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能仔細閱讀,謝謝!

  範文1

  遙遠的東方有個美麗而古老的國家——中國。她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有著數不盡的神話傳說;有著文明而古樸的民風;有著燦爛無盡的民族文化。世上最雄偉、壯觀、迷人的山,世上最沸騰、氣派、醉人的河,滋養著她勤勞、堅韌、可愛的兒女。她善良、多情、博愛、深沉、又充滿智慧,是地球媽媽幾百個孩子中的一個。你看,她開放了,漸漸朝著富裕接近,明天的她一定更強大。這就是我的祖國,我深愛的祖國,我是中國人,愛說中國話。

  從漢語誕生的第一天起,已經和中華民族的歷史緊緊相連。五千年的歲月積累,早已像高山一樣博大雄偉,似海洋一般廣闊無垠。獨特的四聲,有著音樂般的聲調,配合我國特有的詩詞歌賦,即可終日吟唱世代相傳。這種世界上使用最廣泛、最有活力的語言,生生不息、蓬蓬勃勃,它包含了多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修築萬里長城是為了保護它不受傷害,英雄兒女為了捍衛它的尊嚴浴血奮戰抵禦外強,正是他們撐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樑,祖國的希望,是他們用滿腔的熱血,譜寫了無愧於時代的凱歌,才使得我們的母語響徹神州,那麼氣勢磅礴,那麼雄壯嘹亮。這是一種多麼美麗的語言啊!

  正是會說這美麗語言的民族,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漢字——方塊字。它以平凡的一筆一畫組成了不平凡的統一體,以其獨特的結構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傳統的悠久,展示歷史的浩蕩、曲折,和中華民族的與眾不同。它的魅力是任何別種文字所無法企及的。它是一首古老的情歌,深情、纏綿;它是一首精闢的詩,刻骨、醉人;更是一篇抒情散文,向人訴說著滿腔激情,令人隨之起伏、盪漾,大有與之同生死、共命運之勢。

  課堂上,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文學的殿堂,盡情地在古詩美文中流連忘返。同學們一起欣賞“漢字宮”,領略古人造字的偉大;一起翻閱背誦古典詩歌,與詩人一同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一起品詞析句,體會漢語的精華。點點滴滴使我們愛上了語文,愛上了文學,愛上了我們偉大的祖國。

  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啟心智,長知識,令我們愛上了漢語,瞭解了民族文化,感嘆著祖國的偉大。

  是啊,漢語是熱血一般黃河的波濤,是群星一般祖先的謎,是春蠶口中吐出的絲綢古道。它是遨遊太空時發出的問候,是奧運升旗時奏響的國歌,是每次放飛白鴿時祖國的生日。

  讓我們在這一句句韻文偶句中,一聲聲快樂誦讀中,品讀普通話的韻味,繼承她的精華;

  讓我們為中華民族而榮耀,因為她頑強不屈、堅韌不拔、光榮偉大;

  讓我們為中國話而驕傲,因為她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

  讓我們為這個大家庭而自豪,因為她擁有五十六個民族,是我們共同的家!

  範文2

  《我們的節日》這本書講述的是傳統節日的由來,讀完後我深有感觸。它不僅讓我們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和領會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對我們健康成長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們的祖先在極為原始和樸素的生活中,出自於春耕秋收的喜悅,出自於對某些事件和人物的懷念,出自於豐富的想像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節日。這些節日曆經了漫長的歲月,一直流傳至今。儘管節日習俗始終處於變化之中,但不管它如何發展變化,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文化是不會改變的,五千年形成的文化對於我們這個民族是根深蒂固的,對於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它意味著永恆,改變的只能是形式。

  讀完全文,我覺得我們祖先創造的節日就是五彩的光環:綠、紅、藍、白、黃。

  一綠色意義——生命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最熱鬧的民族傳統節日。在先秦時期,人們會在冬末農閒之時,將自制的美酒和羔羊當作供品,奉獻給他們心目中的各位神仙,以答謝諸神一年來的賜福和保佑。這種祭祀活動便是春節產生的歷史根源。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明顯地感覺到,現在的春節與以前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近幾十年來的社會變革,極大地震撼和影響了我國傳承幾千年的節日習俗。現代人更多的是追求自由、快樂、奔放和自然。這是一個和諧安詳、生氣盎然社會的必然現象。但是在多種多樣的春節節日活動中,“與家人團聚”、“吃年夜飯”、“互相拜年”依然是節日期間的主題活動。所以,現代人的過節方式是對傳統節日的更新和發展。在春節期間,人們盡情地表達對過去歲月的留戀,對新的一年則寄予美好的希望。

  二紅色激情——愛國

  “端午節”是夏季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實際上端午節時民間一年一度的全民“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懸艾草,掛菖蒲,因雄黃酒,用以驅蟲菌,除病害,這是民間一種自覺的防疫防病措施,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2003年當非典疫情肆虐時,今年四川震後防疫時,艾草、菖蒲等又紛紛走入了尋常百姓家中,古老的習俗再次煥發了它的青春。傳統的說法中,“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活動。千百年來,人民始終懷著深厚的感情紀念屈原。從語文課中我們知道,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投身汨羅江自殺而亡。老百姓聽說後,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包粽子和賽龍舟的來歷。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憂心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影響了許多後世的愛國人士和進步文人。其中,郭沫若先生就是一個典型,他高度評價了屈原及屈原的作品,並編寫了歷史劇《屈原》,在重慶公演期間,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紛紛投入抗擊日寇的民族戰爭中。由此可見,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

  三藍色的活力——理想

  勤勞的牛郎,痴情的織女,善良的老牛,熱心的喜鵲,美麗的神話故事自古以來曾使多少人深受感動。“七夕節”的起源解釋各有不同,過節方式和習俗也有所差異,但它引導人們走向勤勞、誠信和真正愛情之路卻是完全一致的。儘管,“七夕鵲橋會”只是傳說中的神來之筆,但是其中寄寓了人們美好的憧憬和期望,當然還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的。

  “五四”青年節,是為了紀念1919年爆發的那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的愛國主義青年運動而確立的。它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作為我們,國家未來的棟樑,要發揚“五四”以來中國青年的光榮傳統,繼承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勇於擔當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重任。

  四白色的正義——和平

  遠古時期,人們便在秋季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每逢中秋節,人們都回吃月餅,表示一家人團圓。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很強的團圓觀念。其實團圓與和諧緊密響亮,團員不僅是外在的形式,而且是內心的和諧與相通。在歡慶中秋的活動中沒,進一步增進了人們的團結,促進和諧,增進友誼。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表達了中華人民渴望世界和平的心願。

  五黃色的重任——負責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中國人又迎來了秋日裡一個重要的節日——重陽節。重陽節是人們出於求長壽保健康的目的進行的活動。在重陽節的各種慶典活動中都滲透著人們祈望健康、長壽的目的。尊老、敬老、愛老、助老,這是傳統與現代的巧妙結合。同時也反映出中國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一個有責任心的民族,必定有敬老愛老的精神。

  民族精神是在繼承和變遷中演進的。五千年的中華民族發展史,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作為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僅有歷史的傳承是遠遠不夠的。惟有創新,才有發展;惟有創新,才能不朽。

  範文3

  又一個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不熱鬧,反而有點淒涼。革命先烈們,你們犧牲了多少啊!

  這幾天,我電影<<兩個小八路>>,他們很勇敢,在無數戰爭硝煙的洗禮中,留下了那感人的故事。他們在佈滿了硝煙的戰場上為八路軍們通風報信;在充滿危險的鬼子的軍營,不,是凶殘的豺狼的老巢前獲得敵情,傳遞給戰士們;在火焰蔓延和子彈飛過的戰場上奮不顧身……他們為了革命,和鬼子、當漢奸的二鬼子拼搏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凝聚了多少他們的血汗!這兩個小八路年齡只有十幾歲!

  槍中發出的子彈,是戰士們發出的呼喊;手雷中冒出的巨火,是戰士們對日軍的憎恨;大炮中冒出的巨煙,是戰士們內心為革命而奮鬥的志向長城。一個個烈士們倒在了通往勝利的道路上,贏在了革命戰場上,他們用血抹亮了自己閃耀的名字,用生命換來了現在美好的生活,用高聲的呼喊換來了解放後和平美麗的祖國…… 烈士們,你們在說什麼?啊!我聽見了!你們在說:“為了革命,為了下一代,衝啊!”你們走了,但留下了無數後人的思念,留下了血染紅的五星紅旗!“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氣萬古存”,烈士們,你們安息吧!我們一定會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加繁榮!

  做一個文明少年,拋開不該想的東西,尊重先烈們。

  經常聽到有同學說不文明詞語,還改編先烈們的故事,這怎麼行呢?做一個好少年,好學生,佩戴好紅領巾,乾乾淨淨、開開心心迎接每一天。

  同學們,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傳統文化端午節的作文
傳統文化的作文怎麼寫
相關知識
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優秀作文
關於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話題作文4篇
有關傳統文化的漫畫作文怎麼排版
寫傳統文化的高考作文
傳統文化的英語作文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作文
堅守傳統文化的參考作文示例
關於傳統文化的優秀作文4篇
尊重中華傳統文化的參考作文
傳統文化的小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