對巨集觀經濟下滑,中央政府啟動了4萬億政府投資的積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由適度從緊轉為適度寬鬆積極財政政策和寬鬆貨幣政策的實施無疑對穩定併合理引導公眾預期、提振公眾對經濟前景的信心、減輕經濟波動、實現經濟平穩增長具有重要意義。以下將重點分析預期因素在貨幣政策有效性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關於預期在經濟體系當中的重要作用最早由瑞典學派發現,並最早在經濟學層面上提出預期這一開拓性概念,他們認為對價格等變數的預期是企業家從事生產活動的重要依據,進而影響貨幣政策;新凱恩斯主義認為由於價格機制的不完美性,不但預料之中的貨幣政策對產業和經濟週期有影響,預料之外的貨幣政策對總產出的影響更大;凱恩斯主義主張相機抉擇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通過影響公眾預期,進而影響消費、投資和總產出;貨幣主義學派提出了適應性預期模型,認為公眾根據過去的預測誤差調整當期預測,通貨膨脹預期一旦形成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因此貨幣主義學派主張實行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理性預期學派在理性預期、資訊充分和市場完善的假設條件下論證了“貨幣政策無效性命題”,即公眾能夠預期到貨幣政策實施及其效果貨幣政策規則不影響實際產出。

  二、預期的存在性使貨幣政策行為博弈化

  事實上,我們知道貨幣政策從制定到實施再到最終發揮效用要經過若干個時滯,在這一系列時滯過程中貫穿著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雖然不同的貨幣經濟學流派會對其傳導機制有不同的理論見解,但是貨幣政策的具體傳導過程是客觀的,預期在傳導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貨幣經濟學派的理論都隱性或顯性地使用了不同程度的預期假設,而這一假設具有現實意義上的合理性。本文認為,正是由於預期在貨幣政策傳導過程中的重要性才使這一過程更像是一個完全或不完全資訊動態博弈的過程,因為公眾預期的存在使貨幣當局與代表性公眾的決策順序發生變化,無預期的貨幣政策模型必然是一個政府先行的動態博弈在博弈樹中,由於當局先行,代表性公眾的兩個決策結分別屬於兩個資訊集,而有預期的策幣政策模型是一個公眾先行的動態模型在博弈樹中,由於代表性公眾先行,貨幣當局的兩個決策結分別屬於兩個資訊集,所以此時貨幣當局做決策時不得不把公眾的預期行為考慮進來,形成自己的反應函式或反應對應。根據Kydland和Prescott1977提供的一個貨幣政策模型所得出的結論,如果政府在給定公眾預期通貨膨脹率條件下,選擇實際通貨膨脹率,會存在一個政府和公眾之間的動態博弈,他們的模型分析得出帕累托最優的通貨膨脹率和產出率組合是動態不一致的,政府沒有積極性堅持這一組合,而最終的動態一致性組合卻是次優的。所以在這裡,本文認為,由於預期的重要性,結構類似的貨幣政策博弈要長期化,政府要重視自己的聲譽,言行一致,使公眾形成“好”的預期,這樣才能走出次優困境,形成帕累托最優的精煉均衡結果。鑑於預期使貨幣政策行為博弈化的重要性,以下給出一個簡單的預期與貨幣政策效應博弈分析模型。

  三、理性預期下貨幣政策效應的博弈均衡

  在理性預期條件下,方鬆2004設定模型推導了一期的貨幣政策博弈均衡。在模型中,中央銀行的決策集包括零貨幣增長率與正貨幣增長率兩個戰略;公眾的決策集包括預期通貨膨脹率為負和預期通貨膨脹率為正兩種戰略並根據不同戰略做出不同的市場行為;事實上,對於中央銀行來說,正貨幣增長率戰略嚴格優於負貨幣增長率戰略,故其選擇正貨幣增長率為其最優策略;在理性預期假設下,公眾迅速認識到中央銀行會選擇正的貨幣增長率,故其必然選擇預期通貨膨脹率為正作為其行動基礎以使其效用最大化;該博弈模型的納什均衡是中央銀行選擇正的貨幣增長率,公眾選擇正的通貨膨脹率預期,均衡結果顯示貨幣政策只會影響通貨膨脹率而真實產出不變。這一模型說明,當貨幣當局的行為精確無誤地被公眾預期到時,貨幣政策並不能增加實際產出,而是完全轉化為物價上漲,這意味著在理性預期框架下公眾對貨幣政策的預期具有強大的威力,預期在巨集觀經濟層面上應受到充分的重視,加以引導,使其成為造福經濟的工具,而不能使之隨波主流,對經濟造成負面的衝擊。當然這一分析結果是由完全資訊靜態博弈加上理性預期的假設前提做出的,而實際經濟體系複雜的多,更加適合用不完全動態博弈模型去擬合,而且現實的預期不會是理性預期,放鬆的假設是適應性預期,代表性公眾不會犯系統性錯誤,而會根據實際情況修正自己的預期。但這些對模型的修正和完善都不會否認預期的重要性,貨幣政策註定無法忽視預期。相關分析由黃有光Ng,1986給出,他在其原創理論綜觀經濟學分析框架中提及到巨集觀經濟可能面臨的五種境況,其中提及到的一種是巨集觀經濟的“預期奇境”,核心思想是代表性公眾預期產出物價組合向量是多少,那實值的產出物價向量就會是多少,也就是說是代表性公眾的預期,而不是其他巨集觀經濟變數因子決定了巨集觀經濟均衡。這同樣說明,貨幣政策註定無法忽視預期。

  四、貨幣政策預期的多重性

  模型已簡單的擬合了預期對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這裡本文想指出的是,預期因子有一個重要的不同於其他巨集觀經濟因子的獨特性質,這就是其對每個實值金融經濟學變數都會有一個預期值。實際利率對應其預期利率、實際貨幣餘額對應其預期貨幣餘額、實際匯率對應其預期匯率等等。所以預期因子在金融領域起著既重要又廣泛的影響。預期在金融領域具有權重性和廣泛性兩重性質。此外,隱含在預期背後的是動機,是一個經濟利益驅動機制,有什麼樣的預期也就有對應的行為動機。公眾總是根據其對巨集觀經濟因子的預期做成本收益分析,動態地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最優選擇,在與貨幣當局的博弈中保證自己的最大可得支付。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預期在經濟利益驅動機制下每個參與方都試圖使自己支付最大化,但最終的均衡可能是次優的,而非帕累托最優的。預期對貨幣政策可能產生正效應,也可能產生負效應,具體看如何引導和利用。

  五、結論與啟示

  通過上述分析,本文認為公眾預期與貨幣政策有效性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因果聯絡,預期效應可能使政策成效與目標之間產生離差,事實上,貨幣當局可通過提高透明度、加強與公眾的溝通及建立和維持聲譽等方式合理引導預期向著有利於貨幣政策目標實現的方向發展。

  篇二

  《 網際網路金融與貨幣政策關係探討 》

  [摘要]

  網際網路金融是經濟發展的最新形式。網際網路金融是“網際網路+”在金融領域的一個重要體現。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在我國如火如荼的發展,金融藉助網際網路的平臺,極大地拓展了自己的邊界,使更多的人可以進入金融領域進行投資理財。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進入網際網路金融,這必然會導致國家的金融政策發生變化。文章主要講解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發展模式、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以及對我國的啟示。文章根據以上研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和政策。

  [關鍵詞]

  網際網路金融;貨幣政策;“網際網路+”

  1.網際網路金融的概念及發展模式

  1.1網際網路金融概念

  網際網路金融是網際網路和金融相結合的產物,是新時代的經濟產物。網際網路金融的確切含義在我國還未真正形成。有些專家認為,網際網路金融是一種中間狀態,這種狀態介於商業銀行與資本市場之間,是一種新型的金融模式。這種模式的准入門檻不是很苛刻,而且國家關於網際網路金融的管理條例也沒有正式出臺,故而以前從事這種業務的公司企業都可以進入。網際網路金融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傳統的金融相比,網際網路金融融入了網際網路的因素,是金融行業的“網際網路+”模式。支付寶、眾籌、P2P等模式都是網際網路金融的一個重要表現。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消除了傳統的金融模式的中介作用,使得金融資訊可以更加的對稱。網際網路金融為使用者提供的體驗是傳統的金融企業不能比擬的,網際網路金融具有融合閒散資金的效果,可以針對每一個個體提供滿足差異化的金融產品,這有效地降低了市場準入的門檻,也發展了金融業務的邊界。

  1.2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

  1發展模式。我國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經過了兩個模式。第一種模式,銀行等機構通過網際網路提升自身的辦事效率,如網上銀行等;第二種模式,金融企業利用網際網路的中介作用,做到了金融創新,如P2P模式等。

  2發展規模。我國的網際網路發展規模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網際網路金融憑藉自身的高效、低門檻等特點,在我國迅速發展。據統計,在網際網路支付方面,每年的“雙十一”都以翻倍的模式增長。

  3融資方面。網際網路金融的融資以P2P的模式快速增長,而且這種快速增長的模式沒有減退的跡象。2013年我國電商小貸的規模是2300億元,2014年僅一家電商小貸的規模就達到2000億元。2009年,我國的P2P公司的數量只有91家,而到了2014年我國P2P公司的數量達到了2000多家。4金融服務方面。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迅速,出現了四大金融服務。第一,支付方式上,餘額寶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第二,理財模式上,出現了眾多的寶寶們,如活期寶等。第三,自銷模式上,出現了財富寶等產品。第四,電商模式上,淘寶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2.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2.1網際網路金融對貨幣需求的影響

  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改變了傳統的金融理念。按照傳統的理念,我們將貨幣的實際需求與各種貨幣性資產的回報的聯絡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兩者之間存在函式的關係,而貨幣需求的函式具有不變的特點。網際網路金融產生以後,由於網際網路的便捷性和高收益性,縮小了支付與儲蓄的中介成本,使得資金放棄原有的選項,向高收益高流通的產品轉移,收入在貨幣穩定性中的地位下降。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創新了一大批的產品,這些產品本質上是新的金融工具。這些工具不僅滿足人們的高流通、高收益的心理預期,也使得貨幣的流通速度不斷加快。這些支付手段,擺脫了傳統的金融束縛,使得交易金額一次次重新整理紀錄,貨幣的流通性不斷的加強。與此同時,新型的網際網路理財產品使得理財和交易在同一時間進行,這就使得傳統的活期存款受到打擊,造成活期存款銳減。可見,活期已經沒有什麼吸引力,網際網路金融對貨幣的結構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2.2網際網路金融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1減少了貨幣供給的可控性。貨幣的供給受到國內經濟因素的影響,網際網路金融越來越多地影響著貨幣的供給,甚至影響了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政策,使得貨幣政策的制定出現了非精確性的現象,同時也影響了貨幣政策的傳導。

  2貨幣供給政策的可預見性降低。傳統的金融對貨幣的界定和計量有著準確把握,但是到了網際網路金融時代,貨幣的界定和計量變得十分的困難,網際網路金融使得貨幣的流轉速度極具加快,各個層面的貨幣轉換迅速。與此同時,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得貨幣的乘數變得不可預測,這樣,貨幣的總供給量央行就難以做出準確的統計,對我國的貨幣政策影響也越來越難。

  2.3網際網路金融對貨幣政策效率的影響

  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促使我國的金融市場和貨幣市場進一步發展。資本可以在流向非存款類的市場,這就擺脫了商業銀行的限制,降低了商業銀行在落實貨幣政策上的地位。網際網路金融央行的貨幣供給產生影響,央行對傳統 銀行的控制主要體現在派生存款上,隨著傳統銀行的活期存款對群眾的吸引越來越少,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了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這就嚴重製約了央行的貨幣政策制定,貨幣的政策效能降低。

  3.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啟示

  3.1優化貨幣政策中介目標我國一直都將貨幣的供給作為調控的重中之重。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貨幣供給量的中介作用降低,貨幣政策的時效性下降,作用自然也就下降。隨著市場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國完全有能力做到利率的市場化。我國的央行可以指定新的中介目標,優化貨幣政策。合理的利率結構可以使得我國的貨幣政策保持穩定,有利於經濟保持穩定。例如,保持利率的合理穩定,可以使得市場的供求狀況得到有效的反應,使得資本與貨幣的關係更和諧,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向利率指標轉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時代要求,我們必須順應時代要求。

  3.2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信貸方面,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對我國傳統銀行造成了不小的衝擊。信貸作為我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方式,極易導致信貸傳播的不順暢,故而需要完善傳導機制。第一,我國的傳統銀行需要自我檢查,對自身內部的機制進行完善,提高自身抗風險的能力,加快貨幣政策的傳導。第二,應當做好對新型的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降低風險,提升對金融市場風險的認知程度。第三,組建多元化的信貸傳導。網際網路金融本身就具有了信用機制,央行現有的存款準備金對傳統的銀行影響較大,對新型的網際網路金融影響較小,為了更好地對市場進行管控,央行應當建立多元的信貸督導。第四,完善利率市場化的程序。隨著市場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我國應當實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利率的市場化有利於貨幣政策的傳導,使得我國的經濟進一步健康的發展。故而,我國應當積極實行貨幣政策的市場化,使得貨幣政策能夠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3.3加強網際網路金融監測力度央行不能夠有效的監管網際網路企業,原因有很多種,主要包括:監管的力度不夠,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規模、資金的流轉方向。這些原因加在一起,導致了央行的貨幣政策造成衝擊。可以通過以下手段,完善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第一,完善統計,把網際網路金融納入統計範圍。要求各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將自己本公司的金融資料每月報當地的銀行部門,網路的信貸要包含在全社會的信貸範圍內。第二,及時調整M2的規模。加強對虛擬貨幣的研究,使得虛擬貨幣等網路貨幣受到監管,做好相關的報備和統計工作,使得M2的規模符合經濟規律。

  3.4尊重和鼓勵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對小微企業而言。小微企業在傳統的銀行借貸很難,但是在網際網路上借貸卻很簡單,可以有效地緩解借貸難的情況。我國的有關部門應當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使金融企業健康發展。網際網路金融的交易大多數都是在網上交易。網上交易對於信用的要求更為嚴格。為此,我國應當加快信用體系的建設,做到信用體系的社會全覆蓋,為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趙勇君.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現狀及其對貨幣政策的衝擊[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4.

  [2]房興龍.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模式及其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影響[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4.

  [3]易聖蛟.金融脫媒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的影響[D].合肥:安徽大學,2014.

  [4]王曙光.傳統銀行的網際網路思維[J].中國金融,20148.

  [5]陶婭娜.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研究[J].金融發展評論,201311.

有關推薦:

初一政治金融危機小論文
有關貨幣政策的影響論文
相關知識
貨幣政策研究論文
金融貨幣政策探究論文
貨幣政策研究畢業論文
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論文
淺談金融貨幣政策畢業論文
淺談貨幣政策畢業論文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關論文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的完善對策研究論文
民主黨派在參政議政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問題與對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