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人才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探討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1日

  隨著我國經濟的較快發展,社會對勞動者的職業心理素質要求逐步提高,人才的職業心理素質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創新人才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探討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創新人才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探討全文如下:

  摘 要 高職院校在堅持培養具備高階技術能力的創新人才的教育任務基礎上,還應加強對創新人才的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以此幫助高職學生未來更順利地就業和謀求職業生涯發展。本文對創新人才職業心理素質的內容進行了介紹,並針對高職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培養創新人才職業心理素質的方法和途徑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隨著社會和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社會分工也越來越細,這種發展趨勢對當今人才的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勞動者不僅要熟練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具備創新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心理素質等。人的基本職業心理素質在職業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影響人們的職業選擇、工作效率、工作成就,而且影響人們對職業的適應和發展。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一線勞動者的教育機構,應當改革加強對創新人才的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教育,以及提高學生們的整體職業素質。

  1 創新人才職業心理素質的內容

  職業心理素質是與人所從事的職業相匹配的心理素質的總和,包括職業意識、職業興趣、職業氣質、職業性格、職業能力等。

  1.1 智力素質

  所謂創新人才職業心理裡的“智力素質”,是指勞動者從事與職業相關的活動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這裡是指創新人才在工作創新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各項能力,如記憶能力、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等。創新人才的智力素質核心內容是創新思維,其主要表現和特點在於:在職業活動中善於觀察、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記憶力強、在工作中追求理性和嚴謹,同時擁有良好的思維理解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想象和思維是創新人才的靈感來源,新的形象和新的假設突發性的出現和碰撞,進而產生創新的靈感。從創新思維的形式來說,創新是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協調和統一;從思維的清晰性來說,創新又是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的協調和統一。不可忽視的是,智力因素需要知識結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等條件作為基礎。因此,創新人才要提高智力素質,可從這幾個方面加強培養。

  1.2 非智力素質

  職業心理中的“非智力素質”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從廣義層面講,創新人才的非智力素質是指在工作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職業興趣、職業情感、創新意志和創新需要等非智力因素以外的職業心理素質。其中,職業興趣和職業情感是推動人才在工作中積極探索創新的驅動力,對自己的工作有濃厚的興趣和感情,勞動者才會積極開展創新活動。創新意志和創新需要是保障人才在創新過程中克服困難,衝破阻礙的精神動力。通常人們認為,越是智商不高的人其創新能力也不會突出,創新能力突出的人必定是高智商。但實際上,創新能力和智商並不一定是匹配的,高智商的人未必就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原因就在於那些非智力素質如執著的個性,對工作的投入和熱愛等對創新活動產生的巨大影響。在非智力素質的影響下,一些高智商的人在工作中終其一生也未能獲得任何創新成果,而一些看似智商平庸的人,卻能憑藉著對職業的熱忱喜愛,取得一些不俗的創新成就。

  2 創新人才職業心理素質的現狀

  2.1 智力型職業心理素質缺陷

  知識面狹窄。客觀來說,高職生相較於本科生來說,無論是在理論知識學習的深度或廣度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一般只侷限於本專業內,對於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掌握不夠。而工作中要面臨的很多實際問題,大多會涉及不同學科的知識,這就造成高職生在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的原因,一方面源自自身知識面狹窄;另一方面,也跟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和實際鍛鍊有關。   缺乏工作創新思維。高職生在學校期間的學習考試,更多是通過複述和模仿,綜合前人的研究和答案而進行的重述活動,這種活動絕大多數都是針對已經出現或解決的問題開展的。而到了實際工作活動中,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沒有現成答案的。即便是類似的問題在不同的條件和環境下,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存在著差異。學生長期受學校教育的影響下,對於用創新思維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十分欠缺。

  2.2 非智力型職業心理素質缺陷

  工作缺乏主動性。工作時缺乏主動性是高職畢業生普遍存在的職業心理問題。企業中不少工作崗位的職責要求是不可能用文字描述的那麼明確具體的,其工作目標也相對比較模糊籠統,這就需要員工在實際工作中去主動觀察問題、發現問題、開拓解決、創新創造,而不是消極被動地等待。而且,這種被動接受的工作態度,還有可能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遇到需要承擔較大責任的工作任務時就推給其他同事,一旦出現問題就相互推諉扯皮,不僅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還容易造成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不睦。

  習慣於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在行為上、工作中,喜歡將事情的方方面面考慮得很周到,這並非壞事。可是當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仍然不改這種與崗位需要不適應的習慣,過於追求按部就班就是一個明顯的缺點。須知,企業工作常常需要打破常規,去創新地工作。這不僅在產品研發工作中是這樣,即便是管理崗位和市場開發工作也是如此。

  缺少與他人的情感溝通。對於工作和興趣之外的人和事關心少,這是多數高職生都存在的職業心理弊病。一些高職畢業生雖然參加了工作,但仍保持著和在學校時一樣的興趣和生活方式,每天下了班就回家,或是參加一些興趣聚會,對於工作和興趣以外的人或事一概不關心。尤其是一些自認為在校學習成績優秀,有突出創新能力的“精英學生”,主角意識更強,對於周圍的同事不屑於進行更多的情感溝通。結果造成個人在工作中缺乏歸屬感,組織凝聚力不強。學校教育為學生樹立了超越前人、勇攀高峰的權威和理想,學生們也接受了這種思想,這是學校教育的成功之處。在於某些具備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生對這個問題認識不夠全面,在工作中自己只願當主角,不願當配角;只想做那些具有創新價值的工作,卻忽視了與同事合作這種日常事務。最後是主角沒當成,創新活動也因缺乏他人的有效配合而流產。

  3 加強創新人才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3.1 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增強實習實訓等職業實踐

  高職院校要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聯絡,積極搭建讓學生充分感受企業文化的平臺,邀請企業管理者、行家裡手到學校講學,讓學生真切感受企業文化,增進對職業心理素質的瞭解。學校應建立更多實習實訓的渠道,在校企合作的各個育人環節加強對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進行職業體驗和創新體驗,讓高職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能感受到企業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把外力轉化為學生內在的素質,這是深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只有更多的親身體驗和實踐,才能使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職業心理素質的價值和重要性。工學結合是學生職業適應能力培養的有效組織形式,通過以職業活動專案為載體、任務驅動的學習實踐過程,開展行為導向的教學,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終身學習的潛能,培養學生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蒐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縮短職業適應期。

  3.2 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內容

  高職院校要結合實際,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通過開設專門的職業心理素教育課及相關的就業指導課、心理健康課,來拓展和提升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同時,職業課程是高職院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學校應積極利用課堂這一教學陣地,對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進行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積極發揮示範作用,以學生的興趣和未來就業為中心,選擇一些學生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從中挖掘一些前人未涉及或少談起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和講解,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使他們在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職業潛能以及所要求的職業心理素質。

  3.3 開設職業心理素質教育課

  目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都開設有就業指導課。就業指導課的內容講授必然要涉及很多心理專業方面的內容,因此應開設職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要貫穿整個高職教育的全過程,不同階段、不同年級有不同的任務及側重點。一年級主要進行自我認知、職業生涯規劃;二年級側重職業習慣養成和職業能力培養;三年級傾向擇業教育、就業心理輔導。教師可通過情境模擬的形式開展職業心理講授活動,也可以通過統計分析歷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從中找出過往畢業生身上的優秀職業心理素質,為學生提供一些真實可信的榜樣,從而激發學生完善自我的動力。職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要根據學生的需要、認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提高。同時,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班上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職業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職業心理素質。

  3.4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是職業心理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不講職業道德的創新活動對企業和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可能是無法估量的。因此,學校應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對學生心理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以職業道德為中心,通過向學生系統地講授職業道德的原則、規範和養成等內容,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敬業意識、創新意識、紀律意識和競爭意識。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其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前瞻性地認識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守的行為規範,進而對整個企業和社會形成正確的審視,將職業和道德緊緊聯絡在一起,幫助學生打造一個成功的職業生涯。

  3.5 加強網路建設,優化學生成長環境

  當今興起的網路文化對高職生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網路的主體性和自由性使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乃至創新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通過網路進行創新創造性活動也成為當今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趨勢。同時由於網路為高職生全面瞭解社會開闢了一個新的視窗和視野,這對於學生提高鑑別是非、認識真理和謬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另一方面,網路上也充斥著各種對社會和各行各業的人或事的片面和絕對化評論,高職生雖然在年齡上多已是成年人,但他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觀念尚處於形成期。如果長期受網路上片面絕對化資訊的薰陶,難免會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網路文化,在充分利用網路積極作用的同時,加強對網路的管理和建設,以此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總之,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承載著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教育使命,另一方面還擔負著為社會培養千千萬萬合格勞動者的歷史使命。而合格的勞動者首先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因此,高職院校除了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新素質外,還應加強對創新人才的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
 

特發性矮小對不同年齡階段兒童心理行為的影響論文
學齡前兒童心理行為問題與家庭教養行為關係的研究論文
相關知識
創新人才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探討論文
論音樂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的作用論文
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方法和途徑
人民警察職業心理素質測試
加強協同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途徑探討論文
教師職業道德素質修養的提高方法
籃球運動員心理素質培養論文
小學生心理素質培養論文
教師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方法與途徑
試論中小企業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