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少兒故事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們有沒有遇到過原本是出於好心卻適得其反的效果?或許您該換個方式教育孩子了。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少兒故事,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少兒故事

  1、無聲的教育:老禪師的育人技巧

  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裡散步,看見院牆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翻牆出去了。

  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牆外一陣響動。少頃,一位小和尚翻牆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覺剛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並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

  “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2、人格的力量:張伯苓先生以身作則戒菸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燻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菸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於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菸全部取來,當眾銷燬,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菸袋杆,誠懇地說:“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菸。”果然,打那以後,他再也不吸菸了。

  3、一句話改變學生的命運:皮爾保羅校長“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此話出自美國紐約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校長皮爾保羅之口,話語中的“你”是指當時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羅傑羅爾斯。小羅爾斯出生於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裡環境骯髒、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讀小學時經常逃學、打架、偷竊。一天,當他從又窗臺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臺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著。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說了上面的那句話並給予語重心長的引導和鼓勵。

  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經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下了校長的話並堅信這是真實的。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象一面旗幟在他心裡高高飄揚。羅爾斯的衣服不再粘滿泥土、羅爾斯的語言不再骯髒難聽、羅爾斯的行動不再拖沓和漫無目的。在此後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於成了紐約州的州長。

  4、寬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則

  1.給孩子一個選擇

  允許兒童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幫助他們成功的最佳途徑之一。如果你讓孩子感到她有選擇去學芭蕾舞或是去練健美操的自由,她就會更賣力氣地去做這兩件事中她所選中的那件。

  2.接受現在的他

  如果你感興趣的僅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誦者,那麼,你的期望就太過分了。每個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來發展、成長的。把你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較會讓他認為,如果他沒能按某一特定標準去學習、做事的話,他就是一個失敗者。

  3.是否有隱藏的困難

  你是否問過你的孩子為什麼突然間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或不願做家庭作業了嗎?也許他會在你的詢問下說出心裡話——他被壞孩子欺負了,他不喜歡他的老師等等。如果孩子變得毫無動力了,通常他會有一個正當的理由。

  4.解釋你的理由

  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鋼琴教育,因為你很肯定這是對他有好處的,那麼你會怎麼做呢?無論你想怎麼做,決不能衝你的孩子大喊大叫、聲嘶力竭地訓斥他。因為大叫後沒幾分鐘,他就不再去聽你在說些什麼了。

  5.讚揚要真誠

  讚揚必須是有的放矢的。你僅僅說了句“幹得不錯”,他就會知道,你並沒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6.明智的獎賞

  父母會許諾,如果孩子考試考得好,他就會得到一輛自行車;如果考得不好就什麼也得不到。事實上,這樣對待孩子是一種可怕的態度。建議各位父母不要給你的孩子許以大獎賞。

  父母教育孩子的禁忌

  1.居高臨下

  這可能是傳統遺留下的問題,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時,總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專家表示: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總以家長自居,即使父母的批評有時百分之百正確,孩子們也會“口服心不服”。因此,專家建議:父母們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樣大家的感覺都會很好。

  2.求全責備

  畢竟還是個孩子還小,當他在整理被褥、畫畫或者投擲皮球時沒有做好,父母不應苛刻對待他們的表現,如果父母們總是苛刻地對孩子說,“你還差得遠呢”,就會有意或無意地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

  3.頻頻誇獎

  別以為賞識教育就是要不停地誇獎孩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理解,它更大程度上是指理解孩子和鼓勵孩子。過度的無謂的誇獎只會使孩子驕傲自滿,而且,聽慣了父母誇大其辭的讚揚後,在步入社會後他們很可能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4.過多限制

  孩子眼中的世界不可能和父母眼中的世界一個樣。父母過多的限制會讓孩子感覺收到束縛,這是孩子最為反感的。

  5.關心過頭

  “今天誰來了電話?”“日記上記了些什麼?”……每件事情父母都要問個明白;要知道過度關心,只會讓孩子反感,因為,孩子會感覺自己的世界一直收到父母的干擾,自己的生活空間被在壓縮,從而喪失特長髮展的機會,甚至,引起我的逆反心理。

  6.全盤否定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有些父母常容易犯的錯是批評的太過,諸如“你總是撒謊”“我們家裡沒哪個像你這樣笨的”等,這些話肯定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從而導致拒絕接受批評教育,甚至產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緒。

  7.是非不分

  “這孩子喝酒快趕上他老爸了。”這句話到底是在表揚孩子還是在批評孩子呢?可能孩子們的理解中褒獎的成分會更多些吧!所以,父母在批評孩子是,一定要就事論事,並且讓孩子知道他錯在何處。

  8.貶損他人

  偶爾把自己的孩子和同齡小朋友做些橫向比較是自然的,但父母更多的是看到別家孩子的優點。這樣的教育,怎能起到好的效果。

  9.事事代替

  現在有許多父母事事都不讓孩子幹,不讓孩子有自己作決定的權利,究其原因是怕孩子做不好或避免孩子遇到挫折後的傷心,但對孩子來說,不經歷失敗,怎能從錯誤中學到東西。況且,孩子在將來的某一天,終究要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的,如果現在沒有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他便無法自己把握將來。

  10.不以身作則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自己首先沒做好榜樣,當孩子效仿父母的一些不恰當行為時,父母又要千番指責。言傳身教,沒有身教,言傳就無從談起,因此,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才能起到垂範作用。父母如何教育孩子?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家長要多下功夫哦。

1.適合小孩子的故事

2.教育孩子經典小故事

3.古代教育孩子故事大全

4.教育孩子的20個小故事

5.教育孩子的17個小故事

幼兒園美術教育隨筆
即興演講的口才訓練
相關知識
教育孩子的少兒故事有哪些
對於教育孩子的啟發故事有哪些
父母教育孩子的智慧故事有哪些
家長教育孩子的勵志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智慧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誠信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哲理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母親教育孩子的成功故事有哪些
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有哪些