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音樂教育教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5日

  藝術教育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尤其是新課程標準下,使得藝術教學越來越以學生為中心,提倡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中學音樂教學與素質教育 》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的主要任務。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強調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新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身體及心理等素質,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個性,是高水平、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啟用想象的藝術.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於開發智力,特別是在啟用學生創新潛能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樂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對於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形成學生的主體地位尚缺乏具體研究和可操作性方面的經驗.針對目前社會,學生還不太重視音樂課的情況,音樂老師要鞏固其音樂教學的陣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就是實施主體教學而要在音樂教學中形成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是充分認識到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性。

  一、音樂教育與道德培養

  音樂使人充實、愉快,輕鬆,音樂具有它獨特的功能,即調節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錘鍊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良好的音樂可以淨化心靈、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聽什麼樣的音樂,唱什麼感情的歌曲,不僅對一個人的情緒感染,性情陶冶有作用,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精神,風尚都有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重溫抗日救亡歌曲,不僅使學生感覺到當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戰爭年代及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高漲熱情,而且再現了當時“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感人場面,使學生感受到一次革命理想與革命歷史傳統的教育。如在上《保衛黃河》一課時,除簡單介紹《黃河大合唱》歌送了我們黨領導的軍民抗日遊擊戰爭,歌送了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意志氣概外,重點向學生介紹冼星海的品質與精神。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能使人的品質優秀,精神崇高。從而陶冶學生的情緒,啟迪心靈,塑造健全的人格。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和自豪感。

  二、音樂教育與智力培養

  智力是人類認識客觀規律、改造客觀事物的能力。它包括想象、創造等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近代心理學家對世界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大量研究,結論是:天才的最大特徵不是智力,而是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音樂用極具想象力的旋律,優美的和聲,誘人深思的復調等手段,使人常處於愉快的情景之中,激發人進行大膽、跳躍式的設想,將思維的變化升騰出無盡的想象。在音樂教學中,不僅要考慮音樂本身的專業與目的,而且更要注重音樂對人心理的影響。恰當地選擇音樂作品,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利用音樂作品,將會促進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使人的想象力更豐富,知識的聯通與融合更活躍、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愛因斯坦深有體會地說:“我的科學成就就是從音樂體會中得來的。”大量的實踐證明,音樂對智力度開啟有作重要的作用,它將影響人的心理、生活、交往和追求,進而使人開闊眼界,樹立信心,走向成功。

  三、音樂教育與體育的培養

  音樂與體育有著密切的聯絡,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2世紀我國就有了配樂體操。從古代的配樂體操到現在的體育舞蹈、藝術體操、健美操、花樣游泳、花樣滑冰等無不說明音樂與體育有著不解之緣。音樂與體育的完美結合在健

  身上更能陶冶身心,強身健體,在競技上,不但是美的享受,且更是運動員發揮佳績的關鍵所在。早期的人類的娛樂活動是“歌、樂、舞”三位一體。音樂是用旋律書寫的作品,表達表演者的歡樂、喜悅、彷徨、憂愁、憤怒、激情、滄桑、堅強、希望的情緒。而體育則是運用身體 實踐,表達運動者的狀態和姿勢變遷,以反映其喜怒哀樂。於是,從學理上兩者都同屬於主體自在性的表徵正規化,於是具有明顯的相通性。與音樂 藝術的共通性,最根本的在於 建築所具有的音樂般的韻律和節奏感。一言以蔽之:“韻”。音樂往往強調通過節奏、旋律變化以彰顯韻之美,而運動者同樣藉助自身來實現韻之美。

  總之,中學的音樂 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刻不容緩。現代教育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越來越需要將音樂教育引入德、智、體、勞諸育之中,來完成對中學生人格的塑造。重視中學音樂教育,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 發展的關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關鍵。因此,音樂教育是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加強與提高層次。

  篇二

  《 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摘要: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民族音樂在新課程形式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民族音樂是民族傳承的一個很重要載體,孔夫子就非常重視“樂”的教化作用。民族音樂承載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智慧,時間是檢驗事物價值的標尺,幾千年的文化傳承,足以證明民族音樂的價值。

  雖然,新課程教材比起舊教材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也不可避免的存有其侷限性。同時,由於社會和歷史的種種原因,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教學又存在著諸多不利的因素:

  一教材導向與學生審美需求之間存在矛盾。

  大多數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音樂課,主要原因是現行的中學音樂教材,選擇的樂曲大部分以中外經典樂曲為選編物件,幾乎很難找到較通俗的音樂作品。改革的深入不僅促進了經濟的不斷交流,也加速了各種形態的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滲透,林林總總的各種形態的流行音樂大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導致學生對一些民族音樂不理解也就不願接受,因而他們也就更願意欣賞那些通俗易懂的流行音樂。這也就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

  二對音樂功能的認識缺乏科學性、全面性

  雖然,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對音樂的功能認識比以前有了較大的進步,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甚至部分老師對音樂的美育、德育、智育以及許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並沒有形成比較全面客觀的認識。其實,音樂教學首先表現為一種美育教育,它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無法比擬的。同時,它還會起到輔助德育、智育的作用,對於青少年培養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豐富而高尚的情感、想象力、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其它學科不可取代的。柏拉圖曾說:“音樂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會目的以外,必須把美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目的來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但是,許多學生和家長甚至部分老師認為音樂學好學壞並沒多大關係,這對音樂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是很不利的。

  三在升學考試課程縫隙中民族音樂教育難以生存。

  由於高考指揮棒的存在,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把升學率看成學校聲譽和生命力的標誌,凡是中考、高考科目之外的課程一概受到冷落。中學音樂教育就很難得到實質性的開展,民族音樂教育被打入冷宮更似乎就是一種必然。在學習任務繁重的今天,學生仍不管是否願意,都必須面對現實——中考、高考,因而音樂課更顯得無足輕重了,更不用說民族音樂了!學生能有時間偶爾聽幾句從大街小巷傳來的通俗歌曲並跟著哼上一兩句,就已不錯了。

  基於對當前中學民族音樂教育教學中現存的不利因素的認識,本人認為除了相關教育部門應進一步加強音樂教育方面的一些相應的改革和調整,而作為一位音樂教師也應針對現狀提出一些相應的對策,個人覺得音樂老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加強民族音樂美的宣傳與展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利用現代網路功能,彌補課程設定的不足。音樂與計算機的結合,不僅拓寬了音樂教學的思維與方式,更具重要意義的是帶來了音樂學習中的思維方式變化.正如普通高中音樂課標提到:要求學生“能夠在電腦上應用相關軟體欣賞音樂,並能夠通過網際網路搜尋和下載音樂資料”。因此,在課前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將下週要學習的知識內容通過上網查閱相關的資料,然後在課堂上展示,各組還可以互相補充,比如講到某個少數民族,它的風土人情、服飾、節日、音樂等,這些足以讓學生更好地瞭解、掌握知識,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他們團結合作能力。

  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

  在欣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

  摘要素進行對比,讓學生討論、比較分析找出各自的風格特點,最後再次聆聽並提出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本課的教學重點——“魚咬尾”,教師適時引導提示,這時就有學生說:“這不就和成語接龍一樣嗎?”全班同學一聽,互相討論,最後懂得了“魚咬尾”的民歌創作方法。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感知、思考、討論、總結等學習過程,不僅能更深刻、更準確地領會音樂作品的感情內涵,同時能找到音樂與語文、歷史等其他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絡,在感知和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更準確全面的認識音樂的美育、德育和智育等功能,從而自覺端正對音樂學習的態度。這正如毛澤東同志在他的哲學著作中所說,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

  三加強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知識的掌握能力,陶冶情操

  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音樂教師可以結合第二課堂,組織“民族聲樂演唱”“民族器樂”等興趣小組,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也可以組織部分班級開展“民歌演唱會”“中華卡拉OK民歌大獎賽”等活動,擴大民族音樂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影響。針對當前流行歌曲的衝擊,這顯然也是一種有效的導向手段。此外,我們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區“南音”的特殊民間文化,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採風,收集原生態的和變異的民族民間音樂,讓學生從鄉土音樂的認識和感受做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民族情,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鄉土音樂,熱愛鄉土音樂,繼而更好地認識鄉土,熱愛鄉土。

  作為一名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者,應該對民族音樂有著足夠的重視,應該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加強對學生的民族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為培養下一代盡職盡責,不辜負人民的重託!

有關推薦:

淺談中學語文促學教育論文
中學藝術教育科研論文
相關知識
中學音樂教育探究論文
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探析論文
幼兒中班音樂老師教學計劃
有關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論文
小學音樂教育分析論文
小學生音樂教育參考論文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反思範文
淺談中小學心理教育相關論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談論文
中學體育創新教育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