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3日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教師一定要在課前充分準備教案,以達到良好的課堂生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論語》十則

  一、學習目標

  ①熟練背誦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③積累文言詞彙。

  二、學習重難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三、課前準備

  ①蒐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資料。

  ②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②朗讀、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容。

  二、自學設計

  1、匯入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2、板書課題。

  3、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4、朗讀課文

  ①範讀

  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理解課文內容

  ①理解重點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彙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裡,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絡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後已。◆知松柏之後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②理解課文內容

  5、教師導學:

  關於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覆朗讀,直到成誦。

  6、作業

  ① 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①研讀後五段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③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二、自學設計

  1、檢查作業

  ①背誦課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2、理解後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餘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學習方法 ②學習態度 ③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後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學習體驗

  ①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穫最大?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③“溫故而知新”對於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麼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5、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絡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後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6、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

  ② 蒐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三、資訊反饋:

  二

  春

  一、學習目標

  ①反覆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絡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二、學習重難點

  反覆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三、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佈置

  學生去搜集關於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四、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五、自學設計

  1、整體感悟

  ①匯入新課

  大螢幕出示春的六幅畫面,打亂次序。

  螢幕上這一幅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著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讚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雲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瞭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並將大螢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2、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於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於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為什麼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鑽”字用得好,“鑽”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鑽”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麼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後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後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著,盼望著”??期待春天的心情多麼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訊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鑑賞、朗讀。

  3、[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後,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於擬人,終於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嚮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著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②聲情並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讚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3、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麼?

  面對著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麼?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後,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緻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緻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蒐集的關於春的詩文互相交流。

  4、[作業]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整理所收集的關於春的詩文。

  5、資訊反饋:

  三

  濟南的冬天

  一、學習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③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二、學習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而、課前準備

  老舍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課前佈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瞭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瞭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四、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瞭解濟南冬天的特點,感受濟南冬天的溫暖,感受《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語言美。

  五、自學設計

  1、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於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蕭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可能我們都沒有在冬天去過濟南,那麼,就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去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2、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初步瞭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於1929年離英回國,1930年前後來到山東,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讓學生了解這些,是為了理解為什麼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瞭解,文中的情為什麼那麼濃。

  ③感知內容:在聽讀前,檢查預習,教師正音,學生掌握字詞: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出示問題組。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麼?

  b.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後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明確]

  a,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

  b,寫對濟南的總體感:“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寫陽光朗照下的山

  }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寫薄雪覆蓋下的山

  再寫城外的遠山,

  最後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3、研讀與賞析

  ①整體感知後,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瞭解,學生自由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問題組:

  a.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b,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於什麼樣的地形特點?

  學生速讀第1、2自然段,自主解決後,討論明確。

  a.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一?向晴 }寶地

  與熱帶相比??溫晴

  b.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為什麼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並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4、[教師小結]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②自由探究

  [問題組]

  a.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b.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學生思考體味、朗讀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討論明確]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裡。”

  把濟南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狀樣、情態,彷彿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凍上”的原因。

  f.“請閉上眼睛想:一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這是張小水墨畫”、“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則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讚美的真情。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③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明確]

  a.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b.作者緊扣這一點,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裡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讚美的深情。

  e.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淨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的算是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5、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麼作者能描繪出這麼精彩的畫面,為什麼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麼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麼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裡,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③延伸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鑑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6、資訊反饋: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全集
相關知識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最新蘇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目錄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文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重點詞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重點詞語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試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考試題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中考試題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冊期中檢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