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英語專業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對英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呈現出多層次、多規格的特點,對高校本科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新要求。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商務英語教學中計算機網路利弊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計算機網路在商務英語中的利與弊,探討計算機網路在商務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指出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網路的作用早已遠遠超出其輔助功能。培養複合型涉外商務英語人才,應打破傳統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建立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商務環境下的語言訓練。同時,學生不僅要掌握商務英語知識和技能,也要掌握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 商務英語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對外經貿的迅速發展,社會需要越來越多既懂英語,又懂商務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在培養複合型涉外商務英語人才的過程中,商務英語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商務英語教學,一方面,學生可以掌握國際貿易主要術語和必要的商務知識,熟悉經貿業務流程,提高聽、說、讀、寫、譯方面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學生還能掌握商務基本禮儀、經濟、貿易等基礎理論知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最終能夠勝任用英語進行對外經貿活動的工作,成為複合型涉外商務英語人才。

  一、計算機網路對商務英語教學環境的改善。

  商務工作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交際過程。商務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在國際商務環境中用英語進行溝通的能力。傳統的商務英語教學環境基本上侷限在教室和課本上,給學生提供的是零商務環境,導致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時極有可能遭遇“環境休克”,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 computer - assisted languagelearning在我國已經得到重視和應用,並使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在英語教學中得以實現。

  一計算機網路能夠營造自主學習環境。

  Henri Holec提出,學校應該設立兩個教學目標:一是幫助學生獲得語言和交際能力;二是幫助學生獲得自主學習能力。

  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計算機網路使學生能夠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網路豐富的學習資源進行自學,而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調控學習進度,探索學習方法,掌握與商務英語相關的經濟、貿易、金融等知識,不斷在自身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其對新知識的理解並發展其認知結構。

  除了豐富的商務知識外,計算機網路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資料,使學生可以不必依賴教師和教材。

  各種媒體資源及專門的商務英語教學網站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閱讀或通過原聲電影、英文歌曲、英文廣播等多種手段,提高商務英語的聽、說、讀、寫、譯基本能力。

  以計算機網路為媒介,學生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 e- mail 、聊天室 chatroom ,或者MOO multiuser domainobject oriented進行一人對一人、一人對多人,或多人對多人的共時 synchronous ,或非共時交流 asynchronous ,解決自主學習時遇到的困難。

  二多資訊通道的配合使用有利於改善資訊的識記效果。

  喬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曾指出:“我們大概應該努力為正常人本身擁有的本能的直觀判斷能力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人類自然接受資訊是通過人的各種感官來進行的,其中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其中視覺和聽覺起著最重要的作用。

  多媒體技術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可以提供豐富的畫面、視訊、影像和文字,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視聽結合,影象和聲音資訊同步輸入,有效刺激大腦皮層,提高記憶能力,從而比傳統的、單一的以語言為主的教學方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大量真實的商務英語材料使語言輸入有足夠的“重複率”。

  Van Patten在談到語言吸收時認為:“能夠被吸收的語言知識在語言輸入中必須有足夠的‘重複率’ frequen2cy 和‘凸顯性’ salience ”。計算機、網路和商務英語教學的有機結合,將商務活動方方面面的情景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計算機、網路找到關於接待、談判、會議、詢盤、發盤、裝運、保險等各種商務活動的文字材料,也可以找到相關的聽力、視訊、音像資料。

  就商務活動的某一主題而言,比如詢盤,學生可以在網上找到多種對話資料、聽力資料、閱讀資料、寫作資料及文化背景資料。多種資料中商務術語、商務知識的重複出現,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擴大了自己的知識層面。另外,通過計算機網路,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網上實時進行國際貿易業務實訓,或通過教學軟體進行貿易流程的訓練。這種真實的商務英語材料不受課本知識的侷限,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將學生的理論知識和真實的商務環境連線起來,幫助學生有效地克服“環境休克”現象。 [論/文/網 LunWenData/Com]

  二、商務英語教學中計算機網路應用的誤區。

  與傳統的商務英語教學相比,計算機網路的應用使商務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的方向發展。

  但是,在許多高校的商務英語教學課堂上,教學的本質並未發生改變,還是一種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與傳統的黑板+粉筆+錄音機的教學形式相比,只是多了光碟、計算機和網路,商務英語課堂教學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以商務英語教學中的課文講解為例,一方面,教師過度依賴課件。教師往往將課本內容完全照搬到多媒體課件中,然後藉助課件進行講解。即使學生課後上網學習,網路版的內容也基本是課本內容的重複,意義不大。在這種情況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自主化學習,突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就顯得非常困難。另一方面,計算機其及網路自身客觀上存在侷限性,多媒體教學固然生動,但是教師往往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過大的資訊量,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教學資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想象力,不利於其解決問題、分析問題能力的發展。

  由此可見,在許多高校的商務英語課堂上,普遍認為計算機作為輔助工具用於教學的目的是要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手段,其特點是:第一,輔助教師的演示工具輔助教授難點或重點 ;第二,教學內容基於課本;第三,學生是被灌輸知識的物件;第四,不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結構;第五,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教學上使用的計算機被認為能夠增強教師所傳授的資訊,因為資訊被放大在螢幕上。因此,計算機作為一種技術只能起到增強教學效果的輔助作用,而不能真正成為人們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Morrison and Lowther, 2005 。

  當今時代,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網路的作用早已遠遠超出其輔助功能。尤其是在商務領域,人和計算機已經成為一個整體,不能分離。商務活動中,許多具體業務都必須通過計算機及其網路來完成。比如,在電子商務 e - business中,詢盤、發盤、談判、簽訂合同等都需要通過電子郵件 e - mail 、網路聊天等方式來完成。

  如果單把計算機網路看做是輔助的工具,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計算機輔助大大削弱了計算機網路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夠從根本上幫助培養複合型涉外商務英語人才,因此需要打破傳統的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建立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知識來源可以擴大到教育網站、資料庫、電子書、音像製品、學習課件、報刊雜誌、電視廣播、教科書、虛擬圖書館、學習軟體、網路交流平臺及其它材料,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知識灌輸者”,學生變成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同時,學生也要在學習商務英語知識、技能的同時,掌握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 1 ]陳堅林。 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計算機網路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概念的生態學考察[ J ]. 外語電化教學, 2006, 12 : 23.

  [ 2 ]黃秀紅。 商務英語自主學習環境的構建策略[ J ]. 教育傳播與技術, 2006, 2 : 15.

  [ 3 ]肖芳菲。 多媒體網路環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芻議[ J ]. 瓊州大學學報, 2007, 2 : 37.

  [ 4 ]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 Oxford: Pergamon, 1981.

  [ 5 ]Morrison, G. R and Lowther, D. L. Integrating Comput2er Technology into the Classroom [M ]. Pearson EducationAsia L imited, 2005.

  篇2

  談影響聽力理解的幾個因素及解決途徑

  "聽"作為人類言語交際方式之一,在資訊劇增、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提高聽力始終為人們所關注。現代語言教育理論高度重視聽在語言學習和語言使用中的作用,聽的教學受忽視和缺乏科學性的狀況正在改變。為此,許多英語教學工作者提出進行多種嘗試,例如,大量聽,廣泛聽,聽電臺,電視臺英語廣播,聽英文歌曲等,但缺乏對影響聽力理解的一些因素作出較為全面、深入的探究。

  一般說來,造成學生聽力理解困難的因素很多,如生詞、複雜的句子結構、內容熟悉度、語速、背景雜音和語音語調的變化等。仔細分析這些停留在表層的干擾因素,筆者以為,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可從學習策略的角度考查以下幾對關係:1.聽力與詞彙量;2.聽讀相關性;3.聽力與記憶;4.聽力與語言功能操練;5.聽力與聽者的情緒狀態。

  一、影響聽力理解的幾個因素

  一聽力與詞彙量

  一般人總是認為,聽得越多,聽力理解能力越強。不容否認,多聽確是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一種積極手段,但聽力水平的高低不完全在於聽的次數多少,也不完全在於聽的內容長短、難易如何,它是一個人英語知識的全面體現,而所有英語知識的基礎便是詞彙。詞彙量在英語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訓練的基礎,聽力自然也不例外。聽力理解中的每一個對話、語段、語篇都是由句子組成,而句子的基本單位正是詞或片語。在聽的過程中,我們能模仿出聽到的發音,但如不掌握一定的詞彙量,便無法把與其所代表的符號——詞聯絡起來,也就無法得知符號所代表的事物——意義。

  因此,從理論上說,詞彙量的大小在一個側面決定了聽力理解的程度。

  二聽讀相關性

  不少人學習英語多年,但卻不一定能聽懂別人說英語,即使是非常簡單的句子。然而,若把英語的書面材料給他們,即使有一些生詞也能讀懂或大致看懂。這種情況不僅在自學英語的人們中存在,在接受正規訓練的學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當前,在英語教學中,儘管學生的聽力訓練材料的難易度往往低於閱讀材料,但就整體而言,學生的聽力水平仍低於閱讀水平。實質上,這種情況的產生與外語教學環境中聽讀心理活動過程的特點有關。

  在母語學習中,從技能的發展順序看,聽說先於讀寫,即首先在大腦中建立語言的語音特徵圖式和其相對應的有關客觀世界相互關係的圖式;然後在大腦中建立語言的字元特徵圖式,即在聽說的基礎上進展到讀寫。當然,聽讀的心理活動過程要比讀的心理活動過程複雜一些。在外語環境中,聽讀的心理活動過程與母語環境中的情況不同,其特點如下。

  1.操母語者必須經過一個在大腦中疊加或重新建立新的語言系統的圖示的過程,才能掌握外語。這個過程的順序是:字母—詞—句—篇章,與此同時,還要逐漸完成語音特徵圖式的建立如音、音素、節奏、語流、語調等,因此,字元圖式與語音特徵圖式的建立是同時的。但在外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同時起步的,而且,在教學中由於受到教學大綱、內容、時間、方法以及學習環境和個體差異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這四種技能在實際上不可能做到同步發展。比如,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的時間往往超過聽能訓練時間,在讀的過程中又常常採用默讀的方法,這樣,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的發展勢必不平衡。實驗證明,對同一個或若干已學過的詞,學生聽和看的反應是不同的,通過視覺辯認的能力大於其用聽覺辨認詞的能力。

  2."讀"的能力即同時呼叫語音和字元圖式辨認字元在外語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於學習者主要是以字元為基本媒介開始學習外語的,因此,閱讀能力直接影響著聽的能力。對於外語教學中的聽讀相關性,藺長旺通過實驗提出了以下結論:外語教學中的閱讀理解率與聽力理解率直接相關,其為正比例相關。

  那麼,怎樣從理論上解釋閱讀訓練與聽力理解的這種關係呢?

  首先,儘管閱讀和聽力兩種訓練形式不同,但他們都屬於接受性和理解性的語言使用過程,二者有很大共性。從較低層次音素、音素群、詞和句來看,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聽者運用聽覺感知知識,對語言材料進行解碼和作出種種推斷。換言之,在辨音的基礎上,運用認知效應對該語言材料作出各種解釋、判斷,達到理解。從較高層次上看,聽者為了理解語篇句意義,更需依賴認知效應進行理解。這是由於在篇章層次上,意義的產生往往是聽者對語義的再創造過程。這一過程中,語言形式所起的作用往往只是觸發聽者運用已有的背景知識對語言材料進行意義上的構建,其中包括運用文化方面知識預先判斷,推測說話者的意圖。顯然,聽者的認知過程和認知效應以及所掌握的背景知識對聽力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聽天氣預報為例聽力理解測試中常常考到的一個話題,能否準確而快速地理解有關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賴聽者的地理知識、基本的天文知識,甚至一些社會文化方面的知識,如這一地區使用攝氏制度還是華氏制度等,而上述這一點正是與閱讀理解所涉及的過程相一致的。在閱讀中,讀者同樣使用種種認知過程,依賴種種認知效應及其所擁有的背景知識,對語篇進行語義分析和構建。因此,就這一意義上說,學習者操練和運用認知過程以及判斷推理過程,並不斷提高和完善這種能力,顯然有助於提高聽力理解能力。

  其次,閱讀對學習者來說是一種較大的語言輸入來源,它不但增加了學習者接觸語言的機會,豐富了學習者對使用英語民族的社會文化方面的知識,而且在大量的閱讀中拓寬其詞彙量和背景知識量,這三點對聽力理解無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樣,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總是在不斷地有意識地和潛意識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並接受新的知識,而量的積累勢必產生語言習得中質的飛躍。由此,學習者的閱讀量越大,質量越高,他的英語整體水平也越高,而聽力能力正是一個人英語知識的全面體現。

  三聽力與記憶

  聽並非是被動消極的,它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資訊解碼過程,它是一個主動積極的對資訊進行認知加工的心理語言過程。從外部的聲音訊號到內部的聽覺理解大致經歷三個階段:首先,聽覺器官對連續音流的感知與切分,即辨認出連續音流中的各個語句成分或片段;第二,將辨認出的句子或片段“留住”即短時記憶,並迅速不斷地與前後的其它片段相聯絡即構成句法關係;最後,經過辨認和聯絡的原語句以高度簡縮的形式冗餘部分被排除形成意思並儲入長時記憶,至此理解完成。從這一構成看,記憶與聽力理解密切相關。在聽的過程中,對語言訊號所產生的記憶是在短時內完成的,因此記憶的痕跡十分膚淺,其保持量也相當有限。心理語言學家將這種記憶稱之為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這兩種記憶是聽力理解的依據。換言之,在聽的過程中,人腦與其所獲得的語言訊號之間形成了某種瞬時或短時的聯絡,而人們的思維正是憑藉這種聯絡去分析、辨認語言訊號的,同時運用已有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採取一系列認知策略,然後把訊號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來,達到理解。但問題是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所保持的時間很短,在聽力範圍內,瞬時記憶保持時間僅為0.25—2秒,而短時記憶所保持的時間最多也不超過1分鐘,這樣就給聽力理解帶來一定的侷限性,大大增加了聽力理解的難度。此外,短時記憶的音量是+7

  ,因而為了防止遺忘,使交際活動能順利延續,就要及時、快速處理語音和作出反應。

  另一方面,學習者理解過程中存在的負遷移也對聽力產生很大幹擾。當學習者用已知的語言事實去補足資訊鏈上所缺的某些環節或用已知知識推理、分析、判斷某些事物時,他總是受到某種思維定勢的干擾——即用母語的某種約定俗成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它、理解它和判斷它,因此,這種負遷移就自然地對記憶的產生、保留以及對語言訊號的解碼產生了障礙。

  四聽力與語言功能操練

  傳統的教學中,聽的活動一般包括在以句型或課文為中心的綜合教學中,著重於語言形式的聽辨和記憶;資訊的輸入,即以語篇內容為目的的聽的活動明顯不足。實質上,句型中圍繞語言形式的聽從嚴格意義上說並非是"真正的"聽,這一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釋。

  第一,語言形式的操練往往注重音素和音素群的區別和辯認,注重音位的變化,注意詞與詞間的語法關係等,然而,對這些知識的操練和掌握,並不一定意味著學習者能在實際使用語言中,演繹性地運用這些知識。學習者對一種新的語言的語音和音位的敏感性往往是在實際使用語言中逐漸獲得的。這種敏感性的獲得,不僅依靠在使用語言中演繹性地運用學過的知識,更依賴歸納性地領會和掌握相關的知識,而語言功能操練則為學生提供了學習、領會和運用聽覺感知知識的機會。

  第二,聽是對口頭資訊的接受和解碼,是一種最基本的交際行為。無論聽什麼,只有在無須注意說話人的表達形式,只注意其說話內容時,才能有效地把握資訊,達到交際目的。從這一意義上說,聽力教學的本意應該是使學習者獲得直接聽取資訊的能力,即交際意義上的聽力。現代語言教育學理論認為:充分的以理解語篇內容為目的的語言輸入,是形成交際性聽力乃至決定整個語言學習是否成功的關鍵;此外,有效的聽力培養必須對聽的技能技巧加以針對性訓練。

  第三,既然聽力理解的過程是對語言資訊的解碼和意義再構建過程的結合,那麼,在這一過程中,除了要求聽者的積極參與外,聽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和語用學知識與聽者的純語言知識同樣重要。對這一點,O'malley &Chamot在1990年公佈了他們的一項調查,結果發現聽力理解好的學習者和差的學習者在使用學習策略方面呈顯著差異。聽力理解好的學習者較多使用的學習策略包括:有選擇性地集中注意力,根據上下文推斷意義和運用背景性知識輔助理解。我們知道,語言形式的操練幾乎完全排除了對背景知識和社會文化知識的考慮,但是語言功能操練卻往往能彌補這一缺陷。

  綜合上述三個原因,聽力教學應在訓練語句成分聽辨的基礎上,訓練語篇內容的理解,同時在聽速與難度上達到一定指標。

  五聽力與聽者的情緒狀態

  近年來,不少學者在探究和調查學習策略和語言技能操練與聽力理解的關係時,不同程度地發現聽者情緒狀態與聽力理解有相關作用。

  1990年,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師組成的研究組對中國本科學生的素質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注:見《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年第1期。研究組在以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為物件的調查中,對與英語學習有關的17項自變數和13項社會心理因素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語言學能、學習動機等6種因素對語言綜合水平影響最大。此外,O'malley &Chamot在1990年的調查報告中也同樣提出了有選擇的"集中注意力"對聽力理解所起的積極作用。

  可見,聽者的情緒狀態是影響聽力的一個主觀因素。具體地說,在不具備良好的聽的動機和自信心的情況下,聽者的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從而干擾聽的過程。這就是所謂語言輸入中的"情感過濾"問題。

  二、解決途徑

  通過對上述幾對關係的探究,以下幾點在教學中值得注意。

  一建立旨在擴大聽的輸入和有針對性地訓練聽力技巧的聽力教學體系。各種語言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相互影響相互支援的,對中國學生來說,閱讀水平的提高對於帶動包括聽力在內的其它技能的提高,可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從一開始就應重視在進行語言形式操練的同時,注重連續的語篇教學,並在材料的選擇中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可理解性,體裁的廣泛性、交際性和練習設定的科學性。

  二改變思維方式,講究聽力技巧,提高記憶的速度和效果。由於歷史背景不同、地域的差異等多種因素,以漢語為母語的民族與以英語為母語的民族思維方式必定有所區別,因此,瞭解必要的目標語國家的背景及文化知識,並在聽的過程中運用背景知識排除"負遷移"的干擾,必將提高記憶效果。另一方面,培養聽者的聽力技能,對其進行單項和整體的聽力訓練,讓聽者運用聽覺感覺知識在音素、詞、句子層次上依次對聽力材料進行辨認和理解,或者讓聽者運用自己的背景知識從篇章層次上對聽力材料進行理解,從而幫助他們學會把握語篇的重點和大意,區分主要資訊和次要資訊,抓住關鍵詞,以有效地提高聽力水平。

  三語言的聽是主動的解碼而不是被動的感知,是積極的認知構建而不是單純的聲學事實。因此,要充分認識認知水平的提高對提高語言水平的重要性。

  四優化心理環境,消除情緒障礙,運用多種視聽方法及手段,創設多種情景,以最終調動學生聽的興趣和動機。

 

畢業論文英美文學開題報告
本科英語學期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本科英語教育畢業論文發表
本科英語教育畢業論文
本科英語專業畢業論文
本科英語專業畢業生自我鑑定
本科英語專業留學方向
本科英語畢業論文
本科音樂成品畢業論文
大學本科交通運輸畢業論文
本科影視製作畢業論文範文
本科電子商務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