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方面論文代發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隨著經濟的發展,保險行業也隨之產生,它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標誌,是財富再分配的重要方式。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巨災保險基金資金籌集

  一、引言

  我國是巨災大國,但是我國的巨災保險體制卻比價落後。巨災保險基金是巨災保險制度的核心環節,世界上已經有12個國家建立了巨災保險基金,並且這些國家的巨災保險機制執行的均比較穩定。可見巨災基金在巨災管理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它可以有效的集結保險公司保費,財政資金等來源的資金,可以統籌規劃整個巨災防禦的流程。巨災保險基金的運作資金來源應該做到分散化,合理化,能夠同時兼顧到效率和公平。多層次的巨災保險基金資金來源能夠更好的滿足資金需求

  二、多層次的資金來源

  目前我國巨災事務的主要負責機構是民政部下設的救災救濟司。救災救濟司要同時負責災前防禦,災後救援各個層面的工作,巨災保險基金的資金難以獲得專業性和效率性地運作。為了提高巨災保險基金資金的運作效率。本文建議在救災救濟司內,或是獨立於救災救濟司外再另設一個專門的巨災保險基金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不直接從事具體的救災業務,只是負責託管運營巨災保險基金。結合我國目前的巨災補償機制和國際上運作成功的巨災保險基金經驗,筆者建議我國巨災保險基金的運作資金來源應該包括:

  ①保費收入。保費收入應該包括向居民或是企業收取的巨災保險保費,直保公司將巨災風險再保到海外再保險市場收取的保費。②地方財政撥款,由各級政府財政直接注資或是當地政府拿出救災資金存量託管到巨災基金管理委員會,由委員會託管,並進行投資增值。地方政府資金進入巨災保險基金後應該做到“單獨建賬,專款專用”,即地方政府繳納的巨災保險基金理論上只用作該地方發生巨災時候使用。③中央財政撥款。中央財政應該將這些臨時性的財政撥付改為持續性的對巨災保險基金的注資。如果某地發生的巨災損失特別重大,該地的地方巨災保險基金存量難以支付所有的損失,無力進行救助補償的時候,巨災保險基金就應該動用中央財政撥款賬戶內的資金幫助地方救援。④金融市場資金。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巨災保險衍生品目前已經成為巨災保險的有力補充,在巨災風險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⑤社會捐款。捐款來源一般分為國際性的救災補助,國內的救災捐款。捐款數額受捐款人的個人經濟能力,社會責任感,媒體宣傳力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三、巨災基金地方政府繳納標準制定

  地方政府撥款是巨災保險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部分資金的收取也面臨著比較大的效率與公平性的問題。效率應該是指巨災保險基金能夠最快地收集到應對巨災風險所需的資金。因為巨災資金的用途是進行巨災的補償,所以公平是指地方繳納的資金量應該與該地區受災導致的經濟損失呈現正相關性。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對可能影響巨災保險基金交納標準的因素進行分析。本文中模擬的巨災基金所覆蓋的巨災風險是參照現已執行中的深圳市巨災救助保險中包括的災種。該巨災保險的保障災種主要包括暴風、暴雨、崖崩、雷擊、洪水、龍捲風、颮線、颱風、海嘯、泥石流、滑坡、地陷、冰雹、內澇、主震震級4.5級及以上的地震及地震次生災害,以及由上述15種災害引發的核事故風險。其中暴風、洪水等12中災難屬於氣象災害及氣象災害的次生災難。

  2.指標選取

  本文以2004年到2013年十年間的發生的上述災種為研究物件。選取的指標應該能從多維度反映不同地區在面臨巨災損失時的差異性。指標尋找主要通過閱讀文獻,排除些擬合程度不好的指標的方法進行,最後選取了八個指標。比較全面的反映了地理位置差異,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和歷史受災情況的差異。

  其中第一個指標為區位因素。地質學上,根據自然災害的空間分佈規律,可將我國劃分為六個災害帶海洋災害帶、東南沿海災害帶、東部災害帶、中部災害帶、西北災害帶和青藏高原災害帶。因為我們獲得的資料是以省作為統計單位的,但是有的省份處於兩大災害帶的交界。我們是根據該省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損失劃分其所屬災害帶。例如四川省位於中部災害帶和青藏高原災害帶,在此我們抓住主要損失災害來源地震損失佔比巨大,因此本文將四川省劃分到中部災害帶。其他七個指標為:國有及非國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X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X2、固定資產投資總額X3、區位因素X4、農作物受災面積X5、農作物絕收面積X6、受災人數X7和死亡人數X8。

  3.資料來源及統計檢驗

  1資料來源:本文使用的氣象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受災人數、死亡人數、農作物受災面積、農作物絕收面積資料來源於2004年到2013年的《中國氣象災害年鑑》。地震資料和崖崩資料的來源是EM-DAT資料庫,該庫收錄了超過當地承災能力的4.5級以上的地震損失。地陷損失和崖崩損失資料未能找到,所以本文不再將其納入統計範圍。其他經濟資料來源於國泰安資料庫。最終採用2004年到2013年各地方資料的算術平均值作為基礎分析資料。

  2資料效度檢驗:在對資料進行分析之前首先要檢驗其是否適合適合使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分析。本文使用SPSS軟體對資料進行了檢驗, KMO值為0.613,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的P值小於0.05,可以使用因子分析。

  4.構建因子模型

  1因子提取:使用SPSS軟體得到自變數累計貢獻率矩陣,根據方差貢獻率的大小提取出主因子。從因子累計貢獻率表中可見前三個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83.459%,對總體方差可以給出比較有效的解釋。因子載荷矩陣顯示了三個主成分與8個指標間之間的線性關係,三個主成分由指標進行線性組合而成,因子載荷指標係數反映了提取出的主成分與指標的相關性。   我們把各因子中載荷大於0.5的指標歸在同一個因子下。從矩陣結果可以看出,因子F1在國有及非國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X1、農林牧漁業總產值X2、固定資產投資總額X3和區位因素X4四個指標上載荷值很大。其中除區位因素外,其他三個指標分別從不同維度反映了當地經濟的在險價值。

  國有及非國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X1反映的是當地工業的發展水平;農林牧漁業總產值X2反映的是第一產業的體量;固定資產投資總額X3包括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反映了城市建設的可能損失情況。區位因素會同經濟指標們歸類到一個因子下,筆者認為是因我國經濟帶和災害帶的劃分有很大的相似性,導致兩類指標體現較高的相關性。

  因子F2反映了10年來歷史平均耕地受災情況,主要包括了農作物受災面積X5、農作物絕收面積X6兩個指標。耕地是巨災損失的主要載體,以在中部災害帶和西北災害帶的巨災對農業的打擊最為嚴重。因子F3反映了人口損失的情況,包括死亡人數X10、受災人數X11量個指標。目前對災員的搜救和安置是巨災救援的重要內容,未來也會是巨災保險基金委員會的工作重點。因此,人員傷亡對地方巨災基金繳納額之間應該存在明顯的正相關性。

  2因子有效性檢驗:提取出主因子後,要驗證它們是否能有效性地反映各地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本文使用的方法是多元線性迴歸,使用的因變數Y1是各地政府的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自變數是上一部分提取出來的三個主因子。R稱為多元相關係數,R2代表著模型的擬合度。迴歸結果顯示,調整R2為0.82,說明該模型是擬合優度良好。同時模型的F值為41.32,可以通過失擬性檢驗。迴歸係數圖顯示三個主因子的係數P值都小於0.05,說明變數顯著。同時迴歸係數都為正,意味著三個因子與直接經濟損失成正相關,也因該與地方政府巨災基金繳納額呈正相關。

  5.基於因子分析結果的綜合賦權

  一個成功的多指標綜合評價體系離不開科學有效的賦權。常見的賦權方法分為三類:第一類,主觀賦權法、客觀賦權法和綜合賦權法。本文使用的因子分析法是客觀賦權法的一種。因子分析法的賦權方式是以主因子的總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

  四、總結

  本章探討了巨災保險基金的資金來源問題,提出多層次的巨災保險基金資金來源應該包括保費收入,地方財政撥款,中央財政撥款,利用金融市場融資和社會捐贈等多個渠道。其中本文重點討論了地方財政向巨災保險基金撥款應該做到“專款專用”,體現公平性和效率性。地方政府面臨不同的巨災和經濟情況,地方賬戶額度也應該有所不同。我們通過因子分析得到了確定賬戶額度的參考標準。

  因子分析的結果顯示確定各省繳款金額主要要考慮三個因子。經濟發展因子對應繳資金額影響最大,因為自然災害受災載體多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城市基建房屋,導致相關產業發達的省份面臨的潛在巨災損失較高。第二個影響因子是耕地受災情況。排名第三的因子是人口受災情況。本文使用的是客觀賦權方法,但是指標的選取還是存在主觀性,受筆者水平和資料可得性所限,本文選取的指標可能不夠科學全面。希望本文能對我國未來巨災保險基金的資金籌集實踐提供參考。

  篇2

  淺析新形勢下做好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的對策

  目前,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逐步地完善過程中,但由於參保與交保人數日益增長,致使養老保險的檔案管理需要進行相應地改革。作為記載參保人完整工作經歷狀況的載體,社會養老保險檔案是參保人蔘保的事實憑證。在養老保險檔案管理中,檔案的收集、整理與歸檔等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形勢下的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

  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養老保險業務的檔案管理已經進行了多方面的改善。之所以對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不斷地進行完善,是因為最終的目的是要避免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的不真實、不完整和不安全性。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是提高養老保險保障性功能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為參保個人及社會有關方面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來促進社會養老保險業務的發展,其肩負重任。近年來,有資料資料表明,在檔案服務工作趨於資訊化、網路化的今天,必須要對社會養老保險檔案管理工作進行改革,才能適應當今時代的需要。因此,在新形勢下,為了不阻礙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適應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必然要對社會養老保險檔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缺少規範化的檔案管理制度;二是資訊化檔案管理水平較低;三是檔案管理人員管理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新形勢下做好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的對策

  一完善和規範檔案管理制度。

  在社會養老保險相關業務範圍內,其原始資料包括參保人個人資訊賬戶、繳費資料、養老金的發放資料以及業務有關的書面資料等,這些都是社會養老保險檔案需要進行管理的資料。完善和規範檔案管理制度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檔案管理的規範化。規範化的檔案管理首先要確保實用性和長遠利用價值的資料檔案在歸檔存檔時,不會出現混淆的問題。這就要求檔案管理人員不僅要確保明確分類,還應該做好歸類檔案的記錄。檔案管理部門在完善和規範檔案管理制度時,需注意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全面性以及具體化。合理性主要是指有關檔案管理方式方法符合現實應用要求;有效性和全面性是指所建立的檔案制度要涵蓋所有工作環節;具體化是指檔案管理具體流程和檔案資料分類方式等都必須明確。此外,完善和規範檔案管理制度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等相關法律為依據。在檔案管理制度的要求約束下,檔案管理部門對社會養老保險檔案進行科學分類、集中、規範有序地管理。

  二提高資訊化檔案管理水平。

  在新形勢下,資訊科技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其已經惠及到各行各業,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也不例外。資訊化檔案管理與完全人工方式的檔案管理相比,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資訊化檔案管理改變了以紙質書面記錄與個人檔案的堆放與存放方式,既縮短了工作時間,又避免了佔據了較大的空間進行資料的存放。資訊化檔案管理實現了檔案管理電子化,有利於檔案的查詢與檢索,大大地降低資訊檢索的不準確性。人工進行檔案資料原件的查詢與翻閱既費時又耗力,工作效率較低,而由計算機檢索與掃描獲得資訊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又提高了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

  另外,資訊化檔案管理在分類與管理時,不可忽視科學的歸檔與提高工作質量。針對普通型別的業務檔案、退休記錄、審計等的存檔時間要明確記錄。對於影音資料與照片等資料檔案,在選取、收集與初步的記錄時,要注意歸類方式的選擇。總而言之,資訊化檔案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減少檔案管理工作的無序現象。

  三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素質。

  檔案管理人員是檔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控制著檔案管理所有環節。社會養老保險檔案管理工作的目標是服務社會,因此,檔案管理部門不可忽視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新形勢下,隨著檔案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與之相應的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也應該提高。為此,檔案管理部門需注意管理任務和責任的分配。通過明確工作職責與標準的方式提升管理人員的素質,才能更好地讓檔案管理服務於社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形勢下,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仍然是需要關注的一個領域。針對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中不適應當前時代需求的問題,要通過完善和規範檔案管理制度、提高資訊化檔案管理水平以及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素質等途徑進行改革,才能確保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檔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部隊黨員幹部兩學一做演講稿
保險專業碩士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保險方面論文代發表
企業戰略方面論文代發表
產科專科護理方面論文代發表
產科專科護理方面論文代發表
公共衛生方面論文代發表
財務分析方面論文代發
保險方面論文參考
保險方面論文
圖書館管理方面論文代發
保險方面的論文代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