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大多與遺傳基因相關。生活想要健康,想要精緻,可不能忽視,正是我們需要的,下面就讓小編帶你瞭解當中細節吧!

  一

  心理健康新十項標準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鬱、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於身心大為不利。由於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由於社會生產發展水平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於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徵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中,有正向積極的關係,也有負向消極的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洩過份,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於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於身心健康。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二

  不健康型別編輯

  自卑心理

  有些人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長,甘居人下,缺乏應有的自信心,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自卑感的人,在社會交往中辦事無膽量,習慣於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這種心態如不改變,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漸磨損人的膽識、魄力和獨特個性。

  怯懦心理

  主要見於涉世不深,閱歷較淺,性格內向,不善辭令的人。怯懦會阻礙自己計劃與設想的實現。怯懦心理是束縛思想行為的繩索,理應斷之,棄之。

  猜疑心理

  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愛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審視對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看到別人議論什麼,就認為人家是在講自己的壞話。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風捉影,節外生枝,說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結果只能是自尋煩惱,害人害己。

  逆反心理

  有些人總愛與別人抬槓,以此表明自己的標新立異。對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說好他偏偏說壞;你說一他偏說二,你說辣椒很辣,他偏說不辣。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嚴格界限,常使人產生反感和厭惡。

  排他心理

  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等,需要不斷地更新,否則就會失去活力,甚至產生副效應。排他心理恰好忽視了這一點,它表現為抱殘守缺,拒絕拓展思維,促使人們只在自我封閉的狹小空間內兜圈子。

  作戲心理

  有的人把交朋友當作是逢場作戲,往往朝秦暮楚,見異思遷,且喜歡吹牛。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誼和朋友。

  貪財心理

  有的人認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們只結交對自己有用、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人,而且常常是“過河拆橋”。這種人際交往中的佔便宜心理,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損害。

  冷漠心理

  有些人對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對待,甚至錯誤地認為言語尖刻、態度孤傲,高視闊步,就是自己的“個性”,致使別人不敢接近自己,從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三

  老人標準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益於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樣的心理狀態才算是健康呢?有關學者制定了10條心理健康的標準:

  ①充分的安全感。

  ②充分地瞭解自己。

  ③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④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

  ⑤保持個性的完整與和諧。

  ⑥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⑦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⑧能適度地表達與控制自己的情緒。

  ⑨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

  ⑩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範的情況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

  中年人標準

  ①感覺、知覺良好。判定事物不發生錯覺。

  ②記憶良好。能夠輕鬆地記住一讀而過的七位數字電話號碼。

  ③邏輯思維健全。考慮問題和回答問題時,條理清楚明確。

  ④想象力豐富。善於聯想和類比,但不是胡思亂想。

  ⑤情感反應適度。碰到突發事件時處理恰當,情緒穩定。

  ⑥意志堅強。辦事有始有終,不輕舉妄動,不壓抑傷悲,並能經得起悲痛和歡樂。

  ⑦態度和藹,情緒樂觀,能自得其樂,能自我消除怒氣,注重自我修養。

  ⑧人際關係良好。樂意助人,也受他人歡迎。

  ⑨學習愛好和能力基本保持不衰。關心各方面的資訊,善於學習新知識、新技能。

  ⑩保持某種業餘愛好,保持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

  ⑪與大多數人的心理基本一致。遵守公德和倫理觀念。

  ⑫保持正常的行為。生活自理能力強,能有效地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


看過了“

1.健康養生知識

2.心理健康實踐心得有哪些

3.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習心得體會3篇

4.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範文3篇

5.中學生心理健康知識

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的新標準的理解是什麼
相關知識
關於心理健康的知識手抄報
關於心理健康的知識手抄報內容
心理健康的知識
大班心理健康的知識
關於心理健康的知識的手抄報
兒童心理健康的知識簡短
兒童心理健康的知識
心理不健康的表現_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
心理不健康的表現_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