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民族文化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中佔有獨特的位置,對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材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瞭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瞭解中華民族在不斷創新中為自己開闢道路,民族文化 也在不斷創新中發揚光大,獲得新的生命力;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文化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創新中華文化,需要加強與世界多種文明的交流。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蒐集、處理、運用社會資訊的方法和技能;培養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的能力;通過交流討論,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以及和他人溝通的能力,培養觀察、感受、體驗參與實際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提高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責任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新中華文化,需要加強與世界多種文明的交流。

  難點: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個民族的價值觀源泉,是決定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的基本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文化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我們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學情分析

  學生從對中華文化是有所瞭解的,但對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的具體知識不太懂,學生的辨別能力不強,所以要引導學生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從國家層面看,是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民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學生如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四、教材分析

  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學生略知一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國等,理解難度大,所以教師要在瞭解學生知識狀態的情況下教學,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模擬情境、啟發、引導、創設情境。

  六、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本單元知識梳理,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活動之一:通過欣賞歌曲《我的中國心》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學生暢所欲言,老師總結並板書。

  一、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

  文化——是人類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的方式及其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

  1.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文化是 的血脈,是人民的 家園;中國發展的歷史程序需要更加有力的 支援,中華民族的復興需要 來引領和提升。

  活動之二:展示圖片——“華夏文明”、“世界各國文明”競猜,讓學生分析、判斷、得出教師板書:

  二、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1.文化創新的一個基本點,就是要全面認識祖國的傳統文化。

  2.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個民族的價值觀源泉,是決定一個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的基本條件。

  3、傳承中華文化的必要性是什麼?

  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中佔有獨特的位置,對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傳承中華文化有利於弘揚民族美德,倡導新風尚;是實現文化強國目標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重要內容;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中華文化弘揚與創新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的復興來引領和提升

  A.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特點: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B.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從國家層面看: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從社會層面看: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從公民層面看:

  愛國、敬業、誠信、友愛

  C、中學生如何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為中學生,首先要學好知識、掌握本領,提高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其次,中學生應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追求,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第三,要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鍛鍊自己,培養出謙虛好學、樂於助人、不怕困難、勇於創新、堅持正義、探求真理、不隨波逐流的優良作風。

  三小結由學生小結

  四達標訓練:詳見隨堂訓練,略

  五課堂延伸:千年傳說,魅力《梁祝》

  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騰出時間靜心聆聽,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推陳出新帶給我們的美的享受。

  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之一;理解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華文化的價值傳播和價值實現的需要;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蒐集、處理、運用社會資訊的方法和技能;培養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的能力;通過交流討論,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以及和他人溝通的能力,培養觀察、感受、體驗參與實際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民族自豪感,積極傳播中國文化。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之一。

  難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從新聞中對黨的報告進一步提出建設文化強國是有所瞭解的,但對具體的戰略目標、戰略部署不太懂,至於對“文化產業”、“價值傳播”、“價值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等名詞更加費解,老師有必要進行知識拓展。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本單元知識梳理,引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活動之一:主題活動:《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啟示

  問題設計:

  1.這部動畫片融入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的元素?它的創新性又表現在什麼地方?

  師總結:1狼和羊鬥智鬥勇的故事,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和而不同,貴和尚中”的思想,和諧團結的家族觀念,灰太狼要重振狼威的志向與責任,“包包大人”大象依法維護草原的公平與正義,小灰太狼受到羊兒們的呵護,符合我們心中“世界和諧共處”的原則等。2創新:以狼和羊之間妙趣橫生的爭鬥為主線,劇情輕鬆詼諧、對白幽默,巧妙的融入社會中的新鮮名詞等。

  2.說說近期我國傳統文化湧現了哪些優秀的作品。

  《舌尖上的中國》——飲食文化、《徽州女人》——徽州文化、《打狗棍》——自強不息的愛國主義精神等。。。。

  學生暢所欲言,老師總結並板書

  三、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國

  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強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任務之一。

  活動之二:展示圖片——“當代中國文化”,讓學生分析、判斷、得出教師板書:

  1.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華文化的價值傳播和價值實現的需要。

  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思考:1、什麼是文化產業?

  2、發展文化產業有何意義必要性?

  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1.文化產業是以文化創意為核心,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製造、營銷不同形態的文化產品的行業。相對於公共文化事業

  2. 發展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華文化的價值傳播和價值實現的需要;有利於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擴大就業,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

  3、建設文化強國的原因?

  答:①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的文化素質還不夠高;②社會生產的發展還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③加上第8題的5點意義。

  4、為什麼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或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的意義?

  答:1有利於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2有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可以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3有利於發展先進文化,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4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5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

  三小結由學生小結

  四達標訓練詳見隨堂訓練,略

  五課堂延伸

  通過知識拓展、材料透視讓學生更好理解“文化產業”。


生物與環境的關係說課稿人教版
四年級下冊語文尊嚴教案及原文
相關知識
粵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民族文化教學設計
粵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三單元試卷及答案
粵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封面
魯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四單元檢測
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計劃
魯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複習提綱
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複習教案有哪些
粵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期末試卷及答案
冀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