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管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3日

  教育是學校工作的核心,從人的發展角度看,教育更應該關注過程。教育的健康發展需要完善的教育管理機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學校教育管理初探》

  【摘要】教育是學校工作的核心,從人的發展角度看,教育更應該關注過程。教育的健康發展需要完善的教育管理機制。

  【關鍵詞】學校;過程;教育;管理

  如果說教育是培養優秀人才的教育,這只是看到教育的結果,並不意味著一個學生的教育過程是優質的。教育應是過程和結果的統一。二者之間我們應該關注過程,因為過程不僅表徵了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也反映了教育能力和教育結果。影響教育的因素很多,教育實踐如何使“過程和結果統一”,實現教育的優質化,這就有個質量管理問題要落實。本文就影響教育的幾個因素談談教育的質量管理問題。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在談到教育的同時,必然要涉及學校這個概念。因為人們習慣把一些具有品牌價值的“實驗學校”等同於優質學校,也十分邏輯地認定這樣的學校實施的是優質教育,這也許是不錯的。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確,學校的質量最終彰顯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對於“重點校”和“普通校”具有同樣的意義。我們今天談教育,就是要使我們的教育著眼未來,適應社會發展,適應學生髮展,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出多方面的人才。

  2教育的過程管理

  教育是一個動態概念,是通過教育改革與創新中的“增量”與“進步”,實現自我超越。如果忽略了這個過程,就會導致急功近利的辦學心態,就會偏離教育的根本意義。

  2.1教育能力的提升與管理教育能力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教育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學校的發展也應該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的教育能力是相對的,需要不斷提高,這個提高過程不是孤立的,應該與學校的教育改革與創新同步,是教師之間彼此合作,互促的過程。教師的教育能力不是“工匠式”的能力,起碼要有五方面的素質:有職業理想和素質教育的願望;善於研究學生,能因材施教;善於學習,樂於探索;有教育教學的專業素養;有良好的情商,善於合作。要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必須做三方面的工作。

  2.1.1引領教師參加教育改革與創新在新課程改革試驗的過程中,放手讓教師去探索:①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②開發校本課程;③開展研究性學習;④上好綜合實踐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得到提高。

  2.1.2建立“學習•思考•交流•創造”的學習機制“學習•思考•交流•創造”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也是教師提高的模式。其間主要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索、共同創造等步驟。它們之間是互為補充,層級式遞進關係。這種學習模式,一要倡導理性思維,二要落實實踐創造,使教師們學有目標。

  2.1.3建立“研培結合”動作機制教師通過課題研究參加理論學習,提高理性思維能力,會在研究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從而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

  2.2學校文化的管理名校的一半是文化。學校的穩定性就在於它形成了優良的學校文化。學校文化是一個學校的精神、氛圍的集中體現。它的形成為素質教育創設了潛移默化的環境,更有助於學校形象的塑造。

  2.2.1“和諧教育”是學校的主體文化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和諧教育”辦學理念,並通過“和諧教育”的實踐形成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願望和價值取向。事實上,領導、教師在探索“和諧教育”的過程中有了凝聚力,發揮了創造潛能,提高教育改革的熱情和能力,也促進了學校可持續發展。在實施“和諧教育”的過程中,進行德育工作、教學工作、管理工作諸方面改革,並確立“進德修業,和諧施教”的教風,“勤學多思、樂做會創”的學風。

  2.2.2倡導“激勵管理”,打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堅持人本思想,建立“激勵管理”機制,改善教師與學生、領導與群眾、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人際情境,追求人際關係的和諧,建立合作競爭的人事管理制度。改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體現人文關懷,建立民主、公平、公正的管理機制,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目標。

  2.2.3學校外顯文化的建設文化常常通過學校中的各種儀式、榜樣、事蹟、標語、題詞、器物、禮節等表現出來。這些文化現象是可見的外顯文化,它對學生、老師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心理影響。所以,在綠化、美化、淨化校園的同時,進行文化走廊建設,創設藝術櫥窗、學習園地、科技畫廊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文體活動、英語沙龍、知識競賽,特長展示、藝術攝影等課外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怡情悅意環境中學習,促進個性智慧的發展。

  2.3教育資源的管理學校教育資訊化、技術化是教育的標誌,也是實施教育的條件。教育資源管理上應做一下二項工作:

  2.3.1按照需要和可能,逐步投入加強硬體建設改建和擴建了理、化、生實驗室和兩個多功能教室,增設兩個微機室,保證每班每週可上兩節計算機課。每個教學班都安裝上彩色電視、配置了電腦和投影裝置,並與校園網和寬頻網相接。教師每人擁有一臺電腦,90%以上的課堂教學可以運用資訊科技協助授課。

  2.3.2實現硬體與軟體同步發展組織老師以實施新課程為目標,進行教學軟體開發。

  2.4學生評價的管理任何一種教育最終的落腳點是學生的發展。所以,教育能否科學化、化不能依靠簡單的測試或比較,更不能靠升學來加以肯定或否定。教育的質量管理要突出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關於學生評價,多元智慧理論主張在學習的情境中看個性智慧的發展。新課程改革主張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即自主評價為主,合作評價為輔,評價目標是綜合素質。我們認為基礎教育階段,其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強調在學生個性智慧發展的基礎上,看學生的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學習能力的發展,其評價方法應該以學生自主評價為主,輔之同學、家長、老師的鼓勵性評價。這個評價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評價,兼之終結性評價。評價的作用在於促進和鼓勵,而不在於甄別和鑑定。這樣評價不僅是人性的,也是科學的,是符合學生心理特徵和年齡特徵的。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論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論文
學校交通安全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淺析學校教育管理論文
學校教育管理論文
大學生教育管理論文參考
小學生教育管理論文例文
小學生教育管理論文
學校教育管理淺談論文
學校教育管理初探論文
大學教育管理論文題目
小學安全教育管理論文
關於小學教育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