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實踐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18日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下社會實踐研究

  社會責任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是由認知、情感、行為、意志等多種心理成分構成的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責任系統。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則是大學生對自己在承擔社會發展責任中的情況是否符合內心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而這種情緒體驗關乎到大學生這一作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的中堅力量能否肩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而艱鉅的歷史使命。當前,絕大部分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擁有高尚的愛國情懷,較強的集體主義意識,能胸懷祖國,關注社會熱點和民生問題,富有正義感和主人翁意識,展現出當代大學生健康和積極向上的風采。但是,也不可否認,部分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只關心自己的命運和感受,注重自身的發展機會和切身利益,甚至犧牲公眾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思想上不了解什麼是社會責任,抱著無所謂的心態看待社會責任問題,理想信念模糊,生活視野狹隘;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優越生活,形成了只會索取不懂得回報的習慣,對家庭和父母的感恩意識薄弱,過多的考慮別人要為我服務,而較少主觀考慮自身能為家庭、父母、社會貢獻什麼,缺乏擔當的信心和勇氣,社會責任感淡化。因此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已經成為當前人才培養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工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於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瞭解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鍊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實踐是高等院校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一種不可或缺的途徑。目前各高等院校也積極按照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來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如何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從責任認知、責任情感、責任行動、責任意志等角度積極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當今各高等院校及社會需要深入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發揮社會實踐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作用

  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是指大學生能對自身的社會責任有清楚的認知和理解,即大學生應明確自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應該如何擔當責任及其後果和影響,這是社會責任感形成的首要條件。由於大學生從小以來接受認知教育的來源主要是學校,很少接觸社會,甚至脫離社會,生活圈子單一、狹小,對社會現象所持有的看法常常只看到現象的表面,往往是一種比較膚淺的認知,無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觀點,更無法深入剖析和分析社會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比如對於當前食品安全、環保汙染、房價飆升、腐敗蔓延等典型社會問題,除了只會一味的埋怨、不滿、批判之外,卻沒有意識到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還有其改造社會主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改變當前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的狀況?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要求“開展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活動”,為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方向指南。具體來說,就是尋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相應社會實踐的契合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融入到社會實踐過程中,引導大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基層,走進社群,樹立起主人翁意識,充分利用親近自然、深入社會的良好機會,認識國情,體察民情,拓寬視野,設身處地的感受和體驗,以此來重新修正自己的片面思想,領悟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並在實踐中強化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社會責任認知。

  二、發揮社會實踐豐富大學生社會責任情感作用

  大學生社會責任情感來源於大學生的良心,來源於對利益的需求,是大學生評價自身所履行的責任狀況時產生的一種情緒體驗,這是大學生擔當社會責任的動力場。因而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不能僅僅停留在責任認知這一初級層面上,而應該將社會責任認知真正轉化為一種社會責任情感來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在大學生心中形成一種對負責任的社會現象產生欣賞敬佩之情,對不負責任的社會現象產生厭惡痛恨之感的情緒體驗。具體來說,就是在組織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中,注重讓大學生進入企業、田間頂崗實習和勞動,讓學生和下崗失業人員面對面接觸,讓大學生陪同孤寡老人同吃、同住生活一段時間,讓大學生和貧困山區農民、失學兒童互換角色進行親身體驗,放低身段,急社會之所急,想社會之所想。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來豐富大學生自身社會責任情感,讓大學生真實感受各種型別人群的生活艱辛和苦惱,並利用這一真實的情境體驗來刺激大學生內心潛在的愛心、同情心和責任心的爆發,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激發大學生積極承擔歷史所賦予的社會責任。

  三、發揮社會實踐引領大學生社會責任行動作用

  大學生社會責任行動是指大學生在面對應該擔當社會責任的社會情景中所做出的負責任的具體行動。這種社會責任行動是大學生對其社會責任的自覺踐行、自覺擔當。因而要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就應該大力引導大學生從事更多、更有意義的社會責任行動,以此來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和豐富大學生社會責任情感。具體來說,一是要積極開展社會責任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如“青春助力中國夢”、“愛心支教”、“無償獻血”、“環保衛士”、“關愛農民工子女”、“安全宣講進社群”等活動,凝練社會責任主題實踐活動的亮點和特色,將責任教育融入到社會實踐當中,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覺踐行社會責任行動。二是要大力弘揚雷鋒精神,充分挖掘志願服務中的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比如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活躍著一群充滿激情、心繫災民、敢於吃苦、樂於奉獻的大學生志願者;面對落水兒童,現場結成人鏈智慧施救的長江大學15名學生;不幸遇難的“支教玫瑰”大學生趙小亭。通過電視、廣播和報紙等途徑來積極宣揚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典型,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作用,以此來充實大學生自我責任教育的效果,並通過發揮學生骨幹在社會實踐中的榜樣力量,積極宣傳社會責任、推動社會責任認同、自覺履行社會責任行動的骨幹力量,引領大學生積極主動地踐行社會責任行動。

  四、發揮社會實踐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意志作用

  大學生社會責任意志是指大學生個體從思想到實際實現的心理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責任行為。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社會責任認知、責任情感,履行責任行為的共同作用之下,同時還需要責任意志的積極參與,才能在面對分歧與矛盾時以堅強的意志來克服各種困難。具體來說,一是要在社會實踐中營造良好的責任文化氛圍和風氣,利用廣播、電視、網路、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社會責任,充分發揮責任文化氛圍和風氣的潛移默化作用,幫助大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意志。現實生活中,當大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時,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難,有的時候甚至需要面對來自於各方面異樣的眼光,如何突破困難重圍,不但需要有紮實的理論素養,還要有強烈的責任意志來戰勝挫折,超越自我,履行責任行為,才能避免出現類似老人摔倒時眾人觀望,無人攙扶的社會冷漠現象。二是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通過創新各種大學生社會實踐方式來廣泛開展道德實踐活動,運用道德的力量來進行大學生社會公德、個人品德教育,深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堅定大學生的責任信念,從而抵制各種不利於履行責任的心理問題和思想觀念的產生。總之,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四大構成要素即責任認知、責任情感、責任行為、責任意志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絡,並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過程中融為一體。而社會實踐作為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不可或缺的途徑,在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認知、豐富大學生社會責任情感、引領大學生社會責任行動、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意志四方面具有不可複製、無法替代的重大作用。因此,各高等院校應該積極以社會實踐為主體,尋求利用社會資源的切入點,不斷創新社會實踐專案,為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營造一個良好的實踐氛圍,充分發揮社會實踐在培養社會責任感戰略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範文二:中醫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思考

  我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起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已有三十餘年曆史,特別是1987年以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處在一個持續深化階段,在這個階段,社會實踐活動在組織形式“活動規模”活動內容和制度建設上都有較大發展。1997年開始明確了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建立完善了從中央到各省完整的推優評優制度。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分析

  社會實踐活動已經開展多年,形式日益多元豐富,大量資料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本型別包括“課外家教”“社會調查”“社團活動”“志願服務”“三下鄉”“競賽活動”“崗位見習”“創業活動”等。這些活動都從不同方面鍛鍊了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在讓學生體驗生活的同時積累了經驗,提升能力的同時服務了社會。這些活動為象牙塔裡的大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和生活提供了平臺和機會。但儘管種類較多,但從參與人數比例和實際情況來看,仍然存在形式單一、內容單調的問題。而且個別學生還存在著應付心理,只當成是完成任務,而未從根本上認識到社會實踐對個人成長的意義。提升社會實踐的整體質量,應該具有更高的目標指向性,也應該接受到更多專業化、個性化的指導。目前來看,能緩解就業壓力的創業活動,所引起的重視還有待提升,這表明高校組織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更多地是一種示範行為,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內容與培養普通大學生的職業能力素養有機結合的程度還不夠。社會實踐活動形式要真正與“專業鍛鍊”“就業儲備”緊密聯絡,還需要相關部門包括學校團委、學生工作部等學生服務管理部門為普通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提供更多的指導和機會。

  二、醫學生開展特色社會實踐活動

  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疾病診斷與防治以及攝生康復的一門傳統科學,她不僅因其簡、便、驗、廉的特點為中華民族的繁衍保駕護航,也因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作為當代中醫學子在復興中醫,發展中醫的道路上更是任重而道遠。應該高度重視實踐的意義,積極把握實踐機會,鍛鍊自我、服務他人。中醫藥院校學生應該重視自身專業的特色,不使社會實踐活動流於形式,而是真正為自己成為合格的醫生做準備。比較適合中醫學生開展的社會實踐大致分為以下幾類:第一,特色治療,為義診型志願服務提供途徑。鍼灸、推拿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根針、一縷艾條、一雙手便可輕鬆治療多種疾病,因其操作簡單、裝置簡便、見效快、效果好等特點非常便於中醫外治療法作為一種社會實踐的型別走進社群、走進群眾。中醫學子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將知識學以致用,鍛鍊自己的醫術技能,服務千家萬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實用性的社會實踐方式。第二,尋師問道,尋找遺落民間的高手。數千年的歷史造就了無數彪炳史冊的蒼生大醫,但仍有滄海遺珠之痛,在民間存在著大量醫道高手,他們或有祖傳的一技之長,或對中醫理論有獨到見解,或在自己民族傳承千年而不現於歷史,這對立志於要傳承和發揚祖國傳統醫學的當代醫學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大量的中醫學生,藉助社會實踐的機會,尋訪自己身邊或者少數民族中隱藏在民間的醫道高手。這既是開闊眼界、提升能力的方式,更能讓遺落在民間隨時可能失傳的中醫祕方為現代醫學所用。第三,親近自然,體會中醫博大精深的奧妙。中醫大夫看病,離不開理法方藥,而支撐著中醫學大廈的陰陽五行理論離不開象數理三位一體的理論,從取象於天地,到類比於人身,可以說,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而大自然的中藥也是當代醫學生所必修的一門課程,所以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來到產藥的山區,來到大自然,隨藥農們一起,走進原生態的中醫中藥也是拓寬視野,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在理論聯絡實際的過程中,夯實自己的知識。

  三、著力提高中醫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雖然,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問題,但從教育部門的重視程度、實踐教育發展趨勢和廣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來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人具有無限的潛力與重大的發展前景。所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使之更好地服務於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大理論和現實意義。中醫學子因其專業的特殊性,更應該大力挖掘社會實踐對自身成長的意義和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堅持價值取向上以服務社會為目標,內容和形式上以提高技能為重點,實施體系上以機制建設為突破口,評估環節上以就業儲備為核心,各個環節配合到位,才能夠提升社會實踐活動在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學生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但在開展社會實踐過程中仍然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援,要堅持努力把社會實踐活動與學生的成長成才結合起來,努力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社會服務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機制,以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使廣大學生真正從內心接受社會實踐,喜歡社會實踐。


中國社會人口年齡結構與養老保障制度建設的思考
關於社會實踐的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社會實踐論文報告
關於社會實踐論文
關於社會實踐論文的範文
關於社會實踐論文的範文
關於社會實踐活動論文
關於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關於社會實踐的論文
關於農業國情社會實踐論文
關於社會實踐活動的作文
有關社會實踐論文的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