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民俗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傳承和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社會發展的步伐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尊重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的人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播於世,長存於世的現實要求。做傳統文化手抄報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的資料

  弘揚傳統文化

  我國曆史悠久,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豐富多彩。我最熟悉的是書法。

  書法分為正書、草書、隸書、篆書和行書五大類。

  正書,也叫"楷書""真書",其特點是: 形體方正, 筆畫平直, 可作楷模, 所以得名,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 如"歐體"歐陽詢、"虞體" 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孟等。

  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型,始於漢初。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 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型。隸書的出現, 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 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在漢文字發展史上, 它是大篆和隸、楷之間的過渡。

  行書,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它是為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像草書那樣潦草, 也不要求像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 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始於漢末。

  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 這是漢字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不過, 作為書法藝術, 都儲存下來並各自形成眾多的流派, 出現了不少名家, 擁有豐富多彩的藝術珍品。

  傳統文化資料

  【稱號】

  號又叫別號、表號。名、字與號的根本區別是:前者由父親或尊長取定,後者由自己取定。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陶潛號五柳先生,李白號青蓮居士,杜甫號少陵野老,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商隱號玉溪生,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歐陽修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號半山,蘇軾號東坡居士,陸游號放翁,文天祥號文山,辛棄疾號稼軒,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楊萬里號誠齋,羅貫中號湖海散人,關漢卿號已齋叟,吳承恩號射陽山人,方苞號望溪,吳趼人號我佛山人,袁枚號隨園老人,劉鶚號洪都百鍊生。

  【稱諡號】

  古代王侯將相、高階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如稱陶淵明為靖節徵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王翱為王忠肅公,左光斗為左忠毅公,史可法為史忠烈公,林則徐為林文忠公。而稱奸臣秦檜為繆醜則是一種“惡諡”。

  中華傳統文化故事

  李謐青出於藍

  【傳統故事】南北朝時,李謐18歲就拜當時的大學問家孔璠為師。孔璠知識淵博,為人謙虛,學生們都很敬仰他。李謐拜他為師後,學習非常刻苦。沒過幾年,甚至連孔璠都有不如李謐的地方了。一次,孔璠讀書時不太理解書中的一段話,就請教李謐:“你看這段話是什麼意思?”李謐認真地分析了那段話,然後詳細地回答了老師的問題。有人問孔璠:“你做老師的倒要請教學生,就不怕在學生面前失去威信嗎?”孔璠不在乎地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老師也不是固定的,誰懂得多,誰就可以做老師。”問他的人聽了,信服地點點頭。

  【人生感悟】《增文賢文》中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孔子說:“後生可畏。”李謐的老師孔璠說:“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可見,對於任何一個勤奮好學的人,我們都不能輕視,新舊交替是自然規律的具體體現,前人已一語道破了其中玄機。青少年應該知道:只要別人比我們懂得多,無論他是什麼出身和什麼年齡,都有資格做我們的老師。同時,要端正學習態度,不懂就問,虛心請教,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

傳統文化手抄報簡圖
傳統文化美德手抄報
相關知識
傳統文化民俗手抄報
傳統文化習俗手抄報
傳統文化剪紙手抄報
傳統文化知識手抄報圖片設計
傳統文化美德手抄報
傳統文化蠟筆手抄報
傳統文化教育手抄報簡單漂亮圖片
傳統文化教育手抄報
中國傳統文化節日手抄報
傳統文化節日手抄報圖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