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上科學玩小車說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說課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活動,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說教材

  «玩小車»是鄂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身邊的玩具»第三課。為了順應兒童天性,讓“兒童、玩具、學科學”有機的結合起來,貼近學生的生活,展開各項探究活動,是本單元教學的出發點。有了前一課的學習,小朋友們已經知道了磁鐵能吸鐵,還有兩極。在此基礎上,本課將通過玩小車來進一步帶領學生探究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以及磁鐵指南北特點。課文由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通過玩小車探究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規律;第二部分探究磁鐵指南北特點;第三部分總結磁鐵的特點;第四部分介紹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和生產生活中磁鐵現象的應用。從實驗探究到應用,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層層遞進。本課文需要2課時教學,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活動。

  說學生

  三年級學生對磁鐵特別感興趣,但對磁鐵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能吸鐵這一性質上。對於其他性質的認識是模糊的、零散的。雖然他們喜歡動手探究,但是在探究過程中,看得多,記得少;發現的多,總結的少。所以,學生探究時老師要當好引領者、服務者適時予以指導,由扶到放。

  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磁鐵的南北極,知道磁鐵能指南北方向; 2.瞭解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 二、能力目標:

  1.學會做磁鐵指南北及磁鐵間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實驗; 2.能畫出實驗示意圖,並標出方向。 三、情感目標:

  1. 通過探究,認識到反覆實驗、細緻觀察的重要性;

  2. 通過小組合作,鍛鍊學生手腦互動、協作互助的團隊精神和積極主動、大膽探究的科學精神。

  說教法學法:

  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並解決問題這一過程,認識磁鐵的性質。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和實驗探索法。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探究方法,提高動手能力,養成探究習慣,提高科學素養。

  說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玩具車、大小條形磁鐵、 學生準備:

  三組材料:第一組:兩個裝有磁鐵的小車模型,實驗報告單

  第二組:多個環形磁鐵、兩個蹄形磁鐵,第三組:水槽、塑料塊、小條形磁鐵

  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師玩小車,引發猜測。

  恰當的匯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給課堂創造最佳學習氛圍。為此,我這樣設計匯入:同學們,愛玩小車吧,老師也愛玩。今天,老師發明了一種新鮮玩法。將一根條形磁鐵放在一個玩具小車上,手裡拿著另一塊磁鐵,我不接觸小車,可以拉著小車走,也可以推著他走,這是為什麼呢?奇特的現象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紛紛猜測起來:拉著小車走,可能磁鐵間有吸引力;推著小車走,可能是磁鐵間產生推力。

  第二環節:生玩小車,研究磁鐵。

  1.介紹材料,操作提示。

  我簡單的介紹了小車模型,裡面各裝有一根條形磁鐵。學生熟悉器材後,課件顯示“溫馨提示” ①兩輛小車總共有幾種靠近的方法?②觀察什麼時候產生吸引力?什麼時候產生拉力?③完成實驗報告單

  由於該操作很簡單,現象很有趣:小車有時會吸在一起,有時又迅速分離。為了避免他們漫無目的地玩,增強實驗的針對性、實效性,我適時利用課件出示了實驗要求。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我放手讓學生去玩小車。在玩中學,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合作;讓他們在學中感悟到探究的樂趣。在玩的過程中,我不斷巡迴,探訪學生實驗現象,畫示意圖,小組記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3.深化理解,再次體驗。

  為了加深理解,我讓他們再次用環形磁鐵,蹄形磁鐵體驗一下。我改進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學生的體驗多了,勝過了老師的講解。

  4.彙報交流,歸納總結。

  學生盡興的玩,深入的思考,完整的分析,在彙報的時候他們的課堂生成也是多姿多彩,充滿靈性的。雖然表達方式不同,但都傳達了一個意思:同極互相排斥,異極互相吸引。展示學生實驗報告單

  5.聯絡實際,解決問題。

  運用所學知識解釋一下老師玩小車時的奇特現象。讓學生知道通過自己的探究,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現象。

  第三環節:再次實驗,繼續探究。

  1. 設定問題,引發猜測。

  “通過學習,我們已經知道磁鐵上有兩極,為什麼一個叫南極?一個叫北極?”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普通卻又容易忽視的問題,很快引發了學生的思考,他們紛紛猜測起來:可能是磁鐵能指南北。 2. 介紹材料,設計方案。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究,我首先請他們指出教室的東南西北。然後簡單的介紹了實驗的器材,再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實驗方案。我及時用課件顯示了“溫馨提示”

  1小磁鐵的周圍不能有鐵東西,以免影響實驗效果。 2等小磁鐵自然靜止下來後,觀察磁鐵指示的方向。 3反覆做三次,看看結果如何?

  反覆做三次,讓他們知道,科學家正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實驗才得出了結論。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探究習慣。

  3.小組實驗,觀察現象。

  小組同學根據材料互相討論,研究出方案,並認真做實驗,體現出一種合作互助的意識。 4.彙報交流,歸納總結。

  明白了實驗要求後,孩子們的實驗很順利,幾乎一致的發現了:磁鐵的南極、北極總是指向南方和北方,也明白了南極和北極的來歷。

  第四環節:拓展知識,課外延伸。

  課雖結束了,但是探究活動並沒有結束。要把科學活動繼續進行下去,推動學生進行課外科學探究。我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問題: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磁鐵?課外蒐集相關的資料,看誰收集到的資料最多。

  鄂教版三上科學玩小車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是遵循新《課標》科學探究活動的要求設計與實施的,讓學生親身經歷《玩小車》實驗探究的全過程。我認為成功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1、改進了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探知慾,讓學生有更多的探究體驗過程。在體驗環形磁鐵的相互性時,我把環形磁鐵的數量由兩個變成了四個或更多,使得實驗現象更直觀了,學生的體驗更深刻了,探究的慾望更強了。這樣,突出了重探究過程與實踐體驗,輕知識與傳授的小學科學特色。

  2、學習活動過程突出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參與人、欣賞者、組織者。實驗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放手讓學生按照實驗要求自主規劃、自主設計,分8個小組做實驗,定組長、定座位、定器材、定記錄員、定交流發言人,合作探究磁鐵的性質和南北極,效果好,積極性高。

  3、尊重學生髮現、尊重實驗事實,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在教學活動中,對各小組一次實驗得出的結論,不輕易肯定或否定,也不以點帶面下結論,而是讓學生反覆實驗,多次驗證,廣泛交流,產生共鳴,最終形成共識。

  當然,也有不足和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三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個別實驗小組在探究活動中有“手忙腳亂”玩器材的現象,在今後教學時要注意結合課堂實際給予適當的指導。


鄂教版四年級下冊科學玩氣球教案
鄂教版三年級下風箏教案及反思
相關知識
鄂教版三上科學玩小車說課稿
鄂教版三下科學實驗題複習題填空題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荷花說課稿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燕子說課稿
鄂教版三年級下冊科學電磁鐵說課稿
鄂教版四下科學總複習資料
浙教版八上科學第二章教案
鄂教版四下科學教案
鄂教版三上語文字詞期末複習提綱
浙教版八上科學複習資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