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學科創新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語文學科也不例外。語文教學進行的是母語教學,是一門基礎性、工具性的學科教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學語文創新教育初探

  摘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將給語文教學帶來全新的氣象和嶄新的面貌。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為學生提供創新動力;營造語文創新氛圍,激勵學生積極創新;培養學生創造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擴充套件學生實踐的空間,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展示創新才能。

  關鍵詞:創新教育;激發創新活力;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求異思維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新時期基礎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創新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將給語文教學帶來全新的氣象和嶄新的面貌。為此,筆者據自身的實踐探索談幾點認識。

  一、突出主體,激發學生創新活力

  1.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首先要建立一種平等參與教學的新型師生關係。教師應誠心誠意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個性,以平等的姿態去親近學生,多與學生交流、談心、商量,逐步消除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和人倫差異,使學生不惟書、不惟師,敢與教師自由交往。讓學生產生一種無拘束、不畏縮、暢所欲言、敢於爭鳴的健康心態和活躍心境。其次,要通過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來實現語文課堂創新,構建學生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通過設計語文活動、學法指導訓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多種途徑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靈感,求得最佳創新狀態,真正形成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教材的創造互動。

  2.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為學生提供創新動力

  語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的生活態度、人生觀、人格修養等方面的教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創新品格,激發學生的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為語文學習與創新提供內動力。現行中學語文教材,無不生動形象地體現出中華歷史堅韌樸實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尤其是教材中古今外的先哲賢士們為追求真理、尋求科學而不斷探索,勇於獻身的精神,會激勵著新時代的中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銳意進取,頑強地向創新目標奮進。

  3.營造語文創新氛圍,激勵學生積極創新

  教室的佈置上,將文學性與藝術性熔為一體,名人名言、學習專欄相映成趣,板報展評篷壁生輝。課間,組織學生讀書看報、討論妙語佳句。適時地開展語文知識競答、熱點問題辯論會、詩歌朗誦會等活動,力求讓學生在濃濃的語文氛圍中,關注生活、感悟語文,讓學生熱愛語文、樂於創新。另外,要讓學生在競爭與評估中創設成功氛圍。要注重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為學生設定各種競爭舞臺,這種學習競爭,使學生變得精神振奮,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為了讓學生保持創造熱情,教師還要實行激勵手段,不斷地激發學生成功動機和創新熱情。

  二、強調個性,培養學生創造思維

  1.精心設疑,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學習上,學生只有存在疑問,在認識上才能感到困惑,產生衝突,引起探究性反射,產生思維活動。因此,在教學中要精心設疑,深入鑽研教材,確定重難點,選擇的教學切,問題力求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通過設疑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思維。另外,教師不僅自己精心設疑,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對問題敏銳的洞察力,造就學生敏於發現、勤於發現、善於發現問題的習慣,還要逐步培養學生樹立自信心,不盲從、不違心、不惟上的良好品質和學習上的批判精神。通過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來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

  2.訓練求異思維,促進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協調發展

  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在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探索同一問題。小到標點、一個詞語,大到篇章分析,都可以引導學生多向比較,展開求異思維。引導學生對各種語文材料研讀時,要啟發學生各抒已見,不追求答案一致,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即可。在作文教學中,有意設計一些正向與逆向思維的作文題讓學生思辨,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選取新穎而獨特的觀察、認識角度去探求事物,表達出自己不俗的認識和看法,讓學生在閱讀理解和寫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充分訓練自己的語言思維,使帶有個性和創新意識的寫作閃亮登場。

  3.培養想像力,發展學生創造思維

  閱讀教學,在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多思、多問,訓練他們按照事物發展規律去想像未來,去創造作者沒有創造的東西。如文中的人物神態、場面氣氛、故事情節、詩歌意境、未盡之情、言外之意等材料資訊,都可以延伸、擴充套件,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想像。

  三、注重實踐,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注意語文教學的延伸拓展,擴充套件學生實踐的空間

  如果把學生整天禁錮在課堂上進行思維訓練,連外界新鮮事物都沒有接觸,學生將失去充分發展的思維空間,只有擴充套件學生的活動空間,學生的視野才能開闊,思維才會活躍。因此,語文教學要立足課堂,必須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讓學生從多種渠道吸取各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豐富情感,讓語文教學真正迴歸生活,在實踐中發展創新能力。

  2.廣泛地開展語文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首先,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安排語文活動。要充分利用課前,課尾時間安排學生自我訓練,以求日積月累。如課前三分鐘演講、課前五分鐘朗誦、每日名句欣賞輔助性課堂活動等。更主要是根據教學要求設計好每節課內的主體活動。如朗讀、討論、表演等活動。在活動的設計上,還可以考慮以課本為本,進行遷移訓練。進行課文內容總結時,組織一些別開生面的遷移訓練。也可以單元為網,進行專題討論,根據單元內容設計專題語文活動。向學生推薦訂閱報刊雜誌,廣泛地開展讀書活動,指導學生通過摘抄、剪貼、日記、隨筆等形式做讀書筆記。通過開展讀書筆記評比、手抄報展評、辯論會、課前講話,閱讀欣賞等形式的活動,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充分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實踐能力。

  3.投身社會實踐,展望未來,讓學生充分展示創新才能

  讓學生關注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辦法。通過展覽會、報告會、訪問、遊覽、社會調查等形式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瞭解社會、培養學生開拓、拼搏、創造精神,同時讓他們關注社會、思考人生,勾畫未來的美好前景。通過實踐,學生充實了課本知識,訓練語言實際操作能力,極大地提高了語文創新能力。

  範文二:創新教育與中學語文教學

  【摘要】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 語文學科也毫不例外,並且只有對本學科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活水,它才有發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語文教學法進行的是母語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教學。因此,把創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併為語文學科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時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創新教育,它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3-0159-02

  新世紀的教育是全面創新的教育,創新已成為時代的要求,所謂創新就是在原有基礎上給予革新,或是創出前所不曾出現過的。創新教育需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中。 語文學科也毫不例外,並且只有對本學科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活水,它才有發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語文教學法進行的是母語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教學。因此,把創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併為語文學科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時語文教學也離不開創新教育,它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所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實踐:

  1 改進教學方法、滲透創新教育

  傳統的語文教法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是注射器學生是接收容器,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師教一篇課文常常是五大塊:時代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些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毫無關係,因此也就談不 上什麼創新教育了。由於沒有注入創新因素而導致:教師說得頭頭是道,而真正聽、說、讀、寫能力方面的訓練內容則顯得蒼白無力,教師一時口舌快活,而學生裝卻“霧裡看花”,臨考總搞題海大戰、時間+汗水、日光+燈光,這樣就幾乎抹殺了家務事所有的創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須改進。要考慮:1怎麼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於漪語興趣對求知對創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是學生主動掌握知識的先決條件,掌握一定的知識又是創新的先決條件,可見這一點也是很重要的。3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有了興趣和習慣還遠遠不夠,要有堅強的毅力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才能激發創新的潛意識。4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上改進教學方法,要大膽走出課文、走出課本,讓課內長骨、課內長肉,讓潛在的創新意識大展巨集圖。

  2 改進教學手段,融入創新教育

  教師授課一直擁有得失三尺講臺,三寸粉筆,兩袖清風。近年來有多了一塊小黑板,稍微豐富了一點。伴隨著教改的轟轟雷聲有多了投影器、配了錄音機,這一改革的確為課堂增色不少,但總吃菠菜豆腐總會膩的,因為投影片總是永恆不變的幾種顏色,時間久了,也就索然無味了。隨著資訊科技的大沖浪,電腦真實地走進我們的生活,它幾乎可以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於是單調的課堂一下子變的有趣了,學生們走進了多媒體教室,嚐到了課件教學的甜頭,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五彩的畫面、神祕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圖形、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進而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與創新以達到提高課堂質量,加入創新分子的目的,讓學生愛創、樂創、變成勇於創新的一代新人。

  3 改變教學觀念,大膽創新

  傳統的教學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絕對正統的課本教育,知識傳授僅限於課本,即就課論課,所有習題答案都以教師為準,課堂上教師一人主宰,提問成了教師的專職,回答成了學生的必須義務。這樣時時處處都控制學生思維,總拘泥於固定的框架,那這樣的教育還從何談創新呢?因此應轉變觀念,建立一種“大語文”觀,讓單一的課本知識傳授變成多樣化的傳授,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鼓勵學生多動腦、多疑、多發現;在閱讀與寫作方面要大膽嘗試、探索,出新成果;要讓學生完成從“學答”到“學問”的轉變;要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進行審美教育與德育教育。

  3.1 讓一言堂變成群言堂,激發學生創新。 面對我們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後怕,他們已經習慣教師代勞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題目,總怕與老師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說;總怕錯,不說,久而久之成了教師一人說,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直線下降。他們總期盼別的同學來發言,然後都舉雙手贊成,所以答案總是唯一的,。其實語文教學中有些題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來說吧,面對一篇文章總得先分清層次脈絡,然後才理解賞析。

  一篇文章也司一個多面體,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劃出不同層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邏輯就要給予及時肯定,不要在他們發言的第一次就扼殺他們的創新能力。並且閱讀一篇課文,你不拘泥於一種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經常從多角度來劃分層次,能使學生的思維嚴密、全面、深刻、靈活。推而廣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提煉、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創新意識。

  在《七根火柴》教學中,我設定了這樣一個問題:用一句話來說明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有說一個關於長征的故事;一個關於中國紅軍戰爭的故事;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一個發生在長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個無名戰士保護和傳遞七根火柴的故事…….他們爭先恐後地說出了幾十種答案,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這樣的發散思維中已或多或少的滲入了創造性閱讀的內容,這樣學生不但穴道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你看,大家說的多好啊!

  3.2 創造性的進行閱讀指導與作文訓練。 在課文中適時地對重點段進行閱讀指導,可有針對性地出一些題目來讓學生做,以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課內閱讀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課外閱讀,學生自主閱讀,只有大量地課外閱讀才能真正起到增長見識的作用,因此要對課外閱讀進行藝術的指導、有創造性地指導,1指導學生制定課外閱讀計劃。這是學生課外閱讀時間的標誌,可一期一訂,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證切實可行。2指導學生獲得基本閱讀方法。教給他們默讀深思、朗誦吟詠、背誦記憶、精讀提煉、速讀獵取等方法,以達到開卷有益。3指導學生形成基本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必須從內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內容反覆深化,並適時使用工具書,4閱讀後要及時寫出體會、心得。5要指導學生適時檢查閱讀情況。用以上方法達到創新閱讀並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只有“讀書萬卷”,才能“行萬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筆如有神”,作文重在積累材料。在作文訓練中,我認為應當這樣:1提前明確協作任務,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材料。2寫作時間不必侷限於兩節課,可適當推後,。3可改一週一篇為兩週一篇,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4為保證大面積提高寫作水平,就要加強檢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數,提高評析質量。另外,還可借辦黑板報、手辦小報,向社報投稿等方法激發學生創作慾望,提高寫作層次。

  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同時,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並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淺談教育教學管理類論文
淺談電大建築專業論文
相關知識
中學語文學科創新教育論文
數學教學的創新教育論文
創新教育論文
美術教育創新教育論文範文
幼兒園創新教育論文
幼兒創新教育論文
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與教育論文
淺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論文
小學生誠信問題及教育論文
幼兒創新教育論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