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冊力教案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4日

  ?不會寫沒關係,小編來幫你。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初二物理下冊力的教案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初二物理下冊力的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能確定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知道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能舉例說明.

  3.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加深對力的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2.力的概念非常抽象,用力的作用效果去理解力的概念,加強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講解日常生活中應用力學知識的例項,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人推車”“拖拉機拉犁”“磁鐵吸引鐵釘”等例子,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中的力指的是物體對物體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後再舉例“小孩推牆”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為了使學生更具體地認識力,課本中接著講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動具體的事例和插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力是一種什麼作用.

  本節內容是力學知識的入門基礎課,學生對力的概念的正確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對學生後續課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

  有關“力的作用效果”的教學建議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也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教材是通過學生熟悉的彈簧、鋸條受力形變等事例來講述的,學生接受起來並不困難,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可向學生展示各種有關“力的作用效果”的視訊及動畫,通過討論法引導學生得出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的結論.

  有關“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教學建議

  可以向學生提問:人在做什麼事的時候需要用力?啟發學生舉出一些例項.再從回答中篩選出表現力的推、拉、提作用的典型例子,寫到黑板上.比如:人推車、人拉鋸、人提水桶等.

  然後對例子進行分析:人推車時,人施力,車受力;人拉鋸時,人施力,鋸受力;人提水桶時,人施力,水桶受力.其中,推、拉、提是力的作用.從而得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這樣使學生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逐步理解什麼是力.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最後明確指出:一個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

  有關“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學建議

  教學中應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來反映,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力的相互作用來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受力物體.

  以上內容應通過實驗、事例加以說明.

  例一:讓學生用力拍桌子,問學生:手有什麼感覺?感到痛為什麼手會感到痛?讓學生思考.

  分析:手拍桌子時,手對桌子施力,同時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

  例二:讓一個學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牆.問其他學生:為什麼這位同學自己會向後退?

  分析:人推牆時,人對牆施力,同時人也受到牆的反作用力.

  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進一步讓學生思考並回答:

  1人推車,人是否也受到車的推力?

  2人拉鋸時,鋸是否也拉人?

  3拖拉機拉犁時,拖拉機是否也受到犁的拉力?

  4划船時,用漿向後划水,船就向前進,這是為什麼?

  有關新課引入的教學建議

  可用本節課文大問號後面的一段文字敘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個詞,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義.在物理學中“力”是一個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確切的物理含義.引入新課.

  也可使用情景教學的方式,請一位同學把一個大鐵塊拿到講臺桌上.

  學生前來拿起鐵塊.

  教師可提問:有什麼感覺?

  總結學生的回答:因為東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

  引入新課:可以說“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但是在物理學中到底什麼是“力”呢?這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教學設計示例

  教材重點、難點分析

  1.力的概念教學

  力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對初中學生來說真正地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要通過本節教學以及今後的教學使學生逐步加深對力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中應注意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突破.

  1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來反映,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

  首先力是由物體產生的,因此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力的作用必然發生在兩個物體之間,孤立的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了這種作用,對任何一個力來講必有其受力物體與施力物體.

  第二,通過力的相互作用來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受力物體.

  以上內容應通過實驗、事例加以說明.

  2進行必要的反覆.

  抓住本節課知識體系,抓住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絡反覆論證一個概念,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對於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它從力發生至少有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等不同深度反覆強化,使學生初步建立力的概念.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本節教學難點,如果處理不好會給以後二力平衡的教學造成困難,因此對這段教學內容除應列舉大量事例外,應精心設計實驗,使學生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感性認識.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分析板圖或者投影,使學生初步認識什麼是力.

  2.通過觀察磁塊與鐵間相互作用的實驗,通過親自體驗兩個人之間相互作用的實驗,認識到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觀察並討論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以及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現象認識到力的作用效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磁鐵、鐵塊、大頭針

  教學設計示例

  一引入課題

  方案一:教師請一位同學把一個大鐵塊拿到講臺桌上.學生前來拿起鐵塊.教師提問該同學“有什麼感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因為東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可以說“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但是在物理學中到底什麼是“力”呢?引入新課.

  方案二:可用本節課文大問號後面的一段文字敘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個詞,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義.在物理學中“力”是一個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確切的物理含義.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人將大鐵塊拿到講臺上感覺很費勁,這是人對力最早的認識,從肌肉的緊張感覺中得到的.

  1.力的概念的教學

  用投影儀打出人舉起槓鈴、人推車、人提物體的幻燈片.幻燈片表現了人用力舉起槓鈴,人用力推車,人用力提東西.

  請同學們歸納一下,這三個圖有什麼共同點?

  教師總結:人舉起槓鈴,人對槓鈴用了力;人推車,人對車用了力;人提物體,人對物體用了力.在這裡舉、推、提……我們可以稱之為人對物體的作用.是不是隻有人才能對物體施加作用呢?

  用投影打出的幻燈片,畫面顯示出壓路機壓路面,拖拉機牽引收割機,起重機吊起重物.

  請同學們說一下,畫面中是誰對誰用力?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壓路機壓路面,壓路機對路面用了力.拖拉機牽引收割機,拖拉機對收割機用了力.起重機的鋼絲繩吊起重物,鋼絲繩對重物用了力.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壓、拉、提、吊……我們可以稱之為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請同學概括力的概念.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說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分析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開啟投影儀,打出前邊的六幅圖.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六幅圖有什麼共同特點.

  引導同學們總結六幅圖的共同特點:有力發生至少有兩個物體.

  通過對力的概念的分析請同學們考慮一下,一個物體能不能產生力的作用?在產生力時,兩個物體所起的作用一樣不一樣?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六幅圖總結歸納出: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兩個物體.在這六幅圖中人、拖拉機、壓路機、起重機的鋼繩施加了力,稱為施力物體,槓鈴、小車、收割機、地面、預製板,受到了力,是受力物體.

  3.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產生力的作用

  演示實驗一:用磁鐵吸起鐵釘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可讓學生親自到講臺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後教師在總結學生對實驗現象的發言基礎上總結:在這個實驗中, 磁鐵與鐵釘沒有接觸就被吸起來了.說明物體之間不接觸也可以產生力的作用.

  請同學舉出這方面的例子.

  地球周圍的物體受到地球施加的力的作用,但是它們並不一定非要接觸.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演示實驗二:磁鐵、小車相互吸引

  步驟一:請同學觀察磁鐵吸引鐵塊,鐵塊也吸引磁鐵的實驗,先驗證鐵塊無磁性.把鐵塊、磁鐵都固定在小車上.

  步驟二:手按住固定有磁鐵的小車靠近固定有鐵塊的小車,小車向磁塊方向運動過來.

  組織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指出:在第一步操作中,鐵塊被磁鐵吸過來了.磁鐵是施力物體、鐵塊是受力物體.在第二步操作中,手按住固定有鐵塊的小車靠近固定有磁鐵的小車,固定有磁鐵的小車向鐵塊運動過來.鐵塊是施力物體、磁鐵是受力物體.

  演示實驗三:穿旱冰鞋的同學用力推桌子

  在學生中找一名同學,讓其穿上旱冰鞋用力推桌子,其他同學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總結:穿旱冰鞋的同學向後推.

  教師對兩個實驗進行總體歸納:以上兩個實驗告訴我們,當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加力的作用同時也受到乙物體對甲物體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同時成對出現.

  引導學生舉些例子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原理.

  划船時,船到岸邊,人用力推岸,對岸施加力作用的同時也受到岸施加的力的作用,船離岸而去.

  用雞蛋敲碗邊,雞蛋對碗施加力作用的同時也受到碗對雞蛋的作用,所以雞蛋就破了.

  老師:這些現象說明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5.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實驗四: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教師用磁鐵吸引靜止在光滑桌面上的一個小鐵球,鐵球在磁鐵的力的作用下改變運動狀態,由靜止變為運動.教師繼續用磁鐵吸引小鐵球,小鐵球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

  教師放映幻燈片,舉一些物體改變運動狀態的例項.

  老師:在這些現象中物體由運動變為靜止、由靜止變為運動,以及運動的快慢、運動方向的變化都叫運動狀態發生了改變.所有這些事例中,物體都受到了力的作用.由此可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演示實驗五: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形變

  請同學到講臺上親自拉彈簧、用力握小橡皮球、用力彎鋸條,教師再舉一些物體受力發生形變的例項.

  在學生總結實驗現象的共同點的基礎上教師指出:在這些例項中物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我們稱之為物體發生了形變.所有這些事例中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力不僅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三總結、擴充套件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了力的概念,物理學中的力是物體對物體的推、拉、提、壓的作用,也就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對力的概念的理解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力是由物體之間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力的作用,一個物體也不會產生力的作用,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體對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作用的物體叫受力物體,施加力作用的是施力物體.不存在沒有施力物體或受力物體的力.

  2.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當甲物體對乙物體施加力的作用時,乙物體對甲物體也施加了力的作用.發生力的作用時,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同時向對方施加了力,也同時受到了對方施加的力的作用,它們同時產生相互作用於對方的力,同時消失,沒有先後之分.

  3.物體間發生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觸,即不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教師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力學方面的物理學家和力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力學知識的興趣.

  探究活動

  【課  題】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

  【活動流程】

  制訂子課題;制訂查閱和查詢方式;收集相關的材料;分析材料並得出一些結論;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力的作用效果的網上資訊;力的作用效果相關實驗記錄.

  【備  注】1、網上查詢的資料要有學習的過程記錄.

  2、和其他成員交流,發現共性和差異.

  3、發現新問題.

  初二物理下冊力的測量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

  2.會使用彈簧測力計.

  1會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使用前要先調零.

  3會正確讀數並記錄測量結果.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學習和使用,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過項羽與文弱書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們就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本節主要講述力的單位和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教材首先通過文字和插圖說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進行測量,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測量力的大小.對於力的單位,課本中只講了牛頓,因為這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也是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由於初中無法講解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課本中只是給出了單位的名稱、符號,並通過例子使學生認識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簡單介紹了彈簧測力計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製作的,並通過幾個插圖說明彈簧秤的構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點講解了學生實驗——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有關“彈簧測力計”的教學建議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鋼製彈簧、掛鉤、指標及刻度.對彈簧測力計測力的原理可作簡單的說明:在一定的範圍內彈簧的伸長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幾倍,伸長也增大幾倍.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資料.

  最後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有關“力的單位”教學建議

  教師可向學生直接說明國際上力的通用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並通過舉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箇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還可以讓學生拿起兩個雞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於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就不必講了.

  有關課堂實驗的教學建議

  本實驗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可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再按實驗步驟去做.2、3、4、5步都是為了讓學生多使用幾次彈簧測力計.實驗中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和讀數,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在做第3、第4步時,要向學生說明勻速的要求.對於程度好的學生,在實驗基礎上可讓他們思考為什麼第3、第4步兩次拉力大小不同,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還可以讓學生把測出的自己頭髮拉斷時的力跟課本中給出的各年齡組的頭髮的資料比較,以提高興趣.

  本節後面的“想想議議”問題,可在學生開始實驗前討論,來回拉動幾次掛鉤,可以避免彈簧破殼子卡住.如果彈簧測力計使用前指標不指在零位置,應進行校正.對程度好的學生可以提出:除調零外,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提示:可以作零點誤差的調整.

  有關新課引入的教學建議

  測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教師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後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彈簧伸長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區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並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教學設計示例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組織學生練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會正確讀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彈簧秤、木塊、長木板、一根頭髮、拉力器

  教學設計示例

  一引入課題

  測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不難懂得力有大小.為了直觀,可以準備一個拉力器,請男女學生各一名分別拉,大家觀察,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彈簧為什麼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麼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麼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小.

  由為什麼彈簧伸長的長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區別.為了準確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進行力的測量.並指出在物理學中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大小來測量力的.

  二新課教學

  1.力的單位

  教師可直接向學生說明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要學生記住.教師可以準備兩個普通雞蛋,使學生對1N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除了課本中的例子外,還可以補充一些學生常見的例子,例如一箇中等大小的蘋果對手的壓力大約是1N;一個質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至於牛頓這個單位是怎樣規定的,就不必講了.

  2.彈簧測力計

  有了力的單位還不夠,要測量力的大小還需要有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工具是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1彈簧秤的原理

  教師可準備一個彈簧,找學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彈簧.

  教師講解:我們知道,彈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長,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越長.彈簧秤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

  2彈簧秤的構造

  教師可把彈簧測力計發給學生讓學生觀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彈簧測力計進行講解.引導學生觀察彈簧測力計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鋼製彈簧、掛鉤、指標及刻度.講刻度時應該明確單位、零刻度線、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數以及彈簧測力計的量程.要強調測量時不得超過量程.教師可帶領學生讀出幾個演示的資料.

  3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秤

  讓學生先閱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後按步驟進行實驗,並把資料記在筆記本上.實驗中教師巡迴檢查,及時解決問題.

  彈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塊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塊的力:

  拉斷頭髮的力:

  教師在總結學生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講解.同一個木塊在空中靜止和勻速直線上升時,拉力大小相等.拉著木塊在桌面上勻速直線運動時所需要的力遠比拉著它勻速上升時的拉力小得多.正因為這個道理,很多沉的東西我們搬不動,但是可把它推動.人的頭髮的強度隨人的年齡大小而變,成年人的頭髮強度大,小孩和老人的頭髮強度小.

  最後向學生簡單介紹其他的測力計,指出彈簧測力計只是測力計的一種.

  三總結,擴充套件

  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科學家胡克和牛頓的生平,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

  探究活動

  測力計的發展

  【課  題】 測力計的發展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利用網路查詢相關資訊;調查市場上測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況.總結測力計的發展概況.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體驗力的大小

  【課  題】 體驗力不同大小的感覺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測力計等工具體驗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覺;調查市場上測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況.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初二物理下冊力的圖示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

  2.能舉例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有關.

  3.知道什麼是力的圖示,什麼是力的示意圖,會做力的圖示和示意圖.

  能力目標

  初步鍛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出發,探求物理真知.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勇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科學質疑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通過力的作用效果的例項,引出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三個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教材具體講述了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的畫法,教給學生如何表示力的三要素.

  有關“力的三要素”教學建議

  力的三要素是從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引出的,可先指導學生閱讀教材,通過課本中的插圖認識力有方向,舉生活中的例項使學生認識到力的方向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可以找一名學生到教室的門口,親自動手推門,使學生意識到推力作用在離門軸較遠的點,比作用在離門軸較近的點,易於把門推開.也可以讓學生感受用扳手擰螺母的時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間,易於把螺母擰緊.體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除了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外還有力的作用點.最後,小結出力的三要素.

  有關“力的示意圖”教學建議

  由於力的示意圖比力的圖示簡單,實際應用的機會多,所以教材中介紹了力的示意圖.可通過兩種作圖的比較,使學生學會力的示意圖的畫法.教師可以把幾個力的圖示改畫成力的示意圖,加以對比,讓學生領會,並掌握.

  有關“力的圖示”教學建議

  教材一開始講述了圖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性.在物理學習中,我們常常把有關的現象和過程用圖來表現.例如光學中的光路圖,電學中的電路圖,力學中的受力分析圖.通過這些圖可以簡單明瞭直觀地表現有關的內容.因此要讓學生重檢視的作用,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識圖和畫圖技能.

  為了讓學生掌握力的圖示法,在示範圖例後,教師要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幾個典型的力的圖示.

  學生在作圖過程中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力的圖示

  教材一開始講述了圖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性.在物理學習中,我們常常把有關的現象和過程用圖來表現.例如光學中的光路圖,電學中的電路圖,力學中的受力分析圖.通過這些圖可以簡單明瞭直觀地表現有關的內容.因此要讓學生重檢視的作用,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識圖和畫圖技能.教師在講授力的圖示時,要用刻度尺、圓規作好示範圖例.畫力的圖示的要領:確定受力物體,根據力的大小選定標度,確定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畫力的作用線,根據力的大小和選定的標度確定線段的長度,用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點可用線段的起點,也可用終點來表示.表示力的方向的箭頭,必須畫線上段的末端.選擇用多長的線段表示多大的力,可根據具體情況任意選擇.但在同一個受力圖上,比例大小應是固定不變的.為了作圖方便,可以用一個方框來表示受力的物體.

  為了讓學生掌握力的圖示法,在示範圖例後,教師要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幾個典型的力的圖示.學生在作圖過程中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力的示意圖

  由於力的示意圖比力的圖示簡單,實際應用的機會多,所以教材中介紹了力的示意圖,可通過兩種作圖的比較,使學生學會力的示意圖的畫法.教師可以把力的圖示改畫為力的示意圖,加以對比,讓學生領會,並掌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彈簧、拉力器、彈簧秤、握力計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分別讓一名女學生和一名男同學拉同一個拉力器,讓學生觀察拉力器伸長程度有什麼不同.指出力的大小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就是利用力產生的效果的大小來測量力的.放映幻燈片,內容為排球比賽、馬拉車.提出問題:想想看,除了大小外,還有哪些因素能夠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從而引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力的三要素

  指出:在排球運動中,二傳手用力向上託球,球就向上運動,主攻手用力向下扣球,球就改變運動方向,急速下落.可見,力的方向能夠影響它的作用效果.

  找一名學生到教室的門口,推門.提問:當推力作用在離門軸不同點時,作用效果有什麼不同?另找一名學生握住扳手的不同位置去擰螺母,提問該學生有什麼感覺.

  總結該學生的回答指出:推力作用在離門軸較遠的點,比作用到離門軸較近的點,易於把門推開.用扳手擰螺母的時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間,易於把螺母擰緊.可見,力的作用點也能夠影響它的作用效果.

  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事例說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三要素有關,同學們應認真觀察、認真分析.力的三要素對研究有關力的問題十分重要,用作圖的方法來表示力的三要素是研究有關力的問題的重要方法——力的圖示.

  2.力的圖示

  請同學們觀察書上有關力的圖示的插圖,同學們看完書後,請同學合上書本,老師提問:在力的圖示中,用什麼來表示力?

  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

  老師:回答得很好!我們怎樣來畫出力的圖示呢?請同學們跟我一起練習.

  例題

  用50N的力沿水平向右的方向拉一個小車,請畫出小車所受拉力的圖示.

  教師邊講邊畫,並要求同學跟著老師在練習本上畫,講述內容的順序如下.

  1首先確定受力物體,在這道題裡是小車,畫出一個方框表示受力物體.小車

  2根據力的大小選定一個標準長度表示一定大小的力,已知力的大小應是標準長度所表示力的大小的整倍數.在這道題中選1個標準長度代表10N,已知力50N是10N的5倍.

  3確定力的作用點,力的作用點不能離開受力物體,一般畫在表示物體的方框的中心.

  4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線段的長度應當等於標準長度的整倍數,在這道題裡是5倍.

  5線上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注意箭頭一定要畫線上段以內.

  最後形成如圖所示完整的圖示.

  3.力的示意圖

  力的圖示可以直觀、準確地表示物體的受力情況,但是也可以對力的圖示加以簡化,只用一個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不必嚴格準確地畫出力的大小,突出力的方向即可.例如上題,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沿力的方向畫一個線段,線上段末端畫上箭頭.

  同學講完後,教師完成如圖所示的示意圖.

  請同學們完成下面這些物體受到的拉力的圖示.

  用投影打出如下內容的例題

  1.用60N的力豎直向上提著一個物體.

  2.沿著與水平方向成30°角的方向向右提一個物體.

  學生練習,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進行指導,最後用投影打出正確的圖示進行講評,指出同學們作圖中的問題.

  三總結、擴充套件

  今天我們研究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圖示,以及力的示意圖.用作圖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物理學習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作圖可以幫助同學們建立起物理模型,使抽象問題變得更加形象,有利於加深對物理現象的理解.希望同學們予以足夠重視,並養成認真細緻,規範作圖的良好習慣.

初二下學期物理教案有哪些
初二物理課的教案怎麼寫好
相關知識
初二物理下冊力教案怎麼寫
初二物理聲現象教案怎麼設計
初二物理摩擦力教案
初二物理下冊期末試題人教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冊期末試卷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冊複習提綱有哪些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冊複習提綱有哪些
初二物理上冊人教版物態變化教案
初二物理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最新範文
初二物理下學期教學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