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的論文發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職業具有專業性特點,不同職業對從業者有不同的知識、技能和道德規範要求及行為準則。這些道德要求和行為準則就是職業道德。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法律職業技能與法律職業道德的高度融合

  當今的社會是法制的社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其對於問題的解決方式也開始逐漸變化,當前,法律已經成為了人們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法律只能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而存在,對於法律的利用要靠人來實現,這就使得法律的主體和客體兩者開始變的尤為重要。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國法律領域以及相關人才已經認識到了法律職業技能與法律職業道德融合的重要性,同時,國家也一直在強調這一點要求,因此我國在這一方面的效果還是較為良好的,為促使兩者的融合能夠達到更高的水平,提出相應的措施也是有必要的。

  一、加強校局融合,共同教育人才

  在對法律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加強校局融合十分重要,這是由法律專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在法律專業中,相對於其他專業而言,對於學生實踐水平的要求尤其之高,因此,僅僅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應對其實踐能力進行培養,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僅僅依靠學習很難完成,加強校局融合能夠使這一問題的解決成為可能。

  校局融合的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講可以被看做是產教融合。通常情況下,學校對於學生的培養往往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即使學校會對當前的法律形式進行跟蹤與調查,但還是無法最大程度的對學生進行新知識以及新的實踐例項方面的補充,而校局聯合的方式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這一方式,學校可以獲得很多本身無法得到的資訊,解決了學校與社會之間對於人才的需求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這對於我國法律方面人才的進一步培養具有重要價值。

  同時,需要認識到的是,像對於傳統的辦學方式而言,產教結合的辦學方式還能夠極大程度的提高教育的針對性,會使得學校對於學生的培養能夠在固定的目標的基礎上完成,這對於教學效果的改善以及教學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並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培養,同時,通過對大量案例的觀察以及思考,結合學校的教育,學生也能夠認識到法律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中,其法律職業技能與法律職業道德之間便會形成高度的融合,這對於我國法律環境的優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二、將法律職業道德滲透進教育之中

  要改變法律職業教育課程的工具性,需要對課程進行再一次改革,重構課程體系,將法律職業道德融入課程,關照人的價值存在,實現知識的工具性和精神性的統一。 為此,高等法律職業院學校基礎課程學時不少於總學時的1/4的要求, 開設公共基礎課;搭建型別和形式多樣、覆蓋全面的滿足學生需求的公共選修課平臺,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加強專業課與文化課程的相互融通, 法律職業院校要更新教學理念,重新建立起“三維課程目標”,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確定課程目標,在每個技術環節、專案、任務中融入法律職業道德、價值觀培育。 去除課程的工具性,在課程中注入產業文化,加強職業審美教育,用美去感化心靈。

  三、加強校局文化融合

  法律職業院校要將法律行業的核心文化融入學校文化建構,將法律行業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滲透到育人環節中,塑造一個完整、立體的職業人。校局文化融合的實質就是在法律職業院校文化的構建過程中,引入法律行業文化的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核心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實現校園文化向有利於培養法律行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轉變 。 目前法律職業院校很多畢業生就業不穩定,與法律行業發生糾紛、矛盾的原因是畢業生無法適應法律行業的規章制度、行為規範、價值觀念等,這說明了法律職業院校在校局合作中未將法律行業的理念、文化融入學校文化中。

  在國家政策、法律層面上校局合作、產教融合尚未完善的情況下,法律職業院校可從校局文化融合上掌握主動權, 將法律行業文化引入學校文化構建上, 把法律行業的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核心價值觀和行動規範融入教育教學,推進校局更深層次的融合,文化的融合更能推進校局持續、深入和生態合作。校局合作、產教融合是法律職業院校的基本辦學模式,通過辦學模式、體制機制的協同創新,在專案研發、技術合作、基地共建、裝置共享等過程中融入法律行業文化。

  法律職業院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同時要突出法律行業文化。法律職業院校要進行課程改革,在專業課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考核評價上融入法律行業文化。在實踐課和頂崗實習中用法律行業文化引導學生,用法律行業的行為規範、守則要求學生。用法律行業成功人士的榜樣、事蹟感染學生,在校園環境營造上融入法律行業文化,通過耳濡目染影響學生,使法律行業文化成為學生自覺精神追求。

  四、提高對於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本土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包括很多人文素養、法律職業道德的追求。 將中華傳統的精粹融入法律職業教育,不僅可以傳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升人文修養、職業道德和法律職業道德,是實現法律職業教育個體精神自由發展的重要途徑。法律職業院校可以將傳統文化系統地融入課程體系,在一些相關的課程中突出傳統文化的內容,可以因地制宜開發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資源, 開設具有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將中華禮儀、傳統技藝融入學生生活。 開設傳統文化系列講座,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和領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人格和身心,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精神境界。

  結束語:

  通過上述文章不難看出,法律職業技能與法律職業道德兩者之前的融合已經成為了當前法律領域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同時也是每一個法律領域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為使人才的培養能夠更高的達到這一要求,有必要在培養過程中實施相應的措施。總的來說,校局融合的方式非常主要,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論素質,還能夠提高其實踐水平,加之有效的法律職業道德培養與薰陶,人才在法律職業技能與法律職業道德方面的融合必定成為可能,除此之外,還存在很多措施需要被實踐,這是有關人員必須注意的一點問題。

  >>>下頁帶來更多的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論文
職業道德類的論文
相關知識
職業道德的論文發表
談審計職業道德的論文
論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淺論教育政策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教師職業道德的論文範文
會計職業道德的論文
論廚師職業道德的論文
職業道德的論文
職業道德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