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學經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教育哲學通論》是黃濟先生的第三本教育哲學著作,也是20世紀後半葉中國教育哲學重建時期的標誌性著作。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中國特色的教育哲學

  【摘要】《教育哲學通論》是黃濟先生的第三本教育哲學著作,也是20世紀後半葉中國教育哲學重建時期的標誌性著作。先生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指導,企圖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教育哲學體系,其筆下的教育哲學思想不僅是對中國古代先哲們教育思想的提煉總結,對國外優秀教育哲學思想的反思借鑑,而且處處閃耀著先生關於教育哲學獨到的智慧之光。

  【關鍵詞】黃濟先生 教育哲學 中國特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27-02

  一、黃濟先生與其教育哲學探索之路

  黃濟先生,原名於鴻德,1921年7月20日出生於山東即墨,是我國著名老一輩優秀的教育學者以及新中國教育哲學學科的主要奠基人,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先生長期專注於教育哲學的研究,1982年,他的《教育哲學初稿》問世,彌補了我國建國後至改革開放近30年教育哲學領域的空白。在此基礎上,先生幾經修訂,不斷豐富完善並於1985年出版了更加反映時代特徵、更能把握教育未來趨勢的《教育哲學》專著。爾後,先生繼續沿著他的教育哲學之路艱難跋涉,終於在1998年出版了他的第三本教育哲學專著――《教育哲學通論》。

  二、大歷史觀下的中西教育哲學思想辨析

  黃濟先生的《教育哲學通論》把中國教育哲學思想史作為第一大篇幅來詳細闡述,他強烈意識到“中國古代雖無‘教育哲學’一科,但有豐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經驗,是中國教育哲學建立的思想基礎”, 所以“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哲學學科體系,就不能不研究中國傳統教育哲學思想”。初讀《教育哲學通論》的第一編,不禁有種置身於中國教育史的錯覺。先生首先從中國傳統教育哲學思想發展的歷程談起,尋根溯源。其次,在“對中國傳統教育哲學思想應持的科學態度”一章中,先生提到“在現代化上下功夫”這一觀點實在難能可貴。

  在第二編中,先生明確地提出:對待資產階級的教育哲學遺產,應當同對待其他歷史遺產一樣,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簡單地肯定和否定都是不正確的。先生首先談論了猶如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般的古希臘教育哲學思想;其次,就具有較大影響的教育實踐作了對比分析,並從進步主義與改造主義同要素主義與永恆主義的爭論中引申出“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兩大流派之爭;再次,提出具有人本主義特色的存在主義和現代西方哲學流派中最流行的分析哲學,並辯證地評價了當今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兩大思潮;最後,客觀分析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既把西方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區分開來,又為馬克思主義及其教育思想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啟示。

  作為一位歷史唯物主義者,黃濟先生運用“大歷史觀”的分析方法,從先秦諸子百家經典名著,到民國各具特色的教育哲學著述,乃至當代學者的教育哲學論述;從古希臘的哲學思想,到文藝復興的人本主義思想,乃至近現代西方教育哲學流派這兩個龐大複雜的教育哲學思想體系一一作了系統的梳理並從馬克思主義的高度對中西教育哲學思想作了客觀的評價,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國,既積極吸收我國古代教育哲學思想的精華,又善於借鑑國外先進的教育哲學流派的學說,力求在“去粗取精”的基礎上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三、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教育哲學體系建構

  在以上兩編提供的中外教育哲學思想的眾多理論和資料的基礎上,第三編所闡述的教育哲學的基本問題達到了先生企圖“中西融合”之意,堪稱為本著作的“結晶”。

  首章提出教育哲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對不同哲學家和教育理論家的不同哲學觀和教育觀在主張什麼是教育哲學,什麼是教育哲學研究的範圍、內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問題上作了詳細歸納,並指出教育哲學研究物件應當是“用哲學的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研討教育中的根本理論問題”。[8] 黃濟先生的定義是在總結了中外各家學說的基礎上做出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而得到了我國新時期大多數教育哲學工作者的認同,成為我國教育哲學界各種關於教育哲學定義的一個基礎,為許多其他的教育哲學工作者採納。[9] 與此同時,先生所主張的中國特色教育哲學應當是馬克思主義教育哲學,其物件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對教育中的一些根本問題,從哲學的高度進行研究和探討,從中找出一般的規律,作為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指導。[10] 其次,先生提出對教育哲學體系的初步構想,就教育本質論、教育價值論、教育目的論以及知識論與教學等對等專題作了突破性地論述。此外,先生還增加了“宗教與教育”一章,這是過去教育哲學論著尚未涉及的問題,但在當前又是一個很重要的現實問題。

  最後,先生提出三個基本指導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採用古今中外法;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11]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來處理好當今多元化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關係。實行古今中外法,無論對於中國古代教育傳統思想,還是西方現代教育理論和經驗,先生都以歷史的態度進行批判分析,結合中國的現狀加以創造性發展,試圖為建立中國特色和現代教育意識的哲學體系另闢蹊徑。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現當代中國教育哲學研究脫離教育實踐的難題。唯有站在中國古代的優秀教育遺產和西方近現代的先進教育理論的高度上來指導教育哲學實踐,並在實踐中檢驗這些思想理論,才能使其對實際研究發揮作用。

  四、結語

  以上只是從《教育哲學通論》一書,對黃濟先生在教育哲學方面的貢獻作了簡要的勾勒。正是通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試圖建立教育哲學的新體系,尋求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哲學,黃濟先生確立了他在中國教育哲學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黃濟, 陸有銓.我國教育哲學建設的回顧與前瞻[J].教育研究,198811.

  [2]黃濟.黃濟口述史[M].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

  [3]於建福.耕耘在教育哲學的田野上――黃濟先生的教育哲學研究足跡[J].教育研究, 20106.

  [4]黃濟.教育哲學初稿[M].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2.

  [5]黃濟.教育哲學通論[M].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7.

  [6]石中英.教育哲學[M].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作者簡介:

  盧妙香1987-,女,福建省漳州市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課程改革與教師發展。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論自由哲學論文
教育哲學的新特徵論文
相關知識
教育哲學經典論文
教育哲學類的論文
教育哲學結課論文
論語國學經典論文
中華文化國學經典論文
探討教育科學研究論文
教育哲學心得作文
三字經的國學經典論文範文示例
反思與建構當代教育科學研究論文
幼兒國學經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