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作文如何教?才能激發孩子的寫作慾望呢?我們來看看語文老師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在中心校教學時,我和學生最愛上的就是作文課,因為就屬作文課我們放得廣,玩得歡,往往“樂不思返”。作文課上,我和同學們坐在一塊談天說地,一起觀察與描寫,有時還能搞出幾個特色的表演,漸漸地我們都發現一個“天大”的真理:作文原來非常簡單!

  說給寫開路

  剛開始時,我發現學生的那支筆特別沉重,寫作文不知該從何下手,該寫什麼。索性我們先把筆撇一邊,把無意識藏在腦中的素材抻出來說個夠。先從有趣的說起吧!談到有趣,為師的腦子裡馬上注入了資訊,得給同學們講一講。於是我先給學生們講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有趣的小事:那是一年的夏天,我正在院子裡洗衣服,忽然看見菜畦裡有一個黃球似的小東西在動,那時我沒戴眼鏡,看不清。感覺是一隻小雞,我馬上想到大黑豹對它來說太危險了,立該扯著嗓子衝著前院喊:“大哥,快點,把你們家的小雞捉走,要不狗會吃它的。”大哥、大嫂連忙過來捉小雞,可菜畦都翻遍了,哪有小雞的影子?我明明看見了,怎麼?我正在心裡低咕,只見一隻黃色的獺蛤蟆穩穩地從菜畦裡走了出來……我還沒有講完,有的學生就捂起了肚子,笑得前仰後合,有的爭先恐後地舉手,要講他們自己的事。我一聽,還真不少,有的說下霧了,方營說看不清東西,乾脆閉起眼睛騎,結果扎進了小溝。齊巖說,早上起床怎麼也找不到她的棉鞋,原來小狗叨走了,抱著鞋在外面睡起了大覺……在一番痛快淋漓地講述後,同學們恍然大悟,原來生活中這麼多有趣的事都可以在筆下流露。於是我稍做指導,那一篇篇充滿童趣的文章便活躍到了紙上。其實生活中的素材遍地都是,作文就來源於生活,學生的慾望一但被激起,會帶來無盡的收穫,而這個作文前“說”的熱身,無疑給作文豐富的天地打開了一道大門。後來我們班開設了《心裡話課堂》《談天說地廣角》《今天我主持》等一系列有關說的話題,給學生說話一個多方位的訓練場,讓作文擁有了一個不再枯竭的源泉。

  師多寫指路

  有人要問:學生寫作文與老師多寫有什麼關係呢?大有關係!小學生向師性特強,教師的習作語言往往是學生追求、嚮往的最佳範文,而文章裡表現出來的思想內涵往往生動地指引了學生前進的道路,像一盞航燈,老師照到哪裡,學生一定會走到哪裡。那天,班裡的衛生委李金超同學檢查完二組的衛生區後,看見小個子劉學拿著在掃帚吃力地在教室前掃地時,他馬上接了過來,三下五除二,一大片地被掃得乾乾淨淨。於是兩人笑笑,到教室上早自習去了。做得那樣自然與迅速!我馬上拿起筆寫成了文章,不用多說,李金超同學樂於助人、熱愛勞動的精神樹立在了同學們的心中。於是大家開始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班集體,後來劉妍妍在作文中寫到:五三班的那個牌子,斷了一隻手臂,它在風中不停地哭泣。李傑看見了,登在凳子上,默默地把它修好。你看,它笑了,它在衝著我們五三班每個同學甜甜地微笑。是呀,這樣的練習豈不一舉多得?這樣的教育不比空洞地說教要強上萬倍?

  觀察、表演鋪路

  班上三個同學發試卷,其他同學靜坐等待,時間這樣地流逝好沒意思!我馬上命令:觀察三個同學髮捲的舉動,看誰能第一個發完!話音未落,教室裡的空氣流速加快了幾倍,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三個同學的身上。有的手忙腳亂,東張西望,已經轉暈了頭;有的則表現有條不紊,快速自如。映入學生眼簾的情景馬上動筆入紙,歷歷在目的景象自然能寫得活靈活現。我們嚐到了這樣練筆的甜頭,後來便搞了大量的情境作文訓練,讓學生置處於一個真實的環境中,然後再把學生推到一個寫作的高潮。學生們不再為作文苦惱,大家都發現原來作文太有意思了。班裡擁有了取之不盡的素材,但學生們又無意識地把眼光投向了社會,一下子,五彩繽紛的世界呈現在了眼前,習作便成了“有米之炊”,加之心靈的投入,成就了一道道風味獨俱的佳餚。

  筆記、日記引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已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共識,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在作文教學中,我讓讀與寫同步進行。讓讀促進著寫,讓寫反過來激勵著讀。。我們班有自己的圖書箱,借還圖書有嚴格的制度,全是由學生管理。筆記天天記,日記週週寫。有人也許會問:這樣做學生會不會看厭、讀厭?如果你能看到學生們圖文並茂的個人創作,相信你一定會和學生一樣深愛上這豐富的個人樂園。在這點上我不想多說,只是覺得無論看書,還是寫作,都應永遠讓學生感到新鮮,永不疲憊。所以在筆記、日記的設計與學生動員上每個教師應多動腦子,讓學生永遠熱愛學習。

  事業讓我熱愛上了我的學生,我願意用我的智慧永遠帶給學生無盡的新鮮與活力,激起他們最大的習作渴望與熱情,與學生一路共同成長!

  篇二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過去語文課上,教師把課文條分縷析,弄得支離破碎,把語文課上成純粹的工具訓練課。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薰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遊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可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師認為,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礎,淡化知識。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後、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試想,如果一個學生連一些極常用的字詞也不會讀,不會寫,一寫作文就是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很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如果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如此,少了聽說讀寫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那麼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動也都將成會空中樓閣。

  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紮紮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於紮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篇三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一直是令語文老師頭疼的事,主要表現在:

  1、缺乏童趣。一些教師認為低段的寫是為了在中、高年級寫得更好打下基礎。因此,在寫作指導上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維,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進入學生的角色,讓學生髮散思維,展開想象,真正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有的學生的文章乍一看,呀,真不簡單,一、二年級就有如此高的寫作水平,殊不知其中融入了多少老師和父母的“真情”。學生的創新精神、健康個性未能生動活潑地得以展現。

  2、缺少自然味。由於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疼愛之至,一走出家門就怕這怕那,學校也感到肩頭的責任重大,能不出校門,儘量不出校門。豐富他們的生活,擴大他們的眼界,充實他們的知識,也就成了一張空頭支票。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現在不是減負了嗎?為什麼不能帶孩子進入他們所向往的大自然?為什麼不能領著他們踏入他們所困惑的社會生活中去呢?學生在封閉的課堂內,怎麼能寫出純純的、深深的自然韻味的文章來呢?

  3、流水賬作文。由於現在孩子不喜歡閱讀,很多孩子寫作時,經常應付,把握不住重難點。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麼,我們該如何幫助低年級的孩子在作文之路上邁好成功的第一步呢?新大綱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這無疑將大大地拓展小學生習作的時空,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而學齡初期的兒童的心理髮展正處於想象力培養的“敏感期”。

  這時候,教師如能細心呵護孩子的童心,讓想象成為作文起步中富有強大生命力、擁有不竭動力的活水源頭,作文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實物相伴

  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生才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才會產生角色意識,激起表達的衝動。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如教寫植物花、喜歡的玩具、水果時,可以讓學生從家中帶自己喜歡的實物,參照實物,加之教師的講解,學生的寫作慾望產生,就能順手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

  二.課堂實踐,活動相伴

  我們知道,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之說。每一個人,自他懂事以來,就開始感受生活,體驗人生。小學生雖年齡不大,經歷有限,但自懂事以來,他們經歷了多少事,認識了多少人,見到了多少景……這是他們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只要巧妙運用,就能創造出令人讚歎的“言語作品”。如教學生喜歡的遊戲時,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堂十分鐘進入活動角色,把剛才的活動跟小夥伴描述一下,接著教師講解寫作的重點,一篇真實的遊戲躍然紙上。“我學會了——”也可以採用此法。

  三.雙向互動,回憶相伴

  說話訓練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是一種雙向互動式的語言實踐活動。老師和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既是聽者,也是說者,師生只有不斷轉換著自己的角色,才能獲得成功的教學效果。課堂上,我總是充滿激情地鼓勵學生:“別緊張,要相信自己。”“你說得太棒了,老師為你感到自豪。”“雖然你旁邊都是高手,但我們相信你是最棒的,勇敢些!”我的真語真情是啟用學生身心的“興奮劑”,使他們情緒高昂,全身心地投入。而學生的精彩回答又反過來深深地吸引、打動著我,師生間進行著思想的交流、感情的碰撞。如教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難忘的一件事,等等。教師引導孩子,回憶事情的整個過程。

  四、走出教室,觀察相伴

  寫景作文,如寫你喜歡的季節,就帶出孩子,到附近進行觀察,一邊觀察,教師一邊引導;寫校園、植物樹之類的更適合。

  五,拓展延伸,閱讀相伴

  “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寫作之前可以讓學生閱讀相關的作品,進行閱讀鑑賞,學生就會更能把握住寫作重心。

  六、改進指導,激勵相伴

  作文的指導重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貴在喚醒學生的生活儲備,巧在順應學生的自由傾吐表達,而非教師蝶蝶不休地講述什麼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式、習作的樣板去圈定學生的思路。所以我們要像葉聖陶先生所說:“為了恢復學生們的童真,還他們的原本生活樂趣,讓他們能說真話、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訓練中,不管學生怎麼想,怎麼寫,只要文中有一顆真摯的童心,就予以支援、肯定和鼓勵。作文的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原意,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勞動,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個性的學生,或用教師的主觀想法代替學生的習作實踐。在“每日一句”的寫話訓練中,讓孩子們放飛想象,言有童真。

  孩子不能沒有期待,不能沒有想象,不能沒有夢幻。因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象才可能有創造
 

作文寒假隨筆
作文教子隨筆
相關知識
作文教學隨筆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隨筆推薦
小學五年語文教學隨筆_五年語文教學工作隨筆
六年級語文教學隨筆
作文教子隨筆
二年級人教版語文教學隨筆
高一語文教學隨筆
初中語文教學隨筆集錦_有關語文教學隨筆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感言範文
初三語文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