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輔導小學語文閱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輔導小學語文閱讀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輔導小學語文閱讀的方法: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條件,學生只有對閱讀產生了興趣,才能學好語文。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呢?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採取各種措施進行引導,製造懸念和問題.低年級的語文教材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和認知規律。因此,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聯絡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正是從發展語言入手,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活躍學生的思維。因此,我們必須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開始。

  輔導小學語文閱讀的方法:喚起情感體驗

  體驗性學習是人最基本的學習形式,是獲取直接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喚起創造潛能的基本途徑。它是一種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符合學生心理認知、成長規律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體驗性學習,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廣泛接觸語言材料,自主嘗試,親歷實踐,感悟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的體驗活動,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設各種教學活動來引導他們用眼、耳、手、腦等感官去體驗,從中獲得種種發現,繼而進行各種思維活動,最後形成自己獨特體驗的一個自由發展空間。那麼,如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實施體驗性學習呢?首先要聯絡生活,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語文的外延是生活,因而教語文不應該侷限在課本上,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領悟語言文字的深刻含義,引導他們從生活中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由此可見,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引領學生進行體驗,是語文學習的一條通途。只有經過體驗,我們才能把陌生的、外在的、與己無關的言語材料變為自己熟悉的、樂於表達的,甚至是融於自身使命的一種存在。

  輔導小學語文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讀是語文學科的主要特色,朗讀和默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讀”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三分詩,七分讀。”在低年級,以讀代講更顯得突出,因為許多語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學生對一句、一段乃至全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讀出適當語氣,恰當的語調,就不僅讀懂了,而且也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堅持在讀中去組織、引導、啟發,才能較好完成低年級的教學任務。如《烏鴉喝水》一課的第一段,主要講烏鴉想喝瓶子裡的水,卻喝不著。教師首先讓學生把這段讀一遍,初步瞭解大意,接著教師引導再讓學生讀課文,“烏鴉開始為什麼喝不到水呢?”學生通過讀,弄清喝不到水的原因:一是水少;二是瓶口小。學生再讀課文,結合上下文理解烏鴉為了找水,去了好多地方也找不到的情況,看到一個有水的瓶子時心情會怎樣?看到水而喝不到水時的心情又會怎樣?結合看圖,觀察烏鴉著急的樣子。為喝到水而認真想辦法時情形又會怎樣?讓學生表演教師指導學生在讀時抓住關鍵字詞展開想像,把課文語言還原為作者所要表現的生動形象,進入課文情景,體會烏鴉的心情,最後讓學生讀課文,學生把烏鴉看到水時的高興,喝不到水時的著急讀得恰到好處。由於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達到有感情讀的要求。教師根據“滲透”的目的,精心組織有層次的讀,這樣學生既能讓學生明確讀書的旨意,又誘發了學生讀書興趣,不但學會了朗讀,而且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把語言文字和體會思想感情融為一體。此外,《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作為起始階段的閱讀教學,培養語感尤為重要。範讀是最好的朗讀指導,範讀可以是教師讀,也可以聽錄音或請優秀學生讀。可根據不同教學階段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型別的課文範讀。此外,熟讀成誦也是加深體驗,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一篇文章,若能讀出抑揚頓挫、神情語調來,就表明他們受到了感染。為此,要讓學生充分讀書,在語言文字中多走幾個來回,多角度、多層面地觸控語言、揣摩語言,將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言語。因此,教師備課一定要先備“讀”,備課時先要一句句、一段段地揣摩它們的意思和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確定讀每句,每段的感情、語氣、語調和語速等。教學過程中,只要讓學生與教學中各個相關因素高度、和諧地相融,才能激發學生主動、投入地讀,在讀中深入感悟,受到美的薰陶。如讀《司馬光》孩子會發出嘖嘖的稱讚聲;讀《螞蟻和蟈蟈》孩子會陷入深思。

  從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看小學尤其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朗讀能夠更為有效地刺激他們的語言直覺。由此可見,語感主要在聽、讀的實踐中形成,朗讀則是培養和提高語感的重要途徑。正是從這個角度講的,閱讀教學應少講多讀。

  總之,只要我們遵循母語語言規律,閱讀教學規律以及學生心理髮展規律,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情感的體驗,在教學中組織引導有效地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陶冶著學生的情感,而且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不斷提升著學生的語文素養。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一定會走向“柳暗花明”的境界,迎來“百般紅紫鬥芳菲”的春天。

輔導小學語文閱讀的方法

一年級的學習方法:五種好習慣的養成
學習語文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相關知識
如何輔導小學語文閱讀
如何輔導初中語文閱讀理解
如何輔導小學生語文
如何輔導小學生的語文
如何巧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
小學語文閱讀輔導計劃
如何預習小學語文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成績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學習能力
如何學好小學語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