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職稱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6日

  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編整理了,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一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

  摘 要: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學觀念,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不斷反思,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看清問題,才能堅定前進的方向,才知道該怎麼做。我們只能在充滿矛盾的現實中尋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難題,用機智去逾越障礙,用改革去實現目標!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53-01

  從事高中歷史教學二十餘年來,我發現高中學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的因素。反思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不得不思考高中歷史課究竟怎麼上?專家認為,優秀的高中歷史課應當具有情感性、人文性、歷史性、文化性。對照上述“四性”,反思目前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還存在諸多薄弱之處。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一、培養學生質疑意識與方法

  歷史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教師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把教材知識視為真理,奉為神聖,要求學生死背史實和結論,質疑意識缺失。

  基本史實和歷史結論構成歷史的陳述性知識。歷史知識具有客觀性又有主觀性,即二重性。客觀性指史實的客觀性,主觀性是指結論的主觀性。歷史結論是教材編寫者對史實的解讀,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史實是雖然具有客觀性,但也不能說就是絕對的歷史真實,可能個別史實也是謬誤。歷史結論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我們更需質疑。例如,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腐朽的資本主義,而今帝國主義是垂而不死,很多方面我們還要學習借鑑。再如,經濟危機在舊教材中認為是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從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在全球化的當今時代,哪個國家能逃脫經濟危機的厄運?還有,在舊教材中對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評價是否客觀、公正?

  要培養學生質疑的精神,首先教師要有質疑的精神和尊重歷史的態度。教師要關注史學動態,查閱歷史資料,敢於質疑。其次是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質疑意識,指導學生質疑的方法。例如,《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105頁的活動課: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討論題目是:有人說“辛亥革命勝利了”,也有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你怎樣評價辛亥革命,為什麼?教材還給學生提供了有關資料、參考論文。通過這個活動課,使學生明白對辛亥革命評價有多種觀點,但不管哪種評價都要有依據。

  二、加強史實教學

  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中寫到“學習歷史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不斷積累歷史知識,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實的理解過程。”感知歷史階段主要向學生呈現歷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現象等具體史實。感知歷史階段,學生不僅是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能力,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薰陶。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忽視、削弱感知史實階段是存在的,自覺不自覺地抹煞了感知史實階段的內容和意義,影響歷史教學效果。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怎樣加強史實教學呢?首先教師要認識史實教學在學生歷史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直觀教具和多媒體的使用,使史實能生動地再現歷史形象。再次是補充豐富、具體的史實,歷史細節越清晰記憶印象越深刻,甚至終身難忘。歷史教師要在史海中篩選典型、鮮活、有穿透力的歷史細節。例如,我在講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時,給學生講了胡適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適得到一塊上好的雞血石圖章料,決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待篆刻師傅,刻“胡適之印”即可。篆刻師傅認為胡適是白話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話寫文章的大家,影響這麼大,怎麼刻圖章還用“之乎者也”一類的字,於是自作主張地把“胡適之印”改刻成“胡適的印”。三天之後,胡適收到印章,發現上面刻的是“胡適的印”時,哭笑不得。通過這個事故學生對胡適在文學革命中的重大影響印象非常深刻。

  三、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新歷史觀

  我們使用的舊教材體現的是片面的、教條的舊唯物史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類社會五種社會形態是舊唯物史觀主要觀點。隨著新課程實施,教師關注課程觀念和教學理念的轉變,但忽視新的史學觀念的吸納,史學理念陳舊。因此無論舊教材還是歷史教師都存在新史觀的缺失。

  新史觀的缺失既不利於高中歷史教學的與時俱進,也不利於學生高考歷史考試的發揮。在高校和中學最緊密的結合點――高考命題這個環節上,高校教師必定會把他們平時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間接地體現出來。縱觀近幾年全國各地高考歷史試題都融入了新史觀,如全球史觀、文明史觀、唯物史觀中的現代化史觀等。

  新時代要求和高考推動,迫使我們在使用歷史舊教材的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新史觀。例如,我們在《中國近代現代史》教學中有必要融入文明史觀、現代史觀、全球史觀。中國近現代史反映了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碰撞與衝突,中國近現史也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用全球史觀審視中國近現代的發展變化。

  四、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指出:“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是歷史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歷史課程的最高目標。然而說教式、教條式、僵化的歷史教學很難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導致歷史教學人文精神的缺失。例如,大躍進中餓死很多人,有的同學認為控制了中國人口增長。又如,2001年美國“9・11”事件後,有的同學認為是美國強權政治的報應。這些都反映了學生對人生命權的不尊重,是人文精神的缺失。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學觀念,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不斷反思,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看清問題,才能堅定前進的方向,才知道該怎麼做。我們只能在充滿矛盾的現實中尋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難題,用機智去逾越障礙,用改革去實現目標!

  篇二

  探討高中歷史教學

  摘 要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獲取知識的雙向交流過程,而歷史教學作為培養中學生的教育基地,肩負著無比重要的責任。所以,如何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從而有效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則成為了人們倍加關注的話題。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 高中歷史 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1 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方面,長期以來,歷史學科一直被認為是“副科”,家長學生大多都怎麼重視,導致學習時間保證不了。更別說一些學生認為歷史課就是記記背背,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要考前拼命記住考點就一定能學好,所以學生把富餘的課餘時間毫不吝嗇地分給了“主科”。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對歷史學科的不重視直接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其實縱觀多年高考,我們不難看出歷史學科的重要性,在高考文綜試卷中,歷史單科分數可是佔了100分,可見,歷史學科的成績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高考總分。

  另一方面,歷史學習中確實需要記憶一些知識,涉及到很多的具體的年代、事件、人物、地點等反覆瑣碎的知識點,記憶起來容易混淆,致使很多學生產生畏難情緒。所以,為了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不少學生便對考試知識點死記硬背,逐漸的成為了背誦教材和應對考試的機器,歷史課自然成了他們眼裡枯燥乏味的記憶課。而最令學生想不通的是,在拼命背誦之後,考試依舊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自然而然打擊了學生們的積極性,以致學生對歷史課提不起興趣,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效率不高。

  2高中歷史教學出現問題的原因

  教學方法陳舊落後。受教材編排體系、考試製度、課時安排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數學教學論課程基本上還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方法,教學思想落後,教學方法僵化,多采用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不夠,學生死記一些教學條文,規律原則,教學中“要怎樣”、 “如何怎樣”對學生來說是一紙空文,他們沒有也不可能對此有切身體會。

  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往往僅限於理論上的闡述,缺乏相應的實踐基礎,因此,學生普遍感到教學論課程枯燥,喪失了學習的信心。

  3有效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措施

  3.1更新課堂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歷史教學被打入冷宮,學生把歷史課看作是加在他們身上的“徭役負擔”,他們不願意承當這種徭役,在課堂上學習起來自然就很被動,沒精打采了。雖然,現在我們的中考、高考制度都將做很大的改革,但歷史的學科地位難以有很大的提高。面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困境,我們必須窮則思變,尋找出路。

  要想讓中學歷史教學注入活力,就必須啟用學生的學習動力。那麼到哪裡去尋找學習歷史的動力呢?試想,如果把學生每一天學習生活中的想法、願望彙集起來,將它編織成“夢想”帶入課堂,然後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來實現這些夢想,那學習的動力不就找到了源頭活水了嗎?因此,讓學生帶著夢想走進課堂就成了課堂教學的新理念,其核心就是讓學生從夢想中尋找學習的動力,化被動厭學為主動樂學。如果學生能夠做到樂於去學,那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就有無窮的動力和精力,他的每一根神經都會投入近來,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3.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習歷史的最終目的在於吸取歷史教訓,更好地推進今天的現代化建設,而不是簡單地記住歷史。所以教師應該向學生顯示歷史學科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改革歷史考試方法,用寫作歷史小論文的形式,調動學生運用歷史思想,從而增加課堂教學內容;聯絡當今世界所發生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指導學生對世界形勢發展加以認識;佈置有趣味性的作業,化知識為能力。總之,校園要強化歷史學科的氣氛,讓他們覺得學好歷史課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逐漸增加。

  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只有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所以歷史教師應該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多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樂學的氛圍,把歷史課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3.3架設知識橋樑,調動學生思維

  要使學生真正學好歷史,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藉助知識橋樑,調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

  結論性內容較多,這是歷史學科的一大特點。部分老師認為歷史課沒有什麼內容好講,只需向學生灌輸結論,他們記住該記的內容就行了。其實高中歷史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認識教材上的結論,還要使之理解、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初步分析歷史問題,教師們要充當學生與知識之間的媒介,幫助學生架設通向教材的結論的橋樑,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培養歷史思維。

  3.4平時多積累歷史史料,提高學生興趣

  歷史是一門包羅永珍的學科,跟什麼都沾上邊。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講純理論的東西,就很容易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聽了也會感到沒趣。在課堂上,偶爾“天馬行空”,向學生介紹一些有助於他們瞭解歷史的“課外話題”,常能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甚至著迷,這既能增長他們的見識,拓寬他們的視野,又能增加他們對學習歷史的興趣。

  3.5注意與現實的結合性

  把歷史與時事熱點相結合,化歷史為現實。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很多學生認為離自己很遙遠,學起來沒有興趣,但大部分學生對時事政治比較感興趣,往往在課堂上老師一講時政熱點問題就聽得特別認真。教師如果能恰當地把歷史與時事相結合,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的共鳴。

  參考文獻

  [1] 晏瑞鈺.探討高中歷史教學[J].讀寫算・教研版,201301.

  [2] 繩華.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課堂討論[J].學週刊:下旬,20144

高中美術職稱論文範文
高中教師職稱論文
相關知識
高中歷史職稱論文
高中物理職稱論文
高中數學職稱論文發表
高中數學職稱論文
高中美術職稱論文範文
高中教師職稱論文
高中化學職稱論文
高中地理職稱論文
高中美術職稱論文
初中歷史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