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算會計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今天,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向著各行各業滲透。電算化會計就是一門會計學科和計算機學科交叉滲透產生的新興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會計電算化應用問題分析

  [提要]本文首先對我國目前應用會計電算化在實務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然後提出解決方法和建議;最後展望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未來。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審計;內部控制

  一、會計電算化在應用中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會計電算化是企業管理資訊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管理資訊系統是財務、業務和人事等資訊系統的有機結合。一個企業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實施過程,由於企業自身原因與外部環境的影響和財會工作自身的特點,使現階段我國會計電算化工作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分析如下:

  一會計電算化系統對內部控制的挑戰。使用會計電算化之後,內部控制的目的沒變,某些手工內部控制行之有效的組織措施和規章制度在沿用。但是,會計業務統一由計算機完成,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差錯的可能性,但這種集中處理資料的方式不但使資料處理的手段、資料儲存的形式發生了變化,而且也帶來許多風險,使內部控制制度失效。這些風險主要表現在:

  1、不適當的系統設計。我國目前許多電算化系統是由使用者單位財會人員與協作單位計算機技術人員合作開發的,雙方的交流存在問題。一方面是計算機人員對財會業務不熟悉,可能在沒有全部弄懂使用者要求前就開始設計;另一方面使用者可能缺乏必要的電腦知識,因而難以清楚表達其需求。這樣,設計出的系統,就很難真正符合使用者要求。在試執行後,才發現系統不適用。

  2、錯誤的連續性、資料和儲存介質的侷限性。手工會計作業由於從憑證到日記賬、明細賬、總賬均由不同人員計算登入,並定期核對,所以幾個人同時出錯的可能性較小。而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所有資料由於都源於憑證,只要一次輸入原始資料,系統就會自動進行多項處理,故一旦出錯,將引發登日記賬、明細賬及總賬直至報表輸出等一系列錯誤。與手工儲存資料主要是紙質材料不同,電算系統中資料檔案的儲存介質大多是磁性材料,如磁碟、磁帶等。儲存在上面的資料檔案只有經過相應的裝置方可閱讀,其直觀性較差,並且修改、擦除和拷貝,均不會留下痕跡;此外,磁性介質在受熱、受潮、彎曲或強電磁場等的影響下都會損壞。由此可能造成會計資訊的丟失,這是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又一風險。

  3、會計電算化資訊系統的安全性、保密性。財務上的資料往往是企業的絕對祕密,在很大程度上關係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電腦網路環境下,某些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鋇畝褚廡形?骯ぷ魅嗽鋇奈摶廡形?伎贍茉斐苫峒菩畔⒌牟話踩?浴J褂玫縊慊?螅??菘餳際鹺?a href='//' target='_blank'>網路技術的運用,使資料的共享程度更高。如果沒有相應的控制措施,未經授權的人員可以輕而易舉地利用電腦指令遊覽所有檔案,某些資料可能被不法分子很方便的拷貝,甚至非法篡改或損毀,而不留下任何痕跡。除了資料高度集中會帶來以上風險外,電算化的另一威脅來自責任的高度集中;在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中,原始資料提交給電腦後,全部責任將集中於電腦系統處理,再沒有經手人負責。因此,一旦處理過程中出現紕漏,將無法追查責任人員。

  4、會計電算化舞弊。會計電算化舞弊主要表現在未經授權的軟體呼叫或修改,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篡改輸入是最常用的手法,該方法通過在經濟資料錄入前或加入期間對資料做手腳來達到個人目的;篡改檔案是指通過維護程式來修改或直接通過終端來修改檔案中的資料;篡改程式是指通過對程式做非法改動,以達到不法的目的;違法操作是指操作人員或其他人員不按操作規程或不經允許上機操作;篡改輸出是通過非法修改、銷燬輸出報表、將輸出報表送給公司競爭對手、利用終端竊取輸出的機密資訊等手段來達到作案的目的。系統的操作與維護是嚴格按文件說明進行,而資料的處理是按設計好的程式執行。如果系統缺乏有效的控制,未經授權的人可能非法呼叫系統,甚至篡改程式,以達到他們犯罪的目的。

  二會計電算化應用給審計帶來的風險。會計電算化應用技術和範圍的不斷擴充套件,給獨立審計工作帶來了風險。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註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由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構成。而給審計帶來的風險有以下幾方面:

  1、電算化系統控制風險。在手工記賬條件下,對內部財務的控制是由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監督和控制實現的,而採用會計電算化後,這種監督和控制主要表現為人和機器的互相控制,但以對機器的控制為主。由於審計物件和內容的改變,審計人員的審計難度大大增加,因為他們缺乏相應的計算機系統知識,一旦測試不出會計軟體內部控制的缺陷將會給後面的審計工作造成很大的誤導,使審計效果大打折扣,審計結果的偏差性也大大提高,從而也增加了些審計風險。

  2、系統程式風險和人員操作風險。隨著新的程式設計工具的出現以及會計軟體的進一步成熟和深化,一些會計軟體在不斷升級,而會計軟體不能跟上形勢。因此,審計軟體採取的相應升級措施相對滯後,有可能對歷史資料的提取出現差錯,使審計過程中的實質性測試只能依靠歷史文件記錄,不但降低了審計效率,也增大了審計風險。另外,審計軟體的不完善導致資料儲存故障,使審計資料出現異常錯誤成為可能。還有由於審計人員對開發工具的瞭解少和技術人員對審計的不熱悉,也會造成審計軟體升級節奏跟不上電算化的更新節奏。從而會使開發的審計軟體功能具有侷限性,帶來審計風險。

  三會計電算化自身管理制度不完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不健全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核算、管理方法等產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目前沒有一套相應完善的規章制度來規範和管理,來保證硬體、軟體的安全執行。單位各級領導和會計人員沒有把電算化管理制度完善並落實到會計電算化工作上,也沒有使電算化納入科學化、規範化的軌道。沒有完善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操作管理制度,沒有健全的軟、硬體系統管理制度以及會計電算化工作下的檔案管理制度。

  二、解決措施與對策

  一電算化下企業內部控制完善建議。反映和控制是會計的兩大基本職能。可是由於某些原因,現代會計的反映職能發揮得比較好,一般處於“講的不多,做的更少”的狀態。以網路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的迅猛發展,對會計資訊化的內部控制提出了許多新要求。

  1、內部控制應具有整合性。首先,使用者單位財會人員與協作單位計算機技術人員合作開發的,雙方的交流一定要充分,確保軟體開發沒有問題。其次,會計資訊化後,大量的資料通過網路從企業各個管理子系統直接採集,並通過公共介面與有關外部系統相聯結,直接生成會計資訊,會計資料處理呈整合化趨勢。與之相對應,內部控制也要求採用整合化的思路,例如以前管理軟體都是針對部門級的應用而設計的,系統與系統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資訊流通不暢。流程控制型企業管理軟體把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強調財務系統、製造系統、購銷系統、人力資源系統以及決策支援系統的整體應用,這些系統之間採用整合式設計,資料共享,從而實現資金流、物流和資訊流統一。此時的內部控制設計也要有整合性的特點,例如軟體控制、硬體和資料控制、崗位控制、檔案管理控制、輸入控制、處理控制、輸出控制等需要相互結合。

  2、內部控制應將安全性放在優先地位。實行使用者許可權分級授權管理,建立網路環境下的會計資訊崗位責任。資訊系統的網路化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安全問題。首先,網際網路所依託的體系是開放式的,要建立健全對病毒、電腦黑客的安全防範措施;其次,網路經濟的最新發展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涉及到許多電子單據、電子貨幣等,也是很容易受到不法攻擊的地方,要建立會計資訊資料的備份制度,對重要的會計資訊資料實行多級備份;再次,會計資訊化必將使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實現一體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幾乎完全依賴於網路系統,如果企業對網路的管理和維護水平不高或疏於管理監控,一旦網路系統癱瘓將嚴重影響企業的整體運作;最後,建立進入網路環境的權限制,加強資料的保密和保護。

  二加強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審計對策。隨著電算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應用電算化進行業務管理和財務處理。要遵守審計準則的要求,保證審計的質量,審計人員要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1、正確評審被審計單位的電算化系統

  1對電算化系統的風險進行分析。審計人員要確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對相關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查評價並作出相應的決策。如是否需要聘請IT審計專家參加審計,IT系統對被審計單位以及每一會計領域風險評估的影響;是否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以支援審計,訪問和分析業務資料使用何種工具最合適;對被審計單位的計算機控制系統的信賴程度等。審計人員應當將這些內容在編制審計計劃中予以考慮。

  2對電算化系統進行評審。首先,對被審計單位電算化系統背景資訊的評審,目的是為了弄清和收集被審計單位電算化系統硬體和軟體的基本情況。背景資訊評審主要有:被審計單位電算化業務的規模;IT硬體和聯網的技術複雜性;被審計單位電算化系統取得的方式;有關電算化系統的歷史;計算機系統及其處理事務的敏感領域;系統開發、系統管理情況等。其次,對電算化控制環境的評審,目的是為了確定電算化系統總體控制環境中控制強弱的風險。控制環境評審主要有:對計算機部門、系統軟體和IT硬體中的控制措施進行評審;物理訪問和邏輯訪問的控制以及操作控制;變更管理程式;外部IT服務提供商的使用;使用者自行開發和執行的應用程式的控制。最後,對電算化系統應用程式的評審,其目的是為了檢查存在於財務應用程式中的控制措施、內部控制以及審計風險。確定每個應用程式的審計風險水平,決定對應的審計方法。對應用程式的評審主要有:應用程式的可審計性、文件管理情況、應用程式的安全狀況、輸入控制、資料傳輸控制、處理控制、輸出控制、常規資料控制等。

  2、制定合理的電算化會計審計程式

  1內部控制的初步審查和結果評價。首先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一方面查閱上一期的審計底稿資料;另一方面查閱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基本資料並總結出被審計系統的特點。其次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可選擇安排有計算機審計經驗的註冊會計師擔任專案負責人,組成審計小組。審計小組根據被審計企業的特點準備審計軟體。

  2符合性測試階段、使用者補償控制的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符合性測試階段的目標是尋找證據確定計算機系統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在發揮作用,以及實際存在的控制制度是否可信賴。在這一步驟審計人員基本上是用電算化輔助收集證據和驗證審計計劃中已提出的各項控制制度是否可依賴。符合性測試的方法有:模擬資料測試法、用計算機審計軟體重新處理法、隨機抽樣測試法。實質性測試階段的目標是取得充分的證據,使審計人員作出最後的判斷:計算機系統在各重大方面是否偏離公允性或存在哪些弱點。審計人員指出在審計報告中系統是否在各重大方面存在不公允。所關注的問題包括:現有控制系統是否存在著某些弱點,系統已造成哪些損失或將帶來什麼損失,現有計算機系統是否高效率和高效益等。

  3全面評價和編制審計報告。全面評價的目的是將審計小組的各成員所收集的審計證據和初步評價結果進行綜合,篩選出重要的證據和主要的問題,將這些問題和證據作為重點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範圍包括會計報表的公允性、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效率性和效益性。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根據審計委託人的要求編制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和管理建議書。

  三完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

  1、建立健全完善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完善的會計電算化管理制度是會計電算化高效實施的前提。內容主要包括:1人員管理制度和操作管理制度。主要是實行使用者許可權分級授權管理,明確各職能組及各成員的職責、任務。有操作許可權的會計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工作;2資料管理制度和系統維護制度。主要包括資料輸入輸出的管理、備份資料的管理、存檔資料的管理和保密規程;系統維護任務,系統軟體硬體的維護、系統維護許可權的規定、機房管理制度和軟體修改的手續。

  2、在會計電算化實施中,使得經濟犯罪更隱蔽、審計難度和風險更大。因此,過去手工的審計標準和準則中部分內容已不適應,但是目前我國新的程式標準和準則還沒有完善,顯然當務之急應儘快在原有的審計標準和準則的基礎上,建立一系列與新情況相適應的新的審計標準和準則,使得計算機審計業務能夠得到規範的開展,維護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在制定標準和準則時要以我國國情為基本出發點大力吸收借鑑國外先進經驗,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我國的電算化審計準則應逐步向國際審計準則靠攏。在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現有的一些法律法規呈現出滯後性,對會計電算化審計缺乏操作性。在法律上能否接受計算機的電子資訊即無紙化資訊作為有效的證據,已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問題。無紙化的電子資訊能否作為審計和稅務檢查的有效證據,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有賴於政府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電子資訊的有效性進行明確的界定,使電算化審計切實做到有法可依。同時,要不斷完善原有的技術規範,統一網路技術管理規範。還要對審計人員和被審計單位的行為進行約束,對違規操作者進行處罰,從而提高審計質量,加大審計力度。

  三、會計電算化未來趨勢展望

  網路財務是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最終目標。由於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加強內部的運營管理工作,向管理要效益,特別是要強化財務管理工作。我們國家的軟體開發廠商提出了網路財務的研發戰略,使得企業可以進一步順應時代需求。毫無疑問,網路財務是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最終目標。網路財務以因特網技術為基礎,以財務管理工作為中心,業務和財務管理工作綜合化,支援網上貿易,可以完成各類遠端操作,以及財務線上管理工作,並且可以處置電子單據以及開展電子貨幣的結算工作,它是一種新興的財務管理方式,是網上貿易的關鍵構成部分。會計電算化向管理綜合化方面發展。會計電算化僅僅為企業電算化管理工作的一個構成部分,要求有關部門電算化的幫助,網路、資訊資料庫以及電腦科學的發展也為向管理綜合化方面發展提供了技術方面的可能性。從發展方向而言,會計電算化將逐漸轉化為財務、統計、管理等綜合資訊資料庫,綜合運用會計資訊資料的趨勢發展。企業會計和整個行業的會計電算化工作相輔相成。企業的會計電算化工作是行業主管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前提,相反,行業主管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工作將推動企業的會計電算化的進步。我們國家已由巨集觀調控轉為政企分離,行業主管單位和企業的會計電算化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通過長期的努力,企業的會計電算化工作進步顯著。

  主要參考文獻:

  [1]孫琦,劉超宇.淺議會計電算化應用中的問題及發展策略.經濟師,2015.5.

  [2]王瀚.會計電算化應用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8.

  [3]劉曉峰.淺談我國會計電算化在企業中的應用.中外企業家,2015.10.

  範文二:會計電算化環境下內部控制研究

  摘要:加強內部控制,尤其是內部會計控制不僅增強了企業需要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是保護所有者權益的重要舉措。建立和實施內部會計控制,不僅對中國的會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使內部控制真正成為企業的增值管理工具不再遙遠。從系統開發和發展,人員和組織管理控制,會計電算化控制資訊系統的三個方面的安全控制分析會計的內部控制環境。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中國的會計資訊還不完善屬於初級階段,但是目前的一些企業緊跟時代進步潮流已經設立了對會計電算的部門,並且讓這些會計運用相關的軟體。運用計算機系統處理會計的工作的確比人工要快很多可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它只能對資料進行快速處理,但在企業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計算機就不能給出合理的解決辦法,所以在實際使用時效率低問題多。這就需要有更高的系統來解決問題。

  一、系統開發和發展控制

  資本預算,可行性研究,成本評估工作,系統的分析,包括髮展過程中的系統設計,控制開發,使用會計電算化系統的系統實施前,以評估企業的發展潛力,是需要分析研究,以完成現有系統判定系統等工作方案的更新。開發控制系統的主要內容已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授權和領導認可。2符合標準和規範。3加強軟體操作人員培訓。4系統轉換。5加強程式修改控制。

  二、人員和組織管理控制

  1.組織機構設定

  組織控制指的是不相容職務給所有工作人員的分工,以及相應的監管制度配套的分離。這樣做的目的是建立一個相互稽核,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以保障實際的會計資訊,減少錯誤和舞弊的可能性,這樣更可靠。核算,以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滿足會計電算化系統的要求把現有的組織、公司,你可以有不同的形式的會計核算資料輸入到資料的收集組,其他小組的資料處理和資訊組和房間的分析,你也可以,會計電算化管理,操作軟體,會計,審計,維護您可以按會計地位和職責,在計算機,電子資料稽核,資料分析,和其他地方。此外,為了實現相互的控制,以明確各自的責任,負責金融監管必須均勻敏感來分配操作許可權,並提供其自己的操作許可權。設定組織沿一個合理安排成本效益來設定分析業務目標為整個公司,必須滿足公司的實際大小,並且必須精簡安排。

  2.職責劃分

  內部控制是至關重要的不相容職務,計算機會計制度和手工會計系統的分離,每一個經濟和商業欺詐行為或欺詐的可能原因的內部控制,它不是一個少數或少量的每個庫的扇區必須承擔。在會計電算化系統,互不相容的操作,主要是系統開發和系統操作,計算資料的維護和管理審計功能;資料輸入工作的會計和審計的職責;職責和系統執行的檔案管理職責體系。為防止欺詐或欺詐性的企業應該建立一套內部控制制度符合職責分離的原則,還應該建立崗位輪換制度。

  3.上機管理

  企業用於電算化會計制度電腦應該作為專用,公司用電腦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在一般情況下,該公司的計算機系統會計管理措施,包括在計算機上的換檔系統,記錄系統,操作手冊的機器,有必要提高機器的時間表。此外,應該有完整的會計軟體的操作日誌檔案。

  4.檔案管理

  因為有一個需要歸檔的計算機會計系統的資料,公司成立後,提高了備案制度,有必要加強檔案管理。此外,應定期備份所有檔案,並且把這些備份儲存好。為了防止檔案破壞,企業應制定應急措施和手段來恢復,一旦檔案破壞,會計軟體公司也可以使用最新的功能,在系統崩潰後,利用備份及時恢復。公司必須根據電算化會計檔案的特點,保證會計憑證,毀滅,收集,轉移,管理和維護等。

  三、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安全控制

  1.接觸控制

  非系統維護人員不能訪問到的技術資訊,在原始檔加密。

  2.實體安全控制

  物理安全與環境有關的儲存和保護,充分滿足防火,防盜,防水,防潮,溼控器等技術要求,並配備了空調和消防設施。在磁性介質上的資料備份儲存介質注意防塵,防潮,所有的業務資料雙備份,異地儲存,建立長期儲存磁性介質的儲存介質應定期轉儲目錄列表。

  3.硬體安全控制

  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可靠執行,因為它們專注於硬體,必須高質量的硬體能得到充分保證。作為預防措施,關鍵的硬體裝置可以是雙系統的備份。另外,在發動機室的動力,照明和電源線應該從計算機系統中分離,配置不間斷電源,一些相關裝置抗電磁以及防輻射干擾等。

  4.軟體安全控制

  ①必須嚴格遵循科學的制度設計。系統軟體,嵌入式也有安全隱患,並縮短了軟體的開發時間,則必須匹配列表中的原始程式提交後完成。②研究分析應用程式的相容性情況,相互銜接功能,資料可以自動檢查,校準,資料備份應完成各業務系統之間的統一。③如果試圖介面友好,窗機互動重要的是要最小化視窗的強校準功能,我們不接受非輸入許可。④記錄所有異常操作的,一個“黑盒子”強化系統軟體現場保護和自動跟蹤功能,以提供一個相應的模組。

  5.病毒的防範和控制

  加強安全培訓可以最有效的防止病毒途徑,提高執法效能,以防止病毒的嚴格控制系統。本地硬碟或軟盤的工作站需要,請儘量使用無盤工作。跟蹤網路的病毒,反病毒軟體,使用基於伺服器的實時監控,為了有效地對抗病毒,並用於在硬體,如抗病毒的網路服務卡或晶片。財務軟體,以加強在安裝或防病毒軟體本身的能力,並能與第三方防病毒軟體捆綁在一起。國外軟體和資料,並禁止在業務系統中使用的遊戲軟體,必須傳送一個病毒檢查。此外,經常更新,以提升反病毒產品的系統安全性。

  總之,利用企業的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我國的會計資訊的發展也會出現問題,是一柄“雙刃劍”。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內部會計控制的研究,直到問題被最小化,這是促進資訊中國的會計內部控制的良性發展必由途徑。內部控制發揮其擔保業務,使目標順利實現,完成在新平臺上的會計資訊的偉大使命。

  參考文獻:

  [1]馬雯.關於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的思考[J].工業審計與會計,2012,6.

  [2]王洪.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企業內部控制[J].China'sForeignTrade,2013,24.

  [3]鄭姝紅.會計電算化資訊系統下的內部控制制度的探討[J].商品與質量,2013,SC.

  [4]武愛玉.淺談會計電算化資訊系統下的內部控制[J].商品與質量,2013,SC.


電算化會計專科論文
電算會計的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電算會計論文
會計核算電算化的內容相關電算會計論文
關於成本會計論文範文
關於大專會計論文範文精選
關於成本會計論文範文參考
關於稅務會計論文
關於稅務會計論文參考
關於成本會計論文
電算會計論文
關於成本會計論文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