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健康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9日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摘 要】本文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並結合已有研究,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了梳理,並結合相應的教育原則,據此提出了可行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關鍵詞】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將在滿足自身生理需求的同時,開始關注個人心理健康問題。對於學生家長來說,特別是初中生家長,他們在關注自身的同時,也在關注自己孩子身上的變化。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變化沒有做好準備,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父母的話了,諸如此類的困惑,教育界正在進行思考。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漸被大家關注。

  一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結合我國初中教育的特點,且根據已有研究得出,我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鄉差異

  現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參差不齊。在部分有條件的學校,有經過專業培訓過的專職心理老師,通過他們開設心理健康課這樣的方式來實現的這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對於大部分學校,特別是二級城市以下的眾多學校來說,具有兼職心理健康老師的學校可謂是鳳毛麟角,特別是農村初中,絕大多數學校沒有開設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課程。

  2.心理健康教育課安排較隨意且內容不繫統

  在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級中學中,利用班會課或德育課時間進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並無固定的心理健康課時間。關於初中生的適應問題、性教育、學習方法、自我接納、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課程內容涉及得較少。而初中階段,學生由於學習內容、生理心理髮育、學習生活環境等因素髮生較大的變化,會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需及時進行指導和疏通。而現有課程安排並未過多考慮到此因素。

  3.家庭因素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對於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學校而外,家庭發揮著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學生除了學校而外另一個長時間生活、學習的場所,因此,家庭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更多家長因為工作、自身等諸多主客觀原因,對於學生教育的關心更多體現在對學習成績的關注。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遠不及對學習成績的關注,由於初中學生處於青春期,而與此同時父母步入中年期,這個時期的成人要面對來自事業、生理、心理的特殊時期,因此極易產生衝突。而這個時期的衝突的處理又將影響親子關係的發展,進而影響到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學習、生活等方面。

  二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和發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初中生綜合素質為目標,以期促進其全面發展。簡言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促進初中生髮展為最終目的。根據對已有研究的分析,我們得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遵循如下原則。

  1.普及性原則

  現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於種種限制,普及性不強。而初中生在成長過程中由於身心發展以及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更多心理上的關懷。我們對於問題學生需要重點關注,但與此同時不能忽視對其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患於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為學校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證。

  2.發展性原則

  由於初中生所處於的成長階段,對於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採取發展的眼光。初中時期是學生成長迅速的階段,這種成長不僅限於身體上的成長,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長。因此,對待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叛逆等行為不能簡單地以好與壞來定性,以免對學生造成傷害。

  3.包容性原則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其健康成長。對於有問題行為的學生,如行為退縮、學習障礙等,要多一份耐心。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解與包容,會促進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有助於學生敞開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潤物細無聲”。

  4.活動性原則

  根據初中生的特點,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增加活動課程內容。活動的設計需要緊扣主題,趣味性強且具有思考性,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領悟成長。與此同時,活動需要遵循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期得到較充分的發展。

  5.指導性原則

  初中階段是青少年出現成長的煩惱較為集中的時期,他們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導性建議。此外,初中階段也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塑造的重要時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帶有一定的指導性。

  三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根據上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教育方式可以以課程、專題講座、個體輔導、團體輔導、科普手冊等形式進行。

  1.心理健康課程的開設

  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由專門老師進行教授,結合生理衛生知識講授情緒情感、學習策略、人際關係、性心理健康等方面內容。以便學生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心理狀況,正確處理學習、生活中所出現的各種心理困擾。由於課程的開設,可以使絕大部分學生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專題講座

  學校應定期舉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講座的內容主要涉及情緒、學習、人際、性心理等。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餘地,讓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講座。讓學生在較強動機的驅使下,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開展個體心理諮詢

  學校需要開設專門的心理諮詢室,讓出現心理困擾的學生能在學校裡找到一個安全可靠的地方去解決相應的問題。個體心理諮詢需要有專門老師負責,該老師需具備一定的心理諮詢經驗,對於普通的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有一定的界別能力。此外,建立相應的心理檔案也是非常必要的。

  4.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輔導工作是當今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一個重點,對於集中解決部分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問題,有時間、受眾、效果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團輔中的各種活動可以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自我探索與思考中來,達到積極參與成長的目的。團體輔導工作可以是專題團體輔導,也可以是團體諮詢,同時在學科教育中也可以融入團體輔導的理念。

  5.科普手冊的編制

  學校可以編制一些心理健康手冊發放給學生,內容應包括情緒調節、人際交往、學習方法等方面,便於學生及時自我調節,也是心理問題預防的一個較為有效的措施。

  篇2

  試論初中語文教育的心理健康

  摘 要: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的巨大變革,人們的衣、食、住水平顯著提高的同時,給我們生活的世界帶來巨大變化。一些變化正在影響著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給他們帶來很多的心理問題。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使他們充分發揮其個性,並且在未來社能夠全面發展是我國教育的任務。語文是個包羅永珍的學科,它映射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就包含了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關鍵詞:初中 語文教學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個人具有清晰的認知,健全的人格,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且有穩定的情感和成熟的內心世界。它是一種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統一,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相平衡的狀態。

  青少年心理健康標準:具有與他人相似的心理狀態;其思想、行為與其年齡相符;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善於與他人交往,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對待事情具有適度的反應能力,做到不偏激,不漠不關心;有信心地去面對困難,遇到挫折不跌倒。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必然,是以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為立足點,運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活動。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

  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然而隨著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思維方式的改變,生活閱歷的擴充套件,中學生很容易在人際交往、學習、升學等事情上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據相關調查,在現在中小學生中,心理障礙的有36.7%,心理缺陷的有11.6%,心理異常的有29.4%。可以看出,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將成為素質教育的重點。

  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這一最不穩定時期,由於在心理、生理上的變化和獨立意識的增強,不願意接受父母、老師的管教,很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叛逆心理主要表現為逃課、厭學、打架鬥毆、辱罵他人、談戀愛、不聽別人建議,固執己見,不與別人溝通交流,等等。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轉折期,如果處理不當,會影響學生的未來走向。

  在學習方面,學生由於升學的壓力,經常處在焦慮,急躁的狀態中。學生作業多,課業壓力大,考試頻頻,學生之間的成績競爭往往會使學生有焦躁不安的情緒,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社交人際方面,有很多的學生存在著交往困難的現象,孤僻,不合群,不能和老師同學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做事缺乏熱情,等等。

  從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現狀來看,學校教育特別是初中語文教育應該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雖是學生心理問題高發期,但同時也是糾正的最佳時期。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將有效地預防和糾正健康心理問題。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1.以人為本,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傳統的語文教學,只是教條式的教給學生知識,要求學生能讀、能寫、能背誦。教師很少在一篇課文結束後進行一個有教育意義的總結,這樣,學生就不能把學到的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要想實現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就必須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狀態。

  在課堂上,教師要摒棄嚴格治理學生的方式,用愛和寬容去接納那些具有反叛心裡的學生。對於在思想上,行為上犯錯的學生,不要對他們加以批評,而是像對待朋友似的對待他們,與之交心,瞭解他們在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困擾和問題,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通過對學生的瞭解,教師要循循善誘,鼓勵和發展學生。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力量。

  2.通過語文課文朗誦,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

  中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且可朗讀的內容較多,不少課文蘊含這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比如,初中古詩詞《水調歌頭》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帶著有感情朗讀,表現出詩人由思親感傷到心胸樂觀開闊的情感。通過有感情朗讀,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學生朗讀完畢後,給予之積極地鼓勵有助於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也可以使內心孤僻的的學生得到大家的賞識和重視,樹立自信心,漸漸與大家融為一體。

  慷慨激昂的朗讀,具有幫助學生一吐心中的不快,緩解學生的壓力等優點。在朗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一類豪情萬丈的詩句時,學生盡情的朗讀,在不知不覺中釋放了不良情緒。

  3.開設口語交際課,讓學生“說”

  口語交際不僅是立足這個社會的根本,也對人們的心理狀態的良好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高收視率訪談節目《說出你的故事》 ,著重關注名人背後不為人知的祕密,使名人不再神祕。把自己的煩惱說出來,學生可以最大程度的將自己以前遇到或正在經歷的煩惱說出來,這樣有利於消除學生的煩惱,以正確的心態面對來自生活中的各種各樣問題。通過與老師交流、與父母的談話,能讓學生知道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各種問題是普遍的、常見的。如何看待煩惱,解決問題是我們現在與今後如何更好的活著的重中之重。通過對老師、父母處理煩惱的方法的理解和認識,既而使學生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得到受益。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傾訴自己的煩惱,成為彼此的心理醫生,能讓愛的暖流在同學之間流動,相互關愛,共同促進彼此成長。通過以上這些方法,學生所遇到的煩惱等心理問題都可以有效進行排解,減輕學生壓力,讓學生們在學校快樂地生活、學習。

  4.多樣的文化薰陶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養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寫日記是幫助學生傾訴情緒的最佳方法之一。把生活上的問題和心中的困惑寫出來,然後定時回顧和分析,這樣能使每個人加深對自己的瞭解,容易使自己在比較冷靜的情況下處理問題。

  閱讀好書能消除煩惱,淡化抑鬱,振奮人心,降低心理問題的出現。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每天利用額外的時間向同學介紹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書籍,引起學生的讀書興趣,同時給學生們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刊物如《讀者》、《意林》等讓學生們去閱讀。可以安排閱讀任務比如《三國演義》,規定時間,然後通過舉行閱讀知識大賽給大家互相切磋交流的機會,增強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又增加閱讀的樂趣。

  此外,還可以舉行辯論賽,進行國學教育等。

  四、結語

  在語文課堂上滲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將有效地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堅持不懈地貫徹落實是老師應該擔當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王鬆泉,錢威.語文教育心理學基礎[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社,2002.

  [2]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 C]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3] 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初中生家庭教育論文
成功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初中健康教育論文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論大學生幸福觀培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中小學健康教育論文
淺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述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論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淺議英語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