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下的分層教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我市率先進行義務教育(蘇教版,六?三制)初中數學教材(下稱新教材)試驗.我們發現,新教材在適應學生差異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論要求有所降低,刪去了繁瑣的計算題及多步推理的論證題,使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達到基本要求;同時拓廣了知識面,選入了能開闊學生視野,啟迪學生思維,緊密現代生產、生活的足夠數量的習題,並分層次編排,使學有餘力的學生的數學才能得以充分發展.如何在教學中發揮教材特點,適應學生的差異,使教法改革與教材改革完美統一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經過多年探索,初步形成了“激勵式分層教學法”的理論與教學模式.下面簡介該教法的一些原理與做法. 
        任何一個學生,他的品格、智力與體能狀態總是處於相應的層次上的.所以,教法應圍繞“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讓尖子冒出來,使多數邁大步,叫後進生不落伍,達到班級整體優化”來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在施教過程中,應貫徹如下“兩條原理”和“三個基本原則”,以達到教師的激勵與學生的發展有機地結合. 兩條原理:內部動力原理和適應與轉化發展原理.三個原則:即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原則;同步教學與非同步教學相結合原則;學生心理認識規律與知識形成發展規律相結合原則. 
激勵式分層教學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個方面. 
        一、定好起跑線 
        先向學生宣傳激勵式階梯教學法的目的.使每個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劃分梯級的目的是為了劃定每個學生現有的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最終縮小差異,達到班級整體優化.之後,公佈學生雙基考查成績,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申報A、B、C三個學習小組.教師宣佈備組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的不同標準和要求:C組學生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學習,達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練習題以及A組習題;B組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達到教材基本要求,獨立完成練習題、A組習題及部分B組習題;A組學生獨立達到基本要求,主動學習“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識拓廣性內容,在完成A、B組習題中總結歸納解題思想和方法,同時幫助B、C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共同進步. 
        二、分層授課 
        1.備課設階梯 
        備課時,教師認真研究教材,抓住問題的本質,瞭解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設定合理的認知階梯:形象記憶性內容設為第一梯級,保證C組學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內容為第二個階梯,使B組學生“吃得好”;知識擴充套件性內容為第三個梯級,滿足A組學生“吃得飽”.例如,初二“同類二次根式定義”教學的三個梯級為:(1)例項引入同類二次根式定義,舉正反例反覆理解;(2)定義應用,充分理解“化簡後,被開方數相同的二次根式”,並舉幾組不是最簡二次根式的例子進行理解;(3)定義的拓廣,從同類二次根式定義中發現一般同類根式的定義(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業時,教師可將課外習題分為以課外習題集和教材B組習題為主的超基本題;以A組習題為主的基本題;以練習題和大部分A組習題為主的起碼題,以此來分別滿足A、B、C三個學習小組課外作業的要求,把教材以及與教材配套的習題全部落到實處. 
        2.講課沿階梯
        激勵式階梯教學法在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般講課規律的基礎上,在知識和時間的安排上做了較大的改進.就新授課而言,三個階梯既獨立成段,又前後連貫,以便三個梯級的學生都明白自己在該梯級學習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對思維的發展起定向作用. 
        在時間的安排上,第一、二個階梯的授課時間要得到充分保證,一般25至30分鐘.這樣能保證B、C組學生聽懂吃透.第三個階梯只需點到為止,一般5分鐘左右,使A組學生學有餘味,即下有界(使每個學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內容),上無窮(定向啟發,課外發展).
     另外,課堂練習能異於常規教學.各個學習小組的練習內容和標準應有所不同.既要明確不同梯級學生回答相應梯級的問題,又要激勵低組學生回答高組問題,完成高組的任務.教師還可將重點內容設定幾個有梯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以求自己獲取知識. 
        三、分梯級評估 
        成功感是人們順利完成一項工作的重要因素.學習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級授課的基礎上,學生順利完成了本梯級的學習任務,而且經常超級答問和超級完成作業,這時,教師應進一步培養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讓學生得到滿意的分數. 
        於是,我們採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試卷分兩部分命題.雙基題80分,拓深題40分,其計分方法是:A組學生實得分=100分一扣分,B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組學生實得分=120分-扣分.(此種方法常用於綜合考查). 
        (2)題同評分標準不同.基礎題對低組學生基分高,對高組學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識拓廣題補足A、B組學生的基分滿100分;允許C組學生做拓廣題,作為升級的參考因素.(此種方法常用於單元考查). 
        考查成績90分以上者為該組優秀學生.連同平時的聽課、作業以及智力因素等,作為學生升級的量化依據. 
        四、激勵跨階梯 
        學生分級達標後,能力得到了發展和提高,基礎得到了鞏固,部分學生跨階梯條件日趨成熟;老師應在授課中有意識地創造跨階梯條件(如超級提問,超級作業),引導他們向上一級臺階過渡.同時,鼓勵學生自覺申報跨階梯.對部分不能升級,以及個別由於驕傲而退步須降級的學生,教師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後,採取保級和降級措施.這種定期升級教育活動,一期一般進行兩次,對個別超速發展的學生,可隨時升級.調級後,老師訂出新的目標(如各組的最低分數),使學生有新的奮鬥目標. 
        激勵式分層教學法實驗五年來,取得了豐碩成果 . 同時,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其他學科成績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養成,畢業總合格率均高於對比班,在實驗階段無一人違紀. 
        現在,該教學法已遷移到了其他學科教學班和班級管理工作中,越來越顯示出它融教材、學生、教法於一體的特點.

反思合作學習構建高效課堂
淺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興趣
相關知識
義務教育下的分層教學
如何構建生本教育下的高效課堂
淺談新教材下的課堂教學
試論基礎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幼兒園教育中的素質教育論文
幼兒教育中的賞識教育論文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材料分析題_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材料分析題答案
小學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論文
淺談英語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論文
關於職業教育中的禮儀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