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札達土林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一

  進入札達,我們便會看到象泉河兩岸土林環繞.這就是我們今天參觀的札達土林。

  大家請看,這裡的土林巧奪天工,蜿蜒曲折數十里。有的形似佛塔,有的形似廟宇,有的形似碉樓…如果你事先並不知道是天工造化,那麼你定會驚訝,是何人、在何時修建瞭如此氣勢恢弘的城堡?又是因為什麼成為今日的廢墟?

  其實,札達土林是經流水侵蝕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成因於百萬年的地質變遷。朗鐵藏布象泉河流域原繫上新世古湖盆,湖盆由被朗欽藏布所切穿的5個小湖盆姜葉馬、達巴、札達、香孜、曲松組成。各湖盆中均有厚層的上新世湖相沉積,曾在沉積層中發現上新世古長頸鹿化石。札達縣附近沉積層厚達80。米,主要是灰黃色粉砂岩,質地較鬆散,經流水侵蝕後地形破碎。由於層理幾乎完全水平,叉處於乾旱氣候條件下,河岸階地亦甚明顯,現在深厚的灰黃色粉砂湖相沉積已被朗欽藏布及其支流切割,形成外貌酷似黃土地區,但比黃土地區更為壯觀,規模空前的土林地區。由於不同岩石的差異侵蝕,常常形成形態奇特的巖壁和微地貌。結構緻密而堅實的砂岩和礫岩常常成為粉細砂岩和黏土巖的保護層,或平鋪於巖壁的頂部,或突出於巖壁之上,與軟岩層互動,組成雄偉挺拔,奇特多姿的古城堡、古城牆、塔林等形態,是古格獨特的地理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襯托下,這裡宛若神話世界。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嚴整的山體有的宛若一字排開的羅漢.有的酷似鱗次櫛比的城堡,與美國西部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朝霞和夕陽的映照下,山紋明暗有致,色調金黃t生動富麗。縣城邊的象泉河和土林絢麗異常。河邊的陀林及附近廢圮的佛塔在暮色之中神祕而莊嚴。這一帶的土林中有多處早期人類洞窟遺址。還有廣泛分佈的巖畫,有人據此認為,苯教傳說中象雄古國的都城瓊隆俄卡就在今阿里札達境內的瓊隆地方。

  二

  進入札達,我們便會看到象泉河兩岸土林環繞.這就是我們今天參觀的札達土林。

  大家請看,這裡的土林巧奪天工,蜿蜒曲折數十里。有的形似佛塔,有的形似廟宇,有的形似碉樓…如果你事先並不知道是天工造化,那麼你定會驚訝,是何人、在何時修建瞭如此氣勢恢弘的城堡?又是因為什麼成為今日的廢墟?

  其實,札達土林是經流水侵蝕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在地質學上叫河湖相,成因於百萬年的地質變遷。朗鐵藏布象泉河流域原繫上新世古湖盆,湖盆由被朗欽藏布所切穿的5個小湖盆姜葉馬、達巴、札達、香孜、曲松組成。各湖盆中均有厚層的上新世湖相沉積,曾在沉積層中發現上新世古長頸鹿化石。札達縣附近沉積層厚達80。米,主要是灰黃色粉砂岩,質地較鬆散,經流水侵蝕後地形破碎。由於層理幾乎完全水平,叉處於乾旱氣候條件下,河岸階地亦甚明顯,現在深厚的灰黃色粉砂湖相沉積已被朗欽藏布及其支流切割,形成外貌酷似黃土地區,但比黃土地區更為壯觀,規模空前的土林地區。由於不同岩石的差異侵蝕,常常形成形態奇特的巖壁和微地貌。結構緻密而堅實的砂岩和礫岩常常成為粉細砂岩和黏土巖的保護層,或平鋪於巖壁的頂部,或突出於巖壁之上,與軟岩層互動,組成雄偉挺拔,奇特多姿的古城堡、古城牆、塔林等形態,是古格獨特的地理景觀,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在高原迷幻光影的襯托下,這裡宛若神話世界。在高而平的山脊之下,嚴整的山體有的宛若一字排開的羅漢.有的酷似鱗次櫛比的城堡,與美國西部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朝霞和夕陽的映照下,山紋明暗有致,色調金黃t生動富麗。縣城邊的象泉河和土林絢麗異常。河邊的陀林及附近廢圮的佛塔在暮色之中神祕而莊嚴。這一帶的土林中有多處早期人類洞窟遺址。還有廣泛分佈的巖畫,有人據此認為,苯教傳說中象雄古國的都城瓊隆俄卡就在今阿里札達境內的瓊隆地方。 西藏旅遊聖地拉薩是一座具有1300年曆史的古城,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 ,海拔3650多米。拉薩市轄七縣一區。全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23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近37.3萬,其中市區人口近13萬,有藏、漢、回等31個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薩”在藏文中為“聖地”或“佛地”之意,長期以來就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輝煌、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是至高無上政教合一政權的象徵。早在公元七世紀,松贊干布兼併鄰近部落、統一西藏後,就從雅隆遷都邏姿即今拉薩,建立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拉薩城進入了新的時代。1960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拉薩為地級市,1982年又將其定為國家首批公佈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薩古稱“惹薩”,藏語“山羊”稱“惹”,“土”稱“薩”,相傳公元七世紀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時,這裡還是一片荒草沙灘,後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臥塘,寺廟建好後,傳教僧人和前來朝佛的人增多,圍繞大昭寺周圍便先後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為中心的舊城區雛形。同時松贊干布又在紅山擴建宮室即今布達拉宮,於是,拉薩河谷平原上宮殿陸續興建,顯赫中外的高原名城從此形成。“惹薩”也逐漸變成了人們心中的“聖地”,成為當時西藏宗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應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角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如今拉薩城東一帶尚保持著古城拉薩的精髓。

  以布達拉宮和八角街為中心的拉薩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推龍德慶縣。縱目眺望拉薩城,郵電大樓、 新聞大樓、拉薩飯店、西藏賓館及各色建築物星羅棋佈,互為參錯,連連綿綿,一片新輝。站在布達拉宮 頂上俯瞰拉薩全城,整個拉薩市區到處 是一片片掩映在綠樹中的新式樓房,唯八角街一帶飄揚著經幡,盪漾著桑煙。在這裡,密佈著頗具民族風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著來自藏區各地的人們,他們中許多人仍然穿著本民族的傳統服裝,那彷彿從不離手的轉經筒和念珠顯然表明佛教實際上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拉薩市現轄城關區、當雄、堆龍德慶、曲水、墨竹工卡、達孜、尼木和林周縣七縣一區。拉薩北部當雄全縣和尼木、堆龍德慶、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割槽鄉屬藏北草原南沿,水草豐美,牧業興旺,盛產牛羊肉類、酥油和牛絨、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薩河谷,南部屬雅魯藏布江中游,為西藏較好的農業區之一,盛產青稞、小麥、油菜籽和豆類,“拉薩一號”蠶豆更是飲譽中外的良種。拉薩周圍具有經濟價值和醫療作用的地熱溫泉遍地,堆龍德慶縣的曲桑溫泉、墨竹工卡縣的德中溫泉享譽整個藏區。

  拉薩市區地處海拔3650米的河谷沖積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勢由東向西傾斜,氣候屬高原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稱。年降水量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空氣稀薄,氣溫低,日溫差大,冬春乾燥,多大風。年無霜期100~120天。

  高原古城拉薩以其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鮮的空氣和令人賞心悅目的環境給八方來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拉薩的水質和大氣非常乾淨,是中國汙染最少、環境最好的城市。拉薩地區的大氣環境,基本上沒有受到汙染,市區上空大氣中對人體有害的二氧化碳濃度每立方米少於0.1毫克,大大低於國家標準。市中心雖然人口密度較大,因宗教活動形成的煙塵較多,但大氣中的煙塵總含量仍保持在每立方米0.4毫克以下。拉薩河水不存在鉛、鋅、銅等金屬微量元素,沿岸村鎮對河流沒有造成汙染。

  三

  阿里地處西藏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或“西藏的西藏”的稱謂,這裡地形獨特。該地區湖泊眾多,人煙稀少,有眾多美麗絕倫的的雪山,且險峻多姿,氣勢磅礴;有著數不清的湖泊和走不到盡頭的寬闊草原,各種高原珍奇動物和名貴的植物讓您博覽世界而不知疲倦。被佛教信徒視為“世界中心”的神山崗仁波欽和聖湖瑪旁雍措不管您以何種角色去審視,都會產生一種無形的肅穆和敬畏。還有古格王國遺址、 託林寺、斑公湖自然風景區、鳥島、科加寺、獨特的地貌扎達土林、東嘎皮映洞窟壁畫、“古象雄文化”以及具有500年曆史的“普蘭國際市場”等,都宛如一顆顆璀燦的明珠,讓您顧盼流連。這裡有四條著名的河,即獅泉河、孔雀河、象泉河和馬泉河,分別是印度河、恆河、薩特累季河、雅魯藏布江的源頭。

  在這片大約30萬平方公里遼闊的高原上生存著六萬六千多位藏族同胞,主要從事牧業和半農牧業。阿里地區共有七縣一鎮,獅泉河是阿里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裡的海撥高達4200米,距拉薩1587公里,距新疆葉城1085公里,空曠的大地上,幾十裡不見人煙。

  西藏是世界的屋脊,而阿里則是屋脊上的屋脊。儘管阿里的海拔非常之高,路途異常艱險,補給不足,交通不便,但它奇特的高原風貌勢不可擋地吸引著無數探險者們去征服它、體驗它、欣賞它。如今阿里越來越成為到西藏旅遊,或者說時尚旅遊中最熱門、最時尚的一程。

西藏然烏湖導遊詞
西藏古格王朝遺址導遊詞
相關知識
西藏札達土林導遊詞
札達土林導遊詞
西藏布達拉宮導遊詞範文精選
西藏布達拉宮導遊詞
西藏布達拉宮導遊詞範文
西藏布達拉宮導遊詞作文
西藏那曲介紹導遊詞
西藏山南介紹導遊詞
西藏拉薩介紹導遊詞
西藏昌都簡介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