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文學的論文發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網路文學,是指新近產生的、以網際網路為展示平臺和傳播媒介並藉助超文字連線和多媒體演繹等手段來表現的文學作品、類文學文字及含有一部分文學成分的網路藝術品。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結合

  隨著現代計算機網路的不斷髮展,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新的文學形式逐漸的走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慢慢的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網路文學與傳統的文學有著密切的聯絡,但是與傳統的文學還有一定的差距。隨著網路文學的不斷髮展和體系的不斷完善,網路文學必將和傳統的文學一樣,成文文學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從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現狀的比較和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的結合兩個方面來對進行了探析。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髮展,口頭形式的文學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於是人們發明了造紙術,傳統的文學逐漸取代了口頭文學。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和計算機網路的不斷普及,人們對文學的要求越來越高,而網路文學正在以新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網路文學從外表看上去只是對寫作的形式進行了改變,其實這是在文學領域正在進行的一場革命。

  一、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現狀的比較

  網路文學為文學的創作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網路文學的寫作改變了以前一個人寫作的模式,變成了一個集體來對文學作品進行寫作和修改。但是,歸根結底網路文學還是一種文學,它與傳統的文學有著密切的聯絡和複雜的關係。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並不是由二者不同的文學特徵所決定,而是取決於不同的載體,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的比較實際上是構建於兩種不同的文學傳播載體之上。

  一存在方式的比較

  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存在方式的比較方面有了極大的改變,主要從文字形式、文類界限和文字載體方面進行比較。

  1文字形式的不同

  對於傳統文學的文字形式大都是由線性平面的文字結構構成。在傳統的文學作品中,儘管運用了倒敘和插敘等手法,但是受到媒介的三維空間的限制,其文字的容量是有限的,大大的限制了傳統文學的發展。網路文學的文字形式是超文字連結的形式,在閱讀的時候顯示出超線性或多線性,既由剛線性結構轉變為線性結構,又線性結構轉變為連結性結構,由封閉式結構轉變為開放式的結構。

  2文類界限的不同

  在傳統的文學型別中,有詩歌、散文、劇本和小說,生活實錄和文學創作、虛構文學和紀實文學、文學和非文學的界限都非常的明確。當我們在欣賞一個傳統的文學的時候,我們能夠清楚的分辨出這篇文章是哪一種的體裁。但是在網路的文學作品中這種文學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不清。在閱讀網路文學作品中,我們很難將這些作品進行分類,因為這些文學作品給我們的感覺往往是模糊不清,應用傳統的文學分類也無法對他們進行歸類。

  3文字載體的不同

  傳統的文學作品主要是以報紙、雜誌和書本等載體呈現出來,它們擺放在書架或者書桌上面,構成了一種物質性的存在。網路文學則是是電子符號呈現在電腦上,傳輸在網路之上。網路文學的創作具有更大的隨意性和開放性。

  二創作模式的比較

  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的創作模式的不同主要是從構思方式和創作手段兩個方面進行比較。

  1構思方式的比較

  傳統文學的創作是一個人進行的,它的構思是基於個人的藝術思維,主要表現出作者一個人的生命感悟和生命的體驗,不斷為傳統文學的內容而尋找新的形式,用整體的藝術來施展個人潛在的藝術價值,為作品的形成創造出審美原創的藝術基礎。而網路文學的構思方式不同於傳統文學的構思方式,網路文學的寫作是隨意的,不需要對作品進行整體的藝術構思。網路文學就是第一時間記錄下當時的生活狀態和真實的感受,只是簡簡單單的寫下個人的喜、怒、哀、樂,寫下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社會一些事物的看法,不是因為寫文章而去思考。

  2創作手段的變化

  在傳統文學創作的時,作者是通過筆在紙上一字一字的寫作出來,然後在對其進行修改。而對網路文學的創作,作者只需要在鍵盤上輸入或者是用互動語言的平臺上進行語音輸入。這種創作手段的變遷,使得作者創作起來更加的具有效率,創作的環境更加的舒適。

  三傳播模式的比較

  1傳統文學是以書面材料為載體進行傳播。

  傳統文學的傳播途徑屬於單方向的,傳播模式只是作者——傳播載體——讀者。對此,有人就認為:“在這裡作者是核心元素,對作品內容具有極大的控制能力,而讀者只是根據作者的創作思維來進行閱讀和品味。

  2網路文學具有雙向交流的特性。

  網路文學資訊的傳播是雙方向的,它的傳播模式是作者——載體——讀者——作者或者是其他的讀者。在一般的情況認為,讀者得到了自己感興趣的作品時,才會更容易的去進行閱讀和交流。在網路文學中文章的作者和讀者可以互換角色,這樣就形成了作品再被創作的過程,將作品的創作變成了一種欣賞。

  四語言的比較

  網路文學在存在方式、創作模式和傳播模式的改變必將會對語言帶來一定的變化。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學樣式,它的語言突破了傳統語言的束縛,表現出了極大的差異性。

  傳統的文學特別注重文學語言的情感性,常常通過氣氛的渲染、景色的烘托來表達出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時為了豐富作品中的思想和感情上的表達,作者往往會對某些故事情節進行長篇的敘述。而對於網路文學的的閱讀和傳播,網路文學的作品其語言往往追求簡單、直觀、形象的表達形式。

  在傳統的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徵往往需要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文學中的語言的描述,在讀者的腦海中會勾勒出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但是網路文學語言改變了傳統語言的色彩,程式化的語言模組取代了個人的色彩,使讀者閱讀起來更加的生動形象。

  作為一種新的 文學形式而出現, 網路文學的出現適應時代的 發展。它最近幾年剛剛發展起來,在文壇中還沒有像傳統文學那樣的根深蒂固,但是與傳統的文學相比其還有極大的優勢。我們應該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網路文學的發展,正確處理好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使他們更好的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

  二、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的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 計算機網路的不斷普及,網路文學對傳統文學的衝擊力會與日俱增,傳統的 寫作與網路寫作的競爭也會越來越大。隨著時間的推移,網路文學的優勢逐漸的表現出來,網路文學有壓倒傳統文學的趨勢。但是,它們歸根結底都是屬於文學,它們只有在相互彌補和完善中才能共同的發展,二者的關係正在慢慢的結合,具體的表現主要體現在:

  一開發工具的結合

  在傳統的文學模式的寫作過程中,作者是在一張桌子上拿著筆慢慢的進行文學的創作,在種創作模式在現在的生活中已經不常見了。在現在的寫作過程中是作者 應用電腦和網路的寫作方式,無論你是在家裡、郊外或者是公交車上都能對文學作品進行創作和修改。當文學作品創作完需要 發表時,作者可以通過網路將 文學作品傳送到相關出版社的網站或者郵箱當中,徹底代替了以前通過郵信的方式來發表文章,提高了文學作品的安全性。美國資訊傳播學家保羅·利文森曾經說過:“個人計算機以及它對書寫的影響可以被看成是書寫缺陷的補救媒介。”在開發工具這方面,傳統文學的作者在應用網路文學 工作方式的模式,是對開發工具方式的結合。

  二釋出方式的逐漸結合

  傳統文學與網路文學在釋出方式上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將兩種文學的釋出方式有機的結合起來是兩家作者希望達到的目標。傳統文學作者在將自己的作品釋出的同時,也在建立自己的微博和網站來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宣傳。建立一個與讀者交流的平臺來與讀者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使得每一個作家都可以有一個自己的“釋出中心”和“出版社”;一些網路文學的作者也應用傳統的文學釋出模式,他們在網路上釋出作品的同時,也 聯絡相關的出版社來對文學作品進行出書賣和報紙進行連載,網路文學的作者借用傳統的文學評價的標準來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要求,以獲得傳統文學界的肯定,無論是網路文學還是傳統的文學,文學作品的釋出方式的改變都極大的增強了作品的生命力。

  三思維觀念的逐漸結合

  網路文學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逐漸的成熟起來,也認識到了自身的缺點和劣勢,應該努力學習其他的科學知識,尤其是對傳統的文學進行學習,不斷的發展和完善自身水平。在這段時期內,傳統的文學也逐漸認識到了網路文學的本質,對網路文學有了新的認識,通過學習網路文學的優勢,為自身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在文學的評價標準方面,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也正在逐漸的結合,對於傳統文學它的受眾面很窄,影響力在一個狹窄的範圍之內,傳統文學的作者往往認為凡是發表的文學作品都應該是精品。但是受到網路文學的影響後,他們看到只要是面向大眾的文學作品,能夠更好的達到對文學作品進行普及的作用。所以在傳統文學在創作和釋出傳播工具方面,以及反映 社會新氣象和新的生態 環境等方面,大力向網路文學靠近。

  比以往任何時候的範圍更廣、速度更快。但是想要將網路文學融入到傳統的文學中,讓傳統文學完全容納網路文學,是一個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例如一些生命力很強、具有深刻內涵小說也是經過長期的發展和努力之後,最終成為經典之作。傳統文學雖然根深蒂固,但是也經不起時間的磨損,它的劣勢也逐漸的顯現出來,網路文學為彌補傳統文學的缺陷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網路文學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也為傳統的文學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二者逐漸的結合為讀者提供更為滿意的文學作品。

  網路文學的蓬勃發展並不是意味著文壇的破裂,實際上是各個板塊之間的緊密互動。一方面,商業出版社將大眾文學與網路文學自然的結合在一起,網路文學中一些優秀的作品可以通過出版社出版,傳統的文學又可以通過網上付費的模式線上閱讀。傳統文學逐漸的結合網路,在創作上頻繁的交流,作者之間不斷的研討和培訓,兩種寫作方式展開積極的對話,尋找更多的關聯點。

  三、結語:

  從根本上來講,網路文學就是對傳統文學的一場改革。對於這場改革傳統文學領域的大多數作家對網路文學還不是非常的瞭解,我們必須對網路文學有進一步的理解,認識到網路文學的優勢和長處。這場文學的改革異常的盛大,意義註定重大,有網路文學引發的新的文學高潮,為中國當代文學開闢了嶄新的時代。

  篇2

  淺論網路文學對傳統文學的挑戰與超越

  網路文學,是指新近產生的、以網際網路為展示平臺和傳播媒介並藉助超文字連線和多媒體演繹等手段來表現的文學作品、類文學文字及含有一部分文學成分的網路藝術品。其中,以網路原創作品為主。而傳統文學多以紙作為傳載媒介,其內容是未被網路精神所充盈的文學體式。網路文學的發展給傳統文學帶來了一定的威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關係並不是對立的兩極,而是互相滲透的有機體關係。

  一、網路文學對傳統文學的挑戰

  一擴張了文學的話語權

  網路文學的發展使得傳統文學家的中心地位受到挑戰。傳統文學被視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肩負著“言志”、“言情”、“載道”、“立政”、 “適事”、“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以宣告人”的社會使命,備受世人崇仰。作家在文學活動中處於中心地位,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被世人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法國著名學者福柯認為知識是一種權利。在漫長的歷史時期裡,處於塔尖的統治階級牢牢掌握著、壟斷著文化教育、文學創作的特權,剝奪了人民大眾進行文學藝術創造的權利。文學已成為一種“權力話語”,具有強烈的權力識和精英色彩。現代文學的權利主要是一種話語資源和話語權利:以紙和印刷術為主要傳播技術的書面文化,因脫離大眾而成為一種文化權利的象徵,作家、批評家、出版社、刊物、編輯等共同佔有並維繫這一話語權利秩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文學的發展方向和規模。

  然而,在網路時代,“人人都可以短暫的充當藝術家”已不是神話。作家張辛欣感嘆說“人的感覺,人的虛構和幻想,已經到了隨意在虛擬的空間裡發表,並且無限繁殖天下的時代,無論如何,剝奪了就定義的‘作家’生存,人人可以成作家,並當即發表。”由於網路的高度開放性,它的沒有了學歷的限制,也沒有了對藝術天賦的苛求,能容忍各種水準的作品,從初學者的塗鴉到造詣精湛者的傑作都能被豁達的容納。網路文學的作者一般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專業作家,而是鍾情於網上漫遊的無身份、無性別、無年齡的“三無”網民,只要會打字,有必要的裝置,人人都可以在網上過一把“文學”的癮。這樣,網路使創作由少數作家壟斷的職業行為前所未有的走進了民間大眾。可見網路文學猛烈地衝擊著傳統文學的話語權,使得文學編審制度完全失效,文學的等級制度被顛覆,文學的權威被消解。

  二對主流文化的反抗

  文學在20世紀相當長時期內曾佔據著文化主流的地位,承擔著神聖的社會職責,對文學藝術的本身發展造成了很多的障礙。但網路文學恰恰相反,它自誕生之日起就帶有獨來獨往的“叛逆”精神,漠視當下的主流政治形態,不帶政治、教化等等方面功利色彩,而是從自我出發,心無旁騖的進入文學空間,讓文學變成一次真正的心靈歷險和人格體現,一次面向大眾的自我展示。網路文學解除安裝了文學的政治、道德等功利色彩,絕大部分作品誕生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宣洩和自娛,文學的審美和功利意義都是次要的,傳統文學中那種表現時代、社會精神的題材被拋棄了,更沒有什麼巨集大的主題,經世致用了,具有強烈的自我表達和自我實現色彩。從某種意義上說,網路文學的興起也許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回歸。

  二、網路文學對傳統文學的超越

  一作家與讀者之間的對接溝通和雙向交流

  文學活動是作家和讀者之間的相互活動。一個時代文學活動的質量,既不是取決於唯一的作家,也不是取決於唯一的讀者,只有作者與讀者的良性互動,才能推動文學活動的前進。傳統文學以手稿或印刷品的書面材料為載體,作家與讀者之間的交流,雖是雙向的關係,但是在交流的實踐中卻表現出明顯的單向性、阻礙性與無法通暢性。在傳統文學活動中,作家與讀者。讀者與作品,讀者與讀者之間圍繞作品的交流,從理論上講是雙向的交流,而在實踐中受到諸多的束縛,面臨著許多無法克服的阻礙與各種障礙。

  網路文學則不同,儘管它的交流也需要藉助媒介,但是它的媒介卻是開放的、自由的與便捷的,縮小了時空的真實性與存在性。網路文學的交流不僅是真正的雙向交流,而且實現了作者與讀者圍繞著文學話題的對接溝通。在網路媒體技術的支援下,天南地北的作者與讀者,只要有參與的願望,剎那之間就可以實現交流。今天,你運用收索引擎技術,就可以快速找到你所感興趣的作品,如果你想評價作品,你可以在文尾的“反饋欄”裡隨時留下自己的見解。同樣,作者也可以用引擎技術檢視“反饋欄”的形式與讀者交流。可以說,在網路文學裡,只要你開啟電腦,只要你點選,你就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文學活動者。“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網路文學讓這種傳統的交流方式又前進一大步,使文學的互動在網路文學中得到了最完美的實踐。

  二文字的多向性與非線性

  傳統文學的文字,大多是有純粹的文字以及關於文字的排列、組合、留白、字號、裝幀所共同構成。少數是由圖畫加文字構成。這種方式,一方面,讀者通過文字元號進行想象的藝術再加工。另一方

  面,卻限制了讀者的理解,尤其針對比較晦澀的文字,文字和圖畫往往不能使讀者完全地領會。

  與傳統 文學相比, 網路文學的超文字呈現出多向性和非線性特徵。雖然傳統文學中也包含多向性和非線性的成分,比如意識流小說,但它們是區域性的、有限的,往往只能存在於讀者的閱讀理解之中,而網路文學的多向性和非線性,就在於文字之中,它總是在虛擬的空間存在著,隨時恭候著讀者的點選。不同的文字空間,不 同的文字順序,讀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趣味自主的選擇。“超文字是一種 組織資訊的奇特方式:儘管一個資訊單位——例如一個詞——從屬於某一個資訊集合體,但是這個資訊單位不受這個資訊集合體統一意義結構的約束。”網路文學的超文字,已經不能簡單地完全歸結為文字。它可以把文字與聲音、動畫、攝影剪輯等多種 藝術等方式結合起來,呈現出來的就再也不是傳統文學的單一的呆板的文字元號,而是有聲有色,圖文並茂,聲像具備,絢麗多彩,變幻多姿的不同媒體,交融為一體的新文學形態,實現了多樣方式的綜合。同時網路文字所包含的超連結方式,讓文字的理解得以無窮盡的延續。給讀者創造一個更加生動廣闊的藝術想象和再創造空間,有利於讀者從作者的禁錮中解放出來,並使“文字”喪失了它傳統的規範確定性。正如幾年前,布朗大學超文字 寫作室主持人、後現代主義代表作家庫佛所指出:現在的超文字技術“有利於一種確定詞語的多元對話並使讀者從作者的禁錮中解放出來”。

  三傳播速度的飛躍

  傳統文學的傳播面臨著很多的中介系統,要經過宣傳部、文聯、作協等層層 管理機構的審批、權威的界定。環節多、速度慢、費用高、發行範圍受到限制。但是網路文學卻不一樣,網路作家的創作一經完成,就能隨意的在網路上 發表。網路文學先天的就能在網上自由的傳輸,屬於整個全球的網路世界,它的傳播是以一種蜘蛛網似的形式呈幾何級數的展開,可以在一夜之間傳遍整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網路文學作品發表的便利與快捷在現實中是史無前例的。

  三、結論

  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新的文學存在形式,有著廣闊的 發展空間。雖然網路文學現階段還存在很多不足的方面,但是它的確克服了傳統文學中沒有克服的一些難題。隨著網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與普及,網路文學必將取得進一步的繁榮與進步。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應該不斷地融合,彼此相互學習,達到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雙贏,使我國的 文化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鳴奮.網路時代的許諾:“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J].藝術評論,20004.

  [2]張辛欣.怎麼在網路時代活一個自己[N].南方週末,2000-03-31 22.

  [3]南帆.遊蕩網路的文學[J].福建論壇.20004

 

網路新技術論文
網路維修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網路文學的論文發表
淺談計算機資訊保安與網路管理的論文
電子計算機網路方面的論文
有關網路經濟的論文
淺談計算機網路安全的論文
關於汽車網路技術的論文
淺議計算機網路安全的論文
淺談計算機無線網路安全的論文3篇
淺談計算機通訊網路安全的論文
當代計算機網路安全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