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方面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金融保險業的競爭日益加劇,各國保險企業為在保險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存款保險制度的社會反響

  存款保險制度、中央銀行的最後貸款人、金融監管當局的審慎監管制度是維護金融安全的三道重要防線,共同構成了金融安全網。但由於銀行具有存款重要性、內在脆弱性、風險傳染性等特點[1],銀行經營風險日益加劇,再也沒有“銀行不會倒閉”的說法,因此需要一項與央行的最後貸款人不同的制度來確保銀行的穩定和信譽。再加上銀行與儲戶的資訊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2],終於,我國存款保險制度2015年應運而生。所謂“存款保險制度”,是為防止和應對金融機構倒閉破產等風險,銀行繳納保費,參加存款保險。當危機發生時,存款保險機構及時向存款人予以賠付,依法參與或者組織對這家銀行的清算。早在1829年,美國即從紐約州開始建立存款保險機構,形成世界上最早的存款保險體系[3]。截至2003年,全球已經有88個國家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與一個國家收入水平高低有很大關係,只有16.39%的低收入國家採用這一制度,而60.71%的中高收入國家和75%的高收入國家也採用了這一制度[4]。存款保險制度已成為當今各國維護金融體系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蘇南和蘇北為重點調查地區,深入探討比較這兩個地域之間對存款保險制度的認知與期望的異同點及其造成的原因,本論文希望通過這次的研究使得存款保險條例更好的為儲戶以及銀行所用,充分實現存款保險條例的最大價值。

  一、資料和變數

  一資料來源

  選取中國江蘇主要城市進行實地問卷調查,地區分佈相對均勻。最終獲得資料樣本209份。

  二變數

  涉及五個變數:地區年齡收入因素、對存款保險制度的瞭解程度、對制度的看法、制度實施後對銀行的信任度、實施後的理財觀念。

  1.地區年齡收入因素。地區Q3,不同地區對存款保險制度的認知度和應對態度不同,經濟,政策等具有一定區別,劃分蘇南蘇北,更加有利於比較觀察,深入瞭解存款保險制度在不同地域的影響。

  年齡Q1,不同年齡的人對同一制度有不同的看法,對當下的經濟,金融機構等持不同態度,面對制度實施採取各異的理財方式。

  年收入Q2,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對各不同收入人群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高收入人群存款極有可能超過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險金額,這對他們的資金運用,對銀行未來的看法都具有可研究性。

  2.對存款保險制度的瞭解程度。知道制度的存在Q4、賠付金額Q5、強制參保Q6、單一費率Q7、過渡到差別費率Q8通過5個變數,調查人們對存款保險制度的瞭解程度,並且問題以難度遞增方式展開,瞭解人們對制度的認知。

  3.對制度的看法。保險介入監管看法Q9,隨著地方銀行及民營銀行的崛起,是否應該由保險機構來監管銀行,使居民資產更加有保障,銀行操作更加合規。

  強制參保看法Q10,有強制參保和不強制參保,研究人們認為怎樣一種參保方式更加合理。

  保費定價方式看法Q11。目前我國實行的是統一費率,未來將實行差別費率。研究認為的合理定價方式。

  4.制度實施後對銀行的信任度。銀行破產Q13、銀行付現Q12,研究在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後,人們對銀行破產的認知程度以及對銀行的信任度。

  考慮小銀行存款Q14,在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後,小銀行也可以有破產保障,是否減少人們對小銀行的信心。

  5.實施後的理財觀念。賠付金記憶體款選Q15,研究最高賠付50萬的存款,人們選擇將50萬以內的錢存入哪裡,是穩健銀行,還是利率更高的銀行,50萬以內的理財方式是什麼。

  賠付金外存款選Q16,在一家銀行的存款超過50萬元,如何處理超出部分,購買這家銀行理財產品還是轉戰別家銀行存款或者購買理財產品,或者自己投資。制度實施後,人們的理財觀念是怎樣的。

  二、多重對應分析

  三、結論

  一蘇南地區居民與蘇北地區居民對存款保險制度的瞭解程度不同

  蘇南居民比蘇北更加了解存款保險制度。根據類別聯合圖以及調查統計顯示,就存款保險的最高賠付額,存款保險制度是否要求強制參保,現階段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實行單一費率,以及我國存款保險將會過渡到差別費率等,蘇南地區居民瞭解存款保險制度的比例遠大於蘇北地區居民。

  二蘇南地區居民與蘇北地區居民對存款保險制度的看法不同

  蘇南居民相較於蘇北分析存款保險制度更加透徹,對存款保險制度更有看法。蘇南一半以上的居民認為保險機構介入銀行的日常經營的監管能使銀行經營更合理,而蘇北只有少部分人認同合理。並且,蘇南地區居民認為應該強制銀行參加存款保險制度的比例高於蘇北地區居民。

  三蘇南地區居民與蘇北地區居民對於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後對銀行的信任度不同

  制度實施後,蘇北居民比蘇南更加信任銀行。蘇南蘇北地區大部分都認為銀行會發生破產倒閉現象,其中蘇南地區比例略高於蘇北地區。但是對於發生嚴重經濟危機時,銀行的賠付兌現能力,蘇北地區居民更加信任銀行。而對於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後,即使銀行破產但是存款可以拿出,在此情形下,超過半數的蘇南地區居民選擇會將存款存入小銀行,蘇北地區中不到一半的居民表示會考慮小銀行進行存款,蘇南地區居民對小銀行更加有信心。

  四蘇南地區居民與蘇北地區居民對於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後的理財觀念不同

  蘇南居民比蘇北更加註意風險分散。由類別聯合圖可知,在知道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後,年收入20萬以上的人更偏向尋找穩健銀行,把錢存入其他銀行,買這家理財,而不是自己投資;年輕人相對低收入,在制度實施後,樂於投資以及追求利潤更高的銀行;老齡人對存款保險制度並不太關心。

  存款保險制度的最高賠付為50萬元,對於50萬元以內的金額,蘇南蘇北地區居民都首先趨向於選擇更穩健的銀行,其次選擇利率更高的銀行,但是對於50萬元以外的金額,蘇南地區居民更加註重理財方向的多樣化來分散理財風險。

  篇2

  淺析社會保險轉型與商業保險發展

  摘要:目前,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在處理人身安全事故、意外事件、和商業糾紛起著重要的作用。藉此,本文立足於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關係,對社會保險轉型與商業保險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社會保險轉型;商業保險;保障體系

  在複雜的市場經濟中,為處理風險而發展的保險行業是一種特殊的機制。這個特殊的機制主要包括了商業保險、互助保險、社會保險三種。而本文中對社會保險轉型與商業保險發展進行分析,有利於我們瞭解這兩保險行業之間的關係,為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服務水平提供保障。因此,對社會保險轉型與商業保險發展的研究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關係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思想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這種現象的出現為社會保險及商業保險提供了極大的發展空間。通常情況下,社會保險是在政府巨集觀調控下發展的的保險體系,而商業保險往往是隨著經濟發展而產生的保險體系,並且商業保險體系是在使用者自願購買的前提下進行營銷的。隨著新階段的經濟不斷髮展,我們可以看出貧富差距不斷的加大,這就導致了近幾年的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購買能力不斷的下降,而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了我們眼下社會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商業保險有了更為廣闊的進步空間。經過2008年的經濟危機,使得人們對商業保險有了更完全的認識,並且受到購買能力較強群體的青睞。目前,社會保險是在政府的有機合理調控下,體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方式。目的是確保社會各界人士有著基本的生活保障。藉此,我們可以看出來社會保險是社會基本的保障專案,而商業是補充保障專案,相對的消費群體較小[1]。

  二、社會保險發展對商業保險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得一部分人在商業保險中獲得了一定的保障,從而推動了商業保險的發展。在中國,真正的意義的保險發展始於1805年,而我國的社會保險發展在1951年。至1978以後以市場化為導向的經濟體制改革逐漸發展,社會開始急速的轉型,原先的計劃經濟體制暴露很多弊病,社會保障制度出現了種種的不適。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並出臺了一系列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障政策。社會保險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及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生育保險制度等的不斷完善,使得商業保險的受眾群體逐漸縮小,這就對商業保險產生了一定的“擠出效應”[2]。在最開始的階段,其代替往往比較高。簡單的來說就是,較少的社會保險往往代替著較高的商業保險需求。同時因為社會保險的需求率越來越高,相對的商業保險的需求率就越來越少。這對商業保險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三、社會保險深化改革給商業保險帶來的發展空間

  經過長期的經濟制度改革,我國的社會保險已經形成了新的制度框架,並且可以很好的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但是目前的相對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保險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公平性不足、可持續性不足、效率不高這山方面問題。基於此三點問題,我們提出了兩方面結局方案,一方是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另一方面是合理的界定政府的有效的責任,進而確定社會保障[4]。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們國家的社會保險深化改革給商業保險帶來的發展空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社會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的改革將會是商業保險發展的新方向。第二,城鄉居民社會保障制度的整合和醫療保險事業的發展與在構建將會為商業保險預留部分空地。第三,基層百姓的職業傷害保障和現階段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發展。這裡對商業保險的空間預留主要表現在:政府通過政策扶持讓商業保險代為受理社會保險任務[4]。我們可以預知,在未來的發展中,為了更好的推動社會發展,商業保險必須從實際出發,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個體進行合理的定位社會地位,並且不斷的開發新險種來適應現階段的市場需求。優化商業保險結構,注重合作和促進,促進保險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使我們國家的商業保險和社會發展不斷齊頭並進。

  四、結論

  綜上所訴,對社會保險轉型與商業保險發展進行細緻的研究,就可以有效的提高社會保障力度和社會服務水平。為使商業保險更加市場化,社會保險要進一步的完善體制,為商業保險預留出更多的社會位置。

  參考文獻:

  [1]杜麗清.我國社會醫療保險與商業醫療保險協調發展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0.

  [2]郝珺.北京市基本醫保引入商保管理的可行性及策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2013.

  [3]呂志勇.商業健康保險與社會醫療保險的協同發展研究——基於系統耦合理論的視角[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6:45-54.

  [4]李靜萍.區域商業養老保險與社會養老保險發展協排程分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3:128-131.

保險方面論文參考
保險公司論文
相關知識
保險方面論文代發表
保險方面論文參考
保險方面論文
證券投資風險方面論文免費
財務管理風險方面論文
金融風險方面論文
電子商務風險方面論文
養老保險方面的論文
關於財產保險方面的論文
關於養老保險方面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