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類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英語作為一門學科,其本身即承載和蘊含有豐富的德育功能。但這些德育動能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情景是道德教育中重要而有意義的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與教學方法探索》

  摘要:本文簡要論述了英語語言和高中英語課程中所蘊含的德育功能,並進一步提出教師在利用教材和課堂所提供的虛擬道德情境幫助學生獲得道德認知的基礎上,還應該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有意識的為學生在課堂上提供人際交往的機會和場景。以創設真實的道德教育情境,在幫助學生有效完成英語學習的同時,引導他們達到道德知、情、意、行的統一。

  關鍵詞:道德;德育教育;高中英語;道德教育情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學校……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道德教育不是學校某一門課程的專有職能,也不是隻在某一特定時候才開展的工作。“只有將道德教育與知識教學結合起來,通過學校開設的各種課程進行道德教育,才能為人的精神豐富與道德成長找到一條有效的途徑”。

  一、英語語言所蘊含的德育功能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薩丕爾就指出,語言是描述人類經驗與對世界認識的方式,同一語言社群的成員有著共同的、系統的信仰和理念,他們決定了社群的結構,並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因此,語言與文化不是互不相干的孤立的現象,他們緊密聯絡在一起。當代語言觀認為,語言是文化的主要載體,也是習得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而離開了文化,也不可能正確的習得與學習語言。何謂文化?英國人類學家泰勒1871指出,文化是指社會成員習得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與習俗的綜合體。B.Tomolin等人則進一步將文化分成三大塊:思想、產物、與行為,而其中思想起著決定性作用。3由此可見。英語語言本身就承載著思想道德的內容。學習英語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從另一個角度接受德育教育的過程。

  二、高中英語課程中的德育功能

  要開發和實現高中英語課程中的德育功能,首先要澄清德育教育的內容是什麼。道德是一個人對人、事、物及其關係的基本觀點,態度,情感及行為表現。4在人與人他人與群體之間,主體我I與客體我me之間,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工作、人與神之間都存在道德關係。5從1997年3月正式開始實施的“全球生活價值教育專案”Living Values Educa-tional Project所提出的核心德目對我們的德育教育應該具有啟示和指導作用,它們是:合作、自由、幸福、誠實、謙卑、愛心、和平、尊重、責任、樸素、容忍、團結。

  教育部幹2003年頒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試驗》對英語的課程性質作了如下規定:“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練意志、陶冶情操、拓展事業、豐富生活經歷,開發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這其中顯然包含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相應的,《課程標準》將“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等作為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

  我們現行高中英語教材是高中英語教學的媒介物,是經過篩選的學習資料,這些材料本身就蘊含有豐富的德育功能。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必修英語第二冊上為例:該書包括10個主題單元的內容,這10個主題分別涉及到了辯學、自然、文學、藝術、文化、生活、環保等領域,為學生提供了相關方面的一些知識,同時也為他們深入思考人類與這些事物之間的道德關係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比如第一單元的閱讀文章 Hawking,學生可以在學習掌握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瞭解Hawking頑強的奮鬥史,從而去追問頑強、信念、意志、責任之於生命的意義,去探求自由、幸福的哲學意義。

  三、英語教學與道德教育情境的創設

  如前所述,英語作為一門學科,其本身即承載和蘊含有豐富的德育功能。但這些德育動能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情景是道德教育中重要而有意義的組成部分,情景不同,所產生的學習方式不同,其學習結果和效果也不同。

  一課堂教學與虛擬道德情景

  課堂教學就可以提供一種道德教育情境。以紮實高效的認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為例,其步驟一般是這樣的:1、複習匯入。講解新詞;2,講解語法;3、語法練習;4、講授新課,並展小組活動。逐句討論課文內容與意義。教師總結;5、回到課文,聽錄音,學生就課文內容提問。如此,尤其是在開展第4和第5步驟的過程中,學生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在閱讀材料和課堂所提供的虛擬情境中,即可獲得一定的道德認知。但認知並非道德教育的全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動亦是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畢竟,“人是做成的而並非生就的”。對於虛擬情境中的個體來講,他的所作所為只是他的一種意象,並不能保證其在真實情最能夠達到道德知、情、意、行的統一。

  二課堂教學與真實道德情景

  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情境最主要的是課堂人際交往中發生的各種場景,包括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等。這種情境因為過去一直沒有受到教師教育意識的足夠關注,教師和學生往往會在這種情境中展示出自己最自然本真的一面,因而它所體現的道德更多的是直覺性和習慣化的行為,因此也就更加利於師生之間進行更加有效的道德觀察、道德評價和道德教育。當然,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採用一些鼓勵課堂人際交往的教學方法,如交際法,提示法、社群式語言學習法、整體教學法,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合作型學習等,並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關注自己和學生在課堂交往時的道德行為和表現,及時給予評價或鼓勵。

  需要說明的是,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無論是虛擬情境抑或真實情境中,應鼓勵學生在對話與協商中提升其道德判斷和行為抉擇的能力。為了保證師生、生生之間對話與協商的有效,在課堂交往中教師應注意有關言說與傾聽有關的問題。在這裡,哈貝馬斯Habermas.J所界定的理想言說的四個條件或許會有幫助:言說內容的真實性;言說行動的適當性,言說者意向的真誠性,言說含義的可領會性。至於傾聽,教師則應注意避免“不傾聽”、“不健全傾聽”、“虛假傾聽”、“拒絕傾聽”、“批發式傾聽”和“同情式傾聽”等幾種情況和傾向。

  當然,德育教育絕非僅由教師和課堂教育教學就能完成,它需要政府、社會、學校、社群,家長和受教育者本人的共同努力。本研究僅希望能夠對廣大同行在相關方面的課堂教學提供一些思考。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探討教育科學研究論文
大學英語教育改革論文
相關知識
英語教育類論文範文
英語教育類論文
英語教育類畢業論文
有關中小學英語教育的論文
有關中小學英語教育的論文
英語教師自薦信範文
大學英語專業英語教師求職信範文
英語教育類名言
英語教師求職信範文推薦
英語教師演講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