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方面的大專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保險業在經濟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經濟補償、防災防損方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扮演著經濟“助推器”和“穩定器”的角色。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政府責任

  一、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意義

  目前,我國老年人口接近1.41億,成為全世界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老年人口占世界老年人總數的五分之一,佔亞洲老年人口的一半。世界衛生組織關於長期護理保險物件的主要限定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人員。在我國高齡的程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意味著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成為一種必然。目前,獨生子女的家庭比較普遍,“421”型家庭也成為常態。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數量在快速上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就是針對此類問題量身打造的一種制度安排,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人護理難題的積極措施。

  2013年,我國出臺的支援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努力使養老服務業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途徑。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發揮全社會互助共濟做法的具體體現,有利於減輕護理物件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和護理服務任務。[1]102016年,人社部發布了《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檔案提出,要在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長春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等15地市試點建設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指導意見對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目標和任務、基本政策、管理服務、配套措施、組織實施等六個方面進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國家希望各試點根據指導意見制定各自的試點方案。利用1~2年的探索和積累,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形成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政策框架。長期護理保險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發揮政府、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協同發力,共同為老年人生活照料提供支援系統,從而在老年人生活質量提高方面做出相應的制度設計。

  二、長期護理保險的制度實踐

  一各地長期護理保險的制度實踐

  青島市是最早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城市。2012年出臺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社會化的護理服務。2015年,將覆蓋範圍由城市延伸到農村,覆蓋了全體參加新農合的400多萬人口。青島一方面有意識地把養老和醫療服務適度分離,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把養老和醫療統籌起來進行制度設計。根據服務物件和服務提供的方式,形成了醫院專業護理、養老院集中護理、居家護理和社群鎮村 巡護。2016年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已經為2.5萬餘名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提供了相應的護理服務,基金達到6億多元,為6 000餘名老人提供了臨終關懷服務。

  長春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於2015 年出臺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從而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的護理保險服務提供了頂層設計。根據該制度的規定,長春市長期護理保險的服務物件僅指的是完全失能老人,而且必須是入住定點的養老或醫療機構,接受護理服務包括日常照料和醫療護理,長期護理保險的基金也主要是用於這類老人的長期護理費用和醫療服務費用。護理物件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明顯得到了減輕和緩解、得到部分緩解。根據現有水平,在長春市入住機構介紹護理服務,全年的費用大約為4萬元,如果這個老人服務參加長期護理保險條件並且參加護理保險制度,參保職工和居民全年分別只承擔3 600元、7 200 元左右,這一制度極大地減輕了失能老人及家庭的經濟負擔。護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長春市規定享受長期護理只能在定點的機構,所有的護理物件必須到機構去,這種集中式的照護方式,使得當地的護理水平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

  南通市2015 年出臺了長期護理保險的意見,規定將長期護理保險作為社會保險的第六個險種。早在2012 年南通市就曾出臺了關於定點護理院的一個辦法,該辦法將定點護理院的護理服務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南通市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物件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的籌集採取現收現付的方式分年度籌集。在長期護理保險中涉及政府財政補助部分由南通市財政每年一次性撥付。經過這一年來的建設,南通市的長期護理保險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包括減輕了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提高了護理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了當地長期護理保險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踐的特點

  1.政府重視長期護理保險的立法和監管

  通過上述的分析,青島市、長春市和南通市在發展各自的長期護理保險事業的過程中,政府在頂層設計方面都是非常重視,在關於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發展過程中,首先做的是立法先行。青島市的長期護理保險從2006年開始探索,2012 年出臺了《關於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的意見試行》。2015 年長春市出臺了《關於建立失能人員醫療照護保險制度的意見》和《長春市失能人員醫療照護保險實施辦法》。2015 年南通市出臺了《關於建立基本照護保險制度的意見試行》。這些政策的出臺,極大地促進了當地長期護理保險事業的發展,採取積極措施,一是採取網際網路技術加強對長期護理事業的監督服務,如通過採取APP 智慧監管,GPS 定位、指紋識別等技術手段實時監控護理服務質量。二是實施護理機構准入制度、失能老人生活能力評估系統等本文由論文聯盟

  2.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結構來解決護理基金問題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健康發展主要在於財政的可持續。青島市解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所需基金並沒去採取收費的方式,而是通過基本醫保基金的結構性調整,從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中劃轉部分資金,設立相應的護理保險基金。長春市的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從歷年醫療保險基金的結餘中一次性劃撥10%,形成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啟動基金,另一方面來源是從基本醫保基金的賬戶統籌賬戶每年劃轉03%,個人賬戶每年劃轉0.2%,城鎮居民每年為30元資金的劃轉。南通市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的採取每年籌集一次,標準為100元/人/年,來源主要有個人繳費、統籌籌集和政府補貼。其中個人繳納部分由醫保經辦機構部門從個人醫療賬戶中劃轉,統籌籌集從醫保統籌基金中劃撥,政府補貼部分由市財政每年一次性劃入撥付。

  3. 政府大力支援護理事業的健康發展

  青島市為推動提供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專門機構的發揮在那,在政策上給予了一定的傾斜,使得長期護理保險機構的發展越來越快。據統計2015 年青島市民營機構有457 家,佔青島市各類長期護理保險機構的95%。另外,青島市從2015年開始將長期護理保險事業延伸到農村,有4 000多家社群或村衛生室開展農村護理護理保險的巡護服務,使得農村的護理機構發展也越來越迅猛。長春市由於採取全部的集中機構護理,使得長期護理保險成為一個產業,據統計,目前,長春市專業從事護理服務的人員達到了4000多人,促使長期護理保險逐漸形成一個產業化鏈條,從業人員需求量大,專業性的機構也越來越多,服務和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長春市的長期護理保險事業發展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三、完善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政府責任

  一加強政府引導強化參與各方的責任意識

  1.政府承擔護理制度的頂層設計和財政責任

  政府履行國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管理職能和監督職能,才能保證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公共性這一屬性。[3]8政府在對社會力量舉辦的護理機構管理方面,要改變通過經費和直接介入管理的方式,應採取提高護理機構的利用效率和增加護理物件更多的選擇機會和權利的方式來間接的實現管理的目的,確保護理機構向護理物件提供基本規範的護理服務。

  2.突出政府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指導和規範的作用

  長期護理保險服務是護理機構和護理物件在完全市場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等價交換,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由於有政府資金和影響力的存在,使得原本市場化的行為演變成一種“準市場”的行為。因而在這個“準市場”的環境下,不能完全靠護理雙發自由協商,應發揮政府巨集觀調控的功能與作用,應由政府調控護理服務的價格和護理保險待遇的價格。另外,政府需要指導護理服務機構的工資標準,尤其是提供不同護理服務的價格應該有所區別。防止護理機構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壓低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待遇,進而對從事護理的工作人員的權益造成損害。政府應該發揮監督職能。政府通過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調控,進而達到彌補因地區差異而導致的護理服務質量的下降。由於護理服務的傳遞者多數是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因而護理機構都願意在條件較好的地區開展工作,而不願意到偏遠地方開展護理服務,從而會形成一種護理服務傳遞的盲區。

  3.強調護理機構的社會責任

  政府有責任和義務對護理機構的服務質量等內容進行監督,制定護理機構服務評價機制和體系,為長期護理保險的產出、服務標準、評價結果等多方面制定相應的標準,這樣方可解決因為資訊的不對稱而導致的市場失靈,從而確保護理物件的選擇權。由於費用主要來源於國家財政、保險費、個人負擔等,所以,要強化服務機構的社會責任意識,讓其認識到護理保險制度的價值和意義。

  二引入商業保險公司具體經辦

  引入商業保險承擔長期護理保險的具體經辦工作,可以保證政府在舉辦長期護理保險事業而不增加人員和編制,減輕了政府的壓力。激勵商業保險公司積極開發滿足多樣化需求的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和服務。促進長期護理保險與醫療保險協同發展,把所有醫保物件確定為長期護理保險物件。通過保險精算以支定收,可以促進我國的長期護理保險服務的發展。長期護理保險的日常護理資金來源多元性。[4]81具體包括個人繳費、政府補貼、社會捐助等共同組成。據瞭解,北京市海淀區通過運用商業保險的運營管理模式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值得持續關注。

  三調整現行養老金繳費結構

  要結合當前實際,統籌考慮社會保險繳費方式、城鄉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繳費能力、不同的醫療養老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響,在現有的社會保險框架範圍內,按照不同主體設計符合主體特徵、差異化的養護結合的老年護理保險制度,通過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繳費的結構性調整,將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繳費的部分劃轉到長期護理保險賬戶,具體的劃轉比例根據統籌區域的資金需求來綜合確定,從而更好地解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發展的資金問題。

  四加強基礎設施和護理員培訓建設,建立護理審查和機構准入制

  目前,我國在健康方面重視質量而輕視護理服務,導致在開展長期護理保險事業建設時,面臨提供長期護理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護理人才短缺這樣的現實問題,一方面是數量的短缺,護理人員根本不能滿足長期護理保險大發展的現實需要;另一方面現有的護理隊伍普遍存在護理知識陳舊、專業化程度低。政府應通過與社會力量合作,加強護理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和護理員培訓,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和人力資源基礎。要建立嚴格的審查制度。對申請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物件,嚴格按條件稽核,對不符合條件的申請者,堅決拒絕。對符合條件的護理需求者,按照不同程度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以防止護理資源的過度使用。

  四、結語

  人口老齡化和家庭小型化對老年人的照護從家庭護理走向社會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應將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為我國現有“五險”之外的第六項社會保險制度。政府在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推脫的責任,尤其是我國社會力量薄弱的情況下,政府更應肩負起促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健康發展的使命和責任。

  >>>下頁帶來更多的

保險方面的獲獎論文
保險方面的博士論文
相關知識
保險方面的大專畢業論文
內部審計方面的大專畢業論文
金融保險方向的金融畢業論文
計算機病毒方面大專畢業論文
計算機方面大專畢業論文免費範文
計算機方面大專畢業論文參考
關於計算機方面大專畢業論文
大專畢業論文有關計算機方面
金融大專畢業論文
有關化學工藝大專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