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學史閱讀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1日

  羅素認為,哲學就是介於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是帶著理性的思維去思考科學所不能解答,而神學看似給出了完美答案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人類是一種很奇妙的智慧生物,在酒足飯飽後,面對世界的眾多不可知的事物,人類往往充滿了求知慾和好奇心。在其驅使之下,人類一方面通過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通過理性的思考推理,來嘗試著解答這些問題和解釋一些現象。這樣,一部分解答成為了確知的知識,即科學;另一部分由於時代的侷限,不能給出確定的答案,但由於人類對未知事物有著敬畏和恐懼的一面,產生了看似能完美解答這些問題的東西,即神學。

  羅素認為,哲學就是介於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是帶著理性的思維去思考科學所不能解答,而神學看似給出了完美答案的問題。所以“哲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在羅素看來,乃是兩種因素的產物:一種是傳統的宗教和倫理觀念,另一種是可以稱之為“科學的”那種研究。唯有這兩者同時存在,才能構成哲學的特徵。

  羅素說;哲學是訴之於理性而不是權威這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新教主觀主義是不同的,區別在於羅素訴之於理性,而新教是唯心的。理效能讓人清醒地看到他人的可取之處,而唯心讓人傲慢。這是我對羅素最欣賞的一句話,有了它,才能讓我徹底放下顧忌而去研究哲學,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說,我的這種心靈安慰也是建立在對羅素的權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學上的。

  哲學是研究人類思辯的心靈所最感興趣的一切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我所最為重視的,是人為什麼活著?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論那些傢伙所認為的機械式的解釋,而是目的論的解釋。即當這個問題具體到某個人時,就成了“你為什麼活著?”。

  當我懂事後,當我懂事後親身面對了死亡後,在面對死亡後又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後,我就開始不斷的在內心中問著這個問題,失去外公的痛不斷的刺激著我,讓我聯想到幾十年後我父母的死和最後我的死,我是如此膽小,以致我一想到這個問題便無法安穩入睡。

  首先給我答案的是物理學,世界是平衡的,有生就有滅,當這個理論擴大到整個宇宙時,即整個宇宙都有滅亡的那一天,如此渺小的人類,和更加如此渺小的我,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但這又引出了另一個問題,既然人都是要死的,人類也是要滅亡的,甚至整個宇宙都是會歸於零的,那麼我們現在所謂的奮鬥除了養活自己,苟且偷生外,還有什麼價值?當然這也是人類期望永恆的一種思想,如果連飯都吃不飽,當然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天體物理給了我一個類似神祕主義的答案。

  宇宙是如此的廣袤,有著太多人類所稱之為科學的東西,它是如此的寂寞,億萬年來是如此的安靜我用了好久時間才適應用“它”來形容宇宙。它需要有什麼來理解它,來認可它的存在,而人類作為一種智慧生物,承擔起了這個責任。人類根本的責任,是發展科學,是儘可能的去了解這個宇宙的根本。

  在這個基礎上,我才展開其他的思考。

  為了發展科技,在現今的情況來看,只有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才行。這樣,我的思想難免的流於世俗了。

  篇二

  康德哲學是西方哲學的一個蓄水池,以前的哲學從這裡流進來,以後的哲學從這裡流出去,這裡流出去並不是一個支流,而是有許多支流,也就是說,從康德出發,可以走不同的哲學方向,這裡講的先從康德哲學在本國的這一支流的情況,這裡主要有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為代表,我們先介紹一下費希特和謝林。但是這兩個人物在正統的西方哲學史中,倒是沒有出現,可能在中國是因為他涉及到馬克思的哲學來源才把其列進來的。

  我們說康德在總結過去哲學的基礎上,給出一個比較完美的解決方案,調和了經驗論和唯理論之間的關係,在這個解決方案上建立了他的哲學體系,但是費希特發現,這一解決方案存在著如下問題:

  因果律,康德將因果範疇限定在經驗或者是現象界,這樣就建立其自然哲學的基本,但是其中的前提是他將物自體和現象界分開,認為物自體是不可認識的。但是物自體和現象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顯然是物自體是現象界的原因,而現象是物自體的結果。這樣首先就是康德自己在應用因果範疇的時候就非法進行的,因此這是一個問題。還有就是在康德哲學中的那個先驗自我,作為一切先天綜合知識的邏輯根據,而世紀上這個先驗自我就是道德意志的本體,這樣兩個非常界限明顯的二元論,是無法構成一以貫之的哲學體系的。那麼費希特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費希特認為一個嚴密的哲學體系必須是一個從最高的明確無誤不證自明的第一原理,按照其內在的必然性合乎邏輯的推演出來的有機系統。

  因此費希特將康德的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融為一體,然後取消物自體,通過絕對自我的創造性的行動形成一個新的哲學體系。那麼我們怎樣確定他的最高根據,或者是第一原理呢。就是反思。費希特的這個哲學體系稱之為知識學。這樣通過三條基本原理來構築起來的。

  第一原理:自我設定自己本身

  第二原理:自我設定非我

  第三原理:自我在自身中設定一個可分割的非我與可分割的自我相對立

  自我設定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絕對的自我,自我就是自我,是無條件地絕對有效,人類一切精神活動都是以這個絕對的自我為根據的,意識及其事實就是本院行動本身及其結果。然後在自我之外設定一個非我,這樣自然界就出來了。這樣進行自我設定的非我,客觀世界出來後,那麼康德的物自體就是不必要的假設了。或者說,當你設定了非我就必然會設定一個自我,因此沒有自我就沒有非我,只有在自我設定一個自我,才能設定一個與之對立的非我。

  這是第一原理和第二原理是矛盾的,就是自我設定自己,自己又設定非我,那麼非我和自我相對立。要將這兩個原理放在一起,那麼只能是相互制約的。

  第三原理設定出來的自我與非我的可分割性,已經將相互對立的自我與非我綜合起來了,而且是先驗的綜合起來,這樣知識中最高的綜合,其他所有的綜合都必然包含在這個最高中和之中,因而它指出了知識學以後發展演繹的道路。這樣康德的先天綜合知識是如何可能的,在這裡就得到了解決。

  這就是是正、反、合的最初辯證法的提出,就是自我正,設定非我,反、進行綜合是合。

  從第三原理開始,全部方法將是綜合,我們最高綜合中尋找各種對立,並且通過新的關聯把他們聯合起來,而這個新的關聯又包含新的對立,於是又推演出新的關聯,知道最後達到統一。這是來源於對絕對自我進行分割,自我分割多一份,非我就少一份,因此費希特的辯證法是量的辯證法。

  但是費希特的知識學,有一個先天的缺陷,就是它的體系的開端是從絕對自我開始邏輯演繹的,那麼這個絕對自我是怎樣和經驗結合起來,形成知識的呢。這是當時康德看出來的毛病。

  我們再來看謝林的哲學。

  謝林把費希特的哲學進行兩點修正,一個在費希特的自我和非我的絕對自我上面設定一個絕對,這樣謝林的哲學就是從這個絕對出發的,第二個是,他將費希特的設定的非我客觀自然看成是一個與自我一樣的實體。有了這兩個修正,謝林就可以開始演繹自己的哲學了。謝林同意費希特的觀點,哲學應該是從最高的自明的統一原則出發,按照邏輯必然性推演出來的科學體系,但是費希特消除了康德的主客二元,拋棄了物自體,用絕對自我作為知識論的基本,但是在謝林看來,這個絕對自我是不能作為哲學的最高原則的,因為這個最高的自我是受非我制約的,是有條件的,另外無意識的自我設定非我也是不成立的。所以按照謝林的觀點哲學的最高原則即不是自我,也不是非我,既不是主體也不客體,而是超越自我非我,主體客體之上的“絕對“。

  所謂的絕對是超越自我與非我的對立之外的無條件的共同根據,它是超乎一切有限的,有條件的對立狀態之上的絕對無差別的絕對同一性。

  因此謝林的哲學就是從這個絕對出發的。這是非人格的絕對理智。與這個絕對相對應的是精神和自然的差別狀態,自然是存在的環節、精神是思維的環節,自然應該是可見的精神,精神應該是不可見的自然。或者說,絕對同一所對應的是差別,就是有差別的自然和精神,但是自然和精神又是一個東西,這不過這個同一個東西的不同階段吧了。就是說,自然與精神不僅是實體的兩個方面,從無差別的絕對到有差別的自然和精神是絕對自身發展的不同階段。

  這樣謝林從費希特出發,但是他不把非我自然看成是自我設定的,而是把自然看成與自我一樣的無條件地具有實在性的東西。

  這樣就可以從絕對出發,絕對是無差別無條件的,在其中,有一種提高的自覺的精神實體的原始衝動,出現了一種原始對立的二重性,於是開始這個對立的運動,從而創造開始發展,整個歷史就是從絕對出發的自身發展過程。

  這個過程是這樣,首先從絕對同一性分化無意識狀態,然後從無意識客觀狀態上升到自我意識理性,這是自然哲學,從自我意識狀態返回到絕對同一性是先驗哲學,這樣自然哲學以客觀的東西為第一性,從而引出主觀,先驗哲學以主觀的東西為第一位的東西,使客觀的東西從主觀中產生出來,這樣哲學這兩個部分對立有相互補充。

  這樣謝林哲學是從絕對產生出自然哲學和先驗哲學。

  自然哲學:一切自然科學必須趨向是,從自然出發而達到理智的東西,就是把意自然規律完全精神化,所以自然哲學是一個主觀性的不斷增長的過程。從質料開始到無機物,然後到有機體,最終產生精神的發展過程。所謂的生命就是由內在本源維持自身存在,具有內在連續性的獨立存在,人是自然進化的頂點,至此在無意識的自然中出現了意識,自然界就達到了自我意識。這就是自然進化的合目的性。康德非常小心的把合目的性看成是我們看待自然的原則,而這裡謝林跨越了康德的障礙,認為自然雖然是無意識的,但是卻是徹底的合目的的。就是自然的自身的規律是合目的性的。

  所以自然哲學從客觀出發,描繪的是從自然到精神的歷程,先驗哲學從主管出發,研究是精神生活的發展,即從主體到客體,從精神到自然的創造過程。

  先驗哲學:包括理論哲學、實踐哲學和藝術哲學。

  理論哲學討論的是認識問題,實踐哲學討論的意志問題,他們信念不同,理論哲學物件在我們之外,我們受到物件的必然限制為前提,而實踐哲學則認為我們不是受到必然制約,是自由的,能從思想世界過度到現實世界。並獲得客觀實在性。認識活動是從現象世界向表現世界轉化,實踐活動是理想世界向現實世界轉化,理論哲學的物件是自然,那麼實踐哲學的物件就是歷史。這樣自然是必然的領域,歷史是自由的領域。

  我們在這裡找到了歷史觀的基礎,也是從新的角度來認識歷史了。

  這就是歷史也是有規律的,它服從是以自由為目的的自然規律,包含著無限進行的意思,歷史的特點在與它力圖實現自由與必然的統一。

  謝林的歷史哲學概括如下:這對我們重新認識歷史的發展有好處自由意志與必然規律之間的辯證關係:人雖然在行動本身是自由的,但在其行動的最終結局方面卻取決於一種必然性,這種必然性凌駕於人之上,甚至操縱著人的自由表演,因此,歷史的規律性作為一隻未知的手,在編織出來的東西,通過人的任性的自由表現,貫穿在全部歷史過程中,人在歷史舞臺上作出的自由表演,但背後由絕對決定著印象一個預想不到的目標上去。那也許是他們並不打算去的地方。這個觀點相當於,市場經濟中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在支配著歷史的發展,無論是人多麼自由,還是不能逃出歷史那隻看不見的手的掌心的。

  理論哲學和實踐哲學還是延續康德的東西,相當於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這是一個必然於自由的矛盾,在理論哲學看,物件在我們之外,我們的認識必須以物件為真理,但是按實踐哲學的觀點看,物件必須服從主體意志,實現世界必須以我們心中的思想為真理,結果呢,我們要理論的確定性,就失去實踐的確定性,要有實踐的確定性,就得失去理論的確定性,顯然這是一個測不準原理,也是一個確定終結的時代。

  那麼在這個困局中,我們是無法解決的,只有一種即及理論也非實踐,同時即是理論也是實踐的中間環節裡,我們才能解決問題,這個中間環節就是目的論,從理論、實踐到目的論。這樣完成了一個統合。這還是康德的東西。但是謝林將康德分割的東西賦予了生命性質,就是這是歷史發展的過程。

  自然界是主觀與客觀的原始和諧,不過對人的產物如何使,自由有必然,主觀與客觀的同一,那麼就只能在藝術品才能找到,先驗哲學要將主觀將主觀轉化為客觀,就只能在藝術中找了。

  這就是藝術哲學。

  藝術哲學就是由主觀性走向客觀性,獲得客觀真理或認識絕對本身,這就要求有意識的活動與無意識活動必須是同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就是藝術品。因為藝術家是在有限中表現無限,而展現這種 無限的東西任何認識活動都無能為力,只有在藝術品,有限東西與無限的東西才能統一起來,它終於把無限之物表現出來了。因此這隻有天才的藝術家才能做到的事情。

  現在謝林的先驗哲學由自我原始同一出發,回到了原始同一性,它在藝術的幫助下,在理智直觀中與絕對同一性融為一體,消除了有限性,差別性回到了絕對的懷抱,回到了自己的家。

  自然哲學完成了客觀的東西的絕對綜合,在先驗哲學中完成了主觀的東西的絕對綜合,,完在先驗哲學的終點藝術哲學中指出了從主觀向客觀過度方向,至只是方向,而且還僅僅是先驗哲學主觀性內部完成的,那麼自然哲學是客觀的東西,先驗哲學是主觀的東西,但是如何同一到那個絕對出發點之中,儘管藝術哲學指出了方向,但是如何實現的。這是謝林的哲學難題。

  這個難題也是,從無差別的絕對出發,通過自然哲學和先驗哲學到藝術哲學這樣有差別的世界最後回到無差別的絕對之中。這個過程是如何將有差別世界回到無差別的絕對之中的。這就引入了黑格爾哲學。

  謝林說,歷史是按照上帝精神編寫的一部史詩,它有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是人類從自己中心出發,到離開這個中心的最遠的地方去,另一部則從這個最遠的地方迴歸到人類的中心。

  篇三

  在有限的這一學期時間選修完了這門課程,但讓我說學到了、精通了多少相關課程理論知識,我覺得思維還是停留在一種印象的腳步,因為我覺得西方哲學史的確是一門偉大的學科、很深奧。尤其是對於我一個東方文化背景下長大,又信仰佛教的我,有時更加有點難以理解西方的觀點。哲學就是對世界和人的根本問題的無窮追問、終極思考。它的特點是大而深、但並非無當,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因為太複雜,我們不會去深究,但哲學家卻專門思考這些不可深究的問題。西方哲學史是西方哲學家的思想冒險,學習西方哲學史就是跟隨西方大哲去經歷思想的探險,在這種探險中瞭解當時人們對許多重大問題的思考,從而獲取智慧,提升思想水平,開拓智力空間,挑戰傳統觀念,顛覆陳腐價值。所以我認為學習這門課有利於我們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幫助我們每個人樹立歷史感和批判精神的最佳途徑,是引導我們解決人生意義等重大問題的最理想的嚮導。以下,我就結合自己在學習過中的認識,談幾點學習《西方哲學史》這門課後的體會。

  一. 生命的意義

  這個古老的問題難倒了歷史上的偉大思想家。曾有位作家輕鬆而又激情的做出了回答:“找出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放手去做”。我們很多人很多時候,都問自己,我們為什麼要來到這世上?我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而他給了我們這個一直存在最大爭議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實現自己的理解才是生命的意義。很多次,我也這樣問自己,我為什麼活著?為了

  什麼,我活著?人為什麼要活著?我又為什麼在這個險惡的世界,誘惑的世界裡苦苦掙扎,越想弄清楚就越糊塗,人世間有許多事情是我們所不明白的。這個世界有太多人被生活的重擔壓得透不過氣來,我也不例外,花半輩子時間讀書,忙來忙去就是為了柴米油鹽、吃喝拉撒,這樣的生活不痛苦嗎?有些人生來就富貴,不愁吃穿,過著奢侈放蕩的生活,大四揮霍與燈紅酒綠之間,這樣的生活又有何意思?我們佛教中說人的一生便是一個輪迴,但也僅僅是一個輪迴罷了。每次想到這句話時卻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悸動。人的生命是否會有下一輪迴?或許沒有人知道,我們所能知道的不過是這一世的輪迴,“寄浮游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們的生命似乎太過渺小,似乎尚沒來得及折射出太陽似得光芒,便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的一生的確是太短暫了,但是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短暫的生命裡我們的意義在哪裡?生命止於何處,人該如何對待自己有限的一生?生命對於每一個人都是最可貴的,更有人說,生命的確寶貴,但最寶貴的是對理想的追求和熱愛,人的生命的長短可以用時間來衡量,但對信念的執著和奮鬥精神是人世間任何測量單位都無法計算的。當你明白人們活著的信念,多半是為了得到讚美,獲得更多人的承認;當你發現你所承擔的角色有高低之分時,你要快樂、勇敢、自珍,不要因為職業的低微而輕放自己,不要因為些微的不如意而自卑自棄,更不要因生活中出現的某種小插曲而暗淡生命。你要懷有健康而珍

  惜的目光善待自己的生命,你應該用自己的熱情去維護、澆灌自己的生命之花。只有抱著一顆常人的平常之心追尋你的夢想,去你想去的地方,做一個你想做的人,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只有一次機會去做你所想做的事。生命才會更有意義。而不是平庸地度過一生,用名利腐蝕純潔的靈魂。這便是輪迴的意義,也是生命的價值。

  二. 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方法、思辨、習慣

  首先,我們是走運的,這個學期同時兼修《中國思想史》和《西方哲學史》,這樣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來了解中西方思想的發展規律和學科特點。學習《西方政哲學史》相對於《中國思想史》來說要有難度,不容易想明白、弄清楚。西方哲學思想理論中那些抽象的概念和主張給我的感覺好像是應了我大學哲學老師第一堂課說的那句話,哲學是“懸在空中的大思想、大智慧”。當時我都不知道那些理論是從何而來的,而且有時候那些思想的譯文都會讓我難以理解。我想自己是缺失了對於西方思想產生的全面瞭解。因此我很好的利用了這次機會,對比性的學習這兩門課程,尋找他們的共性,個性。它們的歷史背景的差異,對這些思想有貢獻人物及背景的瞭解,這可以從另一種角度加深我對政治思想產生和發展的理解,同時開闊我的眼界,啟發我去思考。所以努力學習重要,但方法更為重要。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這句話充分體現了西方哲學思想提倡的冒險,挑戰傳統,顛覆陳腐價值,要有批判精神的觀念。與國外觀念不一樣的是我們中國學生傳統

  的學習觀念是老師教我什麼我就學什麼,書本怎樣說我就怎樣學,過分依賴教師和書本,在學習中提出問題的學生是極少一部分。這必將是我們的學習的最大弊端,也是走向未來,走向成功的絆腳石,我記得我畢業後工作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工作和學校學的沒有太多直接關係。覺得學習是為了在工作中面對困難、挑戰時提供給我們一個信心、方法、理智、走捷徑的工具。但完全不是大學複製版的,你必須參與工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成為你自己的東西、才能為你有所用。你才能創新並超越自我,所以你就要學會在探索中學習,學會思考與辯證。

  有一次在網上瀏覽部落格時無意間看到這樣一句話:“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而習慣決定性格,性格就決定了命運”。所以我覺得會學習要有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用任何人的督促、監督、不需任何外在力量的約束的一種自在、自覺、並能持之以恆的甚至終其一生都能維持下去的一種學習行為。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堅持下去,是足以讓人終身受用的。判斷一種學習習慣好與不好的標準,主要看這種學習行為給個人帶來的學習效果,畢竟每個有所不同。通過這種或那種學習行為是否使你獲得所期望獲得的知識、資訊、學問、和技能等等,並且是否能把所獲得的東西轉化為能力,這種能力的應用最終將決定你的性格,決定你的命運。

  

哲學與人生的心得體會選修課
西方哲學史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西方哲學史閱讀心得
西方哲學史心得體會
讀西方哲學史有感
讀西方哲學史簡史有感
西方哲學史讀後感
西方哲學史論文式讀後感
西方哲學史論文式讀後感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論文
西方哲學史大二論文
大一期末論文西方哲學史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