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的社會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和諧,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恆主題,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和諧,人類的發展離不開和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家庭變遷與和諧社會構建

  摘要:和諧的家庭建設離不開構建和諧的社會,因此在家庭正進行著急劇變遷的今天,如何改善我們社會主義家庭的生態環境,正確的認識和處理好家庭和社會的關係,以適應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社會政策的改變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成為一個新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家庭變遷;社會和諧;構建

  儒家經典《大學》中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邏輯思想,把個人,家庭和社會緊密地聯絡起來,家庭在人類社會中處於最基礎的地位。現如今,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學術界卻很少關注家庭這個小元素給構建和諧社會帶來極大的考驗與挑戰,本文就著重對家庭變遷以及它對和諧社會的關係聯絡起來。

  一、現代家庭變遷的現狀及趨向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急劇性家庭變遷與“危機”是今天人們能眼見的事實,我把它們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現階段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家庭的贍養負擔加重。到2004年末,全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5%,上海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人已佔19.3%,到2010年將達22.7%,2040年更將佔到40%以上。在我國,人們的生育觀念日益改變,家庭觀念淡薄,全國戶均人口3.38人,上海僅2.81人;據有關部門對上海920個家庭的調查結果顯示,56-65歲年齡段被訪男女獨居或空巢的比重已分別為5%和31%,合計達36%,這些資料表明有很多的空巢家庭,這個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特別是在上海這種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為了獲得生活所需,減輕生活壓力,鍛練自身的學習生活能力,踏上了在外學習與工作的征程,空巢老人成為現階段特有的社會現象。

  2.家庭多樣化趨勢增強。所謂多樣化趨勢是指家庭正在向多種多樣的模式上發展。核心家庭儘管代傳統治地位的家庭,但種種跡象表明,家庭正在核心家庭基礎上繼續變化,比如向“單身黨”單親制家庭方向轉化。21世紀的今天,許多以前沒有過的新的家庭出現了,如未婚同居、試婚、同性戀婚姻等。

  3.家庭不穩定性,離婚率增高。在21世紀的今天,追求家庭的穩定性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統計顯示,中國內地居民結婚登記初婚人數從1992年到2005年間淨下降約350萬人。而中國的“離婚對數”卻在迅速增加,1985年的“離婚對數”只有45.8萬對,到2005年則達到了178.5萬對,今天許多人已不再追求形式上的穩定和從一而終,而是把對家庭質量的追求放在第一位,為了追求高質量的家庭,不惜離婚、出走、進行未婚同居等。

  4.家庭功能社會化。古人云: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這強調了家庭功能在社會中的核心作用,然而現代家庭功能上漸步弱化,家庭的許多功能都在被社會代替。從生產功能看,在城市,由於工業社會化使家庭生產功能大為削弱,經濟體制改革以來除個體企業及私營企業使的部分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生產功能外,家庭生產功能已大大減少,生產紐帶已鬆馳;而農村隨著土地承包責任制實施,家庭成為生產的單位,生產功能獲得一定恢復和強化,但隨著現在鄉鎮企業的紛紛建立,農村向商品化生產的層層邁進,農村家庭的生產功能將會受到重大的衝擊。

  二、家庭穩定和諧是社會文明和諧的基礎。

  1.和諧家庭的構建成為和諧社會構建的基礎。首先,我們應弄清楚和諧的含義是什麼?按《現代漢詞典》中的解釋,和諧即配合得適當和勻稱。如:住穿的這衣服和你的面板很協調。《辭海》上則把和諧與協調並稱。這就是說,和諧的含義應該是指配合或搭配得適當,勻稱,協調而不生澀,不彆扭。其次,家庭的構建要以社會作為其基礎,換句話說,和諧家庭的構建成為和諧社會構建的基礎。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細胞,但是也在社會中發揮著比較基礎的作用。社會這一大家庭是以一個個的小家作為其基礎的,在這個龐大的大家庭中,我們必須要使每個小家庭都蓬勃健康的發展。再次,每一個人都在不同的家庭中生活,家庭和諧了就是多數人的和諧,家庭作為重要的初級群體,是人類社會最為久遠的社會設定之一,作為社會的基礎工業,家庭正在發生急劇的變遷,家庭是影響整個社會的各種趨勢的交匯點。因此構建和諧家庭就必須先搞婚姻家庭中這幾者的關係。

  2.家庭穩定對社會和諧的作用。古人云:“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的和諧與否,不僅關係的一個家庭興旺,而且關係到整個民族,整個國家,以至於整個人類的興衰。縱觀中國的歷史,那些戰亂的年代,會導致各個家庭的四分五裂,甚至致使整個民族大遷徙;那些和平的年代,家庭相對來說是穩定的,國家是興旺的,正所謂“興國安幫”。

  3.提升家庭成員感受家庭幸福的能力,為建立社會和諧尊定堅實的家庭基礎。根據經濟學的邊際減規律,我們知道,人們消費物質資料的過程中,隨著物質資料的增加滿足感是逐漸遞減的,到一定的程度,甚至為負。因此,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要讓人們學會感知家庭幸福,讓家庭成員之間學會相互關愛,相互欣賞自己。

  三、家庭穩定和諧重在制度、觀念上的建設

  應當如何使家庭與社會和諧協調發展?我認為,還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暴力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最大障礙,必須遏制家庭暴力。調查顯示,我國有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其中丈夫對妻子施暴的佔大多數,90%以上的受害者是女性,每年有10萬個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體。要預防和根治家庭暴力,首先,要通過家庭多種教育活動形式提高我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養,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家庭暴力這種隱性的隱患徹底在社會生活中消失。二是要完善方法,使整治家庭暴力行為有法可依。針對家庭暴力的長期性、複雜性與嚴重性,國家應制定系統的家庭暴力法。

  2.控制離婚率的進一步上升。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離婚率一直向上攀升,再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國原本脆弱的家庭更不堪一擊。從客現上來說,離婚不一定就表示社會不和諧,然而過高的離婚率卻為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20世紀的年代中期中國社會面對家庭的急劇變化,開始修改舊婚姻法和制定新婚姻法,以適應新的需要。有些人主張在新婚法中增加有關“夫妻忠誠”的條款,把懲治所謂“第三者”也引入婚姻法中,而且要求嚴格離婚理由。筆者認為,當人們的道德觀念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的時候,用適當的法律法規來約束我們需要的婚姻,這是無可厚非的,法律本身就是用來規範人們的生活的。

  3.提倡男女和諧互補。近代以來,中國及整個世界都市提出了一個與傳說觀念截然相反的觀點:那就是男女平等,我個人是不贊同這樣論述男女關係的。在法律,法規上,男女享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公平地接受法律法規的約束,這對於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妻從夫綱來說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這是值得肯定的,這是應該提倡的,但是除法律法規以外,我們是難提倡男女平等的。

  四、結語

  總之,在當前家庭急劇變遷的過程中,人類文明得到不斷的推進,人們的生活得到不斷的提高,但也有許多相關問題不斷湧現,在這種背景下建設我們的和諧社會,對我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挑戰和考驗,但只要處理好變遷衝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處理好家庭,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我相信和諧社會的構建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孔子:《大學》.[2]參見上海市統計局編:《上海統計年鑑2005》,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年版.

  [3]周海旺、沈安安等:“2004年上海人口發展報告”,上海市社會科學院人口所2005年內部資料.

  [4]參見上海市統計局編:《上海統計年鑑2005》,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年版.

  [5]徐安琪,葉文振:“中國離婚率的地區差異分析”,《人口研究》2002年第4期.

  [6]蓋瑞.查普曼博士:《幸福婚姻》2003年第9期.

  範文二:和諧社會視域下群眾文化構建思路

  【摘要】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少不了和諧文化來做支撐,和諧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基,是和諧社會的發展方向。群眾文化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其固有的“和”的內在特徵,這就造就了其在和諧社會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要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加快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程序。

  【關鍵詞】和諧社會;群眾文化;和諧功能

  文化的作用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非常明顯,社會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文化是它的靈魂,如果沒有文化,就會失去生命力。對社會中的個體來說,文化是行為準則,影響著個人的行為和思想;對於整個社會來說,文化是社會群體的共同價值觀念,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導向作用。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我國的群眾文化工作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政府需要綜合考慮,加強群眾文化的建設。

  一、把握和諧社會視角下群眾文化構建的價值

  群眾文化具有和諧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宣傳教化的功能、普及知識的功能和精神調劑的功能。基於上述功能,它能夠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精神上的支撐。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加強人們的思想道德教育,群眾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精神,我們也應該充分利用群眾文化的傳播功能大力宣揚“公平公正”、“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和諧文化精神,使每個公民都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精神風貌。同時,也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優秀的道德品質得以傳承,構建和諧社會所需要的道德體系。群眾文化的和諧功能能夠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智力支援。在和諧社會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文化的需求,除了學校的文化教育外,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群眾教育的優勢,通過各式各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來宣傳文化知識。利用群眾文化這個特殊的文化載體,將和諧文化以寓教於樂的形式普及給社會群眾,提高社會成員的整體素養,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群眾文化的和諧功能能夠為和諧社會的構建營造良好的氛圍。近幾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矛盾的複雜化。企業的改制、失業的增加以及住房和經濟的發展不平衡引起社會上部分人的不安情緒和心理危機。這些都是阻礙和諧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面對這些不和諧因素的存在,除了用政治和法律手段以外,群眾文化也可以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例如:我們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群眾文化活動,促進宣傳和諧文化的精神,加強群眾之間的心理溝通,可以有效地消除矛盾,增進群眾之間的感情,為和諧社會的構建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分析和諧社會視角下群眾文化構建的問題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和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建設,但是文化的發展卻遠遠落後於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因此我國文化建設所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群眾文化建設的力度還有所欠缺,經費投入量偏小,資源配置不合理。文化經費的支出佔整個財政支出的比例明顯偏小,並且文化經費支出的增長速度要遠遠低於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這就使得許多地方的文化支出缺乏經濟來源而落後。此外在資源配置方面,中西部等貧困地區的群眾文化經費遠遠低於東部發達地區,公共文化資源也體現出重城市輕農村的現象。其次,公共文化機構的建設乏力。到目前為止,從覆蓋面上來講,全國仍然有數百個縣沒有文化館的建設,從機構質量上來講,大多數文化館的面積較小,設施也不健全,有的還被擠佔和挪用,辦得好的文化館簡直是鳳毛麟角。最後,在供給和需求上體現出明顯的不平衡。從總體上看,群眾文化的提高跟不上構建和諧社會對群眾文化的需求,也跟不上人民群眾對文化和美的追求;從不同地域的發展來看,也體現出極大的不平衡,佔我國人口比例較大的農民,文化權益得不到保障,農村的文化活動數量偏小並且形式單一,農民的文化生活非常枯燥乏味。

  三、加強和諧社會視角下群眾文化建設的對策

  為了能夠讓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我們必須加強其建設,明確群眾文化的主導方向和發展的重點、難點,然後再採取具體、有利的改善措施。首先,國家要重視群眾文化,增加文化經費的支出,還要明確各級政府在文化發展方面的責任和義務。其次,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僅是城市的公共文化建設,更要加強建設農村文化俱樂部,讓農民和市民一樣享受基本的文化服務。再次,文化館作為國辦的群眾文化事業單位,體現了國家對文化建設的重視,是引導群眾尊重文化、學習文化的風向標,所以在完善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文化館的建設,增加文化館的投入,通過文化館的體制改革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服務。

  四、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程序中是必不可少的,和諧社會的發展需要和諧文化的支撐。希望通過本篇文章的敘述能夠加強社會對群眾文化的重視,進一步改革群眾文化的建設,為和諧社會的發展增添助力。

  參考文獻:

  [1]安晶.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關鍵方向及其問題探析[J].學理論,2015,02:126-127.

  [2]劉紅霞.淺析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發展與創新[J].大眾文藝,2015,01:10.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人口城鎮化特徵分析論文
關於社會語言學論文
相關知識
和諧的社會論文
有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
關於和諧社會論文範文
和諧社會論文範文
建立和諧社會論文
和諧社會論文
依法治國和諧社會論文
構建誠信社會論文範文怎麼寫
全面建成小康改革社會論文
數學與社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