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的名言警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書法是一種藝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寶,書法作品當中的名言警句具有深刻的哲理,值得人們賞析。今天小編為你分享的是賞析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1 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譜》

  2 人品既殊,性情各異,筆勢所運,邪正自形。——項穆《書法雅言》

  3 且其浩浩落落之懷,一皆寓於筆墨之際,所謂品高,韻自勝焉。——張沅《石濤畫語錄》

  4 引筆奮力,若鴻鵠高飛,邈邈翩翩。

  5 行於簡易閒澹之中,而有深遠無窮之味。——範溫

  6 時時只見龍蛇走。——唐代詩人李白

  7 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南朝梁皇帝蕭衍

  8 飄如遊雲,矯若驚龍。——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9 疾風吹勁草,烈火煉真金;不經寒霜苦,安能香襲人。鋒自磨礪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練,焉能藝精深。——李鐸

  10 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生。——北宋書法家,畫家米芾《海岳名言》

  11 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李嗣真

  12 體象卓然,殊今異古。落落珠玉,飄飄纓組。——張懷聲

  13 無聲之音,無形之相。——張懷謹

  14 夫書者,英傑之餘事,文章之急務也。雖其為道,賢不肖皆可學,然賢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豈以不肖者能之而賢者遽棄之不事哉!——朱文長《續書斷》

  15 翰墨之美,多以身後騰聲。——唐代書法家張懷瓘

  16 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劉熙載《藝概》

  17 學書者有兩觀:曰觀物,曰觀我。觀物以類情,觀我以通德。——劉熙載《藝概》

  18 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晉代女書法家衛夫人《筆陣圖》

  19 學書當自成一家之體。——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學書自成家說》

  20 婉若銀鉤,源若驚鸞。——索靖

  推薦

  1 故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人品既殊,識見亦異。有耳鑑,有心鑑。若遇卷初展,邪正得失,何乎何帶,明如親睹,不俟終閱,此謂識書入神,心鑑也。明.項穆《書法雅言》

  2 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論人才能,先文而後墨。搪.張懷灌《書議》

  3 十四.莫懈耕耘精益求精

  4 學書者,不可視之為易,不可視之為難;易則忽而怠心生,難則畏而止心起矣。明.項穆《書法雅言》

  5 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唐。李世民《筆**》

  6 故志學之士,必須到愁慘處,方能心悟腕成,言忘意得,功效兼優,性情歸一,而後成書。清.宋曹《書法約言》

  7 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面牆信手之愧。北宋.趙構《翰墨志》

  8 臨書安貼之方,至秒無窮。或有回鸞返鵲之飾,變體則於行中;或有生成臨谷之戈,放龍箋於紙上,徹筆則峰煙雲起,如萬劍之相成;落紙則睥盾施張,蹙踏江波之錦,若不端嚴手指,無以表記心靈,吾務斯道,廢寢忘食,懸歷歲月,乃今稍稱矣。東晉.王羲之《筆書論十二章》

  9 知克己之私,加日新之學,勉之不已,漸入於安。萬川會海,成功則一。明.項穆《書法雅言》

  10 學書貴真有得,非徒宗派之高,遂足抹蔑一切也。清.樑獻《學書論》

  11 臨池日久,腕力生風,自能神韻入妙。《畫學心法問答》

  12 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法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燥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靈心煥發。下筆作詩,作文,自有頭頭是道,汨汨其來之勢,故知書道,亦足以恢擴才情,醞釀學問也。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13 謂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清.楊守敬《學書邇言》

  14 欲其博也先生,與其肆也寧謹,由謹而專,自專而博,規矩通審,志氣和平,寢食不安,心手無厭,雖未必妙入正宗,端越乎名家之列矣。明.項穆《書法雅言》

  15 書必先生而後熟,亦必先熟而後生。始之生者,學歷未到,心手相違也;熟而生者,不露蹊徑,不隨世俗,新意時出,筆底具化工也。清.馮武《書法正傳》

  16 學書忌浮論而無實功。“愛而不學知不真,學而不篤得不深。”清.樑獻《學書論》

  17 差之一毫,失之千里。苟知其術,適可兼通,心不厭精,手不忘熟。唐.孫過庭《書譜》

  18 惟書法無古無今,不名一格,而能卓然成家,蓋天資高妙,直在古人上也。作書作畫,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清.錢泳《書學》

  19 是知書之慾變化也,至誠其志,不息其功,將形著明,動一以貫萬,變而化焉,聖且神矣。明.項穆《書法雅言》

  20 自古賢哲,勤乎學而立其名,不學即沒代而無聞矣。唐.虞世南《筆髓論》

  賞析大全

  1 熟則骨力強,步伐齊,心膽大,性靈出。清.樑同書《頻羅庵論書》

  2 大要筆圓字方,傍密間豁,血濃骨老,筋藏內潔,筆筆造古意,字字有來歷,日臨名書,無吝紙筆,工夫精熟,久自得之。元.陳繹曾《翰林要訣》

  3 資分高下,學別淺深。資學兼長,神融筆暢。資過乎學,每失顛狂;學過乎資,猶存規矩。資不可少,學乃居先。明.項穆《書法雅言》

  4 古之人不虛老其心力,故其學精而無不至。北宋.歐陽修《試筆》

  5 但能精求,自可意得;思之不已,神將告之;理與道通,必然靈應;有志小學,可不勉歟!古之名手,但能其事,不能言其意。唐.張懷灌《書議》

  6 學不可不熟,熟不可不化,化而後有自家之面目。清.方薰《山靜居論畫》

  7 運筆柔則無芒角,執手寬則多緩弱,點掣短則法臃腫,點掣長則法離澌,畫促則字勢橫,畫疏則字行慢,拘則乏勢,放或少則,純骨無媚,純肉無力,少墨浮澀,多墨笨飩,書病如此其眾,惟積學漸成者,當求擺脫入究竟三味,此宜有墨池筆冢,終身於是。然書法須得天然,至功力亦不可棄。宋.董炯《廣川書跋》

  8 弘農張伯英者因而轉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下筆必為楷則,常曰:“匆匆不暇草書”。寸紙不見遺,至今世尤寶其書,韋仲將謂之“草聖”。西晉.衛恆《四體書勢》

  9 草書真有異,真則字終意終,草則行盡勢未盡。唐.張諺遠《法書要錄》

  10 真以方正為體,圓奇為用;草以圓齊為體,方正為用。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明.項穆《書法雅言》

  11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12 體象卓然,殊今異古。落落珠玉,飄飄纓組。倉頡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稱書,遺蹟石鼓。——唐代書法家張懷瓘《書斷》

  13 筆下龍蛇似有神。——張懷謹

  14 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託以散鬱結之懷。雖至貴不能抑其高,雖妙算不能量其力。——張懷謹

  15 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韓渥

  16 一點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畫失所,如壯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學家陶宗儀《書史會要·書法》

  17 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張懷謹

  18 書之要,統於“骨氣”二字。——清代文學家劉熙載《藝概·書概》

  19 揮毫落筆如雲煙。——杜甫

  20 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黃庭堅《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

  
賞析還會看:

練書法名言警句
有關書法名言警句
相關知識
書法作品的名言警句
讀書作用的名言警句
有關讀書與成功的名言警句
關於依法治國的名言警句
帶作者的名言警句大全
有出處作者的名言警句
快樂的作用的名言警句
2017可用於高考作文的名言警句素材
關於讀書和學習的名言警句
讀書與實踐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