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募基金會的社會資本探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摘要:非公募基金會作為新興的社會力量,還處於初級階段,需要改革和完善。文章以社會資本力量作為支撐,分析了目前非公募基金會存在的不足,並結合實際提出了三項具有針對性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社會資本;非公募基金會;社會網路;規範;信任

  一、社會資本理論

  一社會網路

  在社會資本理論中社會網路特指人際關係網路。是社會資本的重要構成之一。它是一種多線路的聯絡,聯絡中的每個人都共享著多種利益。網路包括了多種多樣的聯絡,如朋友或者鄰居關係、社群主從關係、現代的同族認同以及地方老鄉關係、同學、校友等等,既有正式的聯絡也有非正式的聯絡。它是每個人開拓自身資源利用社會資源的必然渠道。

  布迪厄的社會資本概念也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熟識和認可關係所產生的社會資本。首先,它是與群體的成員身份和社會網路聯絡起來的資源;其次,它是基於相互認識和認可的基礎上的。同樣,科爾曼在他的社會資本中也強調了社會網路、社會結構的重要性。因此在上述情況下,社會網路指的就是鑲嵌於社會結構之中的人與人、團體與團體等之間的關係構成的複雜網路。

  二規範

  與社會網路聯絡在一起,是規範或者稱之為制度,其中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規範,它們也是社會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奧斯特羅姆從廣義上界定了規範,規範就是具體規定什麼樣的行動或結果是需要的和被禁止的,或者被允許和被授權制裁的如果規則不被遵守的時候。奧斯特羅姆認為,規範就是人類致力於建立秩序和增加社會結果的可預測性的努力結果;規範能夠被用來增加許多個體的福利,或者當集體選擇過程受到某一以及建立的子群體控制時,被該群體用來為自己群體增加超過其他群體的更多利益。

  三信任

  在社會資本理論有關信任的論述中,福山的觀點具有較強的代表性。他認為,信任指的是“在正式的、誠實和合作關係的共同體內,基於共享規範的期望”。他不僅將信任看成社會資本的組成部分或指標,而且還是其前提條件,“社會資本是一種從社會或者社會的一部分中的普遍信任中產生的能力”。福山認為,這種力量不僅體現在家庭這種最小最基本的群體中,還體現在國家這個最大的群體中。其他群體也體現這種資本。

  筆者認為,總體來說,社會資本理論中的信任指的是在公民參與網路中基於共同價值觀基礎上形成一種長期普遍互惠關係。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兩段話,一段是:甲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信任甲;乙是甲的朋友,甲信任乙;因為我信任甲,所以我也信任乙。另一段是可以表述為:我和甲是朋友,今天我幫他,因為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可能幫我,當然他以後也可能不幫我.當以後乙有可能幫我。所以通過信任減少了網路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

  公民參與網路、互惠規範以及在二者基礎上形成的信任構成了社會資本的主體,特殊的組成形式決定了社會具有同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不同的特徵。

  二、非公募基金會存在的問題

  一在社會網路方面,理事會和祕書處分權不清晰

  依照上面的理論,社會網路指的就是鑲嵌於社會結構之中的人與人、團體與團體等之間的關係構成的複雜網路。

  基金會的一般架構由理事會、監事會和一般機構組成。基金會設理事會,理事為5人至25人,理事任期由章程規定,但每屆任期不得超過5年。理事任期屆滿,連選可以連任。用私人財產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相互間有近親屬關係的基金會理事,總數不得超過理事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其他基金會,具有近親屬關係的不得同時在理事會任職。在基金會領取報酬的理事不得超過理事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理事會設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祕書長,從理事中選舉產生,理事長是基金會的法定代表人。理事會是基金會的決策機構,依法行使章程規定的職權。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2次會議。理事會會議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理事會決議須經出席理事過半數通過方為有效。理事會會議應當製作會議記錄,並由出席理事審閱、簽名。

  基金會應設監事。監事任期與理事任期相同。理事、理事的近親屬和基金會財會人員不得兼任監事。監事依照章程規定的程式檢查基金會財務和會計資料,監督理事會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況。監事列席理事會會議,有權向理事會提出質詢和建議,並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以及稅務、會計主管部門反映情況。

  而在現實社會中,非公募基金會在社會網路上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理事會和祕書處的關係問題,我們所熟悉的理事會應是戰略決策層,而祕書處應是執行層,可現實生活中,非公募基金會在處理這二者之間的關係時常常出現混亂,要麼是理事會代替祕書處行使職能,理事會既決策,又執行。要麼就是祕書處代替理事會,既執行,又承擔基金會在戰略決策上的任務。這種管理上的分工不清,常常導致一些崗位的形同虛設,一些崗位又幹預過多,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地看看這兩類。

  1、理事會代替祕書處行使職能

  理事會代替祕書處行使職能也是當前非公募基金會內部治理中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

  按照註冊時的資料,C1基金會的祕書長由基金會一個主要資助專案的負責人擔任。但實際工作中並沒有祕書處的設定,基金會的所有工作都是由理事長來執行或者指導工作人員完成。甚至1名在C1基金會工作了多年的工作人員表示都不知道基金會的祕書長是誰。

  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評價其理事會會議時說,“就像開辦公會”。理事會開會特別頻繁,幾乎每月一次。基金會大大小小。無論是決策層面還是執行層面的事務,只要遇到問題都會拿到理事會上來討論。

  2、祕書處代替理事會行使職能

  祕書處代替理事會行使職能在公募基金會裡比較普遍,但在非公募基金會中不普遍,我們的案例中,只有一家如此。在調查的18個非公募基金會中,L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召開了第一屆理事會之後,之後的十多年裡沒有再開過理事會,基金會的事務完全由祕書長處理,祕書長同時也是L基金會的發起單位I劇團的團長。

湖北省農村民間金融的現狀及發展研究
國有股比率的變動與民間投資者的選擇
相關知識
非公募基金會的社會資本探究論文
非公募基金會的社會資本探究
論非公募基金會
什麼是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存在的問題
試論傳媒在公共空間中的社會意志表達
註冊私募基金公司是怎樣的
註冊私募基金公司的要求及流程
非公有制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如何回答公務員面試中的社會事件
經典的物業公益基金廣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