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欣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中秋節是影響深遠的傳統節日,起源於祭拜月神、豐收秋報或文人玩月活動,至明清時已成為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今年的中秋節就要到了,你的中秋節手抄報做好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1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2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3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4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5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參考圖6

  有關中秋節的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中秋習俗

  吃月餅

  閒秦再思《洛中記聞》說道,唐僖宗在中秋時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這些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更是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如是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的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後,製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後貼上在餅面上,後業乾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採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裡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後的巔峰。

  二、中秋節古詩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三、我家的中秋節

  每逢八月十五,大人都要帶著孩子去走親戚,今年也不例外,這不我們要去串門了。

  上午,我們去了小張伯伯店裡,隨後又去了我乾爸、乾媽家裡。中午,我們一大家人:姥爺、姥姥、爸爸、媽媽、乾爸、乾媽、哥哥和我來到酒店裡吃了一頓應該算是“月宴”的午飯吧......

  下午,我的生活就豐富多彩起來了。先是到社群活動中心玩:打乒乓球、下飛行棋、上網、打撲克;回家後,又在院子裡和小夥伴們打了羽毛球、玩太極柔力球、跳繩,直到傍晚時分才回到姥姥家吃團圓飯。

  飯後,我急著扒著窗戶看月亮,遺憾的是沒看著。沒有想到在回家的路上竟然看到月亮了。啊,好大好圓啊!同時也期盼著明天能看到更圓的月亮,因為“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嘛!

初一科技節手抄報
中秋節手抄報題目
相關知識
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欣賞
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片
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五年級
五年級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
中秋節手抄報設計圖內容資料
簡單的手抄報設計圖欣賞
高中教師節手抄報設計圖
初中英語節手抄報設計圖
中學生讀書節手抄報設計圖
很簡單的感恩節手抄報設計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