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新生如何適應高中數學學習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剛升入高中的學生對數學有恐懼感,學不懂,總認為老師講的太快,沒有時間去練習,去消化。“學生感到難學,教師感到難教”,高一數學相對於初中數學而言,邏輯推理強,抽象程度高,知識難度大。許多小學、初中數學學科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階段,第一個跟斗就栽在數學上。對眾多初中數學學習的成功者,進高中後數學成績卻不理想,數學學習縷受挫折,對學生弱小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創傷,加上這些同學不瞭解高中數學的特點,學不得法,從而造成學習成績的整體滑坡,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隨著學習的深入,數學成績的分化是必然的,那麼成績落後的原因何在?學習數學有困難的新高一同學應怎樣順利度過適應期呢?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1制定計劃明確學習目的。合理的學習計劃是推動我們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計劃先由老師指導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實完成,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鍊學習意志。
        2課前預習是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預習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3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後知不足”,上課更能專心聽重點難點,把老師補充的內容記錄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4及時複習是提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
通過反覆閱讀教材,多方面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絡起來,進行分析比效,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二、循序漸進,積極歸因,防止急躁
        由於高一同學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同學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想靠幾天“衝刺”一蹴而就。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發現新知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紮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讓高一同學學會積極歸因,樹立自信心,如:取得一點成績及時體會成功,強化學習能力;遇到挫折及時調整學習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變挫折,循序漸進,爭取在高考成功。
        三、讓學生了解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的區別
        (1)瞭解教材與教輔區別。初中數學教材內容通俗具體,經常重複出現,題型少而簡單,研究的數量關係以常量為主,較多的側重於定量。計算;而高中數學內容抽象,多研究變數、字母,不但注重定量計算,而且計算的技巧性強,還注重理論分析,常常需要作定性的研究和說明。
        (2)課時與課容的區別 。在初中,由於內容少,題型簡單,課時較充足。因此,上課容量小,進度慢,對重難點內容均有足夠的時間反覆強調、反覆訓練,對各類習題的解法,教師有時間進行舉例示範,並在課堂上學生也有足夠時間進行鞏固練習而到高中,由於科目增加、知識點增多、靈活性加大,使課時減少,課容量增大,進度加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鞏固強化,對各型別題也不可能講全講細,這也使得高一新生一開始不太適應高中學習。
        (3)教法與學法的區別。在初中,教師講得細,型別歸納得全,練得多,練得熟,考試時,學生只要記準概念、公式及教師所講例題型別,對號入座就可取得好成績。因此,學生習慣了圍著教師轉,不善於獨立思考,不善於對規律的歸納總結。到了高中,由於內容多時間少,教師不可能把知識應用形式和題型講全講細,只能選講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問題,以落實 "三基"培養能力。因此,高中數學學習要求學生要勤于思考,善於歸納總結規律,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高一數學是高中學習一個艱苦的磨鍊,經過了這個階段的礪煉,就會開啟高中數學的學習思維,前面的道路就會豁然開朗,只要同學們增強信心,再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付出的努力一定會有回報。

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幾點嘗試
新課標數學學習如何聯絡實際和數學應用
相關知識
指導新生如何適應高中數學學習
高一新生如何適應新環境
高一新生如何適應學習新環境
高一新生如何適應學習新環境
如何適應高中學習
準高三學生如何適應枯燥的高三生活
如何適應初中生活的學習計劃
大學生如何適應職場生活
如何適應高原
高三生如何進行高考物理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