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法制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2日

  中學法制教育是現代法治社會構建的基礎性、前瞻性工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注重中學思品課的法制教育

  【摘要】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學生 法律素養如何,將直接影響當前和未來一個階段我們的法制建設,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協調 發展。培養與提高中學生 現代法律意識是培養現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中學生的法律素質和現代法治觀念,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全面落實 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法制 教育;法律意識;法治觀念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和政府一直十分關心和高度重視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國青少年學生的教育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較低的。但是近年來由於各種消極因素和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國青少年犯罪現象日漸突出,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程序中,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我們對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狀、特點、成因進行了調查分析,得出一些青少年犯罪事實根據和結論。?

  1 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特點和成因?

  1.1 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不容樂觀,可以用“數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個字來概括。從數量上來看,據《 中國法制報》報道,全國約有兩億五千萬學生,其中違法犯罪青少年約佔青少年總數的萬分之六。而大城市則更高,達到萬分之二十點六,其中青少年犯罪佔刑事犯罪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左右;從危害性來看,由於青少年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思想單純,易於衝動,不計後果,其犯罪危害大。如紹興綁票案作案者陳鐵江年齡僅十七歲,因經常逃學,與社會上一些遊手好閒的人混在一起,染上了賭博和玩遊戲機的惡習,為弄錢綁票索要金額兩萬餘元,並將九歲男孩殺死,給社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從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強,其犯罪行為、犯罪手段相互傳播,結幫成夥,對社會危害很大。?

  另外,青少年犯罪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據江西省某市法院對近幾年來的搶劫、盜竊案件的統計分析,未成年人蔘與搶劫、盜竊犯罪的數量增多,2005年本省某市兩級法院共審結未成年人搶劫、盜竊案件25件,2006年、2007年分別是30件、32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學生犯罪。這些學生,既包括在校生,也包括剛剛畢業的學生和違法亂紀而被開除的學生。?

  1.2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一是犯罪呈低齡化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齡為16歲,而現在初犯的年齡已降到14歲左右。二是在校學生作案逐年遞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約佔青少年作案人數的20%。三是犯罪的型別複雜,他們或敲詐勒索,或盜竊搶劫,或聚眾鬥毆,或綁架殘害,還有 計算機等新型犯罪。1.3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複雜。既有社會環境方面的客觀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觀因素;從主觀上看青少年正是長身體、長知識,人生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思想認識上漸趨成熟,敏感好奇,富於想象,喜歡模仿,但辨別能力差,以至在追求新奇刺激面前,極易受不良影響而導致違法犯罪;從客觀方面原因分析,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學校、家庭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許多影響青少年學生成長的新情況、新問題,其中家庭教育的失誤,學校教育的偏差和社會上各種不良或腐敗風氣的影響,都會使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而一些青少年由於法律教育的缺失,身陷囹圄,怎麼不讓人憂心如焚,痛心疾首?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擔起責任和義務。為了瞭解中學法制教育的現狀,我們也作了較為細緻的調查。?

  ①教育決策部門對學校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夠。這一點從現行教材的設定便可看出,在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七年級下冊課文最後一個單元《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和八年級下冊課文設立法律基礎課,至於這冊課文四個單元十篇課文,只有三個單元八篇課文談到法律知識,內容重點講以權利和義務問題為主旨。對什麼是違法,什麼是犯罪卻很少講到。而小學六年級和其他階段的教學幾乎沒有任何法律課程的設定,或者僅僅流於形式。因此,中學生在這有限的課時中獲得法律知識是有限的。鄧小平同志在1986年就重點指出:加強法制重要是進行教育,根本的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要進行法制教育。同志指出: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新的 歷史時期,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而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承擔著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任,所以教育決策部門應重視起學校的法制教育,應該認識到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不可少。?

  ②中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整體不高。當前,中學生思想品德狀況總體呈現穩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流取向是積極、進取、務實的,大多數的中學生能夠遵紀守法。但是,由於社會生活的多樣性,價值取向多元化,中學生生活環境的複雜性,在校中學生處在一個思想不很成熟、人生觀正在確立的過程,造成了中學生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多樣性和複雜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體制的發展,中學生的心態呈現出十分複雜的特點:第一,社會上及校園裡各種不正之風、違法亂紀、腐敗現象對他們的直接侵蝕,道德滑坡,個人主義思想膨脹;第二,近年來一些學生在自我價值的選擇上忽略了奉獻性、趨向功利性,過分強調個人的利益,拜金主義較為嚴重;第三,嚴峻的就業形勢使不少學生心理負擔加重,導致他們看法偏激,對前途憂心忡忡;第四,教育和管理的軟弱無力,法制在某些層面的缺位,有的學生不懂法,法律意識淡薄。如請“槍手”代考替考, 考試作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因此,我們要改變中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低下,法律知識薄弱,淡薄的法治觀念現象。?

  ③社會各個司法職能部門對中學生法制教育不夠重視。雖然我國曆經五次大規模普法教育活動,社會主義法制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制不斷深入人心。但是,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處在斷檔地位。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不是加強了。而是削弱了。一些人認為,現在法制健全了,法制教育可以放鬆了。中學生的法制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於他們無關。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不光是學校的事情,也是全社會的事情。?

  2 加強中學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面對當前少部分青少年學生法律和紀律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抓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更好地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2.1 廣泛開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內容的法制教育宣傳活動。法制宣傳教育是貫徹同志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思想,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是加強青少年思想品德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為了提高廣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我們所開展的法制宣傳活動,一是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在學校、在 農村定期開展法制宣傳日、宣傳週、宣傳月活動,做到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營造氛圍;二是充分爭取社會支援,依靠宣傳、司法、教育、新聞等各職能部門,設計有效活動載體,用事實說話,用活動來宣傳,實現全方位宣傳效果;三是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通過開闢法律專欄,組織學生觀看《法庭內外》、《法治線上》等電視法律節目,組織開展知識競賽、主題座談會、法律諮詢、徵文演講等活動,增強青少年學生依法自我保護的能力和全社會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意識。  2.2 不斷加強青少年法制 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和基地建設。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一個相對穩定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將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保障。相關部門應出臺在公、檢、法等司法部門中聘請法制副校長,把在公安、法院、司法局、派出所工作的有一定法制教育經驗、思想品德優秀的中層幹部和業務骨幹聘請為法制副校長,或者校外法制輔導員,並定期為學生上法制課,並且配合學校、家庭發現和幫助有問題的學生,治理周邊環境,維護中小學生合法權益。建立起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使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實處,避免走過場,從而保障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順利進行。?

  2.3 從教師做起,加強教師的學法工作。教師是學校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的引路人。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具備較強的 法律意識,這是一個前提條件,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學校要充分利用行政會議和教師 政治學習的時間,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開展學習法制知識的活動。著重學習《普法讀本》、《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中小學教育教學法規等。思品課教師要上好每一節思品法律課,把思品課中的法律知識教學當作重點難點來抓。?

  2.4 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的道德、心理教育。加強法制教育工作要有生動性、針對性、有效性,防止空洞的說教。如果說法制教育的重點是加強對學生的普法教育的話,那麼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即是與法制教育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要加強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培養學生的仁愛之心、容忍之心,教育學生愛惜生命、尊重他人人格,這些都是最基本的、卻常常被忽略的教育內容。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應通過教育幫助學生克服逞能、好勝、霸道、急躁心理,培養他們自制力,防止因小事而演變成惡性案件。對早熟的學生要加強青春期教育和心理疏導,防止犯罪。建立學生心理諮詢機構,對有心理疾患的學生應給予適當的 治療。?

  2.5 動員全社會力量,預防青少年學生犯罪。積極爭取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配合,淨化社會環境,為青少年學生思想健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防止暴力、色情、賭博、恐怖等音像製品和書刊毒害青少年,打擊社會上不法分子對青少年學生的引誘、威逼、恐嚇、迫害行為。家校聯合,切實履行好監護職責,以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的方法,在青少年學生中弘揚社會正氣、文明風氣,使他們自尊、自律、自強,增強辨別是非能力。司法部門對學生犯罪要堅持以防為主、打防結合。對情節嚴重的犯罪,應當依法懲處,絕不留情,發揮法律的威懾力。學校在法制教育的同時,要結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狠抓常規教育,把遵紀守法的意識落實到日常的行動中去。?

  現在我想談談我們學校是怎樣開展法制教育的,主要談兩點。?

  2.5.1 學校領導非常重視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學校趙金平校長除狠抓思想品德課的常規教學外,還聘請了岷山派出所所長姚木龍同志擔任學校校外法制輔導員,每月一次定期給全校三年級至九年級學生上法制課,重點講學生怎樣遵紀守法,怎樣維護青少年學生自己的權利。岷山派出所還在岷山學校設立了青少年維權站。有效地保護了青少年合法權益。另外學校利用宣傳欄開闢法律專欄,宣傳法律知識。開展法律諮詢、徵文演講等活動,有效地增強了青少年學生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2.5.2 學校思品課教師十分專業化。思品課教師認真鑽研新教材,學習新課標。特別是思品課中有關法律課文,都認真進行備課和研討。開展多種形式教學方法,力求法制教育課生動、易懂。李強老師在九江市思品課優質課競賽獲得第一名。學校思品課教師經常聯合開展知識競賽、主題座談會、摸擬法庭。這些方法和措施,都有效地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和法律教育效果。?

  由於我們學校對法制教育常抓不懈,學校校園生活和諧,周圍環境安靜,學校多年來違紀違法案例幾乎為零。自2003年以來,學校連續三年榮獲“德育先進學校”、“先進文明學校”等稱號。校容校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學校可以說是一所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學校。

  一個國家國民素質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國家法治化、民主化的程度。因此,有針對性地對中學生進行 現代法律意識培養,不僅對 中國的法制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也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更是一項艱苦的系統工程,涉及整個社會的各個層面,需要各個環節緊密配合。只有全社會都提高了認識,都重視法制教育,中學生和所有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就指日可待,就能大大加快依法治國的程序。?

  篇二

  中學生法制教育現狀的反思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凸顯。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在人民法院審結的案件中,2002年青少年罪犯數量為217909人,佔刑事罪犯總數的31.0%;2007年為316298人,佔33.9%[1]。2012年3月11日晚,三位在地方法院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結合聽取和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與網民進行了線上交流。一位駐馬店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在回答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時談到,在她“從事20多年的少年刑事審判工作中,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與以往相比有了新特點。第一是年齡比原來更小,原來在16~18歲的比較多,現在14歲、15歲的比較多;第二就是校園暴力犯罪比較多;第三是團伙犯罪,很多孩子是未成年人,也許單個犯罪還有一些懼怕心理,結合在一起就有一個群體感。”[2]。可見,雖然我國頒佈實施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但是,目前針對中學生,尤其是14~15歲這個初高中交接年齡段學生的法制教育,效果並不理想。因此,對中學生法制教育現狀進行重新審視,發現實踐中存在的不足,積極探索中學生法制教育新途徑,提高中學生自覺的法律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學生法制教育現狀調查

  調查隨機選取天津市的五個區南開區、河西區、津南區、西青區、東麗區,每區隨機選取一所中學的4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89份,有效率達到94.5%。問卷共有24道選擇題,一道開放性問題。此外,結合問卷調查,還選取20名同學進行了訪談。調查物件中,包括中心城區南開和河西兩所高中的高中生80人,三所環城區津南、西青和東麗學校的高中生30人、初中生90人。通過對問卷調查結果的統計分析,大致描繪了天津市普通中學生對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真實感受。

  1.學生對暴力犯罪相關法律知識的認識

  表1.你瞭解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相關法律知識嗎

  由表1可見,被調查學生中,僅有6%的同學選擇對關於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法律知識非常瞭解,68%的學生選擇比較瞭解。不容忽視的是,有26%的學生對於相關法律知識並不瞭解,其中完全不瞭解的佔到5%。

  調查資料顯示:當遭遇暴力侵害時,57%的同學選擇報告學校或老師;20%的同學選擇告訴家長;22%的同學選擇積極反抗;僅有1%的同學選擇怕別人報復,悄悄忍受。

  2.學生對學校法制教育的感知

  表2.學校開展法制教育活動的次數為

  如表2顯示,對於學校開展法制教育活動的頻率,20%的學生選擇經常開展,38%的學生選擇定期開展,42%的學生選擇只是偶爾有。

  對於學校開展的法制教育,22%的學生認為非常有用,39%的學生認為比較有用,28%的學生認為幾乎沒用,還有11%的學生認為根本沒用。

  調查結果顯示:當自己跟同學有了矛盾時,56%的同學選擇找同學傾訴,得到同學的理解;僅有15%的同學選擇找老師交流,請老師幫助自己解決困難;還有29%的同學選擇找家長傾訴,尋求父母的安慰與鼓勵。

  對於學校目前開展的法制教育,13%的學生認為教育內容老套,不符合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現實需求;31%的學生認為教育形式太死板,引不起自己的興趣;19%的學生選擇教育領域具有狹隘性,有待拓寬;還有,29%的學生選擇教育課時比重較少,甚至被視為無關緊要的“副科”,課時被其他科目佔用。

  三、中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1.法制教育依附於德育,學校的重視度仍然欠缺

  當前,我國中小學校都積極開展法制教育。但是,中學生的法制教育都是涵蓋在德育課程中,法制教育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而是僅僅把法制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相對次要的組成部分。學校並不單獨開設法制教育課,除初中開設的《思想品德》、高中開設的《思想政治》中含少量法律知識外,並沒有正式的法制教育教材。學校法制教育不繫統、不全面、無規律,缺乏內在連續性。例如,《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課程設計主要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大部分,而必修課程的4個模組,即經濟與生活、政治與生活、文化與生活、生活與哲學中並不涉及專門的法制教育,只在選修的6個模組中有“生活中的法律知識”。同時,通過訪談發現,高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難以產生真正深刻的影響,他們認為思想政治課僅僅是一門“課”,特別是理科生,高一、高二學兩年,會考結束後就再也不用學了。學這門課就是為了考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2.法制教育內容枯燥乏味,偏離中學生實際生活

  中學德育課程中相關的法制教育內容枯燥,脫離中學生生活實際。如,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書,在高一教材中講授了《稅法》、《銀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這些法律主要以三種形式出現在教材中:一是教材正文,如第四課“勞動合同制度”,在講述勞動合同基本原則時,還直接引用了《勞動法》的相關條款。第五課“稅收及其基本特徵”,在講述稅收徵收管理時,也引用了《稅法》和《刑法》的一些有關條款;二是教材輔助文,如第一課“紙幣的產生和發展”,在講述愛護人民幣時,輔助材料中介紹了《銀行法》的有關條款規定。第五課“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在講述不同稅種時,教材介紹了《稅法》中有關具體稅率的規定;三是資料卡或語錄式的附件,如第三課“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教材在講述反不正當競爭時,列舉出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資料。第七課“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講述消費者合法權益時,也列舉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資料。其中,《稅法》、《銀行法》中都引用了相應法律的原文條款,但是這些法律知識並沒有密切結合高一學生的生活實際,作為“非納稅人”的學生,對於這些生硬的法律知識,只會覺得枯燥乏味。

  3.法制教育教材編排缺乏系統性,忽略學生認知發展規律

  新課程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教材由各地自行編訂,有的德育教材中,法制教育相關內容的編排缺乏系統性。如,從法制教育的視角,比較山東人民出版社與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教材見表3。在三大法制教育主題下涉及的17項基本內容中,僅有8項基本內容的年級分佈相同“★”顯示的1、2、6、7、9、10、12、14基本內容,而過半內容存在年級分佈上的差異[3]。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在法制教育主題和基本內容的年級分佈上,山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編排要比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更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一般規律,更能突出法制教育的層次性。   4.法制教育形式單一,教育實效性不如預期

  調查中,31%的學生認為法制教育形式太死板,引不起自己的興趣。對於學校開展的法制教育,39%的學生認為沒什麼用。反觀當前學校的法制教育,基本上都是採用說理教育法、示範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對比教育法等方式來進行,而且普遍將法制教育簡單等同於法律知識的教學。因此,大多是通過傳統的課堂教授模式來灌輸學生知識的,都是以既定的法律規範為中心,並使學生去適應這個中心,而沒有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而,這種法制教育只是強調外在的灌輸、檢驗,很少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接受,教學停留在讓學生知法這一層次上,往往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為習慣的培養,法制教育的實效性有待提高。

  5.法制教育侷限於學校,家長普遍缺位

  中學生法制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學校教育的孤立性,家庭沒能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中,社會與學校又相隔離。雖然學校在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中,也有聘請有關司法部門的同志進入校園,但這些形式的活動只是偶爾為之,缺乏永續性,很難形成深刻、長期的影響。另一方面,學校之外的有關部門也有專門針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宣傳,但各部門大多是按照本部門的需要,根據本部門各自的計劃單獨進行。調研中發現,當前多數中學都有專門的法制副校長,大多都是由學校所在片內公安派出所的幹警擔任,學校也設定有專門的安全機構,但學校與社會或相關部門並沒有真正建構起一個成熟完善的協同教育機制,對學生的法律影響更多的還是片斷的、零散的。

  家庭教育現狀堪憂,家庭與學校缺乏密切的溝通與合作。被調查物件都屬於“90後”,推算其家長年齡區間大致居於1965年至1975年間,而我國特殊的歷史背景,這一時期出生的家長正處於時期。因此,家長自身接受正規教育就受到很大影響,調查也顯示,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長的教育方式直接導致孩子個性品格的形成。所以,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學業困難或與人交往的困惑,僅38%的同學選擇找家長傾訴,尋求父母的安慰與鼓勵。訪談中,同學們都非常渴望家長能夠多像朋友一樣與自己相處,多與自己進行溝通和交流,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可見,孩子們都極其渴望良好的家庭教育。此外,通過調研發現,家庭與學校間非常缺乏密切的溝通與合作。有的家長忙於自己的工作,極少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一概不知,學校也沒有很好的方法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

  三、提高中學生法制教育實效性的對策建議

  1.學校重視法律教育的地位

  學校必須把法制教育同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對於法律教育課的課時應該給予充分保障,或作為單獨課程實施教育。為了便於學校法制教育的開展,教育部門應當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編印《中小學生法制教育叢書》,循序漸進地進行法律基本知識教育。此外,還應加強法律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如果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訓練的專業教師,就無法樹立起法律意識和專業思維方式,也就無法培養出有正確法律意識、法制觀念的學生。

  2.重視隱形教育,提高學生法制意識

  學校應積極構建適於學生遵紀守法、健康成長的環境。如,美國教育界歷來十分重視隱形教育對加強學生法律品格教育的功能,除了開設專門的法治教育課程,其內容還分散於歷史課、政治課、職業道德課等課程中,進行滲透式教育。另外,美國校園的一些學術活動、慶典活動也發揮著法治教育的功能,傳達美國社會的法律價值觀,在日常生活中無孔不入[4]。

  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減少法律知識的灌輸。法律知識只是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傳授法律知識是手段,樹立法律意識是目的,法制教育的最終目的應是努力使學生將法律知識內化為自身的一種法律觀念法律信仰,從而轉化為守法、用法、護法的行為。同時,法律意識的培養還應從學生日常的行為規範中逐漸滲透,學生應注意從日常點滴小事中培養一種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通過行為不斷鞏固、強化法律意識,並形成守法、用法和護法的行為。學校要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和嚴格管理,要通過經常性的校規校紀教育,及時糾正學生小的不良行為,做到防微杜漸,使學生能夠主動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

  3.學校為主,家庭社會為輔,共同承擔法制教育的任務

  學校是實施法制教育的主陣地,在中學生法制教育中發揮主要作用。但是,家庭在法制教育中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同樣承擔著教育功能。因此,學校應加強同家長、社會團體的溝通,嘗試建立制度化的聯絡,真正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承擔法制教育的任務。如,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家長座談會加強家庭教育的宣傳,並切實有效地通過家長座談會或參觀教學日活動等促進學校與家庭的聯絡。重點加強指定學生的輔導老師主動與學生家長定期取得聯絡,及時溝通他們的最新動態,有效監控他們的異常表現。

  4.充分發揮社群教育的作用,給中學生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中學生的周圍環境對其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社群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其成長營造一個清新、乾淨、文明、充滿活力的環境。同時,社群還應與司法部門建立一對一的聯絡機制,經常邀請專業人員對轄區群眾進行普法等其他知識的宣傳。通過社群的參與,為中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資訊和更多的實踐機會,在真實的情景中體會法律。社群內也可以設定心理衛生中心等有關少年及兒童的輔導機構,如招募志願者或與社群內的高校、醫院合作,由所在區政府撥款建立,組織專家和心理醫生配合家長做好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家長及學生就近提供諮詢及幫助。

  參考文獻

  [1] 金文璽.加強法制教育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舉措.中國青年研究,201011.

  [2] 未成年犯罪年齡更小、團伙犯罪、後果嚴重[EB/OL].http://.

  [3] 吳又存等.魯人版與陝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法制教育的比較研究.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7.

  [4] 徐茜.美國中小學法治教育管窺.社科縱橫,201012.

  篇三

  淺析中學生的法制意識與法制教育

  摘要:中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學生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整個國民素質的高低。從中學生的物質需求、情感需求以及精神等需求等方面來關注和加強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對國家、社會、家庭以及學生自身而言,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

  關鍵詞:中學生;需求;法制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01

  當今中學生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和變革之中,接受著廣泛的社會影響。面對市場經濟下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中學生的法制意識的培養和法制教育就不可能“獨善其身”,而是與自身成長的物質需求、情感需求、生理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等方面密切關聯,而這些需求由於家庭生活、學校教育、社會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通過了解中學生需求發展的規律與家庭、學校、社會的關係來加強中學生法制意識、法制觀念的教育,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值得重視的。

  一、中學生的成長特點及需求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絕大部分中學生的年齡一般都在13―18週歲期間。在這個階段,中學生的生理、心理方面都處於從未成熟到成熟,從未定型到定性的急驟變化時期。這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為關鍵的過渡階段,也是一個人的身體成長、知識增長、道德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最易發生心理畸形和走上犯罪道路的時期。

  處在花季年齡中的中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這一點遠勝於其他年齡群體。他們對身邊的任何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極力通過閱讀、上網、交友等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這種慾望。在他們的成長過程當中,他們擁有強大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認可和肯定。“被認可”在他們的思維中佔據著很大的比重,他們希望父母、老師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成長,而不是一味兒地責怪與批評。

  另一方面中學生髮育早熟,可他們又缺乏對必要的生理衛生知識的瞭解,又不能從父母、老師哪那兒得到正確的教育,於是他們往往會自己設法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往往會飢不擇食,以訛傳訛,而黃色淫穢、邪門歪道就會趁虛而入,引誘中學生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中學生法制意識、法制教育現狀

  劉某年僅15週歲,原是某中學的學生,2008年的某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進網咖玩了一下,覺得挺好玩,以後就經常到網咖玩,之後一直沉迷於進網咖玩遊戲。但父母不給錢,怎麼辦呢?他想到了向同學下手詐錢。一天,他在學校操場玩時,看見同學方某,劉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給他錢,並威脅方某說,你以前跟別人打過架,被打的人叫我來拿醫藥費,自己認識許多社會上的人,不給錢就叫人來打死你,方某很怕,將自己身上僅有的五元錢給了劉某。以後劉某陸續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計六十餘元,最後一次,被告人劉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給,劉某便將方某帶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菸頭燙方某,並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錢交到劉某手中,在這種情況下,方某才將這件事告訴其父親,方某父親馬上到公安機關報案,並配合公安人員將被告人劉某抓獲歸案,劉某在接受審判時說道:“我以為只是詐點同學的錢好玩,不知道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劉某後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以上的案例表明,中學生的法制意識淡薄,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侵犯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無意識構成犯罪。

  對中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法制社會的必然要求,中學生的法制意識和法制教育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中學生的健康成長。鄧小平同志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曾作過科學的論斷:“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也要進行這個教育。”

  三、結合中學生需求開展法制教育

  長期以來,中學生的法制教育一直被認為是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法制觀念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狀況,關係國家的前途。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法學家管子曾指出:“育幼無方,則民意絕,亂比滋生,而上位危也。”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加強中學生的法制教育,就必須摸清當今中學生的對物質、情感、生理以及精神的需求,將中學生需求與法制意識相結合。

  教育環境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成長的基地,更是各種意識形成的“溫室”,主要包括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等。我們要將這“三位一體”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加強中學生的法制意識培養和法制觀念的形成。

  一家庭教育是中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基礎。

  家庭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指家長的教育及其思想素質和行為規範對其子女的影響,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中學生自身素質的高低。無數研究表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會導致中學生人格缺陷和行為偏差,而忽視中學生在家庭中的精神需求,是導致中學生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在一個親密和諧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應該是相互理解的有機統一體。有關調查表明,家庭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民主和睦型、專制矛盾型、放任自流型、兼備型,產生品學兼優學生的一般是在民族和睦型家庭裡,民主和諧的家庭,互助互愛,相互尊重,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隔閡就越小,就能瞭解這個時期他們的特徵與要求。反之,生活在專制矛盾型和放任自流型的家庭,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學校的法制教育是中學生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形成並逐漸成熟的重要教育環境。

  學校是中學生進行素質學習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塑造中學生人格的重要地方,對中學生法制觀念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學時期正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階段,對知識和生理上的認識有著積極的好奇心理,是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急劇變化的時期。他們會面臨很多問題,有很多疑惑需要別人解答,學校對其開展心理講座、心理諮詢、心理調查問卷等工作,幫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狀況,預防和避免因心理問題引發的違法行為,鼓勵中學生朝著健康積極的心態發展,從而最終鞏固中學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三社會法制教育對中學生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有著重要的影響。

  作為一個社會人,中學生的成長自然離不開社會的影響。十四五歲的青少年最容易激動,最容易受到誘惑,也最容易違法,特別是一些娛樂場所帶給中學生很大的誘惑。因此,中學生的法制教育要與社會緊密相聯,法制教育應該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

  同時,中學生的心智還處於不完全成熟的階段,當前的中學生經常會有“現實不公、上學沒用、懷才不遇”等各種形式的“失落感”,這勢必會影響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再加上網路遊戲的負面影響,中學生會騙錢上網、逃課、甚至通過違法的途徑獲取錢財,這些都成為誘發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原因。由此可見,社會原因也是造成目前中學生法制教育缺失的重要方面。

  李嵐清在一次講話中曾指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所以要想使法制教育取得良好的實效,就必須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總之,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的中學生,對物質、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實現的程度,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他們能夠去了解並接受正確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了解中學生的內心訴求,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有利於他們發展、成長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

  參考文獻:

  [1]李輝.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研究[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2]王素紅.中學如何進行法制教育[J].考試周刊.2012.

  [3]蘇琳琳.我國中學法制教育現狀級對策研究[D].2011.

  [4]程俊.論中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D].2011.

  [5]史曉傑.花季之年中學生成長需求[J].青少年研究.2004

有關推薦: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論文
高中地理學習心得範文4篇
相關知識
中學法制教育論文
歷史教學的法制教育論文
語文學科滲透法制教育論文
有關中學藝術教育論文
淺談中學素質教育論文
中學政治教育論文
中學法制教育下半年工作總結
中學物理教育論文
幼兒法制教育論文
淺談安全法制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