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系統中的一個重要文化環境因素。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中華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2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及其核心。

  3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繼承與弘揚。

  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

  5人人都應該是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2、能力目標:1從中華民族歷經滄桑而不衰、飽受磨難而更加堅強的發展歷程中感受中華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2善於結合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奮鬥的歷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程序,感受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繼承者和弘揚者,從而更好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增強對黨和社會主義的熱愛之情。

  4結合當今國際形勢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理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義,在實際行動中自覺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增強對優秀民族文化、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認同感。

  2增強對社會主義祖國、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之情。

  3增強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顧全大局的情感,堅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信念。

  4認同愛好和平、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民族優良品格,保持艱苦奮鬥、積極進取的精神;堅信在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能實現。

  5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意識,保持民族氣節,維護民族尊嚴,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

  2學情分析

  因為本課時內容較為抽象,可能會讓學生感覺離他們的生活很遙遠,如何能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感知民族精神特別是愛國主義精神就成為一大難點。所以,設計通過媒體片段,將身邊事帶進課堂,從媒體片段中更直接地感知,同時通過挖掘身邊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例子,讓學生明白愛國並非抽象而是具體的。

  3重點難點

  重點: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以及內涵。

  難點: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評論0 教學目標 評論0 學時重點 評論0 學時難點 教學活動 活動1【匯入】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

  匯入新課:請同學們翻開課本77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第一框題“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

  講授新課:

  探究一

  播放汶川地震視訊,並讓學生結合視訊思考,談談對溫那句“多難興邦”的理解,

  學生:略

  教師歸納:災難為什麼能夠興邦,不是因為災難本身可以興邦,而是在災難中所湧現出來的團結的民族精神力量推動著我們,

  我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如98年水災,03年非典,08年冰災,還有地震,10年玉樹泥石流,以及今年雲南地震;在發生這些災難的時候,我們特別能感受到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我們說災難雖然是不幸的,但是災難卻也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中華民族為什麼歷經滄桑而銳氣不變,千錘百煉而鬥志更堅?

  歸納:民族精神永不泯滅

  提問:為什麼民族精神永不泯滅?

  1它植根於輝煌的傳統文化之中,也玉成於近代中國人民救亡圖強、前仆後繼的奮勇抗爭中,更彰顯於當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中。形成

  2維繫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支撐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民族精神作用

  過渡: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我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那中華民族精神有怎樣的內涵呢,我們接下來看第二部分

  探究二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在五千年的發展中,中國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下面我們逐一來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團結統一;

  有人說:中國人一個人是一條龍,十個人是一條蟲;同學們覺得這種說法對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中華民族的祖先在很早就意識到個體必須結成整體,才能夠生存和發展;而這種意識慢慢的上升為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無論在國家興旺發達還是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都發揮著強大的力量,我們可以從老師找的這些圖片中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民族具有團結統一精神的一個民族。展示圖片

  教師:抗震救災,奧運會56個民族一起出場;臺灣各界反對臺獨;土爾扈特部迴歸祖國;

  思考:除了這些事例,同學們還想出哪些體現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的事例嗎?

  2、愛好和平

  北京奧運會和字表演的展現視訊,並思考其展示了中華民族什麼樣的民族精神,

  我們中華民族愛好和平這種精神,在奧運會上展現的淋漓盡致,不管是中國“和”的思想的變化還是放飛和平鴿;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那同學們還知道哪些事例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愛好和平呢?

  教師歸納:向外派維和部隊;在解決朝鮮核問題上,堅持和平的對話方式解決。

  3、勤勞勇敢

  說到勤勞勇敢,我們同學們會想到什麼事例?

  學生:略

  教師:說到勤勞勇敢,我們就會想到我們身邊整天埋頭在田裡的幹活的爸爸媽媽;就會想到在發生災難面前我們中華民族所表現出來的勇敢的精神;同學們看下下面的照片;在田裡幹活的人民,98年抗洪救災,03年非典,08年汶川地震都體現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

  4、自強不息

  播放感動中國人物劉偉的視訊;思考:裡面體現了中華民族怎樣的民族精神,你還知道有哪些名言典故或者事例體現這樣的精神。

  教師歸納:劉偉雖然沒有了雙臂,但是他卻靠著自己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中華民族;最終其在2012年2月份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獎;下面我們繼續看體現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名言典故;1、“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探究三:永遠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

  以上我們學習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無一不體現著一個共同的主題: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所以我們要永遠高揚著愛國主義的旗幟;

  思考:舉出古至今高揚著愛國主義旗幟的人物或者愛國主義行為的事例?

  屈原、岳飛、文天祥、魯迅、黃繼光、邱少雲、葉挺、楊靖宇、劉胡蘭、錢學森~~~~~~~還有近期中華兒女反對日本侵佔我國釣魚島的遊行示威活動;這些都屬於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人物或者行為;

  過渡:從以上這些具體的人物,具體的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出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1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例如在抗日戰爭中,我們主要體現的反對日本侵略者;而現在則體現在社會主義的建設中;2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是一致的。

  在當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設問:看圖:你覺得下列這些行為屬於愛國行為嗎,為什麼?

  教師歸納:在9月27號全國大規模的反對日本侵佔我國釣魚島的遊行示威活動中,我們很多中華民族的兒女都能夠有序的表達自己愛國的情緒;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打砸搶燒事件,在這裡我們無法判斷這些行為是由於民族情緒過激行為導致的,還有有些人利用這次遊行示威活動進行一些不正當行為,在這裡可以用一句話評價他們的行為:真情可嘉,理性不足。

  4.2 第二學時 評論0 教學目標 評論0 學時重點 評論0 學時難點 教學活動

  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

  1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學時重點 學時難點 教學活動 活動1【匯入】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

  匯入新課:請同學們翻開課本77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七課《我們的民族精神》;第一框題“永恆的中華民族精神”;

  講授新課:

  探究一

  播放汶川地震視訊,並讓學生結合視訊思考,談談對溫那句“多難興邦”的理解,

  學生:略

  教師歸納:災難為什麼能夠興邦,不是因為災難本身可以興邦,而是在災難中所湧現出來的團結的民族精神力量推動著我們,

  我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如98年水災,03年非典,08年冰災,還有地震,10年玉樹泥石流,以及今年雲南地震;在發生這些災難的時候,我們特別能感受到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我們說災難雖然是不幸的,但是災難卻也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中華民族為什麼歷經滄桑而銳氣不變,千錘百煉而鬥志更堅?

  歸納:民族精神永不泯滅

  提問:為什麼民族精神永不泯滅?

  1它植根於輝煌的傳統文化之中,也玉成於近代中國人民救亡圖強、前仆後繼的奮勇抗爭中,更彰顯於當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中。形成

  2維繫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支撐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民族精神作用

  過渡: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我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那中華民族精神有怎樣的內涵呢,我們接下來看第二部分

  探究二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在五千年的發展中,中國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下面我們逐一來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團結統一;

  有人說:中國人一個人是一條龍,十個人是一條蟲;同學們覺得這種說法對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中華民族的祖先在很早就意識到個體必須結成整體,才能夠生存和發展;而這種意識慢慢的上升為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無論在國家興旺發達還是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都發揮著強大的力量,我們可以從老師找的這些圖片中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民族具有團結統一精神的一個民族。展示圖片

  教師:抗震救災,奧運會56個民族一起出場;臺灣各界反對臺獨;土爾扈特部迴歸祖國;

  思考:除了這些事例,同學們還想出哪些體現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的事例嗎?

  2、愛好和平

  北京奧運會和字表演的展現視訊,並思考其展示了中華民族什麼樣的民族精神,

  我們中華民族愛好和平這種精神,在奧運會上展現的淋漓盡致,不管是中國“和”的思想的變化還是放飛和平鴿;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那同學們還知道哪些事例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愛好和平呢?

  教師歸納:向外派維和部隊;在解決朝鮮核問題上,堅持和平的對話方式解決。

  3、勤勞勇敢

  說到勤勞勇敢,我們同學們會想到什麼事例?

  學生:略

  教師:說到勤勞勇敢,我們就會想到我們身邊整天埋頭在田裡的幹活的爸爸媽媽;就會想到在發生災難面前我們中華民族所表現出來的勇敢的精神;同學們看下下面的照片;在田裡幹活的人民,98年抗洪救災,03年非典,08年汶川地震都體現著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

  4、自強不息

  播放感動中國人物劉偉的視訊;思考:裡面體現了中華民族怎樣的民族精神,你還知道有哪些名言典故或者事例體現這樣的精神。

  教師歸納:劉偉雖然沒有了雙臂,但是他卻靠著自己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中華民族;最終其在2012年2月份獲得了感動中國人物獎;下面我們繼續看體現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名言典故;1、“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衛填海”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探究三:永遠高揚愛國主義的旗幟

  以上我們學習了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無一不體現著一個共同的主題: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所以我們要永遠高揚著愛國主義的旗幟;

  思考:舉出古至今高揚著愛國主義旗幟的人物或者愛國主義行為的事例?

  屈原、岳飛、文天祥、魯迅、黃繼光、邱少雲、葉挺、楊靖宇、劉胡蘭、錢學森~~~~~~~還有近期中華兒女反對日本侵佔我國釣魚島的遊行示威活動;這些都屬於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人物或者行為;

  過渡:從以上這些具體的人物,具體的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出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1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例如在抗日戰爭中,我們主要體現的反對日本侵略者;而現在則體現在社會主義的建設中;2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是一致的。

  在當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設問:看圖:你覺得下列這些行為屬於愛國行為嗎,為什麼?

  教師歸納:在9月27號全國大規模的反對日本侵佔我國釣魚島的遊行示威活動中,我們很多中華民族的兒女都能夠有序的表達自己愛國的情緒;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打砸搶燒事件,在這裡我們無法判斷這些行為是由於民族情緒過激行為導致的,還有有些人利用這次遊行示威活動進行一些不正當行為,在這裡可以用一句話評價他們的行為:真情可嘉,理性不足。

背誦政治技巧
高中思想政治經濟生活教案
相關知識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重點知識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錯點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識點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易錯知識點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識點總結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主幹知識複習提綱
廣東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中考試答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複習試題(含答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四課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