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堂中有效性教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時下比較風靡的熱門課題,是當前深化課堂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學要關注的是學生和學生的發展,尤其是學生大智慧的發展。同時,有效教學還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品質的發展以及教師自身的發展。新課程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有效教學時代的大背景下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要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髮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獲取知識的過程,努力做到“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
        一、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                           
        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首先要改變教師的觀念,認識到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而不是從本本出發,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服務者,而不是一個灌輸者。由於學習者的認知基礎、智力水平和情感態度不完全一樣,因此確定教學目標應該因人而異,使每一個學習者都能夠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跳一跳摘到“最近發展區”的果子。制定的教學目標首先要滿足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和未來終身發展的需要,研究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愛好、動機和需要,瞭解他們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和社會背景,要基於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其次,由於我們處於一個變化日益劇烈的偉大時代,時代的特徵和社會發展大意科學教學的要求是制定目標的基本依據,要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交流合作、創新探究等能力,環保、合作、民主等意識。再者,現代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基本趨勢是分化與綜合並存,科學的教學目標必須適應科學和技術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參與心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參與心理,從而喚起學生思維,激發其內驅力,使學生真正進入學習活動之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莖的輸導作用”時,提問:俗話說,人怕傷心,樹怕破皮,老樹中空而不死,這是什麼道理?又如在講“植物的水分代謝”一節,提問: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可地下的水分為什麼能上升到植物的頂部去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課堂吸引,此時導人新課最佳。
        激趣性提問,可以促進學生質疑,引起深思。在講授新課中,教師若能在學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處及時提出問題,然後與學生共同釋疑,勢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只有當學生具備了“憤、徘”狀態,即到了"求通而未得,口言而未能”時,才是學生進行“開其心,達其辭”的最佳時機。思維中出現了疑問才能產生強烈的探究和求知慾望。 
這樣,學生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既學到了知識,激發了他們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科學問題入手來研究科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三、發揮好實驗的作用       
        科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知識是通過觀察和實驗加以總結和思索得出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應儘量增加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
      在引課時,可以一些小實驗引入,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他們探索的慾望。例如,在學習蒸發時,用手指蘸酒精在黑板上寫下“蒸發”兩個字,然後讓學生觀察發生的現象;在學習大氣壓強時,讓學生用嘴含住塑料礦泉水瓶口吸氣,觀察發生的現象,引出大氣壓強。 這樣既提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比較活躍的狀態。
        在新課教學實施過程中,儘可能的讓學生多動手、多觀察,而且實驗中所用的器材儘量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這樣就可體現“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的思想。例如,在學習浮力的利用這一課時,可利用橡皮泥來分組尋找使密度大於水的物質浮於水面上的方法;利用蘿蔔來演示“空心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等。通過這樣的一些實驗,不僅傳授給了學生知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可讓學生親身經歷獲得知識的過程,體會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四、利用教師的主導地位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是為了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學習物質鑑別時,有4杯已經編好序號但忘了寫名稱的液體,不過還記得它們分別是礦泉水、蘇打水、白酒和食鹽水,現在請同學們猜猜用哪些科學方法進行探究辨別。學生分別提出自己的方法。這時,教師沒有急於表態,而是先引導學生試一試用自己所提出的一種方法進行辨別,但結果學生都不能把這四種液體辨別出來。教師再次引導學生,用一種方法不行,那能否把幾種方法合起來進行辨別。同時,教師還在操作方面進行引導學生。教師以商量的口吻引導學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科學地探究。結果這堂課,學生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探究慾望非常高,每一位學生都能辨別出四種液體的名稱。
        教師的主導應該像好導遊一樣循循善誘,讓遊人自己去領略無限風光;像好導演一樣啟發引導,給演員留有演繹劇中角色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學會學習和掌握學習。可以說教師的主導地位是有效教學的支撐點。
        有效的科學課堂應該是“感悟”與“對話”的共舞,“激情”與“智慧”的齊飛;是學生的靈性得以迸發,潛在悟性得以喚醒;是學生擁有風和細雨,春意盎然。有效的科學課堂應該是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喚醒了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了學生封存的記憶,開啟了學生幽閉的新智,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有效的科學課堂應該是 “以人為本”的課堂,是 “人文關懷”的課堂,是“高效低耗”的課堂。

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讓學生在質疑中自主探索
相關知識
科學課堂中有效性教學
淺談數學課堂中的合作教學的體會
英語經典電影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有效應用模式探析論文
高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研究論文3篇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程中適用性教學媒體的研究論文
試論中學音樂課堂中的合唱教學
在美術教學課堂上應怎麼教學
了中小學美術教育課堂的有效利用
數學課堂中如何體現和諧高效
淺談資訊科技在旅遊文化課堂的有效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