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常考重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生物可能還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學科。畢竟生物跟生活的關聯很大,而且對於大自然和人體保持很大興趣的同學來說,生物的確是一個充滿趣味性和神祕性的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生物必背的重點知識點總結一

  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如:一個植物細胞就不是一團原生質。

  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相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動,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參與生化反應,運送營養物質和新陳代謝的廢物。

  無機鹽:多數以離子狀態存在,細胞中某些複雜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如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維持酸鹼平衡,調節滲透壓。

  糖類:有單糖、二糖和多糖之分

  單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動、植物細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二糖:是水解後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蔗糖、麥芽糖,動物細胞中有乳糖。

  多糖:是水解後能生成許多單糖的糖。植物細胞中有澱粉和纖維素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動物細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可溶性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

  脂類: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生物體內主要儲存能量的物質,維持體溫恆定。

  類脂構成細胞膜、線立體膜、葉綠體膜等膜結構的重要成分

  固醇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具有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的作用。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線,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有幾個氨基酸叫幾肽。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決定20種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

  氨基酸在結構上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核酸:最初是從細胞核中提取出來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遺傳資訊的載體,核酸是一切生物體包括病毒的遺傳物質,對於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脫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類,主要存在於細胞核內,是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此外,在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有少量DNA。

  核糖核酸:另一類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簡稱RNA。

  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結構複雜、不溶於水的大分子有機物,經過消化,變成為結構簡單、溶於水的小分子有機物。

  營養物質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無機鹽等在內的各種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的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氨基轉換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轉給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脫氨基作用:氨基酸通過脫氨基作用被分解成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轉變成為尿素而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為糖類、脂肪。

  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動物體內能夠合成的氨基酸,通過食物獲得的氨基酸。它們是甲硫氨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蘇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種。

  糖尿病:當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會得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於糖的利用發生障礙,病人消瘦、虛弱無力,有多尿、多飲、多食的“三多一少”體重減輕症狀。

  低血糖病:長期飢餓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會出現頭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狀,喝一杯濃糖水;低於45mg/dL時出現驚厥、昏迷等晚期症狀,因為腦組織供能不足必須靜脈輸入葡萄糖溶液。

  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①吸收的狀態:離子狀態

  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

  ③、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可以分為兩個過程:一是根細胞表面的陰、陽離子與土壤溶液中的離子進行交換吸附;二是離子被主動運輸進入根細胞內部,根進行離子的交換需要的HCO-和H+是根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CO2與水結合後理解成的,根細胞主動運輸吸收離子要消耗能量。

  ④影響根對礦質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為交換吸附提供HCO-和H+,為主動運輸供能,因此生產上需要疏鬆土壤;b、載體的種類是決定是否吸收某種離子,載體的數量是決定吸收某種離子的多少,因此,根對吸收離子有選擇性。氧氣和溫度影響酶的活性都能影響呼吸作用。

  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①吸收部位:都為成熟區表皮細胞。

  ②吸收方式:根對水分的吸收---滲透吸水,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主動運輸。

  ③、所需條件:根對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兩側的濃度差,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載體。

  ④聯絡:礦質離子在土壤中溶於水,進入植物體後,隨水運到各個器官,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礦質元素的運輸和利用

  ①運輸:隨水分的運輸到達植物體的各部分。

  ②利用形式:礦質運輸的利用,取決於各種元素在植物體內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體內以離子狀態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轉移,能反覆利用,如果植物體缺乏這類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現病態;N、P、Mg在植物體內以不穩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轉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體缺乏這類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現病態;Ca、Fe在植物體內以穩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轉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時,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現病態。

  合理灌溉的依據:不同植物對各種必需的礦質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種植物在不同的生長髮育時期,對各種必需的礦質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離子與呼吸作用相關,在一定的氧氣範圍內,呼吸作用越強,根吸收的礦質元素離子就越多,達到一定程度後,由於細胞膜上的載體的數量有限,根吸收礦質元素離子就不再隨氧氣的增加而增加。

  DNA的化學結構

  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組成DNA的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每個脫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組成:一個脫氧核糖、一個含氮鹼基和一個磷酸

  ③構成DNA的脫氧核苷酸有四種。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種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脫氧核苷酸;鳥嘌呤G脫氧核苷酸;胞嘧啶C脫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脫氧核苷酸;組成四種脫氧核苷酸的脫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樣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種含氮鹼基:ATGC。④DNA是由四種不同的脫氧核苷酸為單位,聚合而成的脫氧核苷酸鏈。

  DNA的雙螺旋結構

  DNA的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與磷酸相間排列在外側,形成兩條主鏈反向平行,構成DNA的基本骨架。兩條主鏈之間的橫檔是鹼基對,排列在內側。相對應的兩個鹼基通過氫鍵連結形成鹼基對,DNA一條鏈上的鹼基排列順序確定了,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另一條鏈的鹼基排列順序也就確定了。

  DNA的特性

  ①穩定性:DNA分子兩條長鏈上的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的順序和兩條鏈之間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是穩定不變的,從而導致DNA分子的穩定性。

  ②多樣性:DNA中的鹼基對的排列順序是千變萬化的。鹼基對的排列方式:4nn為鹼基對的數目

  ③特異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鹼基排列順序,這種特定的鹼基排列順序就構成了DNA分子自身嚴格的特異性。

  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在鹼基含量計算中的應用

  ①在雙鏈DNA分子中,不互補的兩鹼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佔整個分子鹼基總量的50%。

  ②在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嘌呤之和與嘧啶之和的比值與其互補鏈中相應的比值互為倒數。

  ③在雙鏈DNA分子中,一條鏈中的不互補的兩鹼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與其在互補鏈中的比值和在整個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樣的。

  DNA的複製

  ①時期: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間期。

  ②場所:主要在細胞核中。

  ③條件:a、模板:親代DNA的兩條母鏈;b、原料:四種脫氧核苷酸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種,DNA複製都無法進行。

  ④過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細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兩條扭成螺旋的雙鏈解開,這個過程稱為解旋;b、合成子鏈:然後,以解開的每段鏈母鏈為模板,以周圍環境中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在有關酶的作用下,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與母鏈互補的子鏈。隨的解旋過程的進行,新合成的子鏈不斷地延長,同時每條子鏈與其對應的母鏈互相盤繞成螺旋結構,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點:邊解旋邊複製,半保留複製。

  ⑥結果:一個DNA分子複製一次形成兩個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義:使親代的遺傳資訊傳給子代,從而使前後代保持了一定的連續性。

  ⑧準確複製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夠自我複製,一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雙螺旋結構,能為複製提供模板;二是因為它的鹼基互補配對能力,能夠使複製準確無誤。

  DNA複製的計算規律

  每次複製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條鏈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個DNA分子複製n次則形成2n個DNA,但含有最初母鏈的DNA分子有2個,可形成2ⅹ2n條脫氧核苷酸鏈,含有最初脫氧核苷酸鏈的有2條。子代DNA和親代DNA相同,假設x為所求脫氧核苷酸在母鏈的數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遊離的脫氧核苷酸數為子代DNA中所求脫氧核苷酸總數2nx減去所求脫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鏈的數量x。

  核酸種類的判斷

  首先根據有T無U,來確定該核酸是不是DNA,又由於雙鏈DNA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T,G=C,單鏈DNA不遵循鹼基互補配對原則,來確定是雙鏈DNA還是單鏈DNA。

  高考生物必背的重點知識點總結二

  1.細菌進行有氧呼吸的酶類分佈在細胞膜內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細胞膜上進行。光合細菌,光合作用的酶類也結合在細胞膜上,主要在細胞膜上進行。

  2.細胞遺傳資訊的表達過程既可發生在細胞核中,也可發生線上粒體和葉綠體中。

  3.在生態系統中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不屬於初級消費者,仍屬於生產者的能量。

  4.用植物莖尖和根尖培養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為病毒來不及感染。

  5.植物組織培養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細菌及動物細胞培養,一般用葡萄糖培養。

  6.病毒具有細胞結構,屬於生命系統。

  7.沒有葉綠體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8.沒有線粒體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

  9.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10.細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膽固醇。

  11.細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載體蛋白、通道蛋白。

  12.只有葉綠體、線粒體能產生ATP,細胞基質不能產生ATP。

  13.只有動物細胞才有中心體。

  14.所有植物細胞都有葉綠體、液泡。

  15.無氧條件下不能產生ATP、不能進行礦質元素的吸收。

  16.測量的CO2量、O2量為實際光合作用強度。

  17.氧氣濃度越低越有利於食品蔬菜保鮮、種子儲存。

  18.將人的胰島素基因通過基因工程轉入大腸桿菌,大腸桿菌分泌胰島素時依次經過: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質。

  形態大小相同、來源不同的染色體才是同源染色體。

  19.沒有同源染色體存在的細胞分裂過程一定屬於減數第二次分裂。

  20.動物細胞也能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

  21.植物細胞質壁分離是指細胞質與細胞壁發生分離。

  22.只有頂芽才能產生生長素、側芽不能產生生長素。

  23.激素直接參與細胞代謝。

  24.抗體、胰島素等的分泌方式和神經遞質的分泌方式是主動運輸。

  25.漿細胞能識別抗原。

  26.激素、神經遞質、mRNA發揮作用後不被分解。

  27.渴覺中樞、痛覺中樞在下丘腦。

  28.雙子葉植物的根不具有頂端優勢。

  29.基因突變後生物的性狀就能發生改變。

  30.半透膜就一定是選擇透過性膜。

  31.原生質層、原生質體是同一個結構。

  32.赤道板就是細胞板。

  33.細胞器上也有糖蛋白。

  34.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動物細胞受精卵、2~8細胞球期、生殖細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講動物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看過" "的還:

高三生物課有效教學計劃範本5篇
高中生物筆記總結
相關知識
高中生物常考重點
高中生物常考知識點彙編
高中生物常見的易錯點彙總大全
高二生物常考知識點
高中生物會考基本知識點
高中生物備考知識點總結
高中政治會考重點知識複習大綱
學好高中生物的關鍵點在哪裡
高中生物常用學習方法
高中生物會考複習資料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