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散文教學設計的思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4日

  品讀散文語言特點同樣必不可少的是誦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的範文以供大家學習。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改變教學中機械、呆板、繁瑣的教學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位,靈活運用教材,讓教材成為傳承文化的載體,真正成為學生實際的學習材料,尋找久已失去的語文樂趣。

  第三冊第三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當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記念劉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淚珠與珍珠》。

  四篇課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並有高妙的藝術性,其風采與魅力難以一言盡敘,值得認真誦讀和鑑賞。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沒有小說那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詩歌那樣動人的韻調節律;它所寫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瑣碎見聞,點滴感思,構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筆而書。學生在預習時反映對這些課文毫無感覺,現在的學生對小說和詩歌都很麻木,讓他們愛上散文,確是難上加難。

  經常聽到一些語文教師感嘆:“越美的文章越難上。”對於教材提供的文情並茂的散文佳作,怎麼教才能充分展示文字之美,激發、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情感需要、審美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審美趣味,這是一個難題,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

  在這個單元散文教學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嘗試:

  一、創設情境

  散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力求創設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或情緒,激發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文字。

  1、“入境動情”的開講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慾望。奠定感情基調,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如《故都的秋》的匯入:請同學們想想,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繪抒寫秋景的?比如說,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繪秋景的?王維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繪秋景的?而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又是如何描繪秋天的生機的?”隨著這一串提示,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同學們背誦了一首又一首的詩文,喚起了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千姿百態的秋景彷彿就呈現在眼前,這時再因勢利導,要求學生朗誦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故都的秋景的。

  如《道士塔》的開講:利用課件,展示敦煌及莫高窟的圖片資料佛像、壁畫、曲子詞等,告訴學生這只是敦煌文化的滄海一粟,讓他們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既而指出一個現狀“中國的研究者如今只能一次次從外國博物館購買膠捲”,在學生感到詫異時提出“誰之過”,使學生產生閱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

  2、對這些抒情性很濃的散文佳品,我們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情境或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需求,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之中。

  如《故都的秋》中品味“秋晨靜觀”這一環節,讓班德瑞的音樂縈繞始終,營造出悠閒、恬靜的氛圍,教師深情範讀,再讓學生自由讀,在音樂中邊聽邊聯想,邊讀邊品味,無需多講解,學生可以在音樂聲中聯想、想象,化靜為動、虛實結合,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文字的內涵。

  3、用背景情境——展示與文章相關的事件、歷史背景、時代特色、作家生平等材料,拉近與文字的距離。

  如《記念劉和珍君》上課之前佈置學生閱讀讀本中的朱自清的《執政府大屠殺記》和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讓學生了解“三一八”慘案,瞭解劉和珍這個人,對於我們解讀《記念劉和珍君》,有很大的幫助。

  如《故都的秋》的教學中,介紹郁達夫生平經歷,知人論世,通過對背景的瞭解,學生感受到郁達夫特別的人生經歷和特別的個人氣質對《故都的秋》一文的影響,很容易沉浸到“清、靜、悲涼”的氣氛中,與作品產生共鳴。

  二、品味語言

  散文字來就是文學語言的範本,課本所選的又都是名文,字字珠璣、聲情並茂,字裡行間蘊涵著豐富的美感。古羅馬文藝批評家郎吉弩斯說過:“就真正的意義來說,好的文辭就是思想的光輝。”由此可見,咀嚼語言,推敲語言,品味語言,讓學生感受語言藝術美尤顯必要。

  本單元學習課文語言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誦讀、默讀、抄寫、批註、選詞、填詞、仿句、改句等。

  如《記念劉和珍君》可用改寫、比較的方法來揣摩語言,以第四部分第一段為例,可以把這一段的虛詞去掉讓學生朗讀,再讀原文,一對比,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雖然意思相同,但情感內涵相差甚遠,從而體會到大師語言的精深之處。

  如《故都的秋》,在找出五幅秋景圖後,可採用反覆品讀批註式――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愛、覺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覆誦讀、體會、勾畫、批註,把這些句子、語段標劃下來,作評點,寫感悟,然後全班交流,以賞析的形式深入課文,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提升性指導。

  如《道士塔》,可以設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單獨成詩的句子,例“沙漠上,兩道深深的車轍”,“一個民族的傷口在滴血”等,反覆誦讀。通過尋找散文中的詩句來體會本文語言詩化的特點。

  三、鑑賞情感

  人們一貫認為,散文是作者個人的自敘傳,也就是說在散文中最能見到作者的本來面目、真實面目。所以鑑賞散文,要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內涵、來由和線索,發現作者的獨特的情懷、抱負和氣質。

  深入文字,發揮想象,換位思考,是深入體會散文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徑。

  “事非經歷不知難,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觀,漠然置之,怎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時,唯有引導學生髮揮想象,換位思考,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將學生從一個旁觀的毫不相關的角色引導成與作品之中的人物、內容息息相連的角色,才能深切意會到作品中思想情感。

  如《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假設:“如果“微笑”“和藹”的劉和珍是你同學和朋友,她去請願被殺害,還要受誣衊,你內心會有怎樣感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到魯迅的悲憤之情。

  同樣是《記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在教學最後設計這樣一個討論題:請以劉和珍、魯迅和一個現代人的身份來思考請願的意義。學生討論後認為:

  劉和珍:“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民族沒有自由、獨立的情況下,何談個人的生命價值和自由追求,請願在當時有積極作用,值得。

  魯迅:請願對於人類歷史的進步來講是無謂的犧牲,但在當時可以激勵民眾。

  現代人:應當改進運動的方式,使生命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討論中,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換位思考,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體會魯迅思想的深刻之處。

  如《故都的秋》中設計“如果是讓你來寫故都的秋,你會寫些什麼?作者為何不寫故都的宮殿、園林,也不寫遠近郊區眾多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寫尋常巷陌中隨處可見的景物?”體會郁達夫平民意識,憂鬱而優美的情懷,獨特的生活感受、興趣愛好、文化品位。

  如《道士塔》的教學中可以設計這兩個自讀思考、討論題:

  1、敦煌的罪人到底是誰,是王道士,中國官員,還是洋人?如果你是他們,在當時,你會怎麼做?

  2、如果給你非凡的神力,穿越時空攔下車隊,敦煌的文物你將讓它走向何方?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討論,學生不難發現作者思想情感的複雜性,不難體會浸透在文中的歷史意識、文化氣息和愛國精神。

  如《淚珠與珍珠》教學中可以設計:

  1、 這些眼淚分別為什麼而流?

  2、 結合你的感受和親身經歷,談談對書中這些眼淚的看法。

  借這兩個問題讓學生聯絡生活,交流彼此心聲,讀懂文中幾種淚水的包含的情感,感受琦君懷鄉之情和深邃的愛心。

  以上是我在這個單元教學中一點粗淺嘗試和一些具體的做法。散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構成,中學語文新教材所選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濃厚,文辭優美,構思綿密,語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再現了人類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凸現了異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形式。只有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解讀和鑑賞這些文學作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真正體現出語文學科對人文的歸屬。

關於教學類散文
關於散文教學的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散文教學設計的思考
關於散文教案設計
關於散文教學
關於散文教學的論文
幼兒散文教學設計
寫人散文教學設計範文3篇
關於散文教學的論文範文3篇
關於散文教學的論文範文3篇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反思
五年級下冊作文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