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分析專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對教育管理的研究是伴隨著教育活動的發展而發展的,換句話說,先有教育才能有對教育的管理,有了對教育的管理才能有對教育管理的研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試從教育管理理念內涵變遷看教育管理理論發展 》

  一、幾種教育管理理念與管理理論在教育中的應用

  一教育管理就是提高教育效率

  “教育管理就是提高教育效率”的觀念產生於20 世紀初期,是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泰羅所處的時代是資本主義大發展時期,當時,由於資本家關心的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潤;而工人關心的是減少勞動、提高工資,所以當時勞資雙方之間的的矛盾非常突出。作為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泰羅一方面要考慮資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要照顧勞方的要求。他認為,要想協調雙方的矛盾,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當時,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傳播。但在教育領域,最初人們都保持著謹慎的態度。美國芝加哥大學時任教育行政管理講師博位元在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出版後的第三年,在全國教育研究會年鑑上發表了具有重要意義的長文《適用於解決城市學校系統問題的若干一般管理原理》。博位元認為,教育管理應圍繞“效率”這一核心來運轉。同時還根據泰羅“任務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課程分析的概念。應該說,把教育管理理解為提高教育效率,促進了教育測驗和學校調查運動,在管理中體現了“科學的精神”。但是,由於這種“效率崇拜”最終演化為一種“見物不見人”的管理,忽視了教育管理的特殊性,所以為後來的“思想反叛”埋下了伏筆。

  二教育管理就是調動教育人員的積極性

  “教育管理就是調動教育人員的積極性”的觀念產生於20世紀30年代,是梅奧的人際關係理論在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處於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危機、大蕭條和大動盪之中,由於泰羅的科學管理把人當成了一個“活的機器”,給人的內心帶來了苦悶、壓抑和失落,難以起到最初時的管理效果。1924年,一批專家來到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通過實驗,梅奧發現,工人的勞動生產率與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鋇某魷種?涑氏忠恢終?喙叵怠Q芯咳嗽庇牘と酥?渚哂辛己玫娜思使叵擔?灰?芯咳嗽痺誄。??薔圖?迮?μ岣呱??剩?灰?芯咳嗽崩肟???薔桶牙投???式檔橢烈歡ǖ乃?健C釩氯銜??聳巧緇崛耍??恢皇薔?萌耍?瞬喚鯰欣硇裕??矣星楦小9芾淼母?揪褪羌し⒃憊な科?鞫?說幕??裕??說幕??雜種饕?莧思使叵檔撓跋臁?/p>

  由泰羅向梅奧的轉換是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性變遷,它不僅形成了20世紀管理思想中“科學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兩大陣營,更為重要的是使管理學真正認識到了人的存在。人際關係理論對教育管理的影響是沿著兩條線索發展:一條是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問題,比如杜威在梅奧的名著《工業文明中的人性問題》發表之後,在《民主與教育行政》一文中提出了“一切個人都有權力受到法律的平等對待以及在行政管理中有平等的地位”的思想, 並認為在民主社會中“政治制度和法律應從根本上考慮人性。” 之後,庫普曼等人在《學校管理中的民主》一書中提出了參與性管理,約契在《改善學校管理中的人際關係》一書中有論述了民主式管理;另一條發展線索是教育管理中的激勵理論,比如馬斯洛、赫茨伯格、麥克利蘭、弗隆、亞當斯等人的理論都不同程度地在教育管理領域產生了影響。

  三教育管理就是有效達成教育目標

  “教育管理就是有效達成教育目標”的觀念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是德魯克的目標管理理論在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二戰以後,為了在戰後經濟秩序的重建中獲得壟斷性地位,許多企業開始擴大生產規模,導致出現“巨型組織”。給管理帶來了許多難題,雖然20世紀30年代梅奧已經提出了人際關係理論,但在戰後的管理實踐中,居主導地位的仍然是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德魯克被邀請對巨型公司存在的問題進行會診。經過考察後發現,組織之所以出現混亂局面,是因為組織缺少統籌各部門協同運作的“靈魂”和“中樞”——這就是德魯克認為的組織目標。在目標管理思想提出的同時,在教育領域也出現了類似的思想,最著名的就是泰勒的目標評價模式。泰勒指出:“評價的過程,實質上是判定課程與教學計劃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育目標的過程。然而,由於教育目標本質上是描述人的行為的變化,即是說,目標的用意在於使學生的行為型別產生某些期望的變化,因而,評價就是判定這些行為變化實際發生的程度的過程。”

  四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決策

  “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決策”的觀點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是西蒙的決策理論在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工業化程序和經濟的增長加速了人類對不可再生性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從而引發了經濟增長與生態失衡、環境汙染之間的矛盾,與當時的社會狀況相對應,世界教育也面臨許多不平衡的問題,諸如日益過時的陳舊課程內容與知識增長及學生現實學習需求之間不平衡;教育與社會發展需要之間不相適應;教育與就業之間的不協調,教育費用的增加與各國將資金用於教育的能力和願望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等。這些被庫姆斯稱之為世界性教育危機。作為這些時代問題的深切感受者,西蒙認為以上問題的總根源是決策。決策不只是作決定、“拍板”、想對策,在更本質的意義上說,決策就是做正確的事情,而不只是把事情做正確。所以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過程。那麼,怎樣進行教育決策呢?教育決策的過程是一個協商談判的過程,是在老政策基礎上所進行的不斷修改。西蒙也認為,人並不具有完全的理性,與亞當·斯密的完全理性相對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再加上時間和其他條件的限制,教育決策者只能做出儘可能讓人滿意的或足夠好的選擇,因此教育決策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次性行為。

  決策理論在教育管理領域的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1999年高校擴招政策的出臺就是一個例項,當年的6月25日,全國各大媒體上幾乎都會出現了:“根據最近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 再如教育管理中用到的:“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電子會議法”等方法都是決策理論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五 教育 管理就是教育服務

  “教育管理就是教育服務”的觀念產生於20世紀十年代,是新自由主義 經濟思想在教育管理中的運用。

  新自由主義在上個世紀的十年代勃興起來,當時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正處於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的高通脹、高失業、低經濟增長的困境中,面對“滯漲”凱恩斯主義政策束手無策。弗裡德曼在1962年出版的《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中就主張教育部門引入自由市場機制,通過擴大和加強家長選擇學校的自由來促進學校之間的競爭,從而達到激發辦學活力,提高教育質量。後來,新自由主義學者又提出,教育是公益性和服務性事業,要想引入市場機制,必須在教育的公益性與市場機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他們認為,教育的市場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建立教育服務的“生產者市場”;確立教育受眾的“消費者主權”。

  受新自由主義思想影響的教育管理也出現很多變化。就我國而言,民辦教育大面積的出現就是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中期以後,學校自由競爭辦學、家長自由擇校等也隨之出現,把教育作為投資或視為商品而進行服務性消費等觀念,在今天看來也已經司空見慣了。儘管新自由主義為教育事業注入了新血液,但筆者認為,既是在新自由主義思想取向下公立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無論是在何種國家體制下都應該由國家承辦,新自由主義的引入市場機制可能會弱化國家對義務教育的控制。

  二、對幾種教育管理理念和相應管理理論的思考

  通過對20世紀教育管理內涵 發展歷程的回顧,我們發現,教育管理理念的每一次變更,都是相關的管理理論在教育管理中運用的結果,教育對一般管理理論有較強的依賴性。那麼,教育系統如何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教育管理定位呢?筆者認為至少以下三點是值得認真研究和思考:

  首先,認識教育系統。無論是教育管理者或者是從事一線教育的教師,都必須學習並掌握教育系統的內部規律。

  其次,對時代背景的感悟。任何一種理論的產生都以一定的時代背景為土壤,任何一種理論的產生一定都打著特定的時代烙印。

  再者,對現實問題的解答。有了上述兩個方面做基礎,再加上對教育管理自身存在問題的研究,逐步把教育管理過程中的一些感性認識、 經驗等歸納 總結,並在教育管理 實踐中不斷的提煉昇華,使之成為順應教育管理髮展規律的理論,進一步服務於未來教育管理實踐。

  總結

  教育管理理念的出現,總是與特定時代的教育管理理論的發展變化相對應,而每一種教育理論的產生又與管理理論在教育管理領域的 應用有著千絲萬縷的 聯絡。通過對上個世紀教育管理理念內涵變化的分析,我們認識到,一種新教育管理理論的出現至少需要對教育系統自身有一個熟悉的把握、對時代背景的感悟、對教育管理實踐中存在問題的解答這三個方面的思考。

  篇二

  《 我國旅遊管理專業教育的相關研究 》

  隨著我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為旅遊管理專業建設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遊管理專業要想培養出滿足旅遊市場需要的優秀人才,就必須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重視實踐教學改革,從而全面提升旅遊管理專業教育水平。本文對我國旅遊管理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對策進行探討,期望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我國旅遊管理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不明確

  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旅遊管理專業沒有準確劃分理論研究型人才和應用管理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二是旅遊管理專業即使確定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也沒有將專業教育與市場需求聯絡起來,使得學生缺乏實踐能力。三是部分院校盲目開辦旅遊管理專業,沒有考慮到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不僅造成了人力資源浪費,而且還增加了旅遊服務業的就業競爭壓力。

  二課程設定不科學

  旅遊管理專業的課程設定不合理,難以滿足旅遊行業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相關課程設定不足,一些院校忽視管理學、經濟學等基礎主幹課程設定,使學生過早地進入專業課程學習,未能為專業知識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極容易出現知識面過窄的現象。二是旅遊管理專業公共基礎課佔據較大比重,專業課、實踐課、選修課的比重較小,不利於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不利於發展學生的專業技能。三是理論課程遠遠超過實踐課程,使得學生處於被動學習地位,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沒有得到良好發展。

  三實踐教學內容單一

  開設旅遊管理專業的各大院校不重視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使得實踐教學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學校缺少與旅遊部門的聯絡,在實訓內容設定上脫離實際,跟不上旅遊業的發展變化。有些學校在實習環節將學生直接交給實習單位,沒有給予適當的理論指導,使得學生沒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加之部分實習單位也存在應付了事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生在實習崗位上學習到的東西十分有限。

  四師資力量不足

  旅遊管理專業的教師整體素質不高,主要表現為:教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旅遊管理專業學習,他們多數由歷史、經濟、外語、社會學等學科轉行而來,雖然他們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但是卻缺乏實踐經驗,難以保證教學效果。在講授基礎理論課時,教師往往只能照本宣科,無法聯絡實踐經驗進行講解,使得學生無法深入理解理論知識。

  二、我國旅遊管理專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確立培養適用型人才的目標

  各大院校應當根據本院校的性質與辦學特色,確定人才培養目標。首先,合理確定旅遊管理專業的建設規模,加大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建設,避免盲目擴大旅遊管理專業招生規模而增加畢業生就業壓力。其次,認真分析市場對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著力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適用型人才,使旅遊管理專業設定與培養目標設定具有一定前瞻性和適用性。再次,旅遊管理專業教育要重視旅遊人才綜合素質培養,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意識、紮實的專業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確保學生畢業後能夠勝任旅遊業的工作。

  二優化課程結構

  旅遊管理專業要優化課程設定,使其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首先,學校要開設適應旅遊業發展的課程,及時刪減過時的課程,確保課程內容具備超前性,使學生在畢業後也能夠用到所學知識,保持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的優勢。其次,適當增加選修課的比例,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增強課程體系對旅遊市場的適應性,重視發展學生的興趣、個性和潛能。再次,增加非英語類的外語專業教學,使學生掌握外語技能,以滿足國際旅遊業發展對旅遊人才的需求。

  三加快實踐教學改革

  旅遊管理專業要加大實踐教學力度,積極推動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首先,建設實踐基地。學校既可以開辦自己的酒店和

  旅行社,為學生提供固定的 實習基地,也可以與旅遊 管理專業對口的行業建立起長期合作關係,讓學生能夠在旅行社、酒店進行實習,為其畢業後勝任本職 工作積累工作 經驗。其次,加強校企合作。學校應與企業聯合起來,構建訂單培養模式,為旅遊企業輸送人才。同時,學校還要及時從合作企業中瞭解旅遊行業 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動態,並針對這一方面加強訓練,使學生畢業後能夠直接進入崗位,提高就業競爭力。

  四構建複合型師資隊伍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促進旅遊管理專業 教育發展的有力保障。旅遊管理專業要鼓勵教師不斷提高學術水平和理論素養,為教師創造專業研究條件,使教師向旅遊管理專業“名師”的方向發展。同時,旅遊管理專業還要鼓勵教師深入到企事業單位進行鍛鍊,積極參與 社會服務和 實踐活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進一步調整和充實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以便在專業教學中能夠加強理論與實踐的 聯絡,始終保持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提高教學效果。

  三、結論

  總而言之,為了適應我國旅遊業發展對旅遊人才的需要,旅遊管理專業必須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著力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適用型人才。隨著旅遊業就業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旅遊管理專業要提高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快師資力量建設,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成為適應地方 經濟發展的高階 應用型人才,為我國旅遊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有關推薦:

淺談教育管理學畢業論文
選修課教育心理學論文
相關知識
教育管理分析專業論文
教育管理研究專業論文
教育管理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本科生管理會計專業論文
探討電力管理安全專業論文
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為主題的論文
大專金融貨幣政策分析畢業論文範文
淺談大專管理會計畢業論文
大學專科管理會計畢業論文
最新黨員教育管理調研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